天天看點

從“園林城區”邁向“森林城市”:奉賢區生态綠色發展探索與展望

作者:上海規劃資源

奉賢襟海帶江,南臨杭州灣,北枕黃浦江,擁有31.6公裡杭州灣岸線和13.7公裡黃浦江岸線,數代奉賢人修築起長達40.7公裡的海塘,讓滄海變良田。同時,奉賢地處長江三角洲沖積平原,地勢平坦,河道交叉,浦南運河橫亘東西,金彙港縱貫南北。東海的波瀾壯闊,黃浦江的風起浪湧,運河的溫婉綿長,江南的小橋流水,得天獨厚的地理生态優勢孕育了奉賢獨特的地域文化,也堅定了它以生态文明建設為導向的決心。奉賢走出了一條變生态優勢為生态勝勢的創新之路,成為上海首個榮獲“最具生态競争力城市”1殊榮的行政區,也為建立國家森林城市的實踐探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01森林風起,擦亮底色三階段

1.厚植基礎,牢築奉賢生态底闆(2005—2015年)

自2005年成功建立上海市園林城區以來,奉賢區大力推進生态建設,初步建成以郊區生态空間為基、濱水濱路綠化為骨、節點綠化為重的生态體系,涵蓋綠地、林地、濕地、湖泊等多元生态空間。但由于奉賢區經濟基礎相對薄弱,步入“十二五”後期,生态投入受限,生态環境建設面臨總量增速放緩、結構失衡的困境。至2015年,全區森林覆寫率達到12.4%,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僅為3.9平方米。

2.“美”字當頭,擦亮區域生态品牌(2016—2021年)

在“上海2035”城市總體規劃指引下,奉賢區編制了《奉賢區綠地系統專項規劃》等系列專項規劃,同步實施了兩輪《奉賢區綠化建設三年行動計劃》,聚焦“萬頃林地、千裡綠廊、百座公園”,打造特色生态網絡,同時高品質生态環境引領經濟發展,實作良性互動,推動生态建設再上新台階。至2021年,全區森林覆寫率達到16.5%,人均公園綠地新增4.8平方米,居全市首位,各項生态環境指數也創曆史新高。生态環境不僅了打響城市品牌,也迎來了美麗健康産業的繁榮,讓奉賢擁有“東方美谷”的美譽,奉賢成為全國唯一的中國化妝品産業之都,生動诠釋了郊區發展的“後發可先至”。“十三五”期間,奉賢地區生産總值突破“千億”門檻,地區生産總值及财政收入分别從2015年的全市15、14位躍升至第11、9位,且在疫情期間也表現出極強的經濟韌性。

3.縱深推進,争創國家森林城市(2022年至今)

2022年,奉賢提出建立“國家森林城市”的新目标,探索以生态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品質發展道路。近兩年,奉賢緊扣森林主題,推進新城綠環、城市中央林地規劃,形成一批如九棵樹(上海)未來藝術中心、言子書院等森林網紅打卡地。如今的奉賢天藍、水淨、氣清、物豐⸺2022年全區森林覆寫率16.7%,人均公園綠地達到9.1平方米;全區19個國考、市考地表水水質考核斷面首次全部達到III類,城市濕地保護實施率為100%;空氣品質指數AQI優良率提升至88.8%,尤其是在2022年上海市區普遍出現罕見高溫的情況下,奉賢的平均氣溫比市區低8℃,35℃以上的高溫天比市區少了20天左右;奉賢還是上海最大的狗獾種群栖息地,擁有300多種鳥類、80多種魚類,且物種數量穩步增長,綜合物種指數逐年上升。

從“園林城區”邁向“森林城市”:奉賢區生态綠色發展探索與展望

奉賢新城中央林地鳥瞰

來源:網絡

02尋根溯源,森林城市有名額

事實上“森林城市”一詞并非首創,在國際上已有超過60年的發展曆程,且在歐美、日本等多國開展了廣泛實踐。20世紀60年代,在世界各地“綠色運動”2網絡的影響下,歐美發達國家率先把生态環境保護作為政治綱領的重要内容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考核名額,循序漸進地将森林引入城市,逐漸形成各具特色的“森林城市”發展模式。1993年,歐洲森林研究所成立,包含歐洲30個成員國和來自40個國家的130個成員組織,緻力于搭建政府平台,加強森林保護與生物經濟、複原力和城市治理的關系。為表彰城市對森林地區的保護和發展、對森林城市新模式的探索,自2014年起歐洲森林研究所每年頒發一次“歐洲森林城市”稱号,畢爾巴鄂、維也納、奧斯陸、巴塞羅那等城市陸續獲得這一稱号。除了歐洲,20世紀90年代日本也提出在全國建設10座“森林城”的設想,強調“市民之森”,打造可傳承、可體驗、可享受的森林空間。

1.國際森林城市評價體系

歐洲國家林木資源儲備豐富,超半數的國家森林覆寫率在30%―45%之間,部分高達70%以上,人均森林面積大(2.16公頃),可達性強(90%以上向公衆開放),森林建設全球領先,已形成一套較為成熟的評價體系,并有效指導森林城市建設。根據《泛歐可持續森林管理标準》與《歐洲森林協定―國家和泛歐行動2016―2020》,歐洲森林城市重點關注6大次元,即森林資源及其對全球碳循環的貢獻、森林生态系統健康與活力、森林的生産功能、森林生态系統的生物多樣性、森林管理中的保護功能以及其他社會經濟功能和條件,主要包括約34項名額。

從“園林城區”邁向“森林城市”:奉賢區生态綠色發展探索與展望

歐洲森林城市評價名額架構圖

來源:筆者根據《泛歐可持續森林管理标準、名額和操作層面指南》繪制

除歐洲以外,其他國家在森林建設基礎及出發點上存在差異,在關注次元與舉措上存在多元化的特征(表1)。但總體而言,國際範圍内對森林城市的關注共識已不僅是“森林”本身,還涵蓋了生态價值、經濟價值和社會服務價值等。

從“園林城區”邁向“森林城市”:奉賢區生态綠色發展探索與展望

表1 其他國際森林城市梳理

來源:筆者整理繪制

2.大陸森林城市評價标準

國内森林城市評選始于2004年,全國綠化委員會、國家林業局正式啟動“國家森林城市”評定。截至2022年11月,全國共有219個城市獲此榮譽,而上海是長三角三省一市中唯一沒有“國家森林城市”的省級機關。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财經上司小組第十二次會議上強調,要着力開展森林城市建設,搞好城市内綠化,使城市适宜綠化的地方都綠起來;搞好城市周邊綠化,充分利用不适宜耕作的土地開展綠化造林;搞好城市群綠化,擴大城市之間的生态空間。在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訓示下,國家林業局陸續出台相關檔案,從規劃發展、法制建設及評價名額方面逐漸明确森林城市建立的路徑要求3。

“在城市管轄範圍内形成以森林和樹木為主體、山水林田湖草相融共生的生态系統,且各項建設名額達到《國家森林城市評價名額(GB/T37342-2019)》(表2)的城市”,這是“森林城市”的最新定義。從評價名額來看,重點關注森林網絡、森林健康、生态福利、生态文化群組織管理五個方面内容。

從“園林城區”邁向“森林城市”:奉賢區生态綠色發展探索與展望
從“園林城區”邁向“森林城市”:奉賢區生态綠色發展探索與展望

表2 國家森林城市評價名額表

來源:《國家森林城市評價名額(GB/T37342-2019)》

3.奉賢“森林城市”建設名額

按國家森林城市評價标準,除“受損棄置地生态修複、重要水源地綠化”2項為奉賢區不涉及的名額外,實際适用名額為23項,其中已達标名額14項,未達标名額2項,待建名額7項。未達标名額為林木覆寫率(現狀25.5%,目标30%)與鄉村公園(每村至少一處公共綠地)。是以,可以看出奉賢區發展基礎較好,如再加強現狀未達标名額和待建名額的建設力度,即可滿足大陸森林城市的相關建設要求。

不過,達到名額實作申報遠不是結束,從國際經驗上來看,森林城市建設需關注更廣泛的内涵;同時,也應考慮奉賢區的基礎資源和人口密度,正視目前發展階段所面臨的客觀困難,包括土地資源緊缺、農耕保護要求高、森林分布不均衡等,需要在空間緊限制條件下思考森林城市建設。是以,基于次元全局化、操作務實化、名額本土化的原則,下文将從森林生态價值、森林經濟價值、森林服務價值三個國際共識次元(表3)出發,從各次元篩選2―3個核心名額,比較奉賢與歐洲在森林城市建設方面的差異,以新視角全面審視奉賢森林價值,助力森林城市建設。

從“園林城區”邁向“森林城市”:奉賢區生态綠色發展探索與展望

表3 奉賢森林城市名額差異性比較

來源:筆者自繪

03多元對标,森林價值再審視

1.森林生态價值

森林生态價值主要包括森林資源帶來的碳彙價值、森林健康活力帶來的生态系統服務價值、森林破碎化影響下的生物多樣性價值。

森林資源方面,奉賢的森林城市建設起步相對較晚,自“十三五”開始森林覆寫率有較大增長,2022年底奉賢區的林木資源平均蓄積量較2015年新增36.8%,年均增速達到2.9%;而歐洲森林城市近30年保持年均1.4%的增速,并且擁有豐厚的林木資源儲備,可確定城市森林面積的持續穩定增長。現階段奉賢區的林木年齡結構以幼齡及中齡林木為主(占比86%),而歐洲城市的林木年齡結構以近熟及成熟林木為主(占比達到56.6%)(表4)。

從“園林城區”邁向“森林城市”:奉賢區生态綠色發展探索與展望

表4 歐洲及奉賢森林資源齡組情況比較

來源:筆者根據《2020年歐洲森林發展狀況》和奉賢區2022年森林資源資料繪制

從“園林城區”邁向“森林城市”:奉賢區生态綠色發展探索與展望

奉賢區森林資源齡組分布圖

來源:筆者根據奉賢區2022年森林資源資料繪制

森林健康活力方面,從奉賢森林城市建設名額體系來看,現階段更多關注森林本身的健康活力名額,如樹種多樣性、苗木使用及生态養護狀況,對于如何持續維持森林健康活力尚未有具體要求。而歐洲森林城市保護名額更具針對性,重點關注空氣污染物在林地的沉積、林地土壤的酸度及富營養化程度、落葉程度及形成原因、森林損害因子等原因,以期實時獲得關于森林損害、病蟲害及入侵物種的準确資訊,及時調整保護政策。

生物多樣性方面,相關研究表明,較小的森林破碎化程度4可有效改善地區生物多樣性條件,尤其是在森林稀少的地區。過去20年歐洲連續森林的比例始終保持在90%以上,其中面積大于10萬公頃的森林占比約為64.2%,森林的完整性與連通性保障了地區生物物種的持久性和豐富度。而2022年奉賢區的連續森林面積為19.7平方公裡,僅占森林小斑總面積的15%,其中面積最大的森林約90公頃,森林破碎化程度較高。再看森林格局的變化趨勢,2017―2022年奉賢區森林覆寫率從12.9%提升至16.7%,2018―2022年森林斑塊密度減少、景觀分割指數上升(表5)。這說明近年主要補林方式以見縫插針式為主,存在小斑塊融合成大斑塊的向好趨勢,森林破碎化程度有所緩解,但依然存在森林連通度降低、整體性與結構性不強的問題,尤其是近5年奉賢區新增森林小斑面積約為47.2平方公裡,但50%以上位于生态廊道範圍外,混雜于其他農用地及村莊建設用地。

從“園林城區”邁向“森林城市”:奉賢區生态綠色發展探索與展望

奉賢森林景觀格局指數統計特征

來源:筆者根據奉賢區森林資源資料計算繪制

從“園林城區”邁向“森林城市”:奉賢區生态綠色發展探索與展望

奉賢區2022年連續森林和破碎森林分布圖7

來源:筆者根據奉賢區森林資源資料計算繪制

從“園林城區”邁向“森林城市”:奉賢區生态綠色發展探索與展望

奉賢區生态廊道範圍内外新增森林情況示意圖

來源:筆者根據奉賢區森林資源資料繪制

2.森林經濟價值

森林經濟結構和林業就業人數關聯緊密,韌性多元的結構可以帶動森林就業,進而確定森林城市建設的可持續性。現階段大陸森林城市建設主要依靠政府投資,更多展現的是森林城市的生态效益與社會效益。以奉賢為例,目前奉賢的“林下經濟”8基礎相對薄弱,現狀以果林産品為主,如奉賢黃桃、玉穗葡萄、莊行蜜梨等,盡管在全市有一定知名度,但對GDP的貢獻僅在0.18%左右,就業人口以一産為主,叢集帶動能力有待提升。而在歐洲,因近年全球經濟衰退、環境保護要求提高等因素,傳統造紙行業、木材出口規模持續下滑,但非木材産品的經濟價值持續提升,主要包括森林植物與動物産品、森林衍生服務市場與休閑市場,對GDP的貢獻占比達到0.8%左右,帶動了可觀的森林就業,每平方公裡森林可創造0.4個就業崗位,總計從業人員超過260萬。

3.森林服務價值

森林服務價值主要展現為面向市民休閑需求的森林開放活力,影響因素包括高度開放性、設施完善性和互動豐富性三個方面。高度開放性方面,盡管奉賢區整體綠化覆寫程度9高達97%左右,但以附屬綠地及防護綠地為主,公園綠地僅占30%左右,其可達性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設施完善性和互動豐富性方面,森林公園内應確定一定比例的基礎服務及娛樂設施,包括露營地、森林小屋、野生動物觀察點及兒童娛樂設施等,進而可以開展豐富多樣的戶外體驗活動,如叢林探險、戶外觀鳥、露營度假等。歐洲部分地區的森林公園内設施比例超過20%,居民年平均通路量可達到16人次/年;近年來奉賢區陸續開發了一批網紅森林旅遊目的地,但2022年奉賢區城市公園的居民年平均通路量卻僅為0.6人次/年,主要掣肘在于基礎配套不夠完善。未來可結合生态公益林建設及野生動物栖息地建設,進一步拓展城市森林休閑活動。

從“園林城區”邁向“森林城市”:奉賢區生态綠色發展探索與展望

奉賢區城市公園布局圖

來源:筆者根據上海市綠容局城市公園名錄和奉賢區森林資源繪制

04久久為功,森林城市在路上

對标國際森林城市經驗,未來奉賢區應如何在森林城市發展方向的指引下,突破定式想象,實作“從1到無限可能”呢?

1.堅持生态保護與自然投入

拓展中國式現代化森林城市的内涵,在關注森林規模與增速的同時,也要關注森林系統的健康活力與生物多樣性。一是集中補林,圍繞“十字水系、田字綠廊、王字意象、百裡綠環”,提升森林連通度和完整度,避免僅為提升名額而開展零星造林。二是推窗見林,結合城市更新及微空間改造為城區持續建綠增綠,提升綠地檔次,補充休閑綠地與街旁遊園。郊野地區應落實“一村萬樹”的建設理念,努力建設“房前有景,屋後有林”的新農村綠色家園。三是修複提質,奉賢區内森林的原生植被為南亞季風常綠闊葉林,但因城市程序的加快已消失殆盡,現存林地是以馬占相思為主的人工林,且已進入衰退階段,未來應豐富林地種類,強化不同季相樹種的搭配。

從“園林城區”邁向“森林城市”:奉賢區生态綠色發展探索與展望

望園路森林大道

來源:網絡

2.調和生态顔值與經濟價值

融合奉賢區“森林城市”的生态顔值與“東方美谷”的經濟價值,使之進一步産生化學反應。一方面是開發森林非木材産品(NWGs),形成衍生産品。如:可用作食品添加劑(用于水果、草藥、香料和調味品、芳香植物等),也可提供建築材料(用于建築、家具、樹脂樹膠等),還可以應用于美妝保健(用于醫藥、植物系化妝品等)。另一方面是豐富森林旅遊功能,進一步提升娛樂使用權、設施提供和使用強度。形成豐富的植被結構,營造安靜美觀的靜谧空間,保障野生水果蔬菜的供應,提升林下娛樂活動的多樣性以及森林娛樂設施的完善度(包括露營地、森林房屋、觀景點、野餐場所、鳥類及野生動物觀賞區、探險公園等)。

3.引領森系休閑與松弛風尚

在電影《小森林》中,清閑安逸的鄉野生活充滿着令人驚喜的變化,其悠然甯靜的畫風與全球逐漸被廣大群眾追崇的“慢生活”價值理念相吻合,喚起人們在快節奏的喧嚣生活下尋找内心平靜的欲望。在流量出圈的時代,地域品牌的成功塑造與對地方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挖掘密不可分,正如軟木之于葡萄牙、薰衣草之于法國南部、白松露之于意大利的聯系。森林資源不僅成為特定地區的象征,也在傳遞某種生活哲學,對地方品牌和旅遊業發揮着極強的帶動作用。而跨界聯名所帶來的驚喜,也成為撬動品牌聲量增長的重要杠杆。“江南亞馬遜”水上森林、新城環城森林、“江南秘境”森林音樂會、LUMINA幻光森林、森林樹屋酒店和林間書院等城市品牌項目,可以實作“東方美谷”品牌與森林城市氣質的融合,産生奇妙的化學反應;通過設計互動方式、策劃口碑事件,例如策劃Forestwalk、森林馬拉松路線,結合浦南運河、金彙港、中央林地和新城綠環,深挖代表森林城市文化的“慢遊+深度”産品,可以進一步強化其顯示度。

從“園林城區”邁向“森林城市”:奉賢區生态綠色發展探索與展望

LUMINA幻光森林

來源:網絡

4.鼓勵政策創新與多元參與

奉賢區在森林城市建設落實及政策機制方面邁出了堅定的步伐,近日開展的《國家森林城市總體規劃》編制作為頂層設計,代表奉賢區正式步入森林建設與國土空間深度融合的發展階段。未來可進一步探索制定全方位工具箱,支撐森林城市建設的落實。政策工具方面,通過制定不同類型的森林政策檔案,細化落實森林城市建設的要求。金融工具方面,支援森林生物質用于能源目的的補貼,加強對森林資産和森林相關産業的森林認證的支援;鼓勵保護生物多樣性、建立或維護保護區、保護水土和森林娛樂休息活動,提供補貼或稅收支援。就業支援方面,制定勞動力的資料、資訊、分析、人力資源開發戰略,使傳統林業勞動力能夠适應目标戰略,注重擴大綠色經濟中森林的新機遇,加強勞動力教育訓練,以創造體面的綠色就業機會。

5.踐行綠色低碳與智慧賦能

增強森林碳彙能力,樹立綠色發展典範根基。挖掘林木覆寫面積增長的潛力,利用森林品質精準提升工程進一步調整優化林分結構,持續提高森林生态系統的品質、穩定性及森林碳彙能力,依托森林生态旅遊區發展生物經濟和循環經濟。

以森林城市“智造”理念,打造全球智慧森林。墨西哥坎昆智慧森林城市和馬來西亞森林為我們描繪了城市森林化的智慧生活美好藍圖,除了有前沿的建築工業化技術,還有貫穿于建築物的全生命周期的BIM創新理念10,其本質是引入城市級的智慧管理,選擇一種回歸本真的“智慧”生活。而智慧城市與森林城市關聯,讓網際網路社群和真實生活共振,确實也是生态出圈的背後驅動。目前,歐洲已做到在所有利益相關者和公衆之間共享森林資訊,日本橫濱則設計了市民森林地圖。近期,北京市園林綠化局聯合北京市氣象局首次釋出森林體驗指數11,市民可通過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官方網站、“首都園林綠化”微信公衆平台、微網誌官方賬号、北京市氣象局“氣象北京”官方微信微網誌等途徑查詢,擷取未來3天的直覺量化名額,進而選擇綠色出遊目的地。奉賢應以數字江海為建設機遇,進一步擴充到全區,結合數字經濟産業發展,建設“森林城市元宇宙”産品,強化森林城市前沿科技的應用及智慧城市設計。

結語

習近平總書記曾說:“大陸人工造林規模世界第一,而且還在繼續造林。地球綠化,改善全球氣候變化,中國功不可沒,中國人民功不可沒。森林既是水庫、錢庫、糧庫,也是碳庫。植樹造林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業,要一以貫之,持續做下去。”奉賢的森林城市實踐之于上海、長三角乃至全國都将具有一定的創新意義,從實體和價值兩個層面呼應了人民群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國式現代化獨特生态觀的實踐探索。

1 由2021中國國際生态競争力峰會公布。中國國際生态競争力大會是生态領域最具代表性的國家級交流合作平台,由中國貿促會、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聯合主辦,2008年至今已舉辦11屆。

2 20世紀六七十年代,歐洲國家興起了綠色生态運動,由群眾自發行為上升為以綠黨為代表的生态政治力量主導。

3 2016年9月,國家林業局出台《關于着力開展森林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2018年7月出台《全國森林城市發展規劃(2018—2025年)》,2019年12月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

4 森林破碎化是指将較大的、連續的森林區域分割成較小的森林塊,通常這些小塊地被森林以外用地用地分隔,例如運輸基礎設施、公共設施走廊或其他建設用地。

5 斑塊密度(PD)機關:斑塊數/100公頃。PD值越大,破碎化程度越高,空間異質性越高。

6 景觀分割指數(DIVISION)是指度量不同斑塊個體分布的離散程度。DIVISION值越大,景觀内斑塊組成越複雜,整體連

通度越低。

7 采用與歐洲森林評價名額同樣的分析口徑:通過Fragstats移動視窗分析,每個森林像素周圍2.3×2.3公裡範圍内FAD至少為40%,則該塊被視為連續森林。

8 林下經濟:與森林和其他林地相關的非木材産品、相關服務業的經濟市場。

9 森林資源500米緩沖區範圍覆寫的城鎮居住用地占總居住用地的百分比。

10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築資訊化模型),是基于最先進的三維數字設計和工程軟體所建構的、內建了建築工程項目各種相關資訊的“可視化” 數字建築模型。BIM代表着一種新的理念和實踐,即通過資訊技術的應用和創新的商業結構來減少建築業的各種浪費,進而降低建築業碳排放。

11 森林體驗指數是指公衆對林地、綠地、濕地、草地的小氣候環境感覺程度的無量綱指數。計算方式主要考慮人對小氣候環境的體感舒适度、健康度以及生态系統對氣候和水文的調節度,同時以生物多樣性和特色景觀等為加分項。森林體驗指數分為4級,在0—1之間變化,越接近1,表示公衆綠色體驗越好。同時設定極端天氣降級或熔斷機制,以確定公衆的安全出行。

(來源:市規劃院、供稿人:浦東引領區規劃設計分院(臨港新片區規劃設計研究中心)張璐璐 陸淵 黃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