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時候那批被打壓式教育的人當爸媽了

作者:讀者
小時候那批被打壓式教育的人當爸媽了

最近看到話題#小時候那批被打壓式教育的人當爸媽了#,好奇點了進去。

小時候那批被打壓式教育的人當爸媽了

沒想到,看完一個個小故事後,眼淚也悄無聲息流了下來。

一個女孩期中考試沒有考好,回到家後媽媽沒有指責,反而拿出女兒愛吃的甜品給予鼓勵。

小時候那批被打壓式教育的人當爸媽了

一個小男孩這次考試倒數第二。

他爸爸說:“上次倒數第一,這次有進步!下次再進一個名次,好嗎?加油呀!”

結果三年過去了,小男孩現在能考班級第一名了。

小時候那批被打壓式教育的人當爸媽了

還有一個小女孩,想幫媽媽把擺攤的推車移出來,但顯然個頭還不夠高,于是,推車上的鍋碗瓢盆、油鹽醬醋全都撒了一地。

小時候那批被打壓式教育的人當爸媽了

小女孩不斷向媽媽道歉,但媽媽沒有責怪她,反而摸了摸她的頭,給予安慰。

還有一個小男孩回到家裡就和媽媽炫耀:“我今天多考了4分!”

媽媽問:“你今天考了多少分?”

男孩笑嘻嘻地說:“64分!”

媽媽說:“晚上獎勵個雞腿給你。”

過了幾周,孩子又帶回來一張試卷,這次孩子考了88分。

小時候那批被打壓式教育的人當爸媽了

最後,一個父親真誠地對女兒說:“你自己很重要,你永遠要把自己放在第一位。哪怕你做服務員,隻要你喜歡,爸爸也喜歡。因為你的人生才剛剛開始,你要永遠做你喜歡的事情……”

評論區紛紛表示,當初那批受到打壓式教育的人長大後,果然懂得保護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因為我們這輩人大部分都是在“打壓式教育”的方式下成長起來的,那些不自信、怯弱、自卑、沒有安全感的自己其實一直渴望被看見。

小時候那批被打壓式教育的人當爸媽了

記得節目《少年說》裡的一個小女孩。

她學習非常認真,也很努力刻苦,但是得到的不是媽媽的關心和褒獎,反而永遠隻有否定。

她在節目中對媽媽說:“你怎麼總是拿我跟其他同學比較,為什麼我的努力,你從來都看不到?”

她媽媽說:“我覺得你性格就需要打擊。不打擊一下,你可能就有點飄。”

小時候那批被打壓式教育的人當爸媽了

很多人是不是擁有這樣的“同款父母”?

其實這個時候女孩已經明确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了——當女孩一邊抹眼淚一邊表示,自己的性格不适合打擊教育,但沒想到她的媽媽卻依然堅持自己看法:“當你很強的時候,我覺得我要拍你一下,當你很弱的時候,我覺得要推你一把。”

小時候那批被打壓式教育的人當爸媽了

正如評論區有人說:“我媽一邊瘋狂打壓我,一邊要我自信且強大。可能他們不懂,一直被打壓的孩子怎麼敢驕傲自信呢?”

某著名主持人有實力有才華,主持的節目備受大家喜歡。

然而在一檔節目中談到自己的童年經曆時,一向沉穩的她也情不自禁淚流滿面。

她說,小時候,父親對自己的要求就特别高,不能照鏡子,不能有任何文體活動,從高一到高三,每個寒暑假必須去酒店做清潔工,打工掙錢。

小時候那批被打壓式教育的人當爸媽了

而她小時候最害怕的事情就是吃飯,因為這個時候,爸爸總是會在飯桌上說,你這個不對,你那個不對。她經常是邊吃邊哭。

是以在整個成長過程中,她總覺得:我要做的比别人好很多很多,我才覺得踏實。

可以想象,她這一路成長得多麼艱辛,因為她内心其實從來沒有擺脫過自我懷疑,即使在外人看來她做得夠好了,但因為從小被打壓的經曆,讓她根本不敢輕易肯定自己。

《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曾對2006名18-35周歲的青年進行過一項調查,調查結果顯示,高達90.6%的受訪青年坦言受過父母的打擊式教育。

59.7%的受訪青年認為,打擊式教育會導緻他們缺乏自信,容易自我否定。

小時候那批被打壓式教育的人當爸媽了

蘇珊·福沃德在《原生家庭》一書中說道:

“當你總是從别人嘴裡聽到關于自己的負面評價,并讓這些評價進入你的潛意識時,你就在'内化'它們。負面評價的内化——變'你是'為'我是'——就形成了自卑心理的基礎。”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長期在嘲諷、打壓中成長的孩子,那些否定聲音很可能讓他們帶着自卑的底色活一生。

小時候那批被打壓式教育的人當爸媽了

如果你也曾經遭受過打壓,我想告訴你,親愛的,你沒有錯。

我記得藝人金靖曾經在節目中談到過自己的減肥經曆。

冬奧會那年,金靖回家過年,因為那個時候谷愛淩成為了全民偶像,這也激勵了金靖,于是她也開始努力鍛煉,認真減肥。

但不成想,一次金靖正在跳繩的時候,她爸爸走過來就對她說:你的大腿是不是比你男朋友還粗?

當時金靖的眼淚就在眼眶中了,但作為一個成年人,她懂得這句話本身就是不對的。

小時候那批被打壓式教育的人當爸媽了

那些曾經讓你備受打擊的事情,也許根本就不是你的錯。

那些年你成績很差,隻是因為每個人起點不一樣,如果有人多鼓勵你,你就不會覺得自己不是學習的料。

那些年你被人說長得很醜,很土,這本身就是一種不尊重人的方式,該檢討的應該是說這種話的人。

那些年你不小心打碎的飯碗,無意中破壞了爸媽準備好的東西,沒有意識造成的壞結果……你并不是故意的。

是以,你不需要從此覺得自己啥也做不成,做什麼都沒有好結果。也不需要覺得自己一定要長得很好看,或者一定要很優秀、很成功才會被人看見……

雖然這些打壓式的語言來源于我們的父母、長輩,但本質上我們要知道這些對我們的評價并不一定正确,也不一定客觀。

隻是過去我們還小,沒有能力去辨識這些打壓式的語言,是以它潛移默化到我們對自己的評價當中,讓我們對自己産生了錯誤的認知。

是以,我們該怎樣走出被貶低的怪圈?

小時候那批被打壓式教育的人當爸媽了

如果我們的父母、長輩習慣了打壓式的溝通方式,那麼我們其實根本改變不了他們。

最好的方法就是放棄改變他們的想法。因為隻要你一直渴望他們能夠肯定你,你就一直活在他們的評價語言當中。

既然我們知道不要活在别人的口中,那麼最重要的就是活在自己的評價體系中。

換句現在流行的話說,我們要培養出核心穩定的自己。

小時候那批被打壓式教育的人當爸媽了

來源:視覺中國

什麼是核心穩定的自己?

不同人或許有不同的解讀,我認為莊子《逍遙遊》中的一句話很适合來解釋。

他說: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

意思是說一個人不會因為外界的褒獎或者貶低而改變自己,這是因為他能夠厘清楚哪些是自己内在真正想要的,哪些是外界的标準和要求。

真正核心穩定的人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有哪些優勢,也知道哪些是外界強加給我們的,是以,他就不會因為别人的幾句話、幾個眼神而自我懷疑。

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喜好、優劣、條件和人生方向,是以就不會被外界環境所影響,走在了真正自由的路上。

我很開心地看到那些被打壓式教育的人長大了,當他們成為了父母之後,懂得給予孩子鼓勵,懂得包容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失誤。

他們在自己的成長經曆中看到,分數、排名、外在成功,都遠不如培養一個自信且内心強大的孩子重要。

是以,當我們能夠重新看待過去他人給我們的評價時,當我們開始看到自己的閃光點時,每個受到打壓式教育的人也會慢慢長出自己的力量,擁有面對人生的新勇氣。

小時候那批被打壓式教育的人當爸媽了

作者:磊磊;來源:微信公衆号行動派(ID:xingdongpai77)。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