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痛惜!“史學巨擘”去逝享年 98 歲,恐怕是中國史學研究的巨大損失

<<·——前言——·>>

他被譽為“清史研究第一人”,以“勤、苦、樂、迷”總結為學之道,在中國史學研究領域辛勤耕耘數十載。

痛惜!“史學巨擘”去逝享年 98 歲,恐怕是中國史學研究的巨大損失

這位被譽為“史學巨擘”就是大名鼎鼎的戴逸,他是大陸對于曆史研究的重要成員,對于清史有着自己獨到的見解。

痛惜!“史學巨擘”去逝享年 98 歲,恐怕是中國史學研究的巨大損失

“清史是我理念之規、精神之依托、生命之安宅”。

痛惜!“史學巨擘”去逝享年 98 歲,恐怕是中國史學研究的巨大損失

然而,就在今年一月還未結束,這位“史學巨擘”卻永遠地離開了我們。他的離去,對中國史學研究來說,将是巨大的損失。

不過,他留下的“勤苦樂迷”為學之道,卻是我們寶貴的财富。

痛惜!“史學巨擘”去逝享年 98 歲,恐怕是中國史學研究的巨大損失

他的離去對中國史學研究意味着什麼?

他的“勤苦樂迷”為學之道又給我們帶來了哪些啟示?

痛惜!“史學巨擘”去逝享年 98 歲,恐怕是中國史學研究的巨大損失
本文陳述内容皆有可靠資訊來源,相關信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百歲人生就此終結——·>>

在曆史學家的心中,“斯芬克斯之謎”是他們終極一生所追求答案,而戴老也是其中之一。

為何中國的近代化道路布滿荊棘?難道我們中國找不到一條迅捷、順暢的出路?

痛惜!“史學巨擘”去逝享年 98 歲,恐怕是中國史學研究的巨大損失

這些不為人知的謎底困擾着無數史學研究者,或許戴老的離去,能夠在俯瞰中解開這個謎底。

時代在發展,人民在召喚。曾喟歎“個體生命對曆史、對未來視程有限”的戴老,曾帶着未解開的謎底,砥砺前行尋找答案。

痛惜!“史學巨擘”去逝享年 98 歲,恐怕是中國史學研究的巨大損失

“我不同意‘史料即史學’,我主張經世緻用”“曆史的因鑄成現實的果”“史學不是對策學”......

這些铿锵有力的話語,印刻在每個人心間,因為這一字一句就是戴老的底氣,或許也是成功的秘訣。

痛惜!“史學巨擘”去逝享年 98 歲,恐怕是中國史學研究的巨大損失

但現實并非這樣,戴逸卻親身上演了與《清史》的一段“不了情”,至此也成為了他這輩子的遺憾。

戴逸苦苦鑽研史學研究,正印證了李白那句“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他以自己執着專注的精神,完成《清史》編撰的史學使命,用畢生心血支撐起“清史泰鬥”的美譽。

痛惜!“史學巨擘”去逝享年 98 歲,恐怕是中國史學研究的巨大損失

然而,戴逸本該到了享清福的年齡,卻仍然堅決選擇自己的史學研究事業,好不容易幹出來了成就,卻如煙花般還沒來得及欣賞就已經消逝了。

1月24日,享年 98 歲史學巨擘仙逝,完成了這輩子的心願,謎底也終将解開,他安心的離去啦!也為自己的百歲人生畫上了圓滿的句号。

痛惜!“史學巨擘”去逝享年 98 歲,恐怕是中國史學研究的巨大損失

<<·——自幼向史:小人書窺大世界——·>>

還記得“藏書之首”,鐵琴銅劍樓的樓主瞿啟甲嗎?而這個人正是戴逸的爺爺。

痛惜!“史學巨擘”去逝享年 98 歲,恐怕是中國史學研究的巨大損失

為何說身為爺孫倆的兩人,姓氏卻截然不同?

這可真是說來話長......

痛惜!“史學巨擘”去逝享年 98 歲,恐怕是中國史學研究的巨大損失

1936年爺孫兩人住的地方,剛好就是清初文學宗師錢謙益的故居,這個人文荟萃的聖地為他奠定深厚基礎。

痛惜!“史學巨擘”去逝享年 98 歲,恐怕是中國史學研究的巨大損失

說是兩人有爺孫的關系,但實際上兩人并沒有實際的血緣關系。可即便沒有血緣關系,瞿啟甲還是對戴逸疼愛有加,甚至傾囊相授。

痛惜!“史學巨擘”去逝享年 98 歲,恐怕是中國史學研究的巨大損失

這個“孫兒”從小就與書本最為親近,大街上的孩子都是拿錢買吃的,隻有他拿着錢去街上租書,竟然從小就要深造名著!果然不是一般小人物!

痛惜!“史學巨擘”去逝享年 98 歲,恐怕是中國史學研究的巨大損失

這也讓老爺子感到欣喜若狂,大力支援孫子鑽研深造,還賜予機會給孫子,允許翻閱藏書樓内最為寶貴的宋元善本。

痛惜!“史學巨擘”去逝享年 98 歲,恐怕是中國史學研究的巨大損失

戴逸高興的無法自拔,終于能夠實作看書自由啦!便整日坐在藏書樓裡翻閱宋元善本。

然而,剛剛過上閑情雅緻的生活,卻被日軍的槍響打破了這美好的一切。

痛惜!“史學巨擘”去逝享年 98 歲,恐怕是中國史學研究的巨大損失

1938年抗戰爆發,戴逸一家逃難至上海,方覺求學之路任重道遠。

抗戰期間,上海的衆多學校開始向内地遷移,想找一個上檔次的文科院校就是在海底撈針。

痛惜!“史學巨擘”去逝享年 98 歲,恐怕是中國史學研究的巨大損失

盡管讀了文科院校,畢業後必将面臨的就是失業。從小鐘愛曆史的他,隻好選擇“上海交大”鐵路管理專業。

痛惜!“史學巨擘”去逝享年 98 歲,恐怕是中國史學研究的巨大損失

但這足不能夠滿足自身對曆史的強烈欲望,他一心隻想報考史學系,便開始發奮圖強,曆經波折考入北大,開始了刻苦求學的人生。

痛惜!“史學巨擘”去逝享年 98 歲,恐怕是中國史學研究的巨大損失

當戴逸來到北大的校園圖書館的閱覽室,兩眼放光,沉醉于知識的海洋。在這裡胡适、沈從文這些著名教授為大家講座,如此濃烈的學習氛圍讓戴逸贊歎不已!

痛惜!“史學巨擘”去逝享年 98 歲,恐怕是中國史學研究的巨大損失

即便如此,但處于當時的年代,學子的心裡還是以國家民族命運為重。于是在1947年夏,愛國民主運動浪潮掀起。

痛惜!“史學巨擘”去逝享年 98 歲,恐怕是中國史學研究的巨大損失

1948年8月,戴逸參加學生運動遭遇通緝,校長胡适看到他平日裡的付出便立即向庭長寫信請求釋放。

痛惜!“史學巨擘”去逝享年 98 歲,恐怕是中國史學研究的巨大損失

果然名氣大就是不一樣!僅僅兩個多小時被成功釋放,在黨組織的安全掩護下逃離北京,前往解放區。

雖然戴逸逃離,就此也中斷了北大的學業生涯,但他卻懷着“抗戰烽火中生湧愛國心,演義簡史抒懷護國情”的信念繼續前行。

痛惜!“史學巨擘”去逝享年 98 歲,恐怕是中國史學研究的巨大損失

<<·——三落三起為修史——·>>

少年時期的戰火陰雲,在戴逸心中久久無法散去。

有一次,他讀到一本解放戰争史書,深受啟發,萌發為國家曆史創作的沖動。23歲的他,收集大量資料,日以繼夜寫就八回四萬字的《中國抗戰史演義》。

痛惜!“史學巨擘”去逝享年 98 歲,恐怕是中國史學研究的巨大損失

書中從“九一八”到“七七事變”,洋溢着沸騰的愛國熱情,深刻抒發家國情懷,一舉成名,開啟學術生涯。

痛惜!“史學巨擘”去逝享年 98 歲,恐怕是中國史學研究的巨大損失

筆耕不辍著書立說,馬克思主義為魂指引未來。1956年,戴逸在中國人民大學任教期間,開始撰寫《中國近代史稿》。

如癡如狂的筆耕兩年,終于在1958年由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第一卷。

痛惜!“史學巨擘”去逝享年 98 歲,恐怕是中國史學研究的巨大損失

至此,這部奠定其學術地位的代表作,采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史學研究,也赢得了許多史學大家的高度評價。

兩項貫通成就卓著學問,縱橫兼顧開闊學術視野,羅明教授認為,戴逸學問深厚紮實,又博學多識。

痛惜!“史學巨擘”去逝享年 98 歲,恐怕是中國史學研究的巨大損失

王俊義教授認為,戴逸最大的獨特之處,在于兩項貫通:一是縱向貫通古代和近代,二是橫向貫通中國和世界,開闊的學術視野令人欽佩。

痛惜!“史學巨擘”去逝享年 98 歲,恐怕是中國史學研究的巨大損失

黃愛平教授認為,戴逸成功地實作從傳統到現代的轉變,既有傳統學問的積澱,又能運用馬克思主義方法論,是後人難以企及的。

他不為讀書而讀書,而是借古知今,讓我們在未來的遠景裡,更好的觀察社會的發展。

痛惜!“史學巨擘”去逝享年 98 歲,恐怕是中國史學研究的巨大損失

2002年,72歲的戴逸繼續擔起編撰《清史》的重任。在編纂過程中,他十分重視培養中青年人才,支撐清史研究的持續發展。

痛惜!“史學巨擘”去逝享年 98 歲,恐怕是中國史學研究的巨大損失

2018年,結集戴逸治學成果的《戴逸文集》出版發行,中國人民大學給予他“國之大家”的高度評價。

身懷天下撫今古,南海議題志在心頭,除學術造詣,更可貴的就是戴逸身懷家國的情懷。

痛惜!“史學巨擘”去逝享年 98 歲,恐怕是中國史學研究的巨大損失

20世紀60年代,他撰寫關于中俄尼布楚條約的著作,為中國提供曆史依據;“南海仲裁案”時,他專門設定南海篇,講清南海曆史;他對條約簽訂史實考證極為嚴謹,展現對國家領土的高度關注。

然而,到了晚年一刻都不敢停歇,自始至終都是那位憂國憂民,身懷天下的史學人。

痛惜!“史學巨擘”去逝享年 98 歲,恐怕是中國史學研究的巨大損失

他在付出所有心血編撰的《清史》中特意加上了“海洋篇”,是以在現在的“一帶一路”中也能挖掘清朝民族文化政策的曆史基石。

痛惜!“史學巨擘”去逝享年 98 歲,恐怕是中國史學研究的巨大損失

<<·——結語——·>>

戴逸的人生并非一帆風順。在特殊的曆史時期,他曾遭受過不公正的待遇,但他從未放棄對曆史的熱愛和追求。

痛惜!“史學巨擘”去逝享年 98 歲,恐怕是中國史學研究的巨大損失

他堅信,曆史是一面鏡子,能夠讓我們更好地認識自己和世界。

無論遇到怎樣的困難和挫折,隻要我們堅持自己的信念,不斷努力,就一定能夠實作自己的人生價值。

痛惜!“史學巨擘”去逝享年 98 歲,恐怕是中國史學研究的巨大損失

他的人生經曆,讓我們明白了一個道理:人生的價值不在于我們擁有多少财富和地位,而在于我們為社會做出了多少貢獻。

讓我們向戴逸先生學習,堅持自己的信念,為實作自己的人生價值而努力奮鬥!

痛惜!“史學巨擘”去逝享年 98 歲,恐怕是中國史學研究的巨大損失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檔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将第一時間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後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本文資訊來源:

中國清史學界領軍人物戴逸逝世 中國政庫 2024-01-24

清史大家戴逸逝世,曾以“勤、苦、樂、迷”總結為學之道 澎湃新聞 2024-01-24

痛别!國寶級大師辭世!極目新聞 2024-01-25

曆史學家戴逸辭世 新華社新媒體 2024-01-25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