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個人理财之富人的邏輯

作者:談言微中經史教
個人理财之富人的邏輯

投資掙錢,大多數人都會聯想到股票市場。不過調查結果顯示,僅有2.4%的受訪者認為股票是他們主要的财富來源。通過此項研究,我們發現,一般人和有錢人在創造财富方面存在着許多不同的認識。

個人理财之富人的邏輯

富人的邏輯中有許多不同之處。例如,一般人喜歡在股票市場上尋求緻富的機遇,喜歡多樣化的投資,并且總以為企業家是最有冒險精神的人。而富人的邏輯往往恰恰相反,他們之是以能獲得财務自由,是因為他們有着非同一般的認知邏輯。

個人理财之富人的邏輯

所謂的财務自由,就是隻通過投資等方式來獲得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是被動的工作。其中有三個要點。一是要讓我們明白如果隻将财富與一大筆收入相提并論,就不可能獲得财務自由。第二個要點,要想成為一個真正的有錢人,就得學習如何讓自己的财富不斷的升值。第三點,想成為擁有财富的人,應該具備的五個特質。

個人理财之富人的邏輯

首先講一下為什麼有了大筆的錢并不意味着富有,因為作者覺得金錢的流失比我們所能想到的要快得多,如果不懂理财,就算有再多的錢也會被掏空。讓我們從一個真實的故事開始。在美國,有一位名叫戴維裡愛德華茲的失業人士,在2001年中了2700萬美金的彩票。戴維在一夜之間變得富有,他買了别墅,買了汽車,買了收藏品,買了私人飛機,還買了毒品。僅僅一年,他就花費了1200萬。不久之後,他把錢都花完了,銀行沒收了他的财産,并将他扔進了一個倉庫。最終他在孤獨中死去。

個人理财之富人的邏輯

其實,像他這種一夜暴富然後一窮二白的例子實在太多了,不僅是他這種普通人,就連那些明星也是如此。就拿美國天後惠特尼休斯頓來說,他在2012年去世的時候,負債高達400萬美元。有調查顯示,大部分中了大獎的人,在過去的幾年中,他們的處境甚至還不如中了大獎之前,因為他們都有一種錯誤的認知,認為有了這些錢,他們就可以永遠過上舒适的生活。擁有大筆财富并不代表他就是有錢人,其實守住财富比賺錢更難。

個人理财之富人的邏輯

一般人一旦有了錢,就會大手大腳的花錢,根本不會去想投資,就算去做也是盲目的。2001年一位名叫金特舍爾塔納的奧地利倉庫管理者收到了超過70萬歐元的獎金。當時,一位來自奧地利的著名保險公司的金融顧問向他提出,可以幫助他進行一項穩定的投資,讓他的資産翻一番。舍爾塔納為此投入了超過50萬歐元的資金,而他的顧問卻沒有這個能力,他将所有的資金都投入到了股票市場和外彙市場上。這十年來,舍爾塔納的所有資金全部被掏空,而且還背負了十幾萬歐元的債務。很多人和舍爾塔納一樣,都相信銀行或者保險公司的理财顧問,但是奇特爾曼認為,大部分的咨詢師都是單純的銷售員,他們的工作就是為銀行和保險公司賺取收入,而不是從客戶的角度去做。是以,雖然将資金托付給他們更友善,但是你也同時放棄了對自己的投資負責,進而降低了成功的幾率。

個人理财之富人的邏輯

有錢人不會花太多的錢,也不會将自己的投資托付給其他人,他們更注重的是如何通過自己的投資來增加自己的财富,讓自己能夠繼續享受自己想要的生活。富人很清楚一件事,那就是所擁有的錢有多少遠不如用這些錢去做什麼重要,這也是富人和普通人的最大差别。這是我們今天要講的第一個要點。有一大筆錢不等于富有,讓自己的錢繼續升值,讓自己繼續自由自在,這就是真正的有錢人。

個人理财之富人的邏輯

要想獲得更多的财富,就必須克服五個誤區。第一種認識上的誤區。經常聽說的一句話,雞蛋不能放在一隻籃子裡。這意味着我們要盡量分散資金,例如購買多種股票或投資于不同的房地産。這句話說的很有道理,但說到有錢人,那就說不通了。齊特爾曼相信多樣化的投資會妨礙财富的增長,這種多樣化的投資方式的确可以避免錯誤的投資決策,但是他隻能減少我們的失誤,而不會給我們帶來更多的價值。

個人理财之富人的邏輯

我們若不多元化,怎麼能精确的進行投資?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充分的了解所要投資的市場。從市場上得到的消息往往是不确定的,而且我們也不清楚他們最後會帶來怎樣的後果。比如當美國政府宣布失業人數增加的時候,很多人都會覺得這是一個糟糕的消息,意味失業人數的增加意味着美國的經濟狀況更加糟糕,股票市場也會受到影響。但也有一些人認為這是一個好消息,他們認為中央銀行将會下調利率,進而推動股票市場的上漲。許多在投資市場上的交易都會發生,因為總是有不同的觀點,有些人在購買,有些人在出售,但是不管怎麼說,最後隻有一個人能預測到正确的結果并且從中受益。是以隻要你對市場有充分的認識,你就會變得更好。

個人理财之富人的邏輯

第二種認識上的誤區。市場的波動性較小就是風險較小。這種理論也有問題。另外一位經濟學家邁克爾開普勒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執行個體,假設某隻股票在頭一個月内漲幅為10%,第二個月為5%,第三個月為15%。與此同時,其他公司的股價也在一個月内下滑了15%。根據波動理論,當一隻股票具有較高的波動率,而另一隻股票的波動率始終保持在15%,擇前者的風險要高于後者。但是第一隻股票的股價卻在不斷的上漲,三個月後,它的利潤已經達到了32.8%。而另一隻股票雖然波動性很強,但卻在不斷的下跌,三個月的時間裡,它的股價已經下跌了38.6%。本例表明,波動性較弱并不等于風險較小。

個人理财之富人的邏輯

第三種認識上的誤區,許多人都相信要盡可能的在本土進行投資。本地偏好将會忽略國外盈利的市場,如果是長期的巨額的投入,那麼這種比例将會帶來巨大的損失。

個人理财之富人的邏輯

第四種認識上的錯誤,就是把以往的市場資料當做将來的投資基礎,也就是所謂的後視鏡視角。為什麼叫後視鏡視角呢?開車時是指是前方的,我們通過前車窗來觀察接下來的道路,從後視鏡中隻能看見已經開過來的路。心理學家發現,我們有一種從衆心理,這就會使人不願與周圍大部分人的觀點發生沖突,而這種順其自然、服從集體意志的行為是股票市場上最常見的小投資者最大的阻礙。

個人理财之富人的邏輯

還有一個錯誤就是許多人總是認為他們可以在股市中擊敗大部分的人。70%的私人投資者都覺得他們的投資比一般人要好,但是他們的回報卻不能證明這一點,科學家們把這一現象稱作控制錯覺,它使許多投資者對他們在股票市場中創造财富的機會估計過高。

個人理财之富人的邏輯

要使财富增值,要避免五大錯誤,第一步就是要盡可能的避免分散選擇,對市場有充分的了解,進而能夠做出正确的預測。第二點就是不要以為低波動率的投資風險就會降低。第三點是要摒棄本土偏好的呈現,以更寬廣的視角進行投資。第四點是要避免投資與後視進角度,而不必将過往的資料決定将來的投資。第五點在股票市場上不能過高估計自己,要防止有一種控制幻覺。

個人理财之富人的邏輯

最後我要說的是,你要擁有五種類型的财富特質。

第一個特質就是要有企業家精神。瑞士銀行與普華與2015年共同發起了一項調查,發現全球大部分富豪的财富并非來自于遺産,而是來自于企業家精神的創業和投資。企業家精神是什麼呢?最關鍵的是要有更多的開放思想。有一項調查表明,一般人覺得嘗試新的經驗就是一種冒險,但是60%以上的德國創業者願意嘗試不同的新經驗。對創業者來說,無所作為是一種風險,因為它會失去機會。美國心理學家阿爾伯特班杜拉提出了一種被稱為自我效能的觀念,它反映了人們對于處理困難情況的自信。德國學者勞赫和費雷澤的調查顯示,成功的創業者通常比别人更有效率,而且在情況愈複雜的情況下他們更有信心。

個人理财之富人的邏輯

第二點是一種審慎的經驗。人們往往會将風險與賭博混為一談,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我們剛才談到,創業家的成功實際上是一種深思熟慮的戰略,包括減少風險的方法。要開始一項事業,必須要有一個過渡時期,在過渡時期千萬别忽略了目前的工作。創業的過程中有太多的意外,你不能一成不變的制定一個企業的計劃,不然的話,你的公司早晚都會倒閉。

個人理财之富人的邏輯

第三點是要坦誠。人們認為商業活動是一個零和博弈,有人賺錢就有人蒙受損失。但是,穩固的業務關系應當是雙赢的。

個人理财之富人的邏輯

第四點則是節儉。大部分有錢人都不願意炫耀性消費。那些富有的成功人士對他們的财産價值的重視程度超過了他們的支出。

第五點,最後一個特質是設定财務目标。想要賺取100萬,這是一個不切實際的目标嗎?如果你認為是,那麼你在創造财富道路上就會失敗。要獲得财務自由,首先要了解要達到的目标和為何要達到。

個人理财之富人的邏輯

提出一項建議,那就是要在未來十年内完成你的财務目标。他相信,人們往往過高估計他們一年能完成的事情,同時也常常過分的低估他們十年内的成就。許多重大的成就都需要十年才能完成,是以十年對于經濟發展來說也是恰到好處。在制定了十年的目标之後,我們可以将其劃分為更小的目标,并在每年的時間裡努力去完成。如果你要在十年内賺100萬,那你就不可能一年賺到10萬。相反,你可以在一段時間内賺的很少,但是随着時間的推移,你的收入會成倍的增加,是以,你可以根據這個比為每個階段設定一個合理的目标。如果我們不去做,并且老是擔心失敗,就無法獲得财富。

個人理财之富人的邏輯

還有,如果你不是為了求發展,隻是為了尋利,原則上不要去貸款,尤其不要通過金融中介去貸款。銀行放貸的目的不是為了救活僵屍企業,恰好相反,是通過信用門檻徹底切斷一些不良企業的流動性,是通過金融手段清理僵屍企業。是以,如果企業已經走到了生存的邊緣,與其通過貸款去續命,不如斷臂求生。

個人理财之富人的邏輯

為什麼老百姓和小微企業都差錢,貸款需求卻一落千丈這種反邏輯現象又說明了什麼?這是因為僵屍企業太多了,是以雖然貸款額度放大了,利率也放寬了,但是銀行還是堅決的卡死信用,不救僵屍企業。

個人理财之富人的邏輯

為什麼不救僵屍企業呢?我們經濟的大背景是需求不足,就算你堅守,時間也未必會站在你一邊。降價也沒有用,既然是生産過剩,垮掉一批企業,那是再所難免,隻是這個話不能明着說,怕小老闆們的小心髒受不了。但是政策的指向的确是有選擇的,政府推出的纾困資金,這12萬億并不是所有企業一起共享,減免稅對标的是個體工商戶和小規模納稅人,因為個體工商戶與小規模納稅人有1億之多,他們哪裡算得上什麼資本家呢?其實都是小老百姓,救他們就是救民生。而真正的民營資本是注冊資金500萬以上的一般納稅人,他們才是民營資本的主導,也是僵屍企業的集散地。

個人理财之富人的邏輯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僵屍企業呢?問題出在了兩頭,一頭是長期拖欠款,包括地方與頭部企業,特别是那些國企不求進取,靠項目分包拉長付款周期,自己卻去賺理财的錢了,這就造成了大量的三角債。

個人理财之富人的邏輯

另一頭呢,是市場的準入,項目空間在收窄,說是投資14萬億去拉動經濟,完全是國企擔綱,這些項目與民企沒什麼關系,能跟在國企屁股後面喝點湯已經是很幸運了,這兩頭一擠,結果也就可想而知了。但是說到底還是生産過剩了,該死的還是要死。如果是為了救企業而救企業,就不符合經濟學原理。

個人理财之富人的邏輯

既然供給端過剩了,當然不能損不足而補有餘。是以有時候我們不是去解決企業最關心的三角債,而是退稅。退稅的意義又是什麼呢?是你有營收啊。如果你有足夠的營收,說明你差的不是項目,而是流動性不足。那我給你返稅,讓你緩解一下,緩過勁兒再說。如果你是僵屍企業,沒什麼進項,這項纾困政策就與你毫無關系。這樣就明白了,纾困是有選擇性的,最終是要通過市場化的優勝劣汰,将大批的僵屍企業清出市場,重建市場的供求平衡。

個人理财之富人的邏輯

在這個過程中,政策不去清理三角債,而拼命的放貸,實際上構成了一種對企業而言,如果你有再生能力,企業經營良好,你将得到低息貸款的支援,這是真正的支援。如果你的應收款一下又收不回來,那對不起你就必須透支預期的利潤,通過貸款的形式以利息換空間。再如果你是一個僵屍企業,你又沒有勇氣去面對失敗和一無所有的未來,那銀行的正門是注定走不進去的。你隻能通過金融中介成倍的提高貸款利率,大幅增加财務成本來保留你對奇迹的渴望,你最後的貸款隻是一個賭局。

個人理财之富人的邏輯

是以我說,貸款是一個廣義的選擇,如果你想發展,用别人的錢,那是最好的選擇。這取決于你對自身狀況的評估。如果你是在用貸款續命,希望我的觀點能讓您頭腦清醒。

個人理财之富人的邏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