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2年,馬皇後的追悼會上,道衍和尚對他說:“大王,臣要送您一頂白帽子。”朱棣聽後,眼眸寒光一閃,壓低聲音:“大膽,你可知這是死罪!”
這要是換做旁人也許還不能明白道衍話裡的含義,但朱棣是何人,他一聽就明白了,“王”字上上加一“白”是為“皇”,道衍的意思顯而易見,這是在煽動他謀反。
可此時朱元璋還安然在位,大哥朱标身為太子,朱棣敬重自己的大哥,并沒有謀權篡位之意。但是,那可是皇位啊!
“大王您給皇後守孝,可不就得戴白帽子嗎?"道衍也不怕,他的話有理有據,守孝期間,不戴白帽子戴什麼?
略一沉思,朱棣便在心中做了決定。
“你的法号是什麼?”
“道衍。”和尚知道朱棣能問這句話就是要帶自己走了。
“本王為你賜名姚廣孝,”燕王朱棣轉過身去,看着還在殿外等候的藩王兄弟,又看了看這金碧輝煌的大殿,“且讓本王看看你有什麼能耐吧。”
就這樣,道衍以一介僧侶身份,成為朱棣的參謀助手,進出王府如入無人之地。
道衍是有真才實學的,他不但精通佛道儒三教經典,而且深谙陰陽之術,當時的相術大師袁珙曾為他的面相所驚,稱他是“異僧”,說他是“嗜殺之人”。
1398年,也就是洪武三十一年,明太祖朱元璋病逝。朱元璋沒有把皇位傳給兒子,反而傳給了太孫朱允炆。
建文帝登基後開始削藩,朱棣自然也在其中。朱棣對此很是惱火,朱棣内心想要謀反的想法強烈,被姚廣孝一眼看透。
某日,燕王朱棣看着窗外的寒冬景緻,突然随口說了一句“天寒地凍,水無一點不成冰”,姚廣孝馬上附和了下句“世亂民貧,王不出頭誰做主!”
之後,姚廣孝就在朱棣身邊出謀劃策,讓朱棣裝病召回自己的兒子,裝瘋賣傻騙過建文帝,還讓他帶走全部精兵南下攻打城池,自己則和朱棣的王妃、世子留在大學營看守家門。
在建文帝集結兵力阻擊朱棣時,姚廣孝又建議朱棣放棄途中的城池,直取京師。
結果正如姚廣孝所料,京師兵力單薄,守城人見大勢已去就順勢而為,直接打開了城門。這次兵變就是曆史上有名的靖難之役,朱棣大獲全勝。
1402年,朱棣登上皇位,在封賞群臣時,将道衍列在第一位,稱贊他“出力最多”。
然而道衍除了太子少師一職,卻沒有接受任何封賞。一回到府上就換上僧袍,世人稱其為“黑衣宰相”。
1418年,姚廣孝逝世,朱棣親自為他撰寫了神道碑銘,并且讓他以文臣的身份入明祖廟。
在閱讀此文後,辛苦您點下“關注”,友善讨論和分享,為回饋您的支援,我将每日更新優質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