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抗戰中的中國遠征軍(11)仁安羌大捷(上)

作者:子名曆史

杜聿明口述:

4月18日晨,當我遠征軍中路放棄平滿納會戰時,正是西路英軍第1師及裝甲第7旅在仁安羌被圍的第二日。

這時,我第66軍新38師主力已到達喬克巴當,第113團孫繼光部連夜用汽車輸送到英軍被圍前線。

他們到後,發現敵人僅有一大隊,迂回至仁安羌以北大橋附近,截斷了英軍後路,而英緬軍第1師及裝甲7旅共七千多人辎重車百餘輛,竟至束手無策。

經我軍猛烈攻擊,至午即将敵擊退,英軍全部解圍,我遠征軍的這一英勇行動,轟動英倫三島,以後,英方曾發給新38師師長孫立人、團長孫繼光及營長多人勳章。

王楚英口述:

英軍被圍後,亞曆山大和在新德裡的韋維爾以及遠在倫敦的丘吉爾都聞訊大驚,心急如焚,紛紛向中國求援。

亞曆山大則帶着馬丁少将于16日黃昏前,趕來漂背中國遠征軍長官部求救。

此時,杜聿明在葉新第5軍軍部,史迪威、羅卓英均在東線視察戰況未歸,于是,他們就在長官部坐等史、羅二人歸來,如同熱鍋上的螞蟻。

這時,我正開着史迪威的座車,沿着崎岖漫長的山路疾駛,遠征軍司令長官羅卓英及随行人員的座車則緊跟其後,直到深夜才趕回漂背長官部。

史迪威一見亞曆山大,便滿臉的不高興,旋即冷笑着說道:“阿曆克斯,您深夜來訪,一定是您聽說我們馬上要發動平滿納攻勢,給我送來坦克和炮兵部隊支援戰鬥吧!我們真要十分感謝您了!”

史迪威這個人很有個性,他對士兵非常體貼關愛,但對他看不上的大人物,說出話來常常尖酸刻薄,在美軍上層中,有“醋性子喬”的綽号。

面對史迪威的諷刺挖苦,亞曆山大無心反唇相譏,他正色答道:“喬!非常抱歉!現在,我拿不出坦克和炮兵部隊來支援你們的攻勢作戰。

相反,我還要請你派新38師趕快去解救被日軍圍困在仁安羌的英緬一師,那裡有7000多英軍官兵翹首渴望你們派兵去救他們脫險呢!倫敦和新德裡向你們呼救!請趕快行動吧!救兵如救火!”

史迪威一看事态嚴重,也無心再戲弄對方,馬上找來羅卓英,一道商議亞曆山大求救的問題。

羅卓英欣然答道:“蔣委員長早就明确訓示我們:對于英軍要适時适切地給予援助,以免唇亡齒寒之痛。現在,英1師在仁安羌陷入重圍,危在旦夕,本軍義不容辭,應立即派孫立人師長率部兼程赴援。但是,平滿納會戰也必須立即轉入攻勢,先破敵一路。”

問題到此已經圓滿解決,按道理亞曆山大應即感謝告辭。可是,他卻得寸進尺地向史、羅二人建議:“放棄平滿納會戰,将中國軍隊撤到塔澤、敏鐵拉、東沙一帶,舉行曼德勒會戰。如此,則勝算較大。”

不過,史、羅二人斷然予以拒絕。當下,參謀長柏業孔将軍先用電話向孫立人傳達了指令要旨,令孫立人立率112和113團兼程馳援仁安羌,救出英1師;114團速開塔澤,暫歸杜副長官指揮。

同時,派我和美軍少校梅裡爾向孫立人送交書面指令,并監督其實施,還有兩名憲兵随車護衛。

因梅裡爾有心髒病又高度近視,便由我開車,連夜向事先約定好的會合地皎勃東進發,17日拂曉,我們趕到。

抗戰中的中國遠征軍(11)仁安羌大捷(上)

劉放吾舊照 圖檔來自網絡

這時,第113團劉放吾團長已率全團先期到達該地,正在埋鍋燒飯。不一會兒,斯利姆帶着他的助手也驅車來到這裡,他找到劉放吾團長後便說,英1師在仁安羌被圍,情況危急。

他要劉團長立即率領所部,乘英軍汽車繼續向賓河前進,英軍第13旅旅長柯第斯準将會在該處(肯耶)同劉團長相會,并以坦克、炮兵支援劉團長作戰。

劉團長對斯利姆說,沒有孫立人師長的指令,本團不能擅自行動。這時,我和梅裡爾告訴斯利姆說,我兩人是來向師長傳達羅卓英将軍指令的。

羅長官已令孫立人師長指揮112和113團反攻仁安羌,解救被圍的英1師,并接受您的指揮,孫立人正在急速來此途中,将軍可在此稍待。

早在3月16日,斯利姆就任英軍第1軍軍長後,我同梅裡爾已與斯利姆見過面。是以,相見就比較談得來,他接受了我的建議,決定留下來等孫立人。

17日上午,孫立人随112團團長陳鳴人上校、師參謀長何鈞衡及師直屬部隊趕到。

我向孫立人呈交了羅卓英的指令,梅裡爾則遞上史迪威寫給孫立人的信,他仔細閱讀羅的指令和史的信後,問斯利姆有何訓示。

斯利姆迫不及待地提出要求:請孫師長立率全師馳赴賓河北岸,對日軍展開進攻,他将令13旅及坦克、炮兵支援孫師作戰。

孫立人見斯利姆很急,便冷靜地對斯利姆說:“據将軍所告,包圍英緬1師的不過是日軍第33師團的兩個聯隊,而英緬1師卻有兩個旅七千多人、百多門大炮、五十八輛坦克,敵我力量相當;

而且,敵人正忙于撲滅油田大火和搶救油田設施,眼下,敵人是不會全力猛攻英1師的,請轉告斯考特将軍,務必堅守,切勿投降。本師集結完畢後,一定火速前去救援他們。”

斯利姆也是英軍中著名的戰将,素以鎮定、勇敢、善戰見稱。他曾在東非指揮過打垮意大利奧斯塔公爵兵團、俘虜意軍23萬的“東非大捷”,由于戰功卓絕,由印度第1旅旅長擢升為印度第5師師長。

他對孫立人的分析甚為信服,便留下韋爾斯上校和羅伯遜上尉作聯絡參謀,跟随在孫立人左右,他自己則傳回歸約軍部候訊。

抗戰中的中國遠征軍(11)仁安羌大捷(上)

孫立人舊照 圖檔來自網絡

孫立人見部隊已到齊,斯利姆也走了,便召集軍官宣布所受指令大要和仁安羌方面的情況以及斯利姆的請求,叫大家就達成任務的方法各抒己見。

我記得,當時兩個團長對作戰方案争了起來。陳鳴人主張用兩個團從賓河上遊坎納特附近渡過去,從日軍的背後奇襲仁安羌;同時,由英13旅猛攻賓河北岸之敵,用以迷惑仁安羌之敵。

而劉放吾則認為陳鳴人的方案可以出敵不意,能收奇襲之效,但是,我軍深入敵軍後方,若敵從正面賓河大橋出擊,斷我後路,必使我陷入絕境。

是以,他建議以112團由坎納特方面奇襲仁安羌敵之側背;由113團從賓河大橋正面進攻,先肅清賓河北岸之敵,再趁勢攻入仁安羌,奪取501和510兩個制高點,則日軍不攻自破,英軍之圍即可迎刃而解。

孫師長決定采納劉放吾的意見,命副師長齊學啟率112團乘英軍汽車馳赴坎納特,聯系在納貌的英17師和裝7旅,對仁安羌之敵積極地進行側擊。

令劉放吾團長派副團長曾琪率第3營、師工兵、戰炮、搜尋三個連和便衣隊乘汽車先行出發,在肯耶南方占領陣地,偵察敵情地形,相機奪取大橋。

孫師長則帶着我們中、美、英三方聯絡參謀及其師部直屬部隊,随劉放吾團長指揮的113團主力向賓河北岸前進,午後2時,抵達肯耶北方。

正在這時,忽聞前方槍炮聲大作,孫師長、劉團長即令随行的部隊在道路兩側小山上占領陣地,準備應戰。同時,指令通信連向前方追架電話,并架設電台,我們六人爬上山頂,用望遠鏡觀察前方情況。

不一會兒,前面的曾副團長送來了報告:

“占據大橋至老渡口約3000米正面的日軍,至少有四五個步兵連,另有山炮、速射炮、步兵炮約十二門、裝甲車十輛以上。我蔣元連和搜尋連已在大橋和老渡口與敵接觸。

現敵用炮火掩護,出動了兩個步兵連伴随十輛裝甲車,向蔣連猛撲。我已将工兵、戰炮兩個連和第三營主力在公路東側展開設伏,令蔣連沿公路西側後撤,誘敵來追,用火力急襲将敵消滅。”

劉放吾得報後,便想以團主力由公路東側抄襲敵後,乘勢奪取大橋,肅清賓河北岸之敵,然後,渡河進攻仁安羌。

抗戰中的中國遠征軍(11)仁安羌大捷(上)

斯利姆和其夫人舊照 圖檔來自網絡

此時,适逢斯利姆也爬上山來,聽了劉放吾的作戰方案後,當即向孫立人建議予以采納。

他還訴說,英1師被圍數日,傷亡驟增,兼因缺水缺糧,官兵均極疲憊,難以久撐,請孫師長立即采取行動,去拯救7000多名英軍的生命。

孫立人聽罷平心靜氣地對斯利姆說:“本人和全體官兵要救英軍脫險的心情都很急迫,剛才,劉團長的話很能說明一切,他的心意正是本人和全體官兵的心意。

但因敵衆我寡、敵強我弱,我們對敵情地形都很茫然,故必須先摸清敵情地形,然後采取适當的步驟和戰術,力求以奇取勝。現在重要的是肅清賓河北岸之敵,再取仁安羌。”

孫立人希望斯利姆力促英軍堅守待援,切勿投降。斯利姆見孫師長、劉團長鬥志昂揚,胸有成竹,而且戰術巧妙,計劃周全,便很放心地對孫、劉二人說:

“我已對貴軍能戰勝目前的日軍、救出英軍充滿信心,我等待你們的捷報。”

說罷,他就叫第13旅旅長柯第斯準将向孫師長報到,接受孫立人的訓示。

斯利姆一走,孫立人便告訴劉團長不要向前線增兵,由曾琪去對付來犯之敵,要他計劃并組織好夜戰和明日(18日)拂曉的進攻事宜。

并問柯第斯能出動多少兵力參戰。柯第斯答:可派步一營和炮兵、坦克各一連參加戰鬥。随即,他囑其同劉放吾團長直接商議具體的作戰行動與聯絡方法。

孫立人交代妥當後,即帶着他的指揮所人員和我們四個聯絡參謀,于15時30分來到肯耶南方兩千米處、公路東側一座森林茂密的小山頭上,這裡是副團長曾琪和3營長張琦的指揮所。

我看見,部隊都隐蔽在伏擊陣地上,并在公路上埋了地雷。向右前方望去,清晰地看見幾百名日軍跟在裝甲車後面,借着炮火的掩護,向邊打邊退的蔣元連跟蹤追來。

時針指向15時56分時,曾琪見敵軍已進入我伏擊陣地内,蔣元連已退到了安全區,便對着話筒喊“打”。

頓時,公路上的地雷爆炸,沖在前面的日軍裝甲車當即起火燃燒,我軍陣地上也槍炮齊鳴,打得日軍非死即傷,狼奔豕突。

日軍在賓河南岸的炮兵反應很快,我們這邊剛剛打響,那邊炮就打過來了,而且火力很猛,一時間,我伏擊陣地上彈如雨下,殘敵乘機兔脫。

16時40分,戰鬥結束,清掃戰場發現敵屍112具,内有214聯隊8中隊長吉柳仲次大尉的屍身,還繳獲一批武器彈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