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抗战中的中国远征军(11)仁安羌大捷(上)

作者:子名历史

杜聿明口述:

4月18日晨,当我远征军中路放弃平满纳会战时,正是西路英军第1师及装甲第7旅在仁安羌被围的第二日。

这时,我第66军新38师主力已到达乔克巴当,第113团孙继光部连夜用汽车输送到英军被围前线。

他们到后,发现敌人仅有一大队,迂回至仁安羌以北大桥附近,截断了英军后路,而英缅军第1师及装甲7旅共七千多人辎重车百余辆,竟至束手无策。

经我军猛烈攻击,至午即将敌击退,英军全部解围,我远征军的这一英勇行动,轰动英伦三岛,以后,英方曾发给新38师师长孙立人、团长孙继光及营长多人勋章。

王楚英口述:

英军被围后,亚历山大和在新德里的韦维尔以及远在伦敦的丘吉尔都闻讯大惊,心急如焚,纷纷向中国求援。

亚历山大则带着马丁少将于16日黄昏前,赶来漂背中国远征军长官部求救。

此时,杜聿明在叶新第5军军部,史迪威、罗卓英均在东线视察战况未归,于是,他们就在长官部坐等史、罗二人归来,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这时,我正开着史迪威的座车,沿着崎岖漫长的山路疾驶,远征军司令长官罗卓英及随行人员的座车则紧跟其后,直到深夜才赶回漂背长官部。

史迪威一见亚历山大,便满脸的不高兴,旋即冷笑着说道:“阿历克斯,您深夜来访,一定是您听说我们马上要发动平满纳攻势,给我送来坦克和炮兵部队支援战斗吧!我们真要十分感谢您了!”

史迪威这个人很有个性,他对士兵非常体贴关爱,但对他看不上的大人物,说出话来常常尖酸刻薄,在美军上层中,有“醋性子乔”的绰号。

面对史迪威的讽刺挖苦,亚历山大无心反唇相讥,他正色答道:“乔!非常抱歉!现在,我拿不出坦克和炮兵部队来支援你们的攻势作战。

相反,我还要请你派新38师赶快去解救被日军围困在仁安羌的英缅一师,那里有7000多英军官兵翘首渴望你们派兵去救他们脱险呢!伦敦和新德里向你们呼救!请赶快行动吧!救兵如救火!”

史迪威一看事态严重,也无心再戏弄对方,马上找来罗卓英,一道商议亚历山大求救的问题。

罗卓英欣然答道:“蒋委员长早就明确指示我们:对于英军要适时适切地给予援助,以免唇亡齿寒之痛。现在,英1师在仁安羌陷入重围,危在旦夕,本军义不容辞,应立即派孙立人师长率部兼程赴援。但是,平满纳会战也必须立即转入攻势,先破敌一路。”

问题到此已经圆满解决,按道理亚历山大应即感谢告辞。可是,他却得寸进尺地向史、罗二人建议:“放弃平满纳会战,将中国军队撤到塔泽、敏铁拉、东沙一带,举行曼德勒会战。如此,则胜算较大。”

不过,史、罗二人断然予以拒绝。当下,参谋长柏业孔将军先用电话向孙立人传达了命令要旨,令孙立人立率112和113团兼程驰援仁安羌,救出英1师;114团速开塔泽,暂归杜副长官指挥。

同时,派我和美军少校梅里尔向孙立人送交书面命令,并监督其实施,还有两名宪兵随车护卫。

因梅里尔有心脏病又高度近视,便由我开车,连夜向事先约定好的会合地皎勃东进发,17日拂晓,我们赶到。

抗战中的中国远征军(11)仁安羌大捷(上)

刘放吾旧照 图片来自网络

这时,第113团刘放吾团长已率全团先期到达该地,正在埋锅烧饭。不一会儿,斯利姆带着他的助手也驱车来到这里,他找到刘放吾团长后便说,英1师在仁安羌被围,情况危急。

他要刘团长立即率领所部,乘英军汽车继续向宾河前进,英军第13旅旅长柯第斯准将会在该处(肯耶)同刘团长相会,并以坦克、炮兵支援刘团长作战。

刘团长对斯利姆说,没有孙立人师长的命令,本团不能擅自行动。这时,我和梅里尔告诉斯利姆说,我两人是来向师长传达罗卓英将军命令的。

罗长官已令孙立人师长指挥112和113团反攻仁安羌,解救被围的英1师,并接受您的指挥,孙立人正在急速来此途中,将军可在此稍待。

早在3月16日,斯利姆就任英军第1军军长后,我同梅里尔已与斯利姆见过面。所以,相见就比较谈得来,他接受了我的建议,决定留下来等孙立人。

17日上午,孙立人随112团团长陈鸣人上校、师参谋长何钧衡及师直属部队赶到。

我向孙立人呈交了罗卓英的命令,梅里尔则递上史迪威写给孙立人的信,他仔细阅读罗的命令和史的信后,问斯利姆有何指示。

斯利姆迫不及待地提出要求:请孙师长立率全师驰赴宾河北岸,对日军展开进攻,他将令13旅及坦克、炮兵支援孙师作战。

孙立人见斯利姆很急,便冷静地对斯利姆说:“据将军所告,包围英缅1师的不过是日军第33师团的两个联队,而英缅1师却有两个旅七千多人、百多门大炮、五十八辆坦克,敌我力量相当;

而且,敌人正忙于扑灭油田大火和抢救油田设施,眼下,敌人是不会全力猛攻英1师的,请转告斯考特将军,务必坚守,切勿投降。本师集结完毕后,一定火速前去救援他们。”

斯利姆也是英军中著名的战将,素以镇定、勇敢、善战见称。他曾在东非指挥过打垮意大利奥斯塔公爵兵团、俘虏意军23万的“东非大捷”,由于战功卓绝,由印度第1旅旅长擢升为印度第5师师长。

他对孙立人的分析甚为信服,便留下韦尔斯上校和罗伯逊上尉作联络参谋,跟随在孙立人左右,他自己则返回归约军部候讯。

抗战中的中国远征军(11)仁安羌大捷(上)

孙立人旧照 图片来自网络

孙立人见部队已到齐,斯利姆也走了,便召集军官宣布所受命令大要和仁安羌方面的情况以及斯利姆的请求,叫大家就达成任务的方法各抒己见。

我记得,当时两个团长对作战方案争了起来。陈鸣人主张用两个团从宾河上游坎纳特附近渡过去,从日军的背后奇袭仁安羌;同时,由英13旅猛攻宾河北岸之敌,用以迷惑仁安羌之敌。

而刘放吾则认为陈鸣人的方案可以出敌不意,能收奇袭之效,但是,我军深入敌军后方,若敌从正面宾河大桥出击,断我后路,必使我陷入绝境。

因此,他建议以112团由坎纳特方面奇袭仁安羌敌之侧背;由113团从宾河大桥正面进攻,先肃清宾河北岸之敌,再趁势攻入仁安羌,夺取501和510两个制高点,则日军不攻自破,英军之围即可迎刃而解。

孙师长决定采纳刘放吾的意见,命副师长齐学启率112团乘英军汽车驰赴坎纳特,联系在纳貌的英17师和装7旅,对仁安羌之敌积极地进行侧击。

令刘放吾团长派副团长曾琪率第3营、师工兵、战炮、搜索三个连和便衣队乘汽车先行出发,在肯耶南方占领阵地,侦察敌情地形,相机夺取大桥。

孙师长则带着我们中、美、英三方联络参谋及其师部直属部队,随刘放吾团长指挥的113团主力向宾河北岸前进,午后2时,抵达肯耶北方。

正在这时,忽闻前方枪炮声大作,孙师长、刘团长即令随行的部队在道路两侧小山上占领阵地,准备应战。同时,命令通信连向前方追架电话,并架设电台,我们六人爬上山顶,用望远镜观察前方情况。

不一会儿,前面的曾副团长送来了报告:

“占据大桥至老渡口约3000米正面的日军,至少有四五个步兵连,另有山炮、速射炮、步兵炮约十二门、装甲车十辆以上。我蒋元连和搜索连已在大桥和老渡口与敌接触。

现敌用炮火掩护,出动了两个步兵连伴随十辆装甲车,向蒋连猛扑。我已将工兵、战炮两个连和第三营主力在公路东侧展开设伏,令蒋连沿公路西侧后撤,诱敌来追,用火力急袭将敌消灭。”

刘放吾得报后,便想以团主力由公路东侧抄袭敌后,乘势夺取大桥,肃清宾河北岸之敌,然后,渡河进攻仁安羌。

抗战中的中国远征军(11)仁安羌大捷(上)

斯利姆和其夫人旧照 图片来自网络

此时,适逢斯利姆也爬上山来,听了刘放吾的作战方案后,当即向孙立人建议予以采纳。

他还诉说,英1师被围数日,伤亡骤增,兼因缺水缺粮,官兵均极疲惫,难以久撑,请孙师长立即采取行动,去拯救7000多名英军的生命。

孙立人听罢平心静气地对斯利姆说:“本人和全体官兵要救英军脱险的心情都很急迫,刚才,刘团长的话很能说明一切,他的心意正是本人和全体官兵的心意。

但因敌众我寡、敌强我弱,我们对敌情地形都很茫然,故必须先摸清敌情地形,然后采取适当的步骤和战术,力求以奇取胜。现在重要的是肃清宾河北岸之敌,再取仁安羌。”

孙立人希望斯利姆力促英军坚守待援,切勿投降。斯利姆见孙师长、刘团长斗志昂扬,胸有成竹,而且战术巧妙,计划周全,便很放心地对孙、刘二人说:

“我已对贵军能战胜当前的日军、救出英军充满信心,我等待你们的捷报。”

说罢,他就叫第13旅旅长柯第斯准将向孙师长报到,接受孙立人的指示。

斯利姆一走,孙立人便告诉刘团长不要向前线增兵,由曾琪去对付来犯之敌,要他计划并组织好夜战和明日(18日)拂晓的进攻事宜。

并问柯第斯能出动多少兵力参战。柯第斯答:可派步一营和炮兵、坦克各一连参加战斗。随即,他嘱其同刘放吾团长直接商议具体的作战行动与联络方法。

孙立人交代妥当后,即带着他的指挥所人员和我们四个联络参谋,于15时30分来到肯耶南方两千米处、公路东侧一座森林茂密的小山头上,这里是副团长曾琪和3营长张琦的指挥所。

我看见,部队都隐蔽在伏击阵地上,并在公路上埋了地雷。向右前方望去,清晰地看见几百名日军跟在装甲车后面,借着炮火的掩护,向边打边退的蒋元连跟踪追来。

时针指向15时56分时,曾琪见敌军已进入我伏击阵地内,蒋元连已退到了安全区,便对着话筒喊“打”。

顿时,公路上的地雷爆炸,冲在前面的日军装甲车当即起火燃烧,我军阵地上也枪炮齐鸣,打得日军非死即伤,狼奔豕突。

日军在宾河南岸的炮兵反应很快,我们这边刚刚打响,那边炮就打过来了,而且火力很猛,一时间,我伏击阵地上弹如雨下,残敌乘机兔脱。

16时40分,战斗结束,清扫战场发现敌尸112具,内有214联队8中队长吉柳仲次大尉的尸身,还缴获一批武器弹药。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