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程前翻車後,誰也不許嘲笑陳魯豫

程前翻車後,誰也不許嘲笑陳魯豫

能把自戀收拾得服服帖帖,裝蠢裝到叫人渾然不覺,也是一種功力的展現,小程明顯還嫩着呢~

衆所周知,我是一個娛樂八卦愛好者,喜歡對着聚光燈下的種種“小題大做”,财經圈的事兒,一般不涉足,主要咱也不懂。

但這不歲末年初了麼,每個圈兒都忙着辦年會,舞台一搭,燈光一打,各色人物悉數登場,然後就形象生動地應了一句話——“哪裡有舞台,哪裡就有笑話兒”。

1月5日,“2023風馬牛年終秀”圓桌論壇上,主持人程前以一己之力讓行業内的小型對談出了圈兒。

程前翻車後,誰也不許嘲笑陳魯豫

原委大緻如下:

93年的小程一上來念了篇“感性為主,理性為輔”的稿子,随後被嘉賓之一的360創始人周鴻祎當面“指摘”,先說小程你剛剛讀稿我都快睡着了,又說稿子太抒情,可咱們是一創業峰會,搞創業玩抒情沒用,還是現實為主的好。

接着,當程前搬出喬布斯的念稿事迹予以反駁之後,“老狐狸”周鴻祎立馬把喬布斯拿過來當作了教育年輕人的活素材——“喬布斯說過,對于真正天才級的人,你不用照顧他的感受。”言下之意明明白白:我說小朋友,出來混,就不要這麼玻璃心了吧?

可如若真有玻璃心,哪是可以憑一句硬話被瞬間說好的?你越敲他越碎,越碎他就越紮人。

肉眼可見地,程前的後續發言對抗感愈發加重,甚至上升到了對周鴻祎的人身攻擊,名字都不叫了,喊其是“穿紅衣服的”,還說希望穿保守顔色衣服的(他自己穿黑色)延年益壽、健健康康,那情那景,就差脫口而出一句“老不死”的了。

程前翻車後,誰也不許嘲笑陳魯豫

藏不住“我”的年輕人

很多人看完那一段之後都表示——尴尬到摳出了三室一廳。确實,不過除此外我還有另外一個感受:主持人這一行真不是誰都能幹的。

從表面上看,程前的問題是——蠢、玻璃心、自大又自卑。但究其根本,是他把“我”放得太大了。

這一點在老周刺兒他前就已經略有展現:念完稿子落座時,沒等三位前輩坐好他就先坐上了,開始對談的第一個問題也是完全不肯讓“我”隐身,上來就問——“各位老師聽了年輕人的想法有什麼想說的?”

他剛讀了稿嘛,這裡“年輕人的想法”明顯就是指他程前的想法,認為自己可以代表年輕人的想法本身就是一種傲慢,讓三位業界行業大佬來觀摩評說自己的想法又等于給略有雛形的傲慢描了個明晃晃的大寫加粗。

是以之後被周鴻祎的當面指摘刺痛而不斷跳起便是順理成章。

程前翻車後,誰也不許嘲笑陳魯豫

也許在别人眼裡,按照老周以往的調性他在現場都已經算很客氣的了,但對于已經準備好大秀一場的小程來說,這老家夥可是壞透了,簡直就是一個專程來砸場子的老怪獸。

想必此人在他眼裡的形象除了反派,再無其他,以至于後來表面笑呵呵、内心氣急敗壞的他不惜以無視、诋毀、詛咒等近乎惡毒的方式對抗這個給“我”頭上撒灰土扔爛菜葉的老壞蛋。

可越是這樣,越是顯得他嫩極了,反而把一旁巋然不動、談笑風生的老周襯得高大極了。

程前翻車後,誰也不許嘲笑陳魯豫

周鴻祎到底是老狐狸,夾槍帶棒地聊着他就順便抓到了小程的命脈:我明白了,問題就出在“風馬牛”,你們不應該請小程來當主持人,他表達欲極其旺盛,應該來當speaker。

看似好像有點捧的意思,實則直擊要害——年輕人,你搞錯了自己的角色定位。

在任何場子裡,不論是婚禮做司儀,還是大型晚會做報幕員,主持人都不是絕對主角,而恰恰是處于輔助位置、給人擡轎子的職能性崗位。

不論旁邊站的是老妪小兒,還是達官顯貴,主持人的核心功能從來都隻有一個——讓嘉賓開口說話,保證流程順利進行。

嘉賓之是以是嘉賓,要麼他們身份的權威性更能給場子提氣,要麼觀衆席上的人更想看他們多露臉、聽他們多說話,這兩點決定了這個風頭該人家出,而不是你主持人出。

程前翻車後,誰也不許嘲笑陳魯豫

同為主持人,何炅謝娜口碑差異大的原因就在這裡

小程是通過做自媒體擁有了千萬粉絲,在創業圈小有影響力了,但是跟馮侖、王石、周鴻祎的實績比起來,這真的不算啥。

他們坐在那裡不是因為粉絲多少、表達能力何其卓越,而是因為在商業叢林裡摸爬滾打幾十年不僅沒死還安然無恙地守住了獨屬于自己的一把交椅,那是江湖地位的象征,也正是因為有那份地位,他們說起話來才能那麼底氣十足、舉重若輕。

是以别說主持人的位置不允許你跟他們杠,真杠起來,可不就是得被輕松碾壓嗎?

做人呢,自信是要有,但敬畏之心不可無,決不能眼裡隻裝着“我”,否則,被人狠狠上一課是遲早的事。孫子兵法說了,想打勝仗得“知己知彼”,可不能隻天天想着自己有多牛掰呀!

程前翻車後,誰也不許嘲笑陳魯豫

當虛妄迷住雙眼

當然,程前的“我執”不是憑空而來。

首先,媒體行業是很容易讓人自我評價過高、自我定位失焦的,對于一個初出茅廬、年少得志的從業者來說,就更是如此。

傳媒的本質就是争奪注意力,是以标題黨是必然的,電視節目裡一定程度的作假是正常的(征婚節目裡一大半是演員),螢幕前後華麗與淩亂的落差是在所難免的(所謂華麗多是包裝和放大的結果)。

是以,“徒有其表、虛張聲勢”基本算是常見運作手段和行業氛圍了,真與假、虛與實的界限常常是模糊不清的。

這就導緻浸淫其中又有一定話語權的從業者很容易将周遭被修飾的一切和輿論的聲量看作是自己的光環。

常常與大咖為伍,然後覺得自己也很了不起;整日光鮮亮麗站在鏡頭前,天然覺得自己應該得到更多關注;播放量、點贊數動辄十萬百萬,遂轉頭看沒啥粉絲量的老朽皆為庸碌之輩……

有如上心态,簡直不要太正常,可問題是,那些“我覺得”大部分都是錯覺。

大咖的牛是憑時間、戰績甚至背景累積而來的,不是你站在旁邊蹭一下便可據為己有的;網際網路的焦點轉瞬即逝,今日站在潮頭之上、改日一蹶不振的例子不勝枚舉,洋洋得意為時尚早。

況且,讓節目和自身獲得更多關注隻能代表某一方面的能力,并不表示此人樣樣都行,該被全方位膜拜,容不得半點質疑批評。

程前翻車後,誰也不許嘲笑陳魯豫

是以對于程前來說,這當頭一錘早挨早好,及時獲得痛的領悟總比在虛幻的白日夢裡悶頭大睡的好,睡得越久,睡得越沉,翻車的轟鳴聲隻會更響亮。

是時候走出“優秀”的桎梏

不過,那麼多頗有影響力的各領域部落客,為什麼帶來尴尬表演的偏偏是程前呢?

接下來,讓我們把視角從泛化的外因轉向個體化的内因。

有一句話叫做,當你看到一個人瘋的時候,其實他已經瘋很久了。

學生時代考試,我們常常會說“如果我再專注一點、仔細一點,至少能多考幾十分”;

工作時又會說,“如果我再大膽争取一下,那個升職加薪的人就是我”;

結束一段感情的時候會說,“如果我再包容一點、少發一點脾氣,大家就不會因為小事鬧得那麼僵”……

但事實上,真的是能仔細就仔細、能争取就争取、說包容就包容的嗎?

看起來是在某一方面多一點少一點的問題,其實是某種根基難以撼動的問題,那個俨然難以挽回的結果其實是量變積累而成的質變,是一整套程式跑下來的終端顯示。

就像去年九月份大翻車的李佳琦,他的暴躁和不耐煩不是僅那一次的事發偶然,而是某些負面情緒積蓄已久的必然爆發。不及早發現、在源頭治理,那就隻能等洪流沖垮堤壩。

程前也是一樣。不論在怎樣的環境下,一定有人更易做到榮辱不驚,但程前不是,之是以一碰就炸,說明他的人格當中一定藏着未愈的舊傷。

程前是一步一步爬到高處的小鎮做題家,倒不是說所有小鎮做題家都如何,而是,在比較小的年紀就不得不抓住一條繩索朝“出頭之日”奮力攀爬的人兒确實容易擁有一些相似的“症狀”。

程前翻車後,誰也不許嘲笑陳魯豫

症狀一,把每一種評判拉到定生死的嚴重程度。

習慣了以優秀為否作為自我存在價值的唯一評判标準,便會認為,優秀是常态,最好是時時刻刻、方方面面都優秀才會讓人覺得安全。

按照課題分離,對面老頭怎麼看你說你,那是他的事兒,并無法對你形成任何實質性的審判。但程前很難做到,他會自動将其看作嚴苛的内在父母的外化,将任何的不滿無限放大,對任何的指責高度警戒,然後在更大的指責和不滿來臨前,對對方發起猛烈攻擊,以完成自我防禦。

一方面,他可能已經習慣了被高要求、被挑剔,他人的評判和審視很容易觸發這種被攻擊的熟悉的感覺;

另一方面,他已經形成了一套自我保護的機制,我想除了我們看到的滿身豎刺之外,他的另一種方法大概是“暗暗發誓,我要瘋狂努力,盡早讓你這老頭子刮目相看”。

如此種種,或許正是在無意識複原他在早年間和父母的關系。

一刻不在優秀之巅,他就覺得渾身不得勁兒。而可悲的是這個“巅”的位置究竟在哪兒,并不由他自己決定,這就決定了其人格的搖擺性。

症狀二,仿佛和整個世界有一種對抗感。

很難發自肺腑地相信“人人平等”,會不由地将遇到的人分成大緻兩種——“假想敵”和“評判者”,然後常常思考兩件事兒——“能不能打得過”和“我夠不夠格”。

答案為“是”,皆大歡喜,時刻準備好張開雙臂接受鮮花掌聲;答案為“否”,跌落谷底,但在跌落之前要不甘心地把“假想敵”和“評判者”都砍殺一遍,以證明“我是無辜”而非不行。

直到後來,都穿着紅衣服到周鴻祎的場子危機公關去了,起身發言還在說“打不過就加入”,還在對抗,好像對方或是其他的誰用淫威脅迫他似的,而始終未能拿出一個贊賞或合作的柔軟姿态。

因為沒學過呀,沒養成這個習慣呀!

程前翻車後,誰也不許嘲笑陳魯豫

再看周鴻祎、羅永浩們,永遠一副你們再怎麼罵我、我再搞出什麼幺蛾子也依舊理直氣壯、坦然自若的模樣,那種百煉成鋼的穩定性、那種皮糙肉厚的無懈可擊,小程怎麼能不被他們摁在地上摩擦?

淡定永遠源于安全,自亂陣腳永遠源于自覺身後無依,就好像,一個即将從窗戶跌落的人才會緊緊抓住陽台的欄杆大喊:“I‘m here!I‘m here!”

不是他不想欣賞窗外的風景,而是他的心靈處境不具備那樣的條件。放不下“我”,是因為“我”還沒有被安放。

小 結

程前的自媒體人設和青年榜樣挂鈎,可能他很難放棄自我言行和所謂正能量口号的捆綁,不肯低下頭顱,不肯收起棱角,覺得認輸就什麼都輸了。

但站在同為小鎮做題家的我的角度,我不管他危機公關怎麼做,但真的希望他能從心裡認一次輸,把“當衆丢臉”當作一個自我整合的契機,而不是被老家夥們聯合欺負的陷阱。

不要再跟周鴻祎們對抗,而要學着接納自己的局限性,争取有朝一日跟他一樣皮糙肉厚、扛打耐造,才是正解。

真正的強大不是幕牆和恐弱,而是敢于當衆示弱。擁有了這樣的彈性,人才能夠把自己當作一個工具去使用,在不同場合、不同場景,應時切換,而非時時刻刻都放不下自證優越的執念。

就像窦文濤,以及魯豫,他們才不是蠢,當程前們能夠為了大局和職業的功能性适當裝傻,那才是真的強大,也才是真的入了主持的門,才算得上是可稱之為訪談節目大V的實至名歸。

程前翻車後,誰也不許嘲笑陳魯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