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程前翻车后,谁也不许嘲笑陈鲁豫

程前翻车后,谁也不许嘲笑陈鲁豫

能把自恋收拾得服服帖帖,装蠢装到叫人浑然不觉,也是一种功力的体现,小程明显还嫩着呢~

众所周知,我是一个娱乐八卦爱好者,喜欢对着聚光灯下的种种“小题大做”,财经圈的事儿,一般不涉足,主要咱也不懂。

但这不岁末年初了么,每个圈儿都忙着办年会,舞台一搭,灯光一打,各色人物悉数登场,然后就形象生动地应了一句话——“哪里有舞台,哪里就有笑话儿”。

1月5日,“2023风马牛年终秀”圆桌论坛上,主持人程前以一己之力让行业内的小型对谈出了圈儿。

程前翻车后,谁也不许嘲笑陈鲁豫

原委大致如下:

93年的小程一上来念了篇“感性为主,理性为辅”的稿子,随后被嘉宾之一的360创始人周鸿祎当面“指摘”,先说小程你刚刚读稿我都快睡着了,又说稿子太抒情,可咱们是一创业峰会,搞创业玩抒情没用,还是现实为主的好。

接着,当程前搬出乔布斯的念稿事迹予以反驳之后,“老狐狸”周鸿祎立马把乔布斯拿过来当作了教育年轻人的活素材——“乔布斯说过,对于真正天才级的人,你不用照顾他的感受。”言下之意明明白白:我说小朋友,出来混,就不要这么玻璃心了吧?

可如若真有玻璃心,哪是可以凭一句硬话被瞬间说好的?你越敲他越碎,越碎他就越扎人。

肉眼可见地,程前的后续发言对抗感愈发加重,甚至上升到了对周鸿祎的人身攻击,名字都不叫了,喊其是“穿红衣服的”,还说希望穿保守颜色衣服的(他自己穿黑色)延年益寿、健健康康,那情那景,就差脱口而出一句“老不死”的了。

程前翻车后,谁也不许嘲笑陈鲁豫

藏不住“我”的年轻人

很多人看完那一段之后都表示——尴尬到抠出了三室一厅。确实,不过除此外我还有另外一个感受:主持人这一行真不是谁都能干的。

从表面上看,程前的问题是——蠢、玻璃心、自大又自卑。但究其根本,是他把“我”放得太大了。

这一点在老周刺儿他前就已经略有体现:念完稿子落座时,没等三位前辈坐好他就先坐上了,开始对谈的第一个问题也是完全不肯让“我”隐身,上来就问——“各位老师听了年轻人的想法有什么想说的?”

他刚读了稿嘛,这里“年轻人的想法”明显就是指他程前的想法,认为自己可以代表年轻人的想法本身就是一种傲慢,让三位业界行业大佬来观摩评说自己的想法又等于给略有雏形的傲慢描了个明晃晃的大写加粗。

所以之后被周鸿祎的当面指摘刺痛而不断跳起便是顺理成章。

程前翻车后,谁也不许嘲笑陈鲁豫

也许在别人眼里,按照老周以往的调性他在现场都已经算很客气的了,但对于已经准备好大秀一场的小程来说,这老家伙可是坏透了,简直就是一个专程来砸场子的老怪兽。

想必此人在他眼里的形象除了反派,再无其他,以至于后来表面笑呵呵、内心气急败坏的他不惜以无视、诋毁、诅咒等近乎恶毒的方式对抗这个给“我”头上撒灰土扔烂菜叶的老坏蛋。

可越是这样,越是显得他嫩极了,反而把一旁岿然不动、谈笑风生的老周衬得高大极了。

程前翻车后,谁也不许嘲笑陈鲁豫

周鸿祎到底是老狐狸,夹枪带棒地聊着他就顺便抓到了小程的命脉:我明白了,问题就出在“风马牛”,你们不应该请小程来当主持人,他表达欲极其旺盛,应该来当speaker。

看似好像有点捧的意思,实则直击要害——年轻人,你搞错了自己的角色定位。

在任何场子里,不论是婚礼做司仪,还是大型晚会做报幕员,主持人都不是绝对主角,而恰恰是处于辅助位置、给人抬轿子的职能性岗位。

不论旁边站的是老妪小儿,还是达官显贵,主持人的核心功能从来都只有一个——让嘉宾开口说话,保证流程顺利进行。

嘉宾之所以是嘉宾,要么他们身份的权威性更能给场子提气,要么观众席上的人更想看他们多露脸、听他们多说话,这两点决定了这个风头该人家出,而不是你主持人出。

程前翻车后,谁也不许嘲笑陈鲁豫

同为主持人,何炅谢娜口碑差异大的原因就在这里

小程是通过做自媒体拥有了千万粉丝,在创业圈小有影响力了,但是跟冯仑、王石、周鸿祎的实绩比起来,这真的不算啥。

他们坐在那里不是因为粉丝多少、表达能力何其卓越,而是因为在商业丛林里摸爬滚打几十年不仅没死还安然无恙地守住了独属于自己的一把交椅,那是江湖地位的象征,也正是因为有那份地位,他们说起话来才能那么底气十足、举重若轻。

所以别说主持人的位置不允许你跟他们杠,真杠起来,可不就是得被轻松碾压吗?

做人呢,自信是要有,但敬畏之心不可无,决不能眼里只装着“我”,否则,被人狠狠上一课是迟早的事。孙子兵法说了,想打胜仗得“知己知彼”,可不能只天天想着自己有多牛掰呀!

程前翻车后,谁也不许嘲笑陈鲁豫

当虚妄迷住双眼

当然,程前的“我执”不是凭空而来。

首先,媒体行业是很容易让人自我评价过高、自我定位失焦的,对于一个初出茅庐、年少得志的从业者来说,就更是如此。

传媒的本质就是争夺注意力,所以标题党是必然的,电视节目里一定程度的作假是正常的(征婚节目里一大半是演员),屏幕前后华丽与凌乱的落差是在所难免的(所谓华丽多是包装和放大的结果)。

因此,“徒有其表、虚张声势”基本算是常见运作手段和行业氛围了,真与假、虚与实的界限常常是模糊不清的。

这就导致浸淫其中又有一定话语权的从业者很容易将周遭被修饰的一切和舆论的声量看作是自己的光环。

常常与大咖为伍,然后觉得自己也很了不起;整日光鲜亮丽站在镜头前,天然觉得自己应该得到更多关注;播放量、点赞数动辄十万百万,遂转头看没啥粉丝量的老朽皆为庸碌之辈……

有如上心态,简直不要太正常,可问题是,那些“我觉得”大部分都是错觉。

大咖的牛是凭时间、战绩甚至背景累积而来的,不是你站在旁边蹭一下便可据为己有的;互联网的焦点转瞬即逝,今日站在潮头之上、改日一蹶不振的例子不胜枚举,洋洋得意为时尚早。

况且,让节目和自身获得更多关注只能代表某一方面的能力,并不表示此人样样都行,该被全方位膜拜,容不得半点质疑批评。

程前翻车后,谁也不许嘲笑陈鲁豫

因此对于程前来说,这当头一锤早挨早好,及时获得痛的领悟总比在虚幻的白日梦里闷头大睡的好,睡得越久,睡得越沉,翻车的轰鸣声只会更响亮。

是时候走出“优秀”的桎梏

不过,那么多颇有影响力的各领域博主,为什么带来尴尬表演的偏偏是程前呢?

接下来,让我们把视角从泛化的外因转向个体化的内因。

有一句话叫做,当你看到一个人疯的时候,其实他已经疯很久了。

学生时代考试,我们常常会说“如果我再专注一点、仔细一点,至少能多考几十分”;

工作时又会说,“如果我再大胆争取一下,那个升职加薪的人就是我”;

结束一段感情的时候会说,“如果我再包容一点、少发一点脾气,大家就不会因为小事闹得那么僵”……

但事实上,真的是能仔细就仔细、能争取就争取、说包容就包容的吗?

看起来是在某一方面多一点少一点的问题,其实是某种根基难以撼动的问题,那个俨然难以挽回的结果其实是量变积累而成的质变,是一整套程序跑下来的终端显示。

就像去年九月份大翻车的李佳琦,他的暴躁和不耐烦不是仅那一次的事发偶然,而是某些负面情绪积蓄已久的必然爆发。不及早发现、在源头治理,那就只能等洪流冲垮堤坝。

程前也是一样。不论在怎样的环境下,一定有人更易做到荣辱不惊,但程前不是,之所以一碰就炸,说明他的人格当中一定藏着未愈的旧伤。

程前是一步一步爬到高处的小镇做题家,倒不是说所有小镇做题家都如何,而是,在比较小的年纪就不得不抓住一条绳索朝“出头之日”奋力攀爬的人儿确实容易拥有一些相似的“症状”。

程前翻车后,谁也不许嘲笑陈鲁豫

症状一,把每一种评判拉到定生死的严重程度。

习惯了以优秀为否作为自我存在价值的唯一评判标准,便会认为,优秀是常态,最好是时时刻刻、方方面面都优秀才会让人觉得安全。

按照课题分离,对面老头怎么看你说你,那是他的事儿,并无法对你形成任何实质性的审判。但程前很难做到,他会自动将其看作严苛的内在父母的外化,将任何的不满无限放大,对任何的指责高度警戒,然后在更大的指责和不满来临前,对对方发起猛烈攻击,以完成自我防御。

一方面,他可能已经习惯了被高要求、被挑剔,他人的评判和审视很容易触发这种被攻击的熟悉的感觉;

另一方面,他已经形成了一套自我保护的机制,我想除了我们看到的满身竖刺之外,他的另一种方法大概是“暗暗发誓,我要疯狂努力,尽早让你这老头子刮目相看”。

如此种种,或许正是在无意识复原他在早年间和父母的关系。

一刻不在优秀之巅,他就觉得浑身不得劲儿。而可悲的是这个“巅”的位置究竟在哪儿,并不由他自己决定,这就决定了其人格的摇摆性。

症状二,仿佛和整个世界有一种对抗感。

很难发自肺腑地相信“人人平等”,会不由地将遇到的人分成大致两种——“假想敌”和“评判者”,然后常常思考两件事儿——“能不能打得过”和“我够不够格”。

答案为“是”,皆大欢喜,时刻准备好张开双臂接受鲜花掌声;答案为“否”,跌落谷底,但在跌落之前要不甘心地把“假想敌”和“评判者”都砍杀一遍,以证明“我是无辜”而非不行。

直到后来,都穿着红衣服到周鸿祎的场子危机公关去了,起身发言还在说“打不过就加入”,还在对抗,好像对方或是其他的谁用淫威胁迫他似的,而始终未能拿出一个赞赏或合作的柔软姿态。

因为没学过呀,没养成这个习惯呀!

程前翻车后,谁也不许嘲笑陈鲁豫

再看周鸿祎、罗永浩们,永远一副你们再怎么骂我、我再搞出什么幺蛾子也依旧理直气壮、坦然自若的模样,那种百炼成钢的稳定性、那种皮糙肉厚的无懈可击,小程怎么能不被他们摁在地上摩擦?

淡定永远源于安全,自乱阵脚永远源于自觉身后无依,就好像,一个即将从窗户跌落的人才会紧紧抓住阳台的栏杆大喊:“I‘m here!I‘m here!”

不是他不想欣赏窗外的风景,而是他的心灵处境不具备那样的条件。放不下“我”,是因为“我”还没有被安放。

小 结

程前的自媒体人设和青年榜样挂钩,可能他很难放弃自我言行和所谓正能量口号的捆绑,不肯低下头颅,不肯收起棱角,觉得认输就什么都输了。

但站在同为小镇做题家的我的角度,我不管他危机公关怎么做,但真的希望他能从心里认一次输,把“当众丢脸”当作一个自我整合的契机,而不是被老家伙们联合欺负的陷阱。

不要再跟周鸿祎们对抗,而要学着接纳自己的局限性,争取有朝一日跟他一样皮糙肉厚、扛打耐造,才是正解。

真正的强大不是幕墙和恐弱,而是敢于当众示弱。拥有了这样的弹性,人才能够把自己当作一个工具去使用,在不同场合、不同场景,应时切换,而非时时刻刻都放不下自证优越的执念。

就像窦文涛,以及鲁豫,他们才不是蠢,当程前们能够为了大局和职业的功能性适当装傻,那才是真的强大,也才是真的入了主持的门,才算得上是可称之为访谈节目大V的实至名归。

程前翻车后,谁也不许嘲笑陈鲁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