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身體發燒後,捂汗好得快,還是冷敷好得快?醫生告訴你

作者:中醫科李醫生

近段時間身體發燒的患者明顯多起來,與冬季天候、病原體、身體素質等方面有很大關系。

不同的患者,發燒程度不同,病态不同,有的是低燒,扛一兩天就好了;有的是高燒,體溫蹿升至39度以上;有的是反複發燒,體溫飄忽不定。相當多的人發燒後,選擇藥物緩解症狀。

身體發燒後,捂汗好得快,還是冷敷好得快?醫生告訴你

有的人吃藥後用被子把身體裹嚴實,叫“捂汗”,認為是老祖宗留下的法子;有的喜歡用毛巾包裹冰塊貼額頭、頸部,叫“冷敷”,認為是現代輔助治療的招數。

一個捂汗,一個冷敷,哪一個更好?

其實,這兩種不同的方式,代表了兩種不同的治療态度,捂汗是國内千百年來的做法,冷敷是歐美近現代的應對手段。

身體發燒後,捂汗好得快,還是冷敷好得快?醫生告訴你

捂汗的較早記載,見于《傷寒論》第一方“桂枝湯”裡的輔助治療方式,叫“以助藥力,溫覆令一時汗”,即通過蓋被子助桂枝湯發汗,并防止汗後着涼。

冷敷的起源,大緻在19世紀初,在這之前,西方發燒的處理方式是放血、喝神符水。後來顯微鏡觀察到發燒可能是病菌引起,為保護大腦不被病菌入侵,發明了冷敷降溫方法。

身體發燒後,捂汗好得快,還是冷敷好得快?醫生告訴你

雖然捂汗、冷敷的起因都是發燒,但捂汗捂的是除頭部以外的全身,冷敷敷的是頭部,隻是身體局部。

發燒是人體應對病毒、細菌等病原體入侵,出現的正常防禦反應,目的是兩條:

1、随着體溫升高,病原體在身體裡繁殖複制受到抑制,移動也像陷入泥坑,變得極不友善起來。

2、體溫升高之後,免疫細胞的攻擊力和反應力大幅上升,對病原體清除更加猛烈。

身體發燒後,捂汗好得快,還是冷敷好得快?醫生告訴你

不過,如果體溫持續太高,時間過久,病原體雖然殺光了,但也會把腦子燒壞了。

發燒,通常是3個階段:

一是身體升溫,此時患者體感發冷,手腳不溫,不會流汗,這時候如果用冰敷降溫,身體會發顫,正确做法是搓手腳,讓溫度升起來,做好保暖措施。

身體發燒後,捂汗好得快,還是冷敷好得快?醫生告訴你

二是體表明顯高溫,此時身體根本不冷,手腳發熱,免疫系統殺滅病毒進入高峰,這個時候體溫如果不算高,不需處理。如果熱得發燙,必須用降溫退燒藥。

三是降溫階段,此時身體自動調節,感覺不需要太高溫度去殺滅病原體了,開始降溫,體表濕潤冒汗,擦汗就可以了,注意保暖防着涼。

身體發燒後,捂汗好得快,還是冷敷好得快?醫生告訴你

在第一階段,着急退燒是不明智的,會讓身體調節功能紊亂,這時候不宜冰敷,而是保暖,蓋被子,或多穿衣服,正确方式是“捂汗”。

在第二階段,燒得難受,可以吃退燒藥,服藥标準是看難不難受,不是看體溫,因為有的人39度也不覺得難受,有的人38度就渾身不舒服了。這個時候适宜冷敷,正确方式是“散熱”。

在第三階段,體溫下降了,冷敷已不合适,随着冒汗,一直捂被子也不對,要及時擦汗,再蓋好被子,正确方式是擦汗、保暖。

身體發燒後,捂汗好得快,還是冷敷好得快?醫生告訴你

是以,捂汗、冷敷,在發燒不同階段,适用于不同情形,需正确使用,而不是“一刀切”。

捂汗是給身體盡快營造高溫環境,加快代謝,使病原體無法生存,是以一定是捂全身;冷敷是保護高溫下的頭腦,防止把腦子或重要髒器燒壞,是以要冷敷額頭、頸部兩側、腋窩、大腿根部等位置。

兩種方式靈活結合使用,才是最合适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