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移動通信業巨頭棋盤被掀,中國移動何以失敗?使用者有話說!

作者:【文沖】助力新人漲粉直播間

通信業巨頭面臨重大挑戰:中國移動是何原因遭遇滑鐵盧?

在當今這個移動網際網路時代,通信營運商可謂是舉足輕重的基礎設施建設者和服務提供商。然而就在不久前,曾經統治通信行業多年的巨頭中國移動接連遭遇重大打擊 - 使用者大量流失,僅2024年2月就失去了51萬戶。這一震驚業界的事件,引發了外界對中國移動乃至整個通信業未來發展前景的廣泛質疑和探讨。

我們不得不反問:中國移動是如何從壟斷地位的寶座上跌落的?這個耗資千億打造的通信帝國,為何會在當下時代遭遇滑鐵盧?事實上,這并非偶然,而是多方面原因構成的必然結果,折射出通信行業在新時代轉型遇阻的困境。

移動通信業巨頭棋盤被掀,中國移動何以失敗?使用者有話說!

服務品質和使用者體驗大跌眼鏡

作為中國移動使用者流失的直接原因,其服務品質和使用者體驗在近年來急劇惡化無疑是導火索。就拿收費這一核心問題來說,中國移動存在固步自封、不透明等嚴重弊端。很多使用者曾反映,在套餐續費或更新時,經常被一些不明不白的收費服務預設勾選,導緻賬單高昂。而向客服求助則往往事與願違,難以獲得明确解釋。

"我連續幾個月都被收取了語音通訊費和無線上網費等系列額外收費,每月賬單高出預期幾十元。但在多次詢問後,客服一概以服務已開通為由搪塞過去,态度十分不耐煩。"某使用者這樣控訴稱。

可見,中國移動缺乏足夠的收費透明度和服務誠信,令消費者的合理權益無法得到應有的重視和保護。有專家指出,中國移動長期依賴壟斷地位謀取暴利, 完全忽視了使用者的基本需求。

除了收費不透明問題,使用者也普遍反映中國移動在網絡品質、客戶服務、産品創新等方面的不足。"移動每月不限量套餐,但在高峰時段經常出現網絡堵塞、視訊卡頓的現象,根本無法正常上網。" "客服效率太低,問題處理效率極差。" 這些都是中國移動時常遭到的吐槽。

移動通信業巨頭棋盤被掀,中國移動何以失敗?使用者有話說!

可以說,在使用者體驗這個核心競争力方面,中國移動已經嚴重落後于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

生态單一化與産品同質化阻礙發展

另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是,中國移動受制于傳統通信業務,缺乏多元化發展方向。随着移動網際網路和5G時代的到來,使用者對通信營運商的期望已經不僅僅停留在語音通話和上網服務,還希望獲得更多增值服務、智能硬體等數字化體驗。可惜的是,多年來中國移動并未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仍舊停留在單一通信生态層面,産品和服務同質化嚴重。

這與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下足了"兩手準備",積極拓展線上視訊、線上支付、物聯網、雲計算等新興業務形成了鮮明對比。前者還推出了與華為合作的精品手機"天翼精品",擴充了在硬體領域的布局。這些全新業務和産品組合為使用者帶來了更多選擇空間,也令企業在數字化轉型中占據了先機。

相比之下,中國移動在創新生态和數字化能力建設方面卻相形失色,過于保守的思維讓其在新興市場失去了先機。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中國移動已經無法隻靠語音通話和上網資費來支撐日益龐大的營運成本,導緻其遭遇發展瓶頸。一位業内專家直言:"中國移動高層曾經對5G業務持觀望态度,認為4G網絡依然有廣闊空間可挖。這種保守思維緻使公司在新興賽道上遠遠落後了。"

企業文化滞後與高層官僚化問題

除了明顯的業務布局失誤外,中國移動内部的企業文化和管理問題,也被外界視為其步步失利的重要誘因。

移動通信業巨頭棋盤被掀,中國移動何以失敗?使用者有話說!

長期以來,作為國有企業的中國移動,權力高度集中,内部管理嚴重官僚化、等級森嚴,缺乏靈活高效的創新機制。這種内耗嚴重的管理模式,極易形成"熵增惰性",企業決策往往滞後于市場變化步伐。有分析指出,中國移動的股東結構複雜,決策效率低下并非無因。

此外,長期混淆經營企業與管理通信基礎設施的職能使其長期陷入身份認知的困惑之中。究竟是一家純粹的通信服務商,還是需要扮演"國家特殊通信網絡"的角色?,這在現代化商業環境中本就是一個沖突難題。

可以說,中國移動在企業文化層面存在嚴重滞後,過于僵化的管理思維和運作模式難以适應瞬息萬變的網際網路時代。

缺乏創新思維與前瞻性戰略引導

歸根結底,中國移動之是以淪落到今天的窘境,源頭上缺乏真正的創新思維和前瞻性的戰略引導。無論是認知、格局還是商業模式,其管理層都過于保守,難以跳出傳統營運商的思維架構。

一家在通信領域占據壟斷地位的老牌企業,很容易固步自封、自滿自足,對激烈競争缺乏危機意識。正如有網友調侃:"這就好比當年朝代更替時的舊朝官僚,自視甚高卻對時代已有大變遲鈍無知。"

某資深分析師也對此深有體會:"中國移動之是以連年失利,核心就在于缺乏創新基因。決策層和絕大多數員工的心智都停留在上世紀90年代,對新時代格局缺乏認知,自然難有革命性的創新方案出爐。"

未來路在何方?中國移動亟需全面轉型

移動通信業巨頭棋盤被掀,中國移動何以失敗?使用者有話說!

面對如此嚴峻的處境,中國移動亟需進行全方位的改革和轉型,才能從entropy中重新走出。根據行業分析人士的看法,至少應該在以下幾個方面着手:

1.理順管理體制,确立企業發展定位

中國移動必須徹底理順自身的管理體制和企業定位問題。究竟是國家基礎通信設施的營運者,還是一家純粹的商業化通信服務商?這必須拿捏得當。同時在内部管理層面,需要打破官僚主義,建立扁平化管理結構,提高決策效率。

2.重塑企業文化,培育創新文化理念

光有管理體制的改革還遠遠不夠,中國移動更需要從思想觀念和企業文化層面上實作根本性的蛻變。必須徹底放棄過去那種等、靠、要的傳統思維,主動擁抱創新文化。要灌輸"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倡導開放包容、勇于創新的企業氛圍。

3.加大5G和數字化轉型投資力度

在業務層面,中國移動務必要加大5G、物聯網、雲計算等新興領域的投資力度,彌補過去在數字化轉型上的疏忽。通過内生式創新和外延式并購等方式,盡快建構起立體化、多元化的5G生态系統,避免在新賽道上繼續落後。

移動通信業巨頭棋盤被掀,中國移動何以失敗?使用者有話說!

提升使用者體驗,重視服務品質建設

使用者體驗是通信營運商核心競争力的關鍵點,中國移動更要徹底提升在這方面的建設品質。包括服務透明度、網絡品質、客戶服務等多個環節,都需要全方位革新。唯有真正以使用者為中心,才能重塑品牌形象、重振市場地位。

5.吸納新鮮血液,培養年輕創新人才

要推動上述轉型,中國移動需要大量引入新鮮的創新人才。過于僵化保守的傳統員工隊伍很難激發出創新活力。是以中國移動必須在人才政策上有大手筆,通過内部培養、外部引進等方式,聚集年輕有為的創新人才,為企業注入新的發展動能。

總的來說,中國移動已經走到了十字路口,非改革不可。固步自封将意味着被永遠抛在時代的後面,而全面創新則将開辟無限新機遇。作為曾經的通信行業霸主,中國移動完全有資本實作蝶變,隻要有堅定決心和科學謀劃就一定能夠鳳凰涅槃、重振雄風。

移動通信業巨頭棋盤被掀,中國移動何以失敗?使用者有話說!

中國電信聯通能否從中獲益?

在中國移動遭遇重挫之際,其兩大競争對手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無疑将是最大赢家。縱觀兩家在近年來的發展政策,它們在創新和數字化轉型上的領先布局正在逐漸付諸成果。

以中國聯通為例,通過大力發展"視訊傲+手機"的"新聯通"發展戰略,已逐漸确立了在線上視訊和智能手機市場的領先地位。其在有線電視網絡和IPTV業務方面也頗有建樹,為發展5G業務奠定了良好基礎。

而中國電信則更注重面向政企和大型企業使用者的雲服務和數字化解決方案。通過收購萬源城雲計算公司,中國電信已打造出國内領先的IDC(網際網路資料中心)和CDN(内容分發網絡)服務。這種以行業應用為牽引的5G商業模式日漸成熟,讓其在5G發展道路上處于領先地位。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趨勢是,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近年來在業務發展上保持着良性分工,避免你死我活的同質化競争,這有助于形成互補共赢的格局。

有分析師指出:"中國移動的困境,為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留出了更大的發展空間。隻要後兩家繼續保持堅定的創新步伐,做好差異化競争,就能從中獲益良多。"

不過,這也提醒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不能松懈。中國移動畢竟擁有強大的資金和資源優勢,一旦真正完成轉型便将卷土重來。是以,兩家公司必須時刻保持危機感,繼續在5G商業模式、生态建設等層面不斷突破創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争中立于不敗之地。

移動通信業巨頭棋盤被掀,中國移動何以失敗?使用者有話說!

産業政策當回歸初心

縱觀整個事件,我們不難發現通信行業目前面臨的困境,很大程度上源自政策制定者和監管者的管理不善。過于照顧中國移動等老牌營運商,沒能及時調整行業政策以培育公平競争環境,這也是導緻壟斷格局長期存在的根源所在。

在未來,政府和相關部門需要回歸監管的初衷,堅持公平公正的原則,為全行業的良性競争創造條件。比如進一步放開市場準入,同時制定反壟斷措施,督促營運商提升服務品質。隻有這樣,才能促使中國移動這樣的老牌企業時刻保持危機意識,主動擁抱變革和創新。

與此同時,針對通信領域新業務的發展需求,政策制定者也需要及時調整監管理念,防止重複落入壟斷窠臼。需要建立創新友好型的政策環境,為新業态孕育提供充分空間,保證市場充分競争機會。

過去一段時期,政府确曾出台了不少通信業5G發展的指導方針。但整體上更多是偏重于宏觀上對基礎設施建設的規劃和扶持,對于市場主體間的良性競争以及消費者權益保護,還缺少更多的實質性政策支撐。

是以從長遠來看,産業政策制定上需要回歸到一開始的理念,在鼓勵行業大規模投資和科技創新的同時,更要重視維護市場公平競争的環境,督促企業提升服務品質和使用者體驗。隻有如此,通信産業的創新活力才能真正充分迸發,使用者權益也将得到更好的保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