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移动通信业巨头棋盘被掀,中国移动何以失败?用户有话说!

作者:【文冲】助力新人涨粉直播间

通信业巨头面临重大挑战:中国移动是何原因遭遇滑铁卢?

在当今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通信运营商可谓是举足轻重的基础设施建设者和服务提供商。然而就在不久前,曾经统治通信行业多年的巨头中国移动接连遭遇重大打击 - 用户大量流失,仅2024年2月就失去了51万户。这一震惊业界的事件,引发了外界对中国移动乃至整个通信业未来发展前景的广泛质疑和探讨。

我们不得不反问:中国移动是如何从垄断地位的宝座上跌落的?这个耗资千亿打造的通信帝国,为何会在当下时代遭遇滑铁卢?事实上,这并非偶然,而是多方面原因构成的必然结果,折射出通信行业在新时代转型遇阻的困境。

移动通信业巨头棋盘被掀,中国移动何以失败?用户有话说!

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大跌眼镜

作为中国移动用户流失的直接原因,其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在近年来急剧恶化无疑是导火索。就拿收费这一核心问题来说,中国移动存在固步自封、不透明等严重弊端。很多用户曾反映,在套餐续费或升级时,经常被一些不明不白的收费服务默认勾选,导致账单高昂。而向客服求助则往往事与愿违,难以获得明确解释。

"我连续几个月都被收取了语音通讯费和无线上网费等系列额外收费,每月账单高出预期几十元。但在多次询问后,客服一概以服务已开通为由搪塞过去,态度十分不耐烦。"某用户这样控诉称。

可见,中国移动缺乏足够的收费透明度和服务诚信,令消费者的合理权益无法得到应有的重视和保护。有专家指出,中国移动长期依赖垄断地位谋取暴利, 完全忽视了用户的基本需求。

除了收费不透明问题,用户也普遍反映中国移动在网络质量、客户服务、产品创新等方面的不足。"移动每月不限量套餐,但在高峰时段经常出现网络堵塞、视频卡顿的现象,根本无法正常上网。" "客服效率太低,问题处理效率极差。" 这些都是中国移动时常遭到的吐槽。

移动通信业巨头棋盘被掀,中国移动何以失败?用户有话说!

可以说,在用户体验这个核心竞争力方面,中国移动已经严重落后于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

生态单一化与产品同质化阻碍发展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中国移动受制于传统通信业务,缺乏多元化发展方向。随着移动互联网和5G时代的到来,用户对通信运营商的期望已经不仅仅停留在语音通话和上网服务,还希望获得更多增值服务、智能硬件等数字化体验。可惜的是,多年来中国移动并未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仍旧停留在单一通信生态层面,产品和服务同质化严重。

这与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下足了"两手准备",积极拓展在线视频、在线支付、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业务形成了鲜明对比。前者还推出了与华为合作的精品手机"天翼精品",扩展了在硬件领域的布局。这些全新业务和产品组合为用户带来了更多选择空间,也令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占据了先机。

相比之下,中国移动在创新生态和数字化能力建设方面却相形失色,过于保守的思维让其在新兴市场失去了先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移动已经无法只靠语音通话和上网资费来支撑日益庞大的运营成本,导致其遭遇发展瓶颈。一位业内专家直言:"中国移动高层曾经对5G业务持观望态度,认为4G网络依然有广阔空间可挖。这种保守思维致使公司在新兴赛道上远远落后了。"

企业文化滞后与高层官僚化问题

除了明显的业务布局失误外,中国移动内部的企业文化和管理问题,也被外界视为其步步失利的重要诱因。

移动通信业巨头棋盘被掀,中国移动何以失败?用户有话说!

长期以来,作为国有企业的中国移动,权力高度集中,内部管理严重官僚化、等级森严,缺乏灵活高效的创新机制。这种内耗严重的管理模式,极易形成"熵增惰性",企业决策往往滞后于市场变化步伐。有分析指出,中国移动的股东结构复杂,决策效率低下并非无因。

此外,长期混淆经营企业与管理通信基础设施的职能使其长期陷入身份认知的困惑之中。究竟是一家纯粹的通信服务商,还是需要扮演"国家特殊通信网络"的角色?,这在现代化商业环境中本就是一个矛盾难题。

可以说,中国移动在企业文化层面存在严重滞后,过于僵化的管理思维和运作模式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时代。

缺乏创新思维与前瞻性战略引导

归根结底,中国移动之所以沦落到今天的窘境,源头上缺乏真正的创新思维和前瞻性的战略引导。无论是认知、格局还是商业模式,其管理层都过于保守,难以跳出传统运营商的思维框架。

一家在通信领域占据垄断地位的老牌企业,很容易固步自封、自满自足,对激烈竞争缺乏危机意识。正如有网友调侃:"这就好比当年朝代更替时的旧朝官僚,自视甚高却对时代已有大变迟钝无知。"

某资深分析师也对此深有体会:"中国移动之所以连年失利,核心就在于缺乏创新基因。决策层和绝大多数员工的心智都停留在上世纪90年代,对新时代格局缺乏认知,自然难有革命性的创新方案出炉。"

未来路在何方?中国移动亟需全面转型

移动通信业巨头棋盘被掀,中国移动何以失败?用户有话说!

面对如此严峻的处境,中国移动亟需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和转型,才能从entropy中重新走出。根据行业分析人士的看法,至少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理顺管理体制,确立企业发展定位

中国移动必须彻底理顺自身的管理体制和企业定位问题。究竟是国家基础通信设施的运营者,还是一家纯粹的商业化通信服务商?这必须拿捏得当。同时在内部管理层面,需要打破官僚主义,建立扁平化管理结构,提高决策效率。

2.重塑企业文化,培育创新文化理念

光有管理体制的改革还远远不够,中国移动更需要从思想观念和企业文化层面上实现根本性的蜕变。必须彻底放弃过去那种等、靠、要的传统思维,主动拥抱创新文化。要灌输"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倡导开放包容、勇于创新的企业氛围。

3.加大5G和数字化转型投资力度

在业务层面,中国移动务必要加大5G、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领域的投资力度,弥补过去在数字化转型上的疏忽。通过内生式创新和外延式并购等方式,尽快构建起立体化、多元化的5G生态系统,避免在新赛道上继续落后。

移动通信业巨头棋盘被掀,中国移动何以失败?用户有话说!

提升用户体验,重视服务质量建设

用户体验是通信运营商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点,中国移动更要彻底提升在这方面的建设质量。包括服务透明度、网络质量、客户服务等多个环节,都需要全方位革新。唯有真正以用户为中心,才能重塑品牌形象、重振市场地位。

5.吸纳新鲜血液,培养年轻创新人才

要推动上述转型,中国移动需要大量引入新鲜的创新人才。过于僵化保守的传统员工队伍很难激发出创新活力。因此中国移动必须在人才策略上有大手笔,通过内部培养、外部引进等方式,聚集年轻有为的创新人才,为企业注入新的发展动能。

总的来说,中国移动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非改革不可。固步自封将意味着被永远抛在时代的后面,而全面创新则将开辟无限新机遇。作为曾经的通信行业霸主,中国移动完全有资本实现蝶变,只要有坚定决心和科学谋划就一定能够凤凰涅槃、重振雄风。

移动通信业巨头棋盘被掀,中国移动何以失败?用户有话说!

中国电信联通能否从中获益?

在中国移动遭遇重挫之际,其两大竞争对手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无疑将是最大赢家。纵观两家在近年来的发展策略,它们在创新和数字化转型上的领先布局正在逐步付诸成果。

以中国联通为例,通过大力发展"视频傲+手机"的"新联通"发展战略,已逐步确立了在在线视频和智能手机市场的领先地位。其在有线电视网络和IPTV业务方面也颇有建树,为发展5G业务奠定了良好基础。

而中国电信则更注重面向政企和大型企业用户的云服务和数字化解决方案。通过收购万源城云计算公司,中国电信已打造出国内领先的IDC(互联网数据中心)和CDN(内容分发网络)服务。这种以行业应用为牵引的5G商业模式日渐成熟,让其在5G发展道路上处于领先地位。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是,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近年来在业务发展上保持着良性分工,避免你死我活的同质化竞争,这有助于形成互补共赢的格局。

有分析师指出:"中国移动的困境,为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留出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只要后两家继续保持坚定的创新步伐,做好差异化竞争,就能从中获益良多。"

不过,这也提醒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不能松懈。中国移动毕竟拥有强大的资金和资源优势,一旦真正完成转型便将卷土重来。因此,两家公司必须时刻保持危机感,继续在5G商业模式、生态建设等层面不断突破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移动通信业巨头棋盘被掀,中国移动何以失败?用户有话说!

产业政策当回归初心

纵观整个事件,我们不难发现通信行业目前面临的困境,很大程度上源自政策制定者和监管者的管理不善。过于照顾中国移动等老牌运营商,没能及时调整行业政策以培育公平竞争环境,这也是导致垄断格局长期存在的根源所在。

在未来,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回归监管的初衷,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为全行业的良性竞争创造条件。比如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同时制定反垄断措施,督促运营商提升服务质量。只有这样,才能促使中国移动这样的老牌企业时刻保持危机意识,主动拥抱变革和创新。

与此同时,针对通信领域新业务的发展需求,政策制定者也需要及时调整监管理念,防止重复落入垄断窠臼。需要建立创新友好型的政策环境,为新业态孕育提供充分空间,保证市场充分竞争机会。

过去一段时期,政府确曾出台了不少通信业5G发展的指导方针。但整体上更多是偏重于宏观上对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和扶持,对于市场主体间的良性竞争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还缺少更多的实质性政策支撑。

因此从长远来看,产业政策制定上需要回归到一开始的理念,在鼓励行业大规模投资和科技创新的同时,更要重视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环境,督促企业提升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只有如此,通信产业的创新活力才能真正充分迸发,用户权益也将得到更好的保护。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