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身体发烧后,捂汗好得快,还是冷敷好得快?医生告诉你

作者:中医科李医生

近段时间身体发烧的患者明显多起来,与冬季天候、病原体、身体素质等方面有很大关系。

不同的患者,发烧程度不同,病态不同,有的是低烧,扛一两天就好了;有的是高烧,体温蹿升至39度以上;有的是反复发烧,体温飘忽不定。相当多的人发烧后,选择药物缓解症状。

身体发烧后,捂汗好得快,还是冷敷好得快?医生告诉你

有的人吃药后用被子把身体裹严实,叫“捂汗”,认为是老祖宗留下的法子;有的喜欢用毛巾包裹冰块贴额头、颈部,叫“冷敷”,认为是现代辅助治疗的招数。

一个捂汗,一个冷敷,哪一个更好?

其实,这两种不同的方式,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治疗态度,捂汗是国内千百年来的做法,冷敷是欧美近现代的应对手段。

身体发烧后,捂汗好得快,还是冷敷好得快?医生告诉你

捂汗的较早记载,见于《伤寒论》第一方“桂枝汤”里的辅助治疗方式,叫“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汗”,即通过盖被子助桂枝汤发汗,并防止汗后着凉。

冷敷的起源,大致在19世纪初,在这之前,西方发烧的处理方式是放血、喝神符水。后来显微镜观察到发烧可能是病菌引起,为保护大脑不被病菌入侵,发明了冷敷降温方法。

身体发烧后,捂汗好得快,还是冷敷好得快?医生告诉你

虽然捂汗、冷敷的起因都是发烧,但捂汗捂的是除头部以外的全身,冷敷敷的是头部,只是身体局部。

发烧是人体应对病毒、细菌等病原体入侵,出现的正常防御反应,目的是两条:

1、随着体温升高,病原体在身体里繁殖复制受到抑制,移动也像陷入泥坑,变得极不方便起来。

2、体温升高之后,免疫细胞的攻击力和反应力大幅上升,对病原体清除更加猛烈。

身体发烧后,捂汗好得快,还是冷敷好得快?医生告诉你

不过,如果体温持续太高,时间过久,病原体虽然杀光了,但也会把脑子烧坏了。

发烧,通常是3个阶段:

一是身体升温,此时患者体感发冷,手脚不温,不会流汗,这时候如果用冰敷降温,身体会发颤,正确做法是搓手脚,让温度升起来,做好保暖措施。

身体发烧后,捂汗好得快,还是冷敷好得快?医生告诉你

二是体表明显高温,此时身体根本不冷,手脚发热,免疫系统杀灭病毒进入高峰,这个时候体温如果不算高,不需处理。如果热得发烫,必须用降温退烧药。

三是降温阶段,此时身体自动调节,感觉不需要太高温度去杀灭病原体了,开始降温,体表湿润冒汗,擦汗就可以了,注意保暖防着凉。

身体发烧后,捂汗好得快,还是冷敷好得快?医生告诉你

在第一阶段,着急退烧是不明智的,会让身体调节功能紊乱,这时候不宜冰敷,而是保暖,盖被子,或多穿衣服,正确方式是“捂汗”。

在第二阶段,烧得难受,可以吃退烧药,服药标准是看难不难受,不是看体温,因为有的人39度也不觉得难受,有的人38度就浑身不舒服了。这个时候适宜冷敷,正确方式是“散热”。

在第三阶段,体温下降了,冷敷已不合适,随着冒汗,一直捂被子也不对,要及时擦汗,再盖好被子,正确方式是擦汗、保暖。

身体发烧后,捂汗好得快,还是冷敷好得快?医生告诉你

所以,捂汗、冷敷,在发烧不同阶段,适用于不同情形,需正确使用,而不是“一刀切”。

捂汗是给身体尽快营造高温环境,加快代谢,使病原体无法生存,所以一定是捂全身;冷敷是保护高温下的头脑,防止把脑子或重要脏器烧坏,所以要冷敷额头、颈部两侧、腋窝、大腿根部等位置。

两种方式灵活结合使用,才是最合适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