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調和油配方不公布引質疑 轉基因菜油或流入餐桌

花生調和油其實不到花生油的5%,一滴橄榄油也可以叫橄榄油調和油嗎?......雖然食用調和油是毛利率較高的大型企業,但一直是市場的病。而糧油企業也以商業秘密為由,對自己的食品調和油配方比例嚴格保密。

我在京滬地區糧油批發市場調查中發現,雖然混合油的名稱不同,但标簽上标簽上會将油從大到小依次進行,而大豆油、菜籽油是調和油含量最大的,一般在40%以上。

中國糧庫小包裝食用油公司明确表示,市場上大量生産花生摻和油、橄榄油調和油等,其中指定油類品種的比例不會超過總油量的10%。公司所做的是概念炒作,追逐更多的利潤。

中國倉儲糧油脂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慶榮表示:"廠家不願意透露配方可能有一個潛在原因,即開式等于開式成本。沒有利潤賣點,這是主品牌企業不願意做的。

外界更擔心的是棕榈油中存在的油,棕榈油中飽和脂肪酸含量超過50%,營養品質比豬油差。當溫度下降時,它會凝結成像豬油一樣的白色固體。長期食用棕榈油會導緻血清飽和脂肪酸攝入過多,導緻膽固醇、甘油三酯、LDL升高,進而導緻心血管疾病。

食用調和油亂歸根結底是新标準生産難度大,而生産難度大的原因,除了是否公布配方的比例等,缺乏檢測手段也是主要原因。

混合油的秘密配方

中國糧油倉儲營銷公司透露,市場名稱油調和油,标題油不會超過10%,部分企業甚至不到1%。

我在北京和上海市場看到,目前調和油産品包括花生調和油、強效花生調和油、生花生調和油、橄榄油調和油、橄榄葵花籽油、橄榄油風味油、大豆調和油、山茶花混合油、芝麻香精油、花生芝麻香精油、核桃花生芝麻調和油、 芥末調和油、葵花籽調和油等,市場上有其中一種調和油的稱号不少于十種,加上無題主要特點和其他調和油,市面上有不少于20種調和油。

但目前令消費者感到困惑的是,盡管食品和石油市場種類繁多,但糧油公司的産品配方從來都不人道。

以益海嘉裡旗下的金魚品牌推出的魚油作為食品混合油的賣點為例,記者在上海一家超市,其配料表中隻顯示含有: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魚油、芝麻油和食品添加劑。該公司沒有标記魚油的成分,消費者無法從其他來源獲得成分資訊。

一位在成配置設定方領域工作多年的人士告訴記者,雖然具體成分比例沒有展現出來,但按照一般做法,産品成分越先進,說明成分越多。

這樣,金魚對本品魚的魚油成分排名第四,幾乎可以确定其成分比例必須小于25%。

而國内一家糧油企業告訴記者,一般來說,前兩種食品調和油配方占比最大,後者配方成分幾乎不到10%。

目前,主流品牌尚未公布原料比例,隻是後來在糧庫金鼎小包裝食用油去年8月公布了其食用調和油成分比例:

與市場主流品牌調和油的主要成分大豆油、菜籽油的含量和金鼎的成分比例相似,差別在于其他油有多少。

作為行業子規則的挑戰者,中國糧油倉儲營銷公司也指出,市場上的調和油名稱,标題油不會超過10%,有些企業甚至不到1%,之前一滴橄榄油也可以稱為橄榄油調和油。

上海浦東地區一家糧油批發商告訴記者:現在食品調和油産品看賣點,如橄榄油、魚油調和油賣得好,而普通大豆調和油買的人越來越少。

中國糧油儲脂銷售公司表示,企業定價高或低。事實上,每種油的價格都可以計算出這種混合物的價格是否定價過高。

知情人士告訴記者,一家以花生油為主的知名食用油企業花生調和油,事實上,花生油在調和油中所占的比例還不到5%。

中國糧油銷售公司表示:公布配比配方調整油脂,也開放成本,不能借用新穎的概念,炒作風味調和油概念,提高利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