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放假第一天,辭舊迎新!在古代元旦的含義與今天可不一樣。
如夏朝的元旦:是正月初一
商朝是十二月初一
周朝是十一月初一
秦朝是十月初一
直至漢武帝恢複夏曆,将元旦統一為正月初一,也就是春節。
不同曆史時期,對新年的稱呼也各不一樣
先秦稱為“上元”、“元日”、“改歲”、“獻歲”等
兩漢時期又有“三朝”、“歲旦”、“正旦”、“正日”之稱
魏晉時期則稱作“元辰”、“元日”、“元首”、“歲朝”等
唐宋元明時期稱為“元旦”、“元日”、“歲日”、“新正”、“新元”等
直至清朝,元旦或元日的稱呼才最終确定。
“元旦”一詞中的“元”在甲骨文中象征着人的“頭部”,意味着開始和第一位。而“旦”是一個象形字,描繪太陽初升的場景,寓意清晨。是以,“元旦”聯合起來,意味着新年的第一個清晨。
衆多古代詩文中,“元日”的提及比比皆是。如孟浩然的《田家元日》和王安石的《元日》中的“元日”,實際上是指現在的春節。
盡管古代的元旦與現今的元旦在日期和稱呼上存在差異,但它們共同代表着新年的開始,都是人們歡慶新一年到來的時刻,充滿了美好的祝願和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