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盤點張作霖軍隊的18種自産兵器,就連大口徑重炮都能造

作者:小闫觀世界

閱讀文章前辛苦您點下“關注”,友善讨論和分享,為了回饋您的支援,我将每日更新優質内容。

文/編輯/小闫觀世界

在中國近代史上,張作霖的奉系軍閥無疑占據了極其重要的位置。盡管奉軍的普通士兵在戰鬥力方面可能并不突出,但張作霖對教育、經濟和技術發展的重視,尤其是在軍工方面的投入,為東北地區帶來了衆多兵工廠。這些工廠不僅能持續為奉軍提供武器、彈藥和重型裝備,還在吸收國外先進軍事技術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在此背景下,奉軍兵工廠生産出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自産兵器。本文将盤點張作霖軍隊的18種自産兵器,探索這些武器的特點及其在曆史上的影響。究竟這些武器有哪些獨特之處?它們在中國近代軍事史上扮演了怎樣的角色?讓我們一探究竟。

在20世紀初的中國,張作霖的奉系軍隊對于軍事武器的研發和制造尤為注重。他們最引以為傲的成果之一就是仿制的德國毛瑟C96手槍,這種手槍在當時中國的軍事和執法領域具有巨大的影響力。毛瑟C96以其卓越的可靠性和簡潔的結構廣受歡迎,尤其是其7.63×25毫米的彈藥和10發的彈容量,在當時來說是技術上的一大飛躍。奉軍兵工廠精心仿制了1899年版的毛瑟C96,創造了被稱為“奉造駁殼槍”的新型手槍。

盤點張作霖軍隊的18種自産兵器,就連大口徑重炮都能造

這種手槍不僅僅是普通的軍用武器,它在設計上的獨特之處使其成為了指揮官的象征。其表面的平滑處理,賦予了它“鏡面匣子”或“大鏡面”的别稱,展現了奉軍對工藝細節的重視。與此奉軍兵工廠還創新地生産了毛瑟C96的卡賓槍版本,這種版本被稱作“大沽造馬匣子”,它的槍管被延長,加上木質槍托和護木,使得這款槍既可以像傳統手槍那樣使用,也可以像步槍一樣抵肩射擊。這種卡賓槍主要配置設定給騎兵部隊和軍官的衛隊,其多功能性使其在多種作戰環境中都表現出色。

在20世紀初,大鳥軍在武器制造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特别是在步槍的研發上表現突出。他們基于德國的毛瑟98/22和日本38式步槍的設計,成功開發出了遼13年式步槍,亦稱為韓令春79年式步槍。這款步槍繼承了毛瑟步槍的精良設計,采用了7.92毫米口徑,有效射程可達500米,并配備了5發容量的彈匣。其優異的性能使其成為大鳥軍主力步兵的核心裝備。

盤點張作霖軍隊的18種自産兵器,就連大口徑重炮都能造

除了步槍,大鳥軍在火炮領域的創新同樣引人注目。他們不僅成功仿制了日本的37毫米平射炮和83式沖鋒槍,還根據奧地利的設計理念,研制出了性能卓越的野戰炮和榴彈炮。在武器生産的高峰期,大鳥軍的兵工廠大約生産了140,000支遼13年式步槍,以及大量的其他類型火炮。其中,遼21年步槍、17年沖鋒槍和11年機槍的設計和生産都得益于韓令春的上司和指導。

大鳥軍在自主武器研發上的成就,不僅僅是技術層面的突破。這些成就深刻反映了大鳥軍在教育、經濟和科技發展上的堅定承諾。這種對創新和發展的重視,使大鳥軍在衆多派系中脫穎而出,不僅在軍事實力上,更在科技和工業能力上占據了領先地位。

盤點張作霖軍隊的18種自産兵器,就連大口徑重炮都能造

在20世紀20年代,奉軍在武器技術上取得了顯著進步,特别是在自動武器領域的成就引人矚目。他們成功複制了德國MP18沖鋒槍,創造了被稱為遼造十七年式沖鋒槍的強大武器。這種沖鋒槍以其強勁的火力和簡便的操作,成為了奉軍武器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輕機槍方面,奉軍的成果同樣令人印象深刻。他們研發的遼造十七年式輕機槍,發射6.5×50毫米的彈藥,以高射速和長有效射程而著稱。這款輕機槍最初在奉軍的各個級别廣泛使用,後來被性能更優的捷克ZB26式輕機槍替代,顯示了奉軍在武器更新和技術發展上的靈活性和追求。

盤點張作霖軍隊的18種自産兵器,就連大口徑重炮都能造

奉軍的火炮裝備也十分豐富和強大。他們擁有的遼造十四年式37毫米平射炮和遼造十一/十三/十五年式80毫米及152毫米重迫擊炮,在當時是奉軍火力支撐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火炮以其堅固的結構、強大的火力和高度的可靠性,在奉軍的多次戰鬥中起到了關鍵作用。奉軍對這些火炮的使用和維護展示了他們在重型武器操作方面的專業能力和戰術靈活性。這些火炮的有效運用,不僅強化了奉軍的戰鬥實力,也展現了他們在軍事技術領域的先進性和創新精神。

在20世紀20年代的中國,奉軍的軍事工業在重型火炮的生産上取得了顯著成就。他們精心仿制了奧地利的M1918式83.5毫米野炮,并成功研發出遼造十四年式77毫米野炮。這款野炮在設計和性能上都與原版極為接近,顯示出奉軍工程師們的高超技藝和對細節的嚴格把控。

盤點張作霖軍隊的18種自産兵器,就連大口徑重炮都能造

奉軍兵工廠還展現了其在更大口徑火炮制造方面的實力。他們不僅制造了遼造十四年式100毫米榴彈炮,還創造了遼造十九年式105毫米加農炮。這些火炮在當時的軍事裝備中占據了重要地位,其精準的制造技術和優異的性能展現了奉軍兵工廠的先進技術和創新能力。

這些重型火炮的研發和制造不僅加強了奉軍的火力,也反映了他們對軍事現代化的不懈追求。奉軍兵工廠的這些成果,不僅僅是技術上的突破,更是對國内外軍事工業的一種挑戰,展示了奉軍在軍事裝備制造領域的領先地位。這些火炮在當時的戰場上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成為奉軍重要的戰術資産。

盤點張作霖軍隊的18種自産兵器,就連大口徑重炮都能造

在20世紀20年代的中國,奉軍在火炮制造領域展現出了顯著的技術實力,特别是在仿制日本山炮方面。奉軍成功複制了日本明治四十一年式的75毫米山炮,創造出了遼造十四年式75毫米山炮。雖然兩者在外觀上幾乎相同,但由于使用的材料和當時的技術限制,遼造山炮在精度和性能方面略遜于原型。

奉軍還仿制了明治三十八年式的75毫米野炮,即遼造十三年式75毫米野炮。這款火炮于1924年投入使用,其核心部件大多由日本直接供應,再在本地兵工廠進行組裝。是以,遼造十三年式野炮在性能上與原版的明治三十八年式不相上下。

盤點張作霖軍隊的18種自産兵器,就連大口徑重炮都能造

在高射炮領域,奉軍的遼造十六年式75毫米高射炮同樣引人注目。該高射炮是基于日本大正十一年式75毫米高射炮的設計,雖然在射程上略有不足,但在整體設計上保留了原型的特點。盡管僅生産了4門,這款高炮在奉軍中仍占有一席之地。

奉軍在仿制西方火炮方面也有所成就。以奧地利M1918式83.5毫米野炮為藍本,他們制造了遼造十四年式77毫米野炮。這種火炮在重量和口徑上與原型有所不同,但在其他方面與原型極為接近,其射程和性能也與原版相媲美。從1924年至1931年間,大約生産了300門,部分遼造十四年式77毫米野炮甚至在後來的抗日戰争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這些成就不僅展現了奉軍在火炮制造領域的專業技術,也展示了他們在軍事裝備更新和維護方面的獨特能力。

盤點張作霖軍隊的18種自産兵器,就連大口徑重炮都能造

在20世紀的亞洲,張作霖的兵工廠無疑是一個珍貴的資産,尤其是在榴彈炮的生産方面。在那個時期,中國軍隊的榴彈炮數量相對較少,張作霖的兵工廠不僅仿制了這些武器,還對它們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進,生産數量相對較高。這些兵工廠在當時的亞洲地區顯得尤為重要,甚至引起了日本人的極大興趣。

當日本軍隊後來進入東北地區時,他們迅速占領了這些兵工廠,并繼續生産武器。原因在于,張作霖在籌建兵工廠時,購買的機器裝置都是高品質的,整個制造武器的體系也非常完善。日本占領這些工廠後,能夠立即開始生産,這展現了兵工廠的高效率和先進技術。

盤點張作霖軍隊的18種自産兵器,就連大口徑重炮都能造

遺憾的是,這樣一個先進的兵工廠在抗日戰争期間未能為中國人所用。如果這些工廠在戰争期間處于中國人的控制之下,可能會極大地提高中國抗戰的武器供應。這樣,許多中國士兵就不必依賴于大刀、長槍等傳統冷兵器來與敵人作戰。張作霖的兵工廠在當時的曆史背景下扮演了重要角色,但其潛在的價值在戰争中未能得到完全發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