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尊湃通訊侵犯華為晶片技術案背後,敲響技術拿來主義的警鐘

文/王新喜

近期,上海警方成功偵破一起侵犯晶片技術商業秘密案,侵權公司為尊湃通訊,其抄襲偷竊華為海思晶片設計。尊湃通訊侵犯華為晶片技術案背後,給國内技術人才出走創業,敲響了知識産權的警鐘。

尊湃創始人張琨和劉某原為華為海思的兩名高管,尊湃創始人張琨在華為工作長達十年,做到華為21級專業技術專家的水準,張琨原來在高通,後來跳槽去的華為,負責射頻相關晶片研發。

尊湃通訊侵犯華為晶片技術案背後,敲響技術拿來主義的警鐘

2021年2月,張琨從海思離職後,在競業協定未滿的情況下,成立了尊湃通訊,然後再以支付高薪、股權支付等方式,從海思将多名研發人員挖至其公司,并指使跳槽的研發人員在離職前通過摘抄、截屏等方式竊取晶片技術資訊。

經鑒定,侵權晶片技術有40個技術點與權利公司商業秘密的密點具有90%以上同一性,構成實質性相同。

尊湃通訊的商業竊密案背後

衆所周知,中美科技戰,半導體是最核心的戰場。大量國内企業遭遇制裁後,國内市場很快迎來了一波“國産替代”潮。國内資本更是看到了商機,大量機構一擁而上。

2020~2021年的熱潮下,資本加持下的創業公司開始瘋狂挖人,晶片設計從業者的待遇被快速拉高。

華為海思作為大陸唯一殺入全球半導體前十的企業,相當長一段時間内都是自主晶片設計事實上的領頭羊,自然成了獵頭挖角的重點。

根據晶片行業人士透露,彼時華為被切斷先進制程代工,海思龐大團隊産出極速銳減。即使以華為超高的研發投入和極強的戰略定力,以年為機關養海思的龐大團隊,多少也有點吃力。

是以華為對海思員工跳槽或者單幹基本上都是順水推舟。

但是作為一個搞技術的專業人員,張琨不可能不知道競業協定問題,也就是離職原來的公司後的數年内不能做同行的技術工作,正常的公司都會簽訂相關保密協定,但張琨的行為無縫對接,公司一成立就拿到了一個億的天使輪投資,第二年就獲得了A輪包括天際資本、高榕資本等投資公司的投資,尤其是他的經營範圍涉及到“技術咨詢,技術交流,技術轉讓”等内容,就有重大疑點,一家初創公司哪來的技術轉讓?是以,業内推測背後是資本與利益集團支援,而且早就做好了準備。

尊湃通訊侵犯華為晶片技術案背後,敲響技術拿來主義的警鐘

當時有些目标做小晶片的企業,直接把海思團隊成建制打包帶走,到新公司重做一遍,效率極高。

尊湃通訊侵犯華為晶片技術案背後,敲響技術拿來主義的警鐘

但問題的關鍵是,張琨好歹在海思幹了這麼多年,怎麼也算得上業内技術人才。隻要多給點人、給點時間、正經組建團隊,應該自己也能搞出來自主的WiFi晶片,怎麼淪落到原樣拷貝這一步的?尤其是與原來技術的相似度高達90%,可以推測修改的10%就是為了規避對照。

而且竊取華為商業機密這種事情,類似的技術全世界也隻有幾家有,要多大膽子才會覺得偷了沒事?

那麼唯一的解釋是,有企業或者資本方保底,給了承諾,比如大不了打專利戰,拖都能拖幾年,大不了賠點錢。要麼是背着融資壓力急于求成。

這背後,張琨無疑也看到了WiFi晶片的這個風口。從行業來看,WiFi晶片不是小晶片,而是事關國家安全。以WiFi聯盟為代表,整個供應鍊正在推動WiFi更新。WiFi标準正在從WiFi 5走向WiFi 6、WiFi 6E,WiFi7。

張琨曾經對媒體表示:“從WiFi 5到WiFi 6的更新是一個大飛躍,這給相應晶片的數字、模拟、射頻乃及軟體設計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新挑戰,這就意味着國内的這些做路由器AP晶片的廠商幾乎都處于同一個起跑線。至于哪家公司能在未來突圍,就看誰能夠在接下裡的日子裡率先傳遞出穩定的、可靠的高性能WiFi 6 AP晶片。”

尊湃通訊侵犯華為晶片技術案背後,敲響技術拿來主義的警鐘

從國際國内趨勢來看,WiFi在未來會成為國家基礎網絡的一部分;目前把控着路由器AP晶片的四家巨頭分别來自美國和中國台灣,這在目前的地緣政治競争态勢中,給大陸未來的供應帶來不确定性。

在業内看來,彼時由張琨聯合創立的尊湃通訊也快速成長為WiFi晶片賽道的一匹黑馬,尊湃通訊也想抓住國産替代風口,做大做強,到今天,這匹黑馬現出原型。

給技術人才出走創業,敲響拿來主義的警鐘

這件事其實給了國内技術人才出走創業,敲響了知識産權的警鐘。

半導體行業正常的人才交流與輸送,我們應該支援,也不希望看到任何大公司濫用競業協定,這一切,都需要建立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

從尊湃科技來看,40個技術點有90%是一緻的,不能說一模一樣,也是高度類似,這種屬于商業竊密應該是實錘了。畢竟,在晶片研發的過程中,設計、制造、測試是分成幾個不同的公司來完成,保密意識是非常強的,在這種研發體系下,原創産品不可能做到90%一緻。

從這個案子來看,竊取手段是摘抄和截屏,是以,對于技術人才出走創業來說,究竟該如何界定這種技術秘密雷同的設定,是需要關注的。比如工程師在草稿紙上畫了個系統框圖用來分析是不是摘抄?如何區分故意竊取,如何與原公司産品與技術進行分割,這都是需要技術人才出走創業需要去規避的。

Wi-Fi晶片的設計開發所需要的技術門檻是非常高的,從全球範圍說,華為的Wi-Fi晶片技術專利華為占比高達22.9%,高居全球第一,這裡面很多技術甚至高通、蘋果等巨頭企業都沒有,這種事關國家戰略的技術,其實涉及到國安問題,對這種技術進行大規模的竊取與抄襲,背後是否有國際資本的介入,也很難說。但對于創始人來說,一旦走上歪路,日後悔之晚矣。

尊湃通訊侵犯華為晶片技術案背後,敲響技術拿來主義的警鐘

這個案子,也讓我們反思國内晶片知識産權的保護現狀,尊湃這個事情可能不是個案,而這種非直接抄襲的技術秘密侵權的認定對技術能力要求很高,如果不是公安部指揮,上海,南京警方配合協辦,這類案子拖下去可能就是打官司。是以,在技術秘密竊取與抄襲的案例上,國内在鑒定的标準與技術識别手段上要更進一步,做成典型。

從大國競争的角度來看,晶片戰場是“既分勝負,也決生死”的戰場,也是未來科技競争搶占制高點的關鍵環節,類似的案子未來也不少。

很多跨國公司的國内員工偷設計,但總部沒在中國,也沒有辦法在國内立案,是以,很多時候,技術知識産權被竊取,也隻能吃啞巴虧。

是以,從尊湃科技案的破獲來看,這背後一個風向是,一方面讓跨國公司看到國内對知識産權保護的決心,同時,也讓從業者對技術商業機密侵權有更加清晰的認定。

從晶片行業來看,過去投機取巧者太多,浪費了大量的人才、資金與時間機會,從趨勢來看,尊湃晶片技術商業秘密案,無疑也敲響了技術拿來主義的警鐘,技術的抄襲與竊取,有可能毀掉一家公司與創始人的聲譽,尊重知識産權的時代,可能已經到來了。

作者:王新喜 TMT資深評論人 本文未經許可謝絕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