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清代的七品知縣年收入有多少?了解以後,你還會稱其“芝麻官”嗎

作者:許又史
清代的七品知縣年收入有多少?了解以後,你還會稱其“芝麻官”嗎
清代的七品知縣年收入有多少?了解以後,你還會稱其“芝麻官”嗎

在現如今的諸多影視作品中,位列正七品的知縣,仿佛成為了微不足道的存在,甚至用“芝麻官”來形容他們。

“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這是清代官場上廣為流傳的一句諺語,意思是從四品的清知府,在任職期間即便是清廉如水,三年下來也有十萬兩白銀的收入。

清代的七品知縣年收入有多少?了解以後,你還會稱其“芝麻官”嗎

在清代從理論上來說,知縣在任期滿三年後,便有機會升遷到知州、知府、主事等官職。

直白點來說就是,知縣如果能夠再往前一步,很可能就能成為年收入三萬多兩的知府,從這點來看知縣可謂是前途無限啊。

清代的七品知縣年收入有多少?了解以後,你還會稱其“芝麻官”嗎

那影視劇中用“芝麻官”來形容知縣真的合适嗎?

今天我們就從清代知縣的官方年俸祿以及其它方面的收入,來了解一下知縣在當時具體的社會地位......

七品知縣的權利

清代的七品知縣年收入有多少?了解以後,你還會稱其“芝麻官”嗎

清代基本是延續明代時期的官制制度,将所有的官員分為九品,每品又有“正從”之分,這便是清代的“九品十八級”官制。

清代的知縣位列正七品,按照現在公務員行政級别的劃分規則,正七品基本與現在的縣處級差不多,也就相當于縣級地方政府的最高行政長官——縣委書記。

清代的七品知縣年收入有多少?了解以後,你還會稱其“芝麻官”嗎
《清史稿·職官三·外官》有載:縣知縣一人,正七品。掌一縣治理,決訟斷辟,勸農赈貧,讨猾除奸,興養立教。凡貢士、讀法、養老、祀神,靡所不綜。

從史書記載能看出,清代知縣相比于如今的縣委書記,隻不過他們的職權範圍更廣,權利更大,對于一縣之内的政務、刑罰、教育以及各種祭祀活動等,都享有最高決策權。

清代的七品知縣年收入有多少?了解以後,你還會稱其“芝麻官”嗎

是以不能簡單的用縣委書記來形容古代的知縣,可以說他們還兼任了如今的地方教育局局長、宣傳部部長等重要職務。

從這點便能看出,古代知縣的權力還是相當大的,那麼在古代想要當一個知縣是件容易的事情嗎?

怎樣才能當上知縣?

清代的七品知縣年收入有多少?了解以後,你還會稱其“芝麻官”嗎

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想要踏入仕途,最主要也最直接的一條道路便是——科舉考試。

在古代,無數寒門子弟寒窗苦讀數十年,隻為在科舉考試中能夠大放異彩,進而實作階級的轉變。

清代的七品知縣年收入有多少?了解以後,你還會稱其“芝麻官”嗎

清代的科舉考試制度,相對于明朝基本沒有太大的變化,分為童試、院試、鄉試、會試與殿試。

童試是最基礎的考試,通過的考生被稱為“童生”,在身份地位方面與之前并沒有太大改變,但是仍有很多讀書人考到須發皆白,卻仍是一介童生。

清代的七品知縣年收入有多少?了解以後,你還會稱其“芝麻官”嗎

院試分為“歲試”、“科試”兩級,通過歲試的考生被稱為“秀才”,就比如《武林外傳》中的呂秀才,雖然地位也沒有改變,但已是稍閱聽人人認可的讀書人了。

通過歲試的秀才們,會被統一安排進行“科試”,隻有通過科試的秀才,才被允許參加後續的“鄉試”,呂秀才便是在此次考核中被“刷”下來的。

清代的七品知縣年收入有多少?了解以後,你還會稱其“芝麻官”嗎

而呂秀才的經曆也是當時絕大多數讀書人的經曆,十年寒窗卻隻落得一個“窮酸秀才”的名号。

清代的七品知縣年收入有多少?了解以後,你還會稱其“芝麻官”嗎

但是隻要通過了“鄉試”便能真正實作階級的轉變,通過鄉試的人被稱為“舉人”,從《範進中舉》這一故事中,便能體會到“舉人”的含金量。

但是回到今天的正題,作為無數讀書人夢寐以求的“舉人”,他們有資格擔任知縣這個崗位嗎?

清代的七品知縣年收入有多少?了解以後,你還會稱其“芝麻官”嗎

答案是否定的,除了“走偏門”外,正常情況下舉人是沒有資格擔任知縣的。

清代的七品知縣年收入有多少?了解以後,你還會稱其“芝麻官”嗎

在古代,一般而言隻有通過了“會試”考核順利獲得“進士”身份的考生,才能十拿九穩的當上正七品的知縣。

清代的七品知縣年收入有多少?了解以後,你還會稱其“芝麻官”嗎

是以古代能夠當上知縣的都是“萬裡挑一”的存在,是無數讀書人擠破頭皮都想要擔任的官職,由此便能看出,古代想要當知縣得多難了。

那麼清代位列正七品的知縣,他們的工資與待遇又如何呢?

清代的七品知縣年收入有多少?了解以後,你還會稱其“芝麻官”嗎

知縣的俸祿與待遇

清代各級官員的薪資通常由俸銀與祿米兩種構成,這也是“俸祿”一詞的由來。

據清代《戶部則例》記載,正七品知縣的實際俸祿,根據所任地區的不同,會有一定的浮動區間。

清代的七品知縣年收入有多少?了解以後,你還會稱其“芝麻官”嗎

不過按照定制,正七品官員每年的俸銀為45兩白銀,祿米為俸米45斛,換算下來大概就是現在的1350公斤。

這樣看來不算祿米的話,正七品知縣一年的工資才45兩,平均下來一個月也才3.75兩。

清代的七品知縣年收入有多少?了解以後,你還會稱其“芝麻官”嗎

這對于平民百姓來說當然遠遠足夠了,但是對于“一縣之長”的知縣來說,未免太過凄慘了一些,可能在大酒樓吃一頓飯這些銀子就沒了。

清代的七品知縣年收入有多少?了解以後,你還會稱其“芝麻官”嗎

于是就出現了像開頭所說的“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雖然這句話說的是知縣之上的知府,但與之對應的還有一句話則是形容知縣——“不貪不濫,一年三萬”。

清代的七品知縣年收入有多少?了解以後,你還會稱其“芝麻官”嗎

這句話是形容一名既不A錢,也不連用職權的知縣,一年下來也有3萬兩白銀的進賬,并且這種說法是連官方都認可的。

當時刑部便是将三萬兩白銀,作為判斷一名知縣是否A錢的主要标準,在量刑時如果知縣的年收入在三萬以内,那便不會将其判定為貪官。

清代的七品知縣年收入有多少?了解以後,你還會稱其“芝麻官”嗎

到了雍正時期,清朝各級官員的腐敗現象已經到了不容忽視的地步,于是為了遏制這種不正之風,朝廷推出了“高新養廉”的反貪政策——養廉銀。

這一政策就是通過增加官員的實際收入,達到從根本上杜絕A錢腐敗的現象。

清代的七品知縣年收入有多少?了解以後,你還會稱其“芝麻官”嗎

至此清代各級官員的收入除了正俸(年俸)外,又額外增加了一筆養廉銀。

大家可不要瞧不起養廉銀,這筆錢的數額要遠遠高于官員們的正俸。

清代的七品知縣年收入有多少?了解以後,你還會稱其“芝麻官”嗎

就拿正七品的知縣來說,雖然各地實際發放的數量會有所差異,但根據《戶部則例》記載的“歲支養廉600兩”可以看出,清代的知縣每年最起碼能夠領到600兩白銀。

清代的七品知縣年收入有多少?了解以後,你還會稱其“芝麻官”嗎

當時的全家福

這筆“養廉銀”相當于知縣正俸的13.3倍,兩者加起來便是645兩白銀,這在當時已經是十分可觀的收入了。

要知道清代一個中産家庭的收入一年也就25兩左右,更别說那些一輩子都沒接觸過白銀的貧苦家庭了。

清代的七品知縣年收入有多少?了解以後,你還會稱其“芝麻官”嗎

并且除了“正俸”和“養廉銀”外,清代的知縣還能領到一筆“公費”,相當于我們現在的話費補貼、油費補貼等。

清代的七品知縣年收入有多少?了解以後,你還會稱其“芝麻官”嗎

據《清會典》記載,光緒年間的知縣,一年能夠領到500兩的公費,但是并非所有的知縣都能這筆公費,一般隻有在京工作的知縣才能享受到此種待遇。

清代的七品知縣年收入有多少?了解以後,你還會稱其“芝麻官”嗎

以上這些還隻是知縣官方規定的合法收入,也就是說這是他們所能拿到的最低收入,如果再加上那些無法公開的灰色收入,那絕對是一筆難以想象的數字。

是以說當時用“不貪不濫,一年三萬”來形容知縣,其實是十分的貼合實際的。

清代的七品知縣年收入有多少?了解以後,你還會稱其“芝麻官”嗎

在影視作品中之是以會将七品知縣形容成“芝麻官”,全是因為他們将自己帶入到了“主角們”的視角之中。

清代的七品知縣年收入有多少?了解以後,你還會稱其“芝麻官”嗎

當然在那些在京為官、權傾朝野的重臣眼中,正七品的知縣确實是“芝麻”大小的官員,根本不值一提。

清代的七品知縣年收入有多少?了解以後,你還會稱其“芝麻官”嗎

但是在普通人、甚至是萬千讀書人眼中,正七品的知縣便已經是“青天大老爺”般的存在了。

要知道“天高皇帝遠”、“皇權不下縣”,可不僅僅是不痛不癢的玩笑話而已,在古代知縣便是一縣之域中“說一不二”的存在。

清代的七品知縣年收入有多少?了解以後,你還會稱其“芝麻官”嗎

是以對于尋常百姓、甚至是地方賈商而言,知縣不論從何種角度都是和“芝麻官”不沾邊的存在。

清代的七品知縣年收入有多少?了解以後,你還會稱其“芝麻官”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