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Black Sesame International Holding Limited(下稱“黑芝麻智能”)再次向香港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中金公司、華泰國際為聯席保薦人。
成立于2016年7月的黑芝麻智能,是一家車規級智能汽車計算SoC(系統晶片)及基于SoC的解決方案供應商,于2019年8月釋出“華山一号”自動駕駛晶片A500。今年4月,黑芝麻智能進一步推出武當系列C1200,能夠覆寫座艙、智駕等智能汽車内部多個不同域的需求。
黑芝麻智能的IPO之路并不順暢。早在2022年7月,黑芝麻智能CEO單記章曾透露,公司正申請科創闆流程;2023年6月,黑芝麻智能轉戰港股,但因6個月内未通過聆訊,2024年初黑芝麻智能的上市申請材料處于“失效”狀态。
作為港交所“18C”規則生效下第一家遞交上市申請材料的公司,黑芝麻智能IPO程序備受市場關注。根據“18C”規定,對新一代資訊技術、先進硬體、先進材料、新能源及節能環保、新食品及農業技術等行業内的公司,隻在市值、研發費用率、有充足營運資金以及擁有資深獨立投資者的投資等方面提出了規定,對相應企業的淨利潤與現金流則未做要求。
從當下來看,黑芝麻智能經營年限、估值水準等均符合港交所“18C”規則的要求,但能否如願敲開港交所大門,仍是未知數。
智能駕駛晶片作為汽車“新四化”(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程序中的核心零部件,随着近年來新能源汽車的爆發需求大幅增長,但晶片作為智能駕駛産業鍊中薄弱環節,大部分晶片獨角獸企業仍處于資本輸血階段。
在此背景下誕生的黑芝麻智能,也難逃“燒錢”命運。招股書顯示,2021年至2023年,黑芝麻智能的營業收入分别為6050.4萬元、1.65億元、3.12億元,保持持續增長态勢。
不過,該公司權益持有人應占虧損分别為23.57億元、27.54億元、48.55億元,三年累計虧損超百億元。剔除金融工具公允價值變動和股份支付後,黑芝麻智能經調整的淨虧損分别為6.14億元、7.00億元、12.54億元。
“我們可能在短期内繼續産生虧損淨額。”黑芝麻智能在招股書中解釋稱,虧損原因是正處于快速增長的車規級SoC及解決方案市場擴充業務及營運階段,并正持續投資與研發。未來的收入增長将取決于開發新技術、提升客戶體驗、建立有效商業化政策、開發新産品及解決方案的能力等。
2021至2023年,黑芝麻智能的研發投入分别為5.95億元、7.64億元、13.62億元,分别占同年總經營開支的78.7%、69.4%和74.0%,占同年收入的984.0%、461.8%及436.2%,這意味着黑芝麻智能的商業化仍處于早期階段。
毛利率方面,2021年至2023年,黑芝麻智能的毛利為2187.2萬元、4863.1萬元和7714.3萬元,毛利率分别為36.1%、29.4%和24.7%,呈下滑趨勢。對此,招股書解釋稱,主要由于黑芝麻智能基于SoC解決方案相關的存貨撥備,根據可變現淨值的減少計提存貨撥備。
在投入時間長、研發成本高、商業化速度慢的智能駕駛晶片行業,黑芝麻智能作為為數不多能夠實作量産的智駕晶片企業之一,自然也離不開資本的加持。
自2016年成立以來,黑芝麻智能先後獲得北極光創投、上汽集團、招商局創投、海松資本、騰訊、東風資産、蔚來資本、小米長江産業基金等知名資本的青睐,合計進行10輪融資,共募資約6.45億美元。黑芝麻智能的估值也從初期的1810萬美元增至22.18億美元,約合人民币160億元。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黑芝麻智能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12.98億元。該公司在招股書中披露,假設未來平均現金消耗率為8790萬元,與2023年的現金消耗率水準相似,估計這些資金将能夠維持15個月的财務能力。
自2021年12月最後一輪融資過後,黑芝麻智能已有2年多再未獲得新的融資。如果此次上市擱淺或者無法募得新的資金,公司将面臨較大的财務壓力。
黑芝麻智能坦言,若資本需求與目前計劃存在重大差異,公司可能比預期更快地需要額外資本。若額外融資無法按有利條件及時獲得,或根本無法獲得,可能會對公司流動資金等産生不利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黑芝麻智能與大客戶的關系似乎并不穩定。在此前披露的招股書中,黑芝麻智能的第一大客戶均為客戶A,而近期更新的大客戶已變更為F。黑芝麻智能2023年前五大客戶與2021年、2022年對比,基本上經曆一場大換血,2021年的前五大客戶在2023年僅存有客戶D,其餘四大客戶均已消失。
黑芝麻智能解釋稱,2023年來自客戶A的銷售額大幅減少主要是由于公司更新現有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導緻需要過渡期以進一步更新及調整客戶自有平台;以及客戶A于商用車領域的下遊客戶在營運及流動資金方面遇到困難,導緻客戶A的采購量減少,進而影響公司對客戶A的銷售額。
與此同時,黑芝麻智能客戶留存率也呈現下滑趨勢,2021年至2023年,在自動駕駛産品及解決方案下,基于SoC的解決方案客戶留存率分别為0%、60%、37%;基于算法的解決方案客戶留存率分别為50%、33%、29%,而這正是黑芝麻智能的營收主力,2021年至2023年,公司的自動駕駛産品及解決方案分别貢獻了56.6%、86.0%、88.5%的收入。
從行業角度來看,黑芝麻智能也面臨着不小的外部競争壓力。地平線作為黑芝麻的競争對手之一,地平線征程晶片出貨量已突破300萬片,而黑芝麻智能截至2023年底其SoC産品出貨量超過15.2萬片,與地平線的出貨量不在一個量級,與國外晶片巨頭英偉達更無法比拟。在前有巨頭坐鎮,後有追兵的外部環境下,黑芝麻智能若想順利突圍也并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