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宋宰相呂蒙正:每天殺100隻雞,雞骨堆成山,隻為喝一碗雞湯

作者:吥廢話科普

古語道:官員一世,廉潔難定。曆史雖存衆多廉潔将領,遺憾一旦失足,易被奢侈之名沾污。人格之精髓在于知錯就改、勤廉恤民。北宋初期,呂蒙正曾誤飲百雞湯,但以其英勇醒悟,被譽為君子典範。借此對比唐朝李紳,頗具啟迪。

北宋宰相呂蒙正:每天殺100隻雞,雞骨堆成山,隻為喝一碗雞湯

呂相愛民如子 每遇災難必悲天憐人

瓷都洛陽,歌聲洋溢。翌日晨曦,呂府忙碌如常。“注意别灑漏湯水。”廚娘正在掌勺,為晚餐做準備。其中雞湯尤為呂蒙正面饞。

他生于公元946年,洛陽人,聰明過人,清正廉潔。深受宋太祖青睐,先後任相,官至宰相,執政多年,政績卓著,深受群眾敬仰。

北宋宰相呂蒙正:每天殺100隻雞,雞骨堆成山,隻為喝一碗雞湯

政事期間,呂相關懷大衆,有災難必有災禍。百姓遭遇不幸,他必親力親為,施以援手。家中常常開設施舍,救濟貧窮之人,群眾都稱贊,能夠有這樣賢明的宰相,真是福氣。

盡管事業順利,呂蒙正始終堅守原則,他剛強而幹練,風度翩翩。面惡心善,努力勤奮。當政務繁重之時,他甚至整晚未眠,勤勉于國。

北宋宰相呂蒙正:每天殺100隻雞,雞骨堆成山,隻為喝一碗雞湯

市民稱贊呂相愛民,每當有災,必定親自處置,救援百姓。關心平民生活疾苦,災難目前必悲天憫人。人們都說:能成為呂相的子民,真是幸運至極。他的政績顯赫,備受人民喜愛。

誤飲雞湯 每日宰殺百隻 呂相自責痛心

呂相對美食的嗜好,熱愛一碗雞湯。每次飲下此湯,他都會感到滿足和愉悅。

然而這日,呂相剛嘗到湯的美味,門外便喧嚣異常。消息來了,附近村鎮發生瘟疫,無數人生病死去。懇請呂相派遣醫生前來治療。 得知這種情況使呂相憂慮,毫不猶豫地派出了醫療隊伍前來救助。

北宋宰相呂蒙正:每天殺100隻雞,雞骨堆成山,隻為喝一碗雞湯

在善後工作完成之際,他突然想起那碗尚未喝完的雞湯。轉頭望去,湯已經冷卻。于是他讓廚房重新煮一碗雞湯。正當廚房裡的人忙忙碌碌,門口出現了一隻小貓咪,直接撲向那些散落在地上的雞骨。

看着地上的雞骨頭如山高,他忽然意識到自己竟然喝掉百隻雄雞熬制的雞湯。這是何等的浪費!

北宋宰相呂蒙正:每天殺100隻雞,雞骨堆成山,隻為喝一碗雞湯

這個打擊令他大吃一驚并無比慚愧。他深感自責,如此命運真是家庭罪惡。他檢討,認為自己已失去了作為一個君子應有的尊嚴。想到自己的行為對實作社會公正的危害,他内心充滿悔恨和憤怒。

呂相罷免雞湯盛宴 展現政治風範

“今日起,不再設定雞湯。”呂相決然地宣布,“我犯了錯,忽略了食品的來源。從現在開始,要嚴苛要求自己,再也不要這種失誤。”

衆人聽後對呂相肅然起敬。如此反思和謙辭實屬罕見。“呂相視百姓如親人,這個失誤隻是無意為之。”有人感慨說。

北宋宰相呂蒙正:每天殺100隻雞,雞骨堆成山,隻為喝一碗雞湯

自那時以來,呂相再沒喝過類似雞湯。他把這件事當作一生的教訓,提醒自己始終為民服務,摒棄奢侈之心。呂相決定深刻檢討,永不再犯同樣錯誤。

此事引起全國關注,大臣們紛紛效仿呂相的節約作風。勇于面對錯誤并立刻改正,的确令人欽佩。“若所有官員都如呂相,國家必将變得更為清廉!”百姓們感慨萬分。

北宋宰相呂蒙正:每天殺100隻雞,雞骨堆成山,隻為喝一碗雞湯

相比之下,唐代著名詩人李紳雖有《憫農二首》等佳作流傳于世,但他晚年卻暴露出虛僞且殘酷剝削群眾的真面目。面對李紳,呂相對比起來顯得更加正直和高尚。

李紳虛僞殘暴 攫取民财數千餘枚

李紳,唐代著名詩人,幼年喪父。他在詩歌中深深表達了對辛勤耕耘的農民的同情,是以聞名于世。

北宋宰相呂蒙正:每天殺100隻雞,雞骨堆成山,隻為喝一碗雞湯

然而,李紳在當官後卻表現得與少年時期截然相反。他變得極度貪婪,每逢舉辦宴會,需宰殺數百頭羊肉來揮霍,浪費大量民脂民膏。

有關李紳的故事在各地廣為傳播,人們對此既驚愕又歎息。據說,僅僅一次餐飲便耗費甚至超過千貫之巨,這些錢全都來自對平民的剝削。李紳是以聲名掃地。

北宋宰相呂蒙正:每天殺100隻雞,雞骨堆成山,隻為喝一碗雞湯

盡管李紳曾創作的詩篇描繪了農民的困苦,深感同情,但他年老時卻過分利用手中職權搜刮群眾财富,其虛僞的面目昭然若揭。

百姓紛紛表示:"《憫農》詩篇不過是個噱頭罷了!真正關心農民疾苦的官員是呂相!"最終,李紳的僞裝被世人識破,他因濫用職權給人民帶來無盡痛苦,成為最惡毒的角色。

贊呂相警醒勤政,貶李紳貪婪斂财

對比呂蒙正和李紳兩人,可以發現他們的作為南轅北轍。呂相了不起在倡導節儉、愛護百姓,然而李紳卻被揭穿在看似關心農民的背後,卻是對民間财富斂取不盡,質疑其行徑。

盡管呂相曾因誤飲雞湯而蒙羞,但與李紳長期以來對平民的壓迫相比實在微不足道。

北宋宰相呂蒙正:每天殺100隻雞,雞骨堆成山,隻為喝一碗雞湯

雖然李紳有“憫農”的詩篇表達出對農民的同情心,然而他過分的追求财富讓這種同情大打折扣,真面目的虛僞随之浮現。相比之下,呂蒙正即使有過失,但他勤政愛民的本色仍無可挑剔。

這兩位人物的優劣清晰可見,明顯的差别就是,無論是在節制還是在修身這方面,呂蒙正都超過李紳許多。

古諺說:“錯了就改,善莫大焉” 。呂蒙正的忏悔與痛改前非,讓人對他的過失也可以諒解。任何一個國家都需要自律透明,在此基礎上官員的職責首當其沖。

宋代初期正是朝廷旺盛之時,官員們以廉潔勤政展現了王朝氣象。至于李紳的奢侈腐敗,終究難逃百姓深重痛苦的結局。

北宋宰相呂蒙正:每天殺100隻雞,雞骨堆成山,隻為喝一碗雞湯

評判過去,并非片面之詞。盡管呂蒙正和李紳兩家各有餘地,不過前者的清廉勤政始終是李紳所無法比拟的。

雖有差距, 但是呂蒙正的行為使我們得以借鑒學習。當然,呂蒙正并不是完美的聖人,他有過失。然而,他的道德精神仍然值得我們讴歌贊揚。

結尾

關于飲食,人們總是要求食物越精細越好,而肚子也不能攝入過量。同樣地,官員的奢侈會引來百姓的憂慮。誠然,呂蒙正并非沒有錯誤,可他的堂皇清廉,愛護群眾,實在是君子的典範。

每個人都會犯錯,但好人會深刻自我批評。北宋時期,正是國運昌盛之際,社會的勃勃生機都是基于衆多廉潔從政之人。

李紳反襯出權力的衰落腐化,其行徑并未達到古人所期待的道德标準。曆史的興盛與失敗隻取決于永恒的美德——公正是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