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羅馬時期的河流景觀,且羅馬人又如何進行防洪工作?

作者:北秋娛事
羅馬時期的河流景觀,且羅馬人又如何進行防洪工作?
羅馬時期的河流景觀,且羅馬人又如何進行防洪工作?

文|北秋

編輯|北秋

羅馬時期的河流景觀,且羅馬人又如何進行防洪工作?

公元前 1 世紀中葉易受洪水侵襲的低地進行建設,羅馬居民參與了大規模的景觀改造項目和防洪措施。羅馬的城市化引發了新的生态挑戰,包括快速沉積和不斷翻湧的洪水。而羅馬的居民用一系列适應性政策來應對他們不穩定的河流。

羅馬時期的河流景觀,且羅馬人又如何進行防洪工作?

幾個世紀以來,他們通過戰略性城市規劃、土地開墾、防洪建築和對河流景觀的官僚監督,繼續減輕河岸洪水的影響。盡管古羅馬人有能力,但他們選擇不制定大規模的工程項目來完全防止洪水。是以,所謂的永恒之城被看作是一座有彈性的城市,一座在面對生态條件和反複發生的洪水時堅持不懈的城市。

羅馬時期的河流景觀,且羅馬人又如何進行防洪工作?

一、羅馬河流景觀的優勢和挑戰

羅馬的自然景觀是動态、高能量環境的産物,自更新世以來,火山和河流力量形成了這種環境。在600萬至000萬年前,一系列火山噴發産生了巨大的火山碎屑沉積物,在羅馬地區留下了高原。

羅馬時期的河流景觀,且羅馬人又如何進行防洪工作?

這種被稱為凝灰岩的柔軟火山岩随後被台伯河及其支流侵蝕并深切開。這些地質過程留下了後來城市的特征:在台伯河最容易發生洪水的河段之一,由低窪的山谷隔開的陡峭山丘。

這種環境為羅馬城市的發展提供了各種機遇和挑戰。除了淡水和耕地以及貿易和通信網絡外,羅馬在台伯河沿岸的特殊位置提供了重要的生态優勢,使該地點對人類居住特别有吸引力。

羅馬時期的河流景觀,且羅馬人又如何進行防洪工作?

後來的羅馬人回顧了他們最早祖先的成就,似乎已經認識到他們的景觀提供給他們很多優勢。公元前 1 世紀,羅馬政治家西塞羅對羅馬神話般的創始人贊不絕口。一座城市的建立是一件必須以最勤奮的遠見卓識來完成的事情,而羅穆盧斯選擇了一個擁有難以置信機會的地點。

這座城市不僅能從海上獲得它所需要的東西,還能将多餘的東西出口,該市不僅可以從海上進口文化生活急需的貨物,還可以接收陸路運輸的貨物。

羅馬時期的河流景觀,且羅馬人又如何進行防洪工作?

重要的是要記住,西塞羅對羅馬起源于一位受人尊敬的創始人之手的沉思純粹是推測性的,受到幾個世紀以來流傳的神話故事的影響。盡管他那個時代的城市與他想象中的大約 700 年前存在的定居點截然不同,但西塞羅正确地得出結論,羅馬在台伯河谷和更廣泛的地中海地區的地位為其居民提供了重要的經濟機會。

靠近河流雖然有利,但也意味着該位置容易發生洪水。當台伯河泛濫時,這大概常年在多雨的冬季發生,羅馬的山谷就會被淹沒。

羅馬時期的河流景觀,且羅馬人又如何進行防洪工作?

在羅馬遺址定居的最初幾個世紀裡,這種季節性洪水可能不會造成重大問題。考古學家在羅馬發現了可追溯到青銅時代晚期(公元前 2 世紀末)的人類定居痕迹,現有證據表明,這種居住的規模相對較小,僅限于山上的小屋群。

盡管在青銅時代晚期和鐵器時代早期,山谷無疑舉辦了各種活動,例如農業和畜牧業,以及河岸附近的港動,但沒有證據表明低地有當代建築基礎設施。

考慮到那個時代的主要建築材料是泥基荊條和塗抹,在洪泛區建造的結構每年都會受到嚴重破壞。可以假設,要麼低地活動不需要實體結構,要麼居民接受了定期破壞,并準備使用廉價和現成的材料進行重建。

羅馬時期的河流景觀,且羅馬人又如何進行防洪工作?

當羅馬被淹沒時,居民可以暫時解散他們的山谷活動,并迅速轉移到安全的山上。後來的羅馬人,他們自己也熟悉洪水的問題,于是他們的早期祖先是這樣應對的:“當河流泛濫時,就像它經常發生的那樣,他們習慣于在這個時候用渡船過河”。

盡管這無疑是一種不便,但早期的洪水可能造成的死亡和破壞最小。這種生态狀況雖然在前城市環境中是站得住腳的,但随着定居點的發展并開始以更實質性的方式使用低地空間,問題将變得更加嚴重。

羅馬時期的河流景觀,且羅馬人又如何進行防洪工作?

在山丘之間劃船是不切實際的,即使在洪水退去後,山谷也可能仍然不适宜居住。洪水退去留下的積水會滋生蚊子,蚊子有可能攜帶瘧疾。為了建設羅馬城,居民被迫改變他們的河流景觀,并進行早期的城市投資,似乎旨在減輕洪水的影響。

羅馬時期的河流景觀,且羅馬人又如何進行防洪工作?

二、 羅馬的早期防洪工作

考古記錄表明,公元前 6 世紀是一個轉型時期:羅馬從脫節的小屋定居點演變成一個有凝聚力的城市中心。值得一提的是,作為最早的城市建設項目之一,早期居民選擇不将自己局限于相對安全的山頂,而是選擇在河谷建造。

羅馬時期的河流景觀,且羅馬人又如何進行防洪工作?

事實上,在羅馬建造的第一座神廟直接位于河港附近的台伯河岸邊。發掘揭示了寺廟的石制講台和相關祭壇,其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 6 世紀初。

在石制講台的頂部将矗立着一座由荊棘和塗抹牆壁組成的寺廟建築,頂部是瓷磚屋頂和奢華的建築裝飾,包括赫拉克勒斯和密涅瓦的雕像。

羅馬時期的河流景觀,且羅馬人又如何進行防洪工作?

這座神廟通常與福爾圖納的崇拜有關,因為該神與同一地點的後來的聖所有關。這位幸運女神無疑是港口環境的合适人物,因為古代地中海的海上旅行和跨文化互動往往是危險和不可預測的。

盡管Forum Boarium的河岸對于通過港口的人員和貨物流動至關重要,但該地區将首先也是最常被洪水淹沒,使其成為此類建築投資特别脆弱的位置。最近的地質考古調查顯示,這座寺廟被戰略性地放置在明顯高于河谷其他部分的景觀上:從卡比托利歐山腳下延伸出來的河岸凸起部分。

羅馬時期的河流景觀,且羅馬人又如何進行防洪工作?

這一段河岸被保護在山谷其他地方的地表低得多,比緊鄰南部的洪泛區高出5米以上,史前時代到達羅馬的船隻可能會被拉上岸。這座 6 世紀的海港神廟位于高河岸上近 2 米高的講台上,位于顯眼的位置和高度,可以保護它免受洪水的威脅。

在離河岸不遠的地方,在羅馬兩座主要山丘:卡比托利歐和帕拉蒂尼之間的山谷中進行了大規模的土地開墾項目。為了支援不斷增長的人口和永久性建築,需要解決這個容易發生洪水的低地問題。山谷的考古勘探表明,高達20,000米3沉積物被傾倒到低窪盆地中,最初使地面擡高了近2米。

羅馬時期的河流景觀,且羅馬人又如何進行防洪工作?

這項不朽的事業需要許多人的合作和勞動,并且似乎是專門為将地面從洪水的威脅中擡高而設計的,是以即使台伯河溢出其河岸,卡比托利歐和帕拉蒂尼山之間也會存在一座陸橋。

這種對土地開墾的投資為公共機構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新空間,包括羅馬最早的一些政治和宗教空間。最終,這個地區将被稱為羅馬論壇,是城市的公民中心。

結合這個填海工程,羅馬人開始建造一個廣泛的排水系統。該基礎設施的第一階段被稱為 Cloaca Maxima 或 Greatest Sewer,将新開墾的 Forum Romanum 的水排入台伯河,有助于加快洪水後的幹燥過程。

羅馬時期的河流景觀,且羅馬人又如何進行防洪工作?

雖然它起源于台伯河支流的露天通道,但最終洩殖腔被封閉并埋在進一步的垃圾填埋場下。這個地下系統即使在原始形式下也是一項先進的基礎設施,在整個古代時期都進行了重建、擴建和維護,是以它有助于将水和廢物輸送到河流中。即使在今天,古老的千裡洩殖腔河口仍然可見,因為它終止于台伯河東岸。

當第一座永久性建築在羅馬的低地豎立起來時,居民們采用了一種多方面的政策,可以說是為了适應台伯河的洪水狀況,并至少防止一些破壞性後果。在城市曆史的早期,人們采取了各種措施,利用景觀的制高點、使用石蒲來擡高結構、填海造地和擡高地面、排水系統和支流的渠化,此後幾個世紀将繼續使用。

羅馬時期的河流景觀,且羅馬人又如何進行防洪工作?

随着他們的城市化,他們的景觀發生了變化,加劇了他們試圖解決的問題。随着城市的發展,河流發生了變化,随着河流的變化,居民被迫進一步适應。

羅馬時期的河流景觀,且羅馬人又如何進行防洪工作?

三、河流動态

羅馬河谷的取芯表明,随着主要城市發展的早期階段,景觀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經過幾個世紀的相對穩定和緩慢的沉積,台伯河在6世紀向西移動,河岸洪水沉積的淤泥開始迅速堆積在Forum Boarium地區的河邊。

羅馬時期的河流景觀,且羅馬人又如何進行防洪工作?

地質考古證據表明,僅在公元前 5 世紀,就積累了驚人的 8.6 m 沉積物。河流沉積物接近福爾圖納神廟的高度,是以在短短幾代人的時間裡,曾經在很大程度上免受洪水威脅的位置變得極其脆弱。

河流水文狀況的變化也重塑了山谷的地形:曾經低窪的河港岸淤積,取而代之的是寬闊的高處河岸。Forum Boarium 地區的沉積至少持續到公元前 3 世紀,使河谷部分地區的地面高度提高了 10 m。根據目前可用的證據,很難确定台伯河位置和沉積行為發生這種變化的原因。河流是高度動态的,有時是不穩定的。它們可以移動河床,侵蝕大片土地,并創造新的洪泛區。

羅馬時期的河流景觀,且羅馬人又如何進行防洪工作?

它們容易受到氣候變化、降水波動的影響,甚至容易受到沉積物或水文輸入和輸出的小規模變化的影響。除了這些自然力量之外,人類的活動會在河流景觀中造成相當大的不穩定性。根據考古記錄,羅馬在 6 世紀的城市化似乎既快速又大規模。在短短幾代人的時間裡,羅馬人開墾了一部分低地,并投資了十幾座紀念性建築。

為了支援有記錄的建築活動和可能不斷增長的城市人口,木材将被用作建築材料及其主要燃料來源。盡管現代羅馬周圍的大部分地區目前沒有茂密的森林,但古植物學證據表明,在人類定居擴散之前,意大利中部曾經森林茂密。

羅馬時期的河流景觀,且羅馬人又如何進行防洪工作?

除了對土地的影響外,森林砍伐還對河流系統産生重大影響。随着樹木被砍伐,沉積物很容易從斜坡上侵蝕并沖入河谷。不幸的是,古代花粉資料目前有限,是以很難追蹤當地森林砍伐的年表。後來的轶事表明,到公元一世紀初,遠至比薩的森林正在被開發,以滿足羅馬對木材的需求。

盡管證據不是确定的,但它仍然高度暗示了城市增長、森林砍伐和台伯河變化之間的聯系。這一時期的主要河流動态不僅引發了沉積,使河港周圍的作業複雜化,而且似乎也導緻了洪水規模的增加。

羅馬時期的河流景觀,且羅馬人又如何進行防洪工作?

随着城市的發展和山谷地面的上升,容納洪水的空間減少了。現有證據表明,随着時間的推移,洪水達到了更高的高度。

河谷的取芯調查暴露了可追溯到公元前6世紀的洪水沉積物的沖積沉積物特征,海拔6米,到公元前9世紀,這些沉積物達到3米。到公元前 1 世紀,羅馬洪水的曆史記錄表明,海拔高得多的建築物受到洪水的威脅。

羅馬時期的河流景觀,且羅馬人又如何進行防洪工作?
羅馬時期的河流景觀,且羅馬人又如何進行防洪工作?

随着城市的發展,羅馬的洪水挑戰持續存在,面對不斷變化的條件,最初的緩解工作很快就變得不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