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商纣王是個很有本事的君主,昏君罵名是與西周政權鬥争失敗的結果

作者:小瑀說史

關于纣王其人

不管是在《尚書》、《史記》等傳統古籍叙述還是《封神演義》等神魔小說,纣王基本被描述為史上頭号昏君暴君的形象。

他在位三十年時間裡沉迷酒色、聲色犬馬,奢靡荒淫,以酒為池,以肉為林,讓男女赤身裸體,在其間追逐戲鬧,通宵飲酒尋歡,荒誕程度無出其右。

商纣王是個很有本事的君主,昏君罵名是與西周政權鬥争失敗的結果

他特别寵愛妲己,為了博取美人的歡心,他厚賦稅以實鹿台之錢,而盈局橋之粟。

同時他又極其殘忍嗜殺,對内寵信費仲、惡來等奸佞小人,對外橫征暴斂,剝削人民,并通過嚴刑峻法殘酷鎮壓反對者。

最臭名昭著的就是炮烙之法,對于敢于直言進谏的大臣諸侯,他用極為殘忍的手段進行報複。

商纣王是個很有本事的君主,昏君罵名是與西周政權鬥争失敗的結果

當時姬昌、九侯、鄂侯貴為三公,僅因意見不合,九侯就被施以醢刑(剁成肉醬),鄂侯遭到脯刑(被制成肉幹)。

西伯姬昌因暗自歎氣而被告發,被纣王囚禁在羑裡,後來還是姬昌僚臣闳夭等人向纣王貢獻美女、财寶、奇物和好馬,纣王才将其釋放。

而被孔子稱為“商代三仁”的比幹、箕子和微子也遭到猜忌迫害,其中比幹被剖腹剜心,箕子假裝瘋癫去給人當了奴隸,微子出逃投奔西伯。

在一片内憂外患下,周武王姬發于前1046年打着秉持天命的名号起兵伐商,并在牧野之戰中一舉擊潰商朝軍隊。

纣王士兵紛紛倒戈,西周大軍攻進朝歌,窮途末路的纣王逃到鹿台,自焚而死。

商纣王是個很有本事的君主,昏君罵名是與西周政權鬥争失敗的結果

反正在西周及後世的記載中,纣王就是這樣一個荒淫殘暴的無道昏君。

但曆史本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尤其是後代重要的政治宣傳工具,在這種情況下就很難客觀公正的做出評價。

我們隻能從當時留存下來的蛛絲馬迹和一些證據來還原全貌。

關于纣王其人,司馬遷在《史記·殷本紀》中有這樣的記載:

“帝纣資辨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知足以拒谏,言足以飾非……”

《荀子》對纣王的描述為:

“長相姣美,天下之傑也,筋力超勁,百人之敵也。”

從以上材料得知,曆史上的纣王實際上是一個身體健壯、聰慧過人、能文能武的美男子。

同時在殷商末年有一個很宏大的曆史事件就是經營東南,将東夷和中原統一起來,這也是纣王最大的曆史功績。

而這一切幾乎被周代以後的儒家史學家全部抹殺,對比西周滅商,經營東南對中華民族的融合統一更加重要偉大。

商纣王是個很有本事的君主,昏君罵名是與西周政權鬥争失敗的結果

纣王讨伐東南,難以消化的“國體等量吞并”給了周武王趁虛而入的機會

從公元前1061年起,商纣王舉兵讨伐東夷(南方淮水流域一帶,主要以徐州為中心,也被稱為徐夷),經過多年的戰争,商纣王終于平定這裡。

在此之前,商朝王畿地區相對有限,不僅與屬邦之間尚有廣大的“無主荒地”,甚至還有衆多敵對方國相隔,使商的領土呈現點狀分布的特征。

是以商纣王在讨伐東夷過程中異常艱辛,比如在前1061年打了半年,後班師回朝,五年以後纣王再次出征,又打了九個月,如此這般斷斷續續,一直持續到牧野之戰前幾年。

好在纣王最終平定東夷,成功把東南和中原連成一片,同時将先進的中原文化向淮河、長江流域傳播開來,促進東南地區的經濟文化開發,鞏固中原和東南的統一。

商纣王是個很有本事的君主,昏君罵名是與西周政權鬥争失敗的結果

但這場戰争的消極影響也很明顯,它極大消耗了商朝大量的人力物力,加重了人民的賦稅負擔,損失大量青壯年勞動力。

年輕人口數量的凋零迫使纣王将俘獲的大量俘虜填充進王畿軍隊,當時的俘虜多到什麼程度呢?

據《尚書》記載:

“纣有億兆夷人,亦有離德;餘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

也就是說,東夷的俘虜已經構成商朝統治集團的根基,成為軍隊的主要兵源。

要知道,東夷的人口規模體量與商朝中央政權相差無幾,商朝短時間内根本消化不了,周武王正是借此機會趁虛而入,纣王隻能用這些俘虜組成軍隊與西周開戰,即牧野之戰。

商纣王是個很有本事的君主,昏君罵名是與西周政權鬥争失敗的結果

在這場關乎兩國命運的決定性戰役中,這些來自東夷及其他被征服的俘虜本就因國破家亡對商朝懷有怨恨。

是以在戰場上,他們幾乎全部倒戈,用自己的行動向纣王發出最後的抗争,最終商朝徹底亡國。

可以說,纣王在開疆拓土、促進統一方面有所貢獻,但糟糕的俘虜政策讓他自食惡果。

不過纣王能文能武,戰功卓著,但最終落得個身死國滅的下場,絕不僅僅是俘虜政策做的不好。

奴隸主貴族集團的反叛導緻纣王倒台

所謂“堡壘最容易從内部攻破”,敵人的強大往往建立在己方内部分裂的基礎上。

纣王除了被東夷拖垮了國力外,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失去奴隸主統治集團的支援,主要反對派即是比幹、微子和箕子。

這三位号稱商末三賢,是商王室骨幹成員,也是奴隸主貴族的代表人物。

商纣王是個很有本事的君主,昏君罵名是與西周政權鬥争失敗的結果

纣王窮兵黩武,讨伐東夷,極大的消耗商朝物力财力,這引起國内奴隸主舊貴族的強烈反對,不過纣王似乎鐵了心要與這些大貴族對抗到底。

在内政上,他反對神權,改革舊俗,從中下層大膽啟用新人,提拔一批非世官大族人員,如飛廉、惡來、費仲等。

當然,由于纣王的名聲不好,這些人在曆史上也是惡名遠揚,妥妥一副奸佞小人的形象。

纣王的一系列行為使其與上層統治集團沖突愈加尖銳,尤其以比幹和箕子最甚,結果就是前者被剜心,後者靠裝瘋度日。

不過纣王還是忽視了微子的存在,而微子絕對稱得上史上第一位漢奸。

表面低調的他背地裡裡通外國,向周武王提供各種内幕情報,最終利用朝歌薄弱的防禦叛逃至周部落。

而周武王在牧野之戰的兩年前,曾到達盟津會盟八百諸侯,諸侯們都認為讨伐纣的時候到了,隻有周武王以天命未到為由班師回國。

所謂的天命未到就是商朝内部反對派未見動靜,直到兩年後微子前來投奔,周武王等到強大内應。

當他得知王族重臣比幹被殺,箕子被囚時,判定纣王統治集團已分崩離析,是以率諸侯聯軍伐商。

商纣王是個很有本事的君主,昏君罵名是與西周政權鬥争失敗的結果

纣王正是在這種内外交困的局勢下遭遇武王緻命一擊,導緻其身死國滅。

不過對于微子這種賣主求榮的漢奸,武王也不放心,建立西周後分封諸侯,連纣王的兒子武庚都封了侯,微子卻沒有。

直到武庚聯合管叔、蔡叔發動叛亂被鎮壓後,微子才被封在宋國。

而箕子的境遇也好不到哪去,他帶領屬民一路向北,來到當時遼東和北韓半島這塊不毛之地開墾,從此遠離中樞,意外的成為北韓的開創者。

當然,纣王也并非英主明君,他雖然在促進國家民族統一上立有貢獻,但仍然是個十足的暴君。

他對百姓橫征暴斂,利用嚴刑峻法壓制大臣,下臣稍有反對便遭肉體摧毀,殘暴程度令人發指。

是以在武王伐纣時,纣王已是衆叛親離,孤家寡人,而武王也确實順應民意。

商纣王是個很有本事的君主,昏君罵名是與西周政權鬥争失敗的結果

隻不過纣王并非一無是處的無道昏君,隻是周朝的宣傳機器實在太厲害,愣是把纣王壓在曆史恥辱柱數千年之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