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商纣王是个很有本事的君主,昏君骂名是与西周政权斗争失败的结果

作者:小瑀说史

关于纣王其人

不管是在《尚书》、《史记》等传统古籍叙述还是《封神演义》等神魔小说,纣王基本被描述为史上头号昏君暴君的形象。

他在位三十年时间里沉迷酒色、声色犬马,奢靡荒淫,以酒为池,以肉为林,让男女赤身裸体,在其间追逐戏闹,通宵饮酒寻欢,荒诞程度无出其右。

商纣王是个很有本事的君主,昏君骂名是与西周政权斗争失败的结果

他特别宠爱妲己,为了博取美人的欢心,他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局桥之粟。

同时他又极其残忍嗜杀,对内宠信费仲、恶来等奸佞小人,对外横征暴敛,剥削人民,并通过严刑峻法残酷镇压反对者。

最臭名昭著的就是炮烙之法,对于敢于直言进谏的大臣诸侯,他用极为残忍的手段进行报复。

商纣王是个很有本事的君主,昏君骂名是与西周政权斗争失败的结果

当时姬昌、九侯、鄂侯贵为三公,仅因意见不合,九侯就被施以醢刑(剁成肉酱),鄂侯遭到脯刑(被制成肉干)。

西伯姬昌因暗自叹气而被告发,被纣王囚禁在羑里,后来还是姬昌僚臣闳夭等人向纣王贡献美女、财宝、奇物和好马,纣王才将其释放。

而被孔子称为“商代三仁”的比干、箕子和微子也遭到猜忌迫害,其中比干被剖腹剜心,箕子假装疯癫去给人当了奴隶,微子出逃投奔西伯。

在一片内忧外患下,周武王姬发于前1046年打着秉持天命的名号起兵伐商,并在牧野之战中一举击溃商朝军队。

纣王士兵纷纷倒戈,西周大军攻进朝歌,穷途末路的纣王逃到鹿台,自焚而死。

商纣王是个很有本事的君主,昏君骂名是与西周政权斗争失败的结果

反正在西周及后世的记载中,纣王就是这样一个荒淫残暴的无道昏君。

但历史本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尤其是后代重要的政治宣传工具,在这种情况下就很难客观公正的做出评价。

我们只能从当时留存下来的蛛丝马迹和一些证据来还原全貌。

关于纣王其人,司马迁在《史记·殷本纪》中有这样的记载:

“帝纣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拒谏,言足以饰非……”

《荀子》对纣王的描述为:

“长相姣美,天下之杰也,筋力超劲,百人之敌也。”

从以上材料得知,历史上的纣王实际上是一个身体健壮、聪慧过人、能文能武的美男子。

同时在殷商末年有一个很宏大的历史事件就是经营东南,将东夷和中原统一起来,这也是纣王最大的历史功绩。

而这一切几乎被周代以后的儒家史学家全部抹杀,对比西周灭商,经营东南对中华民族的融合统一更加重要伟大。

商纣王是个很有本事的君主,昏君骂名是与西周政权斗争失败的结果

纣王讨伐东南,难以消化的“国体等量吞并”给了周武王趁虚而入的机会

从公元前1061年起,商纣王举兵讨伐东夷(南方淮水流域一带,主要以徐州为中心,也被称为徐夷),经过多年的战争,商纣王终于平定这里。

在此之前,商朝王畿地区相对有限,不仅与属邦之间尚有广大的“无主荒地”,甚至还有众多敌对方国相隔,使商的领土呈现点状分布的特征。

所以商纣王在讨伐东夷过程中异常艰辛,比如在前1061年打了半年,后班师回朝,五年以后纣王再次出征,又打了九个月,如此这般断断续续,一直持续到牧野之战前几年。

好在纣王最终平定东夷,成功把东南和中原连成一片,同时将先进的中原文化向淮河、长江流域传播开来,促进东南地区的经济文化开发,巩固中原和东南的统一。

商纣王是个很有本事的君主,昏君骂名是与西周政权斗争失败的结果

但这场战争的消极影响也很明显,它极大消耗了商朝大量的人力物力,加重了人民的赋税负担,损失大量青壮年劳动力。

年轻人口数量的凋零迫使纣王将俘获的大量俘虏填充进王畿军队,当时的俘虏多到什么程度呢?

据《尚书》记载:

“纣有亿兆夷人,亦有离德;余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

也就是说,东夷的俘虏已经构成商朝统治集团的根基,成为军队的主要兵源。

要知道,东夷的人口规模体量与商朝中央政权相差无几,商朝短时间内根本消化不了,周武王正是借此机会趁虚而入,纣王只能用这些俘虏组成军队与西周开战,即牧野之战。

商纣王是个很有本事的君主,昏君骂名是与西周政权斗争失败的结果

在这场关乎两国命运的决定性战役中,这些来自东夷及其他被征服的俘虏本就因国破家亡对商朝怀有怨恨。

所以在战场上,他们几乎全部倒戈,用自己的行动向纣王发出最后的抗争,最终商朝彻底亡国。

可以说,纣王在开疆拓土、促进统一方面有所贡献,但糟糕的俘虏政策让他自食恶果。

不过纣王能文能武,战功卓著,但最终落得个身死国灭的下场,绝不仅仅是俘虏政策做的不好。

奴隶主贵族集团的反叛导致纣王倒台

所谓“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敌人的强大往往建立在己方内部分裂的基础上。

纣王除了被东夷拖垮了国力外,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失去奴隶主统治集团的支持,主要反对派即是比干、微子和箕子。

这三位号称商末三贤,是商王室骨干成员,也是奴隶主贵族的代表人物。

商纣王是个很有本事的君主,昏君骂名是与西周政权斗争失败的结果

纣王穷兵黩武,讨伐东夷,极大的消耗商朝物力财力,这引起国内奴隶主旧贵族的强烈反对,不过纣王似乎铁了心要与这些大贵族对抗到底。

在内政上,他反对神权,改革旧俗,从中下层大胆启用新人,提拔一批非世官大族人员,如飞廉、恶来、费仲等。

当然,由于纣王的名声不好,这些人在历史上也是恶名远扬,妥妥一副奸佞小人的形象。

纣王的一系列行为使其与上层统治集团矛盾愈加尖锐,尤其以比干和箕子最甚,结果就是前者被剜心,后者靠装疯度日。

不过纣王还是忽视了微子的存在,而微子绝对称得上史上第一位汉奸。

表面低调的他背地里里通外国,向周武王提供各种内幕情报,最终利用朝歌薄弱的防御叛逃至周部落。

而周武王在牧野之战的两年前,曾到达盟津会盟八百诸侯,诸侯们都认为讨伐纣的时候到了,只有周武王以天命未到为由班师回国。

所谓的天命未到就是商朝内部反对派未见动静,直到两年后微子前来投奔,周武王等到强大内应。

当他得知王族重臣比干被杀,箕子被囚时,判定纣王统治集团已分崩离析,所以率诸侯联军伐商。

商纣王是个很有本事的君主,昏君骂名是与西周政权斗争失败的结果

纣王正是在这种内外交困的局势下遭遇武王致命一击,导致其身死国灭。

不过对于微子这种卖主求荣的汉奸,武王也不放心,建立西周后分封诸侯,连纣王的儿子武庚都封了侯,微子却没有。

直到武庚联合管叔、蔡叔发动叛乱被镇压后,微子才被封在宋国。

而箕子的境遇也好不到哪去,他带领属民一路向北,来到当时辽东和朝鲜半岛这块不毛之地开垦,从此远离中枢,意外的成为朝鲜的开创者。

当然,纣王也并非英主明君,他虽然在促进国家民族统一上立有贡献,但仍然是个十足的暴君。

他对百姓横征暴敛,利用严刑峻法压制大臣,下臣稍有反对便遭肉体摧毁,残暴程度令人发指。

所以在武王伐纣时,纣王已是众叛亲离,孤家寡人,而武王也确实顺应民意。

商纣王是个很有本事的君主,昏君骂名是与西周政权斗争失败的结果

只不过纣王并非一无是处的无道昏君,只是周朝的宣传机器实在太厉害,愣是把纣王压在历史耻辱柱数千年之久。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