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慈善事業如何走向現代化?

作者:YCsky
中國慈善事業如何走向現代化?

隋唐時期是中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統治階級為了籠絡民心,鞏固統治,也對廣大群眾普施恩惠。是以,隋唐時期慈善事業得到很大的發展。在恤老方面,政府制定了法律和禮儀上的若幹規定,安撫無依無靠、無家可歸者。在慈幼方面,主要是在災荒期間由官府出資為饑民贖子。在醫療方面,主要是在瘟疫流行之年,官府派醫師到疫區治療和指令地方郎中舍藥防疫。中後唐時期,民間社會的慈善活動還開始突破地緣和血緣的限制,救濟範圍擴大了。“義渡”、“義井”、“義漿”等紛紛出現。義倉在隋唐時期非常興盛,推行于全國各州縣,其制度也非常完備。從糧食入庫、儲蓄、管理到赈濟都有規則可循。

中國慈善事業如何走向現代化?

“義渡”、“義井”、“義漿”

“義渡”的意思是提供免費的渡船服務;“義井”及“義漿”即民間私人出資開鑿具有公益性質的水井,或是免費提供給路人飲用的井水、茶、漿液。

佛教慈善事業在當時又有新的變化和發展。寺院除了競相對群眾廣布施舍之外,還開始在寺院内建立具固定場所的慈善機構──悲田養病坊。悲田養病坊是一個集赈恤、收養貧困者和廢疾老人于一體的慈善機構。唐代慈善事業的另一重要組成部分是社邑的濟貧活動。社邑是由僧人和民間佛教信徒自願組成,除了供奉佛事外,主要從事民間經濟活動和生活互助。每逢喪葬、婚嫁等大事,其他成員紛紛解囊資助。

宋朝奉行以文立國的政治理念,并将儒家仁政思想滲透貫徹于一些政策诏令之中,政府也非常重視風俗教化的功能。因而,官方慈善事業比較發達。宋朝中央政府相繼設定了福田院、居養院、安濟坊、漏澤園和慈幼局等慈善機構。其規模之大、設施之全、内容之廣,在中國封建社會無一朝能出其右。由于倉廪制度是備荒救災的根基和保障,宋代非常重視倉廪制度的建設。宋太祖(公元960至975年)承前代利民之倉制,重置義倉,真宗和仁宗二朝又有常平倉、惠民倉、義倉之設。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下诏天下,置廣惠倉。此後,自北宋中期至南宋末年數百年間,除偶有廢弛之外,都在實施,成為宋代獨有的倉廪制度。常平倉、義倉在兩宋時期雖非常設,但在慈善救濟方面仍起一定作用,而且救濟方法較以前有一定改進,開始以工役救荒。

中國慈善事業如何走向現代化?

福田院、居養院、安濟坊、漏澤園

福田院:北宋初期,在東京(開封府)設福田院,收養乞丐殘疾者和孤寡老人,并給錢粟。居養院:約于北宋仁宗時開始設立,目的是救助鳏寡孤獨者,以補不足。安濟坊:由蘇轼創設的病坊發展而來,其主要功能為“養民之貧病者”。漏澤園:為官置公墓,一般是由僧人負責管理,另有仵作來具體執役司事。

中國慈善事業如何走向現代化?

常平倉、惠民倉、義倉

常平倉:谷賤時增價買入,谷貴時減價賣出,作為平抑物價,赈濟災民之用。惠民倉:宋設惠民倉始于太宗時期,諸路運司管内皆有,遇谷熟則增價買入,歉減價售出與貧民。惠民倉屬于一種赈粜(出售谷物)倉,與常平倉功能類似。義倉:義倉之制源于北齊,正式設定于隋代。宋朝義倉初設于太祖建隆四年(公元963年),後向各地推廣,是地方上為防備荒年而設的公益糧倉。

中國慈善事業如何走向現代化?

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

宋代非常重視育嬰慈善事業,設立了專門收養遺棄嬰兒的慈善機構──舉子倉、慈幼局、慈幼莊和嬰兒局。舉子倉制度是宋代政府有鑒于出現貧民生子而不撫養的現象,因而對産婦實施生活救濟的一些舉措。慈幼局是宋代重要慈幼慈善機構。臨安慈幼局是官方創辦的最早最著名的一處。宋代另一個重要的慈幼機構是建康慈幼莊,它是南宋甯宗嘉定十年(1218年)由江東轉運使真德秀創辦,利用官田産業作為資金收養遺棄嬰兒。宋代還有幾處較為重要的育嬰慈幼機構,一是湖州嬰兒局,由湖州通判袁甫創設,其收養對象是道旁被遺棄的幼嬰。二為寶慶慈幼局,由知府趙粵始創。

随着社會經濟的積累和發展,民間慈善事業在宋代開始興起。當中不能不提社倉。社倉由南宋幹道四年(1168年)朱熹在建甯府崇安縣始創,後經朱熹向宋孝宗奏請推廣全國。社倉建立于鄉社,由本鄉本社土居官和士子數人共同掌事。在青黃不接或災荒之年貸給鄉裡民戶米糧,以幫助其度過難關。義莊主要是适當供給一些日常生活及婚喪喜慶所需之物。義莊一般還設定義學、義塾資助本族貧寒弟子入塾學習,獎勵學習優秀和獲得功名的弟子。兩宋時期還出現了一批如蔡京、黃震、範仲淹、蘇轼等著名的慈善家,他們擔當起宋代慈善事業的大梁,推動了宋朝慈善事業的發展。

中國慈善事業如何走向現代化?

蔡京、黃震

蔡京(1047—1126年),宋興化軍仙遊人,字元長。神宗熙甯三年中進士,曆起居郎、中書舍人,知開封府。初附蔡确,後追随司馬光。哲宗紹聖初,權戶部尚書,助章惇重行新法,诏竄劉摯、範祖禹等人。他曾四出執國政,屢罷屢起。欽宗立,孫觌等極劾其奸,眨衡州安置,徙儋州,道死潭州。黃震(1213—1280年),宋慶元府慈溪人,字東發。理宗寶佑四年進士,度宗時為史館檢閱,曾參與修甯宗、理宗兩朝《國史》、《實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