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青銅器修複,是文物保護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内容,是文保工作者目标

作者:星攬史說

文|星攬史說

編輯|星攬史說

青銅器修複,是文物保護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内容,是文保工作者目标

巨野縣博物館館藏東漢镂空龍紋銅爐,2011年12月出土于山東省巨野縣獨山鎮金山南側。

該器物紋飾精美、結構精巧、鑄造特殊,由于未經過正式考古發掘,無其他考古資訊和文物參考。

這件銅爐造型奇特,本體由上下兩部分組成,上部分為長方體镂空竈台,下半部分為爐體支撐結構,由三個圓輪與托盤組成。該器物為國家一級文物,具有重要的曆史、文化及藝術價值。

青銅器修複,是文物保護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内容,是文保工作者目标

由于文物自身因素加上儲存環境的影響,此銅爐存在多種病害現象,主要有斷裂、礦化、點腐蝕、硬結物、殘缺、泥土附着物等。

在實施保護修複工作之前,需要對銅爐結構及病害觀察、分析。銅爐輪軸與底盤連接配接處有鏽蝕、礦化脫落現象。頂部小銅鍋缺失一個。

後輪與軸因鏽蝕無法轉動,長軸中部表層鏽蝕出現剝落,且剝落層下有淺綠色鏽蝕物,兩側通體表面有輕微瘤狀物。

青銅器修複,是文物保護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内容,是文保工作者目标

左側與底盤連接配接位置有疑似鐵質與泥土鏽蝕,右側輪毂與軸也有疑似鐵質嚴重鏽蝕,并有礦化現象。

前輪與獸首連接配接處鏽蝕礦化嚴重,有大量疑似鐵質與土結合物。獸首與底盤連接配接處有大量疑似鐵質泥土鏽蝕物。

底盤外側與輪軸連接配接處有大量有害鏽蝕物并輕微凸起,根據以往修複經驗,在鏽蝕層下面可能有氯離子存在。通體表面有分布不均的硬結物以及泥土附着物,局部存在點狀礦化,且左側面龍紋右下角更為嚴重。

青銅器修複,是文物保護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内容,是文保工作者目标

銅爐檢測分析

根據銅爐表面鏽蝕物狀況,從車軸、爐底及獸首等部位分别提取不同顔色的鏽蝕物,共計10個樣品進行物相分析。

銅爐各部位表面不同顔色鏽蝕物分析結果較為複雜,其中無害鏽成分主要有孔雀石(堿式碳酸銅)、硫酸銅等銅鹽,以及白鉛礦(碳酸鉛)、二氧化矽等。值得注意的是,在1、2、9号樣品中發現了氯銅礦、副氯銅礦等有害鏽産物。

青銅器修複,是文物保護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内容,是文保工作者目标

XRD分析結果顯示,淺綠色粉末狀鏽蝕物中存在的堿式氯化銅(氯銅礦、副氯銅礦),屬于有害鏽成分,在潮濕的環境下容易導緻器物表面粉狀鏽蔓延,進而使得器物紋飾剝落、銘文模糊,嚴重時器物粉化、塑癱、完全毀壞。

前期保護研究工作中的氯離子滴定實驗也驗證了鏽蝕物中存在氯元素,是以除氯工作是保護修複這件銅爐保護修複的重點之一。

青銅器修複,是文物保護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内容,是文保工作者目标

在爐身左側口沿下方發現的白色夾雜綠色粉末狀附着物,其成分主要為碳酸鉛(白鉛礦),是以推測銅爐基體可能含有鉛,因腐蝕導緻鏽蝕物中出現鉛鹽。

碳酸鉛質地疏松,且顔色與粉狀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在清理除鏽時應注意加以區分,對已出現碳酸鉛粉末的基體局部進行滲透加強處理。

另外,在黃褐色鏽蝕物中發現了鐵的氧化物,且這種褐色鏽蝕物分布較為集中,應注意觀察、分析銅爐其他構件的材質。

青銅器修複,是文物保護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内容,是文保工作者目标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着悠久的文明曆史和燦爛的古代文化。青銅器的冶鑄和使用是大陸悠久古國文明中重要的一頁,商、西周、春秋也被史學家們稱為“青銅時代”。

然而,一些珍貴的文物流傳至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破損和病害,亟待專業人員對其修複和保護。文章以一件西周青銅罍的修複過程為例,簡要闡述了青銅器修複的一般步驟、方法及注意事項。

旨在強調青銅器修複應遵循“保護第一,搶救為主”的原則,秉承“修舊如舊”理念,發揚工匠精神,用心修好每一件文物。

青銅器修複,是文物保護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内容,是文保工作者目标

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地大物博,曆史悠久,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曆史程序中,創造了豐富的科學文明和藝術文明,儲存在地面上和地下的文物,不僅種類繁多,而且數量極其豐富。

該件青銅罍高53.5厘米,口徑22厘米,器身口部、肩部、腹部都有不同程度的開裂、變形。其中,腹部破損較為嚴重,目前能找到的共有9個殘片,經過拼接後發現還有部分缺失,需要後期進行補配。此外,器身有若幹細密裂紋,存在不同程度鏽蝕。

青銅器修複,是文物保護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内容,是文保工作者目标

修複流程

文物修複之前,我們要對其進行拍照、測量、稱重等一系列工作,并做好詳細的記錄。根據文物儲存現狀以及鏽蝕程度,相關領域的專家們經過讨論,拟定适合于該件器物的修複方案。

在實施修複工作前,還要建立修複檔案,記錄好相關資訊,包括修複過程中使用的方法、材料等,以便為以後的文物保護處理及研究提供依據。

清洗,主要是青銅罍除泥、除鏽兩個方面的工作。先用棕刷去除器身表面浮塵,然後用蒸餾水清洗。采用蒸餾水清洗,可以有效減少自來水中氯離子對銅器的侵蝕。

青銅器修複,是文物保護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内容,是文保工作者目标

将器身殘片放入超音波清洗機中反複清洗,利用超音波震蕩原理,快速清洗并去除表面浮鏽。個别鏽蝕嚴重部位,采用超音波潔牙機對其進行處理。經過處理後,青銅罍器身紋飾顯現清晰,斷口處幹淨整潔,為下一步工作打好基礎。

整形、焊接。由于器身和殘片存在不同程度的變形,是以我們首要的工作是對其進行整形操作。器物整形前,對其殘片要進行加熱,俗稱“去火”處理。

因為出土青銅器年代久遠,本身結構較為脆弱,直接敲擊整形往往會造成二次破壞。經過“去火”處理後,增加金屬的韌性,有效減少在整形敲擊過程中殘片破損的機率。

青銅器修複,是文物保護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内容,是文保工作者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整形力度的把控尤為重要:力度過輕達不到整形效果;力度過重,則會對文物造成新的傷害。是以,整形工作需要有一定工作經驗的同志來完成。

此外,在工作中還要注意與文物器型對照,防止矯枉過正。器身部分我們采用U型鉗、小型千斤頂等工具,内外作用,分批次矯正。經過多次整形後,青銅罍逐漸恢複其原有形狀。

青銅文物的焊接,目前還是采用較為傳統的錫焊方法。這種方法的優勢在于焊接強度好、便于操作。同時,焊錫的熔點低,在焊接過程中便于調整,符合文物修複中可逆性操作原則。

青銅器修複,是文物保護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内容,是文保工作者目标

由于該青銅罍器壁較厚,焊接前要對斷裂處的焊口進行打磨處理,使用電動工具斜向分别打磨兩側焊口,使其呈現“V”型,這樣做可以有效增加焊錫的接觸面積,增強焊接牢固度。

焊接時,我們從口沿依次向肩部、腹部進行拼對,在相吻合的殘片上做好标記,經過多次焊接後,我們已将器身開裂及殘片部位全部處理完畢,青銅罍器身主體基本成型。

焊接完成後,要打磨突出的鉛錫,為下一步的翻膜、補配工作做好準備。

青銅器修複,是文物保護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内容,是文保工作者目标

翻膜、補配。青銅罍腹部、耳部還有部分缺失,這些需要我們進行補配。由于青銅罍器身圖案、造型采用對稱式構圖設計,是以可以采用石膏翻膜,根據對稱圖案來補配出缺損部分。

我們對青銅罍相對完整的一側用石膏進行整體翻膜,在翻模過程中,除石膏外,還要加入棕絲以增強模子的強度。對外壁一側翻膜完成後,我們擀制陶泥,為制作“内模”做準備。

制作過程中要用到潤滑油,用來增加陶泥的可塑性。同時,陶泥厚度要适宜。将制作好的陶泥均勻地塗抹在石膏模子内壁上,這個厚度基本上就是後期澆注制作出的胎體厚度。

青銅器修複,是文物保護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内容,是文保工作者目标

補配材料,選用巴氏合金。這種材料具有可塑性好、強度高的優點,依照先前制作好的模具,将巴氏合金融化後倒入石膏模子,得到需要補配的部位,用焊接的方式将其安置到器身上。

補缺後,要對器身上所有的縫隙用雲石膠進行封填、加強,特别要注意修補部分與器身的弧度、平整度保持一緻,紋飾相連接配接,凸顯青銅罍的整體性。

青銅器修複,是文物保護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内容,是文保工作者目标

做舊。做舊之前,采用氯化鐵溶劑對焊錫點做處理,這樣可以有效去除錫點的亮點,為下一步上色環節做好準備。

目前,青銅器文物的做舊上色主要是采用礦物顔料、蟲膠、酒精相配合的方式,根據器物的底色,調制相應的顔色。

用大小不同的毛筆等工具采用塗、刷、彈、點、蹭等手法進行作色做舊處理。按照從底層向外層的順序,層層作色。做鏽色時宜淺不宜深,不能一步到位,要多次反複作色。

青銅器修複,是文物保護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内容,是文保工作者目标

這樣才能使鏽色看上去有層次感。此外,作色過程中也可以采用消光劑對局部進行處理,去除多餘的亮光,達到與原器物周圍同類顔色相适應的效果,力求做舊後的觀感與原器物保持高度一緻,給觀衆以美感。

結語

文物是中國幾千年文明史的見證,它不可再生,更不能替代。而文物保護修複工作不僅能讓破碎鏽蝕的文物延長壽命,而且也是對其科學、曆史、藝術價值的一種延伸。

修複工作如同醫生救治病患一般,我們要根據其病害特征實施相應的保護手段。青銅器修複是文物保護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内容,随着科技的發展,更多的新技術、新材料會在文物保護修複中得到應用。

青銅器修複,是文物保護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内容,是文保工作者目标

老一輩文物修複工作者經驗傳承、現代的修複技術與修複理念,都非常值得我們年輕一代的文保工作者學習、借鑒。

隻有不斷進行理論學習和實踐操作認知才能讓我們更加熟練地掌握修複過程中的關鍵技術點,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技術水準。

遵循“保護第一,搶救為主”的原則,秉承“修舊如舊”理念,發揚“工匠精神”,用心修好每一件文物,讓更多的文物遠離鏽蝕病害,是我們文保工作者孜孜追求的目标。

青銅器修複,是文物保護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内容,是文保工作者目标

參考文獻

1.莊峰.淺談青銅器的修複方法——以館藏青銅器為例[J].科技視界,2016(17):278,280.

2.王宏鈞.中國博物館學基礎[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12-35.

3.于孟楠,劉莺.淺談青銅器的補配——以素面青銅盆修複為例[J].上海視覺,2021(02):111-11

4.白丹.館藏青銅器的預防性保護和修複[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1(20):110-112.

5.韓用祥.淺談墓葬出土殘損青銅器修複與複原[J].文物修複研究,2018(00):204-207.

6.吳鵬.青銅器的除鏽修複研究[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0(09):102-103.

7.張鵬宇.青銅器傳統修複技術科學化的思考[J].黃河.黃土.黃種人,2020(06):48-50+56.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