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99是零分,100分才及格!”103歲科學家陸元九,一片赤誠為祖國

作者:晴朗文史閣

“上天的産品,99分等于零分,100分才能算及格!”這句“名言”,來自兩院院士,大陸著名自動控制、陀螺及慣性導航技術專家,“七一勳章”獲得者陸元九院士。

“99是零分,100分才及格!”103歲科學家陸元九,一片赤誠為祖國

1.

陸元九1920年出生于安徽省來安縣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親是中學校長。

在父親的悉心培養下,陸元九5歲上國小,11歲上國中,17歲這年,他收到了重慶中央大學(今南京大學)的錄取通知書。

當時正值抗日戰争時期,日軍飛機瘋狂轟炸、殘殺平民,陸元九和同學們隻能在山頂上搭建的簡易平房或者防空洞中學習。

環境的艱苦沒有吓退陸元九,反而更加激發了他報效祖國的夢想和鬥志。幾年後,陸元九不僅修完了航空工程系的所有必修課,還自學了空氣動力學、飛機結構設計的課程,成為中國本土第一批航空技術大學畢業生,并留校任教。

1945年抗戰結束後,陸元九參加了公費留學生考試,依靠着紮實的學術功底,他從上千名競争者中脫穎而出,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航空系錄取成為公費留學生。

“99是零分,100分才及格!”103歲科學家陸元九,一片赤誠為祖國

由于二戰剛剛結束,日軍在太平洋上布置的水雷還正在清理,陸元九隻能費盡周折前往印度乘船,然後經大西洋去美國。

留學學什麼專業呢?朋友們建議陸元九選擇偏重理論方面的專業,這樣會比較容易拿到學位。但陸元九毫不猶豫地拒絕了,他告訴自己:“既然來留學,就一定要學新東西,要為振興工業複興祖國打好基礎!”

接下來,陸元九選擇了當時世界上最前沿的儀器學專業,這個專業自設立之後還沒有人報名攻讀。選擇這個專業,很有可能竹籃打水一場空。

但陸元九絲毫沒有退縮,他一頭紮進實驗室,開啟了沒日沒夜的學習生活。

由于刻苦勤奮、精益求精,陸元九在接下來的四年間,完成了多個科研課題,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并以優異的成績,獲得了世界上第一個慣性導航博士學位,被麻省理工聘為副研究員、研究工程師。

也是在這一年,陸元九與留美碩士王煥葆走入了婚姻殿堂,事業家庭雙豐收。

“99是零分,100分才及格!”103歲科學家陸元九,一片赤誠為祖國

2.

雖然身在大洋彼岸,過着優渥的生活,但陸元九一刻都沒有忘記過自己的祖國。1949年10月1日,聽到新中國成立的消息後,陸元九激動得夜不能寐,他同新婚妻子商量:我們一同傳回祖國,為國家發展奉獻畢生所學!妻子也是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但是,陸元九所從事的研究方向屬于重要機密,美國當局怎麼可能輕易放他回去呢?

陸元九的對策是:果斷退出他所在的科研小組,轉入美國福特汽車公司研究所工作,一步步摘清自己與機密工作的聯系。

“99是零分,100分才及格!”103歲科學家陸元九,一片赤誠為祖國

雖然是暫時過渡,但陸元九也沒有消極對待工作,在他的悉心研究下,福特公司不久便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輛無輪的氣墊汽車。陸元九用實際行動,為中國人争了光。

接下來的幾年間,陸元九不斷拒絕美國當局要求他加入美國籍的指令,一次又一次地申請回國,但均被美國方面以各種理由搪塞了過去。

1956年,通過艱難的談判,中美之間終于達成協定,留學生可以自由回國了。陸元九這才得以帶着妻兒登上遊輪,回到了魂牽夢繞,心心念念的祖國。

“99是零分,100分才及格!”103歲科學家陸元九,一片赤誠為祖國

3.

回國之後,陸元九的第一項任務,就是參與籌建中科院自動化研究院。

當時的中國,自動化還是一個空白領域,既沒有人才,也沒有場地,更沒有儀器裝置,陸元九隻能化身全能選手,從總體規劃到遴選人才,到購買儀器,到押貨、卸貨,無一不經手,無一不過問,無一不參與。

由于工作太過繁忙複雜,陸元九每天都要工作十幾個小時,辛苦程度可想而知。但他從來都沒有任何抱怨情緒,隻覺得是在為國家幹事,是以心中有無限的動力,每天都覺得暢快無比。

經過三年的努力,自動化所大樓終于完工,籌建工作基本完成。但這對陸元九來說,僅僅是一個開始。他始終認為,創新是一場沒有終點的長跑,從事科研工作,既要有跑百米賽跑的沖刺力,也要有跑一萬米的耐力。不拼命付出,就無以談成績。

“99是零分,100分才及格!”103歲科學家陸元九,一片赤誠為祖國

在孜孜不倦地拼搏下,1958年,陸元九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提出“回收衛星”概念的科學家,并做出了大陸第一個探空火箭儀器艙模型。

1964年,陸元九把自己的研究工作,寫成《陀螺及慣性導航》出版。這是大陸慣性技術方面最早的專著之一,為“兩彈一星”工程以及航天重大工程建設作出了基礎性貢獻。

陸元九還組建了慣性技術研究室,同時主持了大陸第一台大型精密離心機的研制。

但就在陸元九忙着在荊棘裡拓荒,為國家的航天事業所向披靡的同時,他的事業卻被迫“停擺”了。

原來當時正值浩劫時期,陸元九被扣上了“特務”帽子,一戴就是12年,已經走上日程的研究工作也隻能停留在原地。

在煎熬中苦捱過12年後,陸元九終于得以重返工作崗位,他發現,由于浪費了十年光陰,大陸的慣性導航技術,已由世界先進變為落後。

陸元九為此痛心疾首,他隻能比之前更加不顧一切地工作,用他自己的話說:“一定要把丢失的這12年光陰,找補回來!”

“99是零分,100分才及格!”103歲科學家陸元九,一片赤誠為祖國

4.

1978年,陸元九被調到航天工業部控制器件研究所任所長、研究院和博士生導師,在他的主持下,科學家們開始對慣性技術縮小誤差、提高精确度進行研究。經過多年艱辛的探索,大陸航天慣性導航技術水準終于一步步趕了上來。

但科研工作不可能永遠順風順水,困難和挑戰也是無處不在的。1996年,長征三号乙運載火箭在飛行20秒後墜落,首發失敗。76歲的陸元九得知消息後,迅速趕往現場。

接下來的三個多月,他和技術人員,沉浸在專注和焦慮的情緒裡,經常徹夜不眠,要靠安眠藥才能短暫休息。

經過抽絲剝繭般地層層分析,陸元九在千絲萬縷的線索中找到了一根小小的“金絲”——雙向可控矽,這就是問題出現的關鍵。

第二年,長征三号乙運載火箭在西昌第二次起飛。這一次,長三乙終于成功地衛星送入到遠離地球數萬千米的軌道中,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

在總結成功項目經驗教訓時,陸元九面容嚴肅地強調:“航天科技沒有99分,99分是不及格的,必須100分!100分才算及格!”

這句話,成為中國航天人的硬性标準,時刻被大家謹記于心。

除了忙于科研工作,對陸元九來說,培養航天人才,同樣是重中之重。經過協商,陸元九在中國科技大學建立了自動化系,擔任教授和系主任,後來又兼任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

授課同時,陸元九也通過各種管道,聘請國内外專家,力主技術交流。他希望,能讓年輕人“進步得更快一點”。

2023年6月6日,為中國實作“飛天夢”奉獻了一生的陸元九去了另一個世界,享年103歲。消息傳來,舉國悲痛!

陸元九是為大陸“兩彈一星”工程及航天重大工程建設做出過卓越貢獻的偉大科學家,是中國兩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士,是大陸航天偉業的巨星。

緻敬陸老,感恩您的付出!随着時間的流逝,您将永垂不朽!

“99是零分,100分才及格!”103歲科學家陸元九,一片赤誠為祖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