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沉浸式實景劇成中國文旅融合“新名片”

作者:光明網

新華社太原10月20日電(記者馬曉潔、唐詩凝)夜幕降臨,在中國太行山西麓,伴随着動感的音響、滾動的光影、超視覺的特效,一場反法西斯的抗争故事正在上演。

前不久,中國首部紅色行浸式實景演藝《太行山上》迎來了一批“特殊”的觀衆——來自北京多個院校的留學生們。他們來自美國、俄羅斯、泰國等國家,整個演出過程聚精會神。

“很開心這場獨特的視聽文化盛宴得到了外國友人的認可。”山西文旅集團紅星楊旅遊發展有限公司副經理任勇說,劇場内建有目前國内最大的金屬高清投影幕之一,特制鑽孔鋼闆鑄造超視覺起伏舞台,配合光影藝術矩陣,現代演藝技術和傳統文化巧妙融合。

沉浸式實景劇成中國文旅融合“新名片”

這是9月22日在山西省長治市武鄉縣拍攝的《太行山上》演員與留學生合影。新華社發

中國演出行業協會釋出的《2023上半年全國演出市場簡報》顯示,上半年全國營業性演出(不含娛樂場所演出)場次19.33萬場,演出票房收入167.93億元,同比增長673.49%;觀衆人數6223.66萬人次,同比增長超10倍。其中,實景演出頗受青睐,一場場高品質的沉浸式文旅實景劇成為景區的爆款IP。

“此時,您将穿越到百年前的平遙城,從一名觀衆變成彙字号張東家、李掌櫃,鐵匠鋪的王老三,綢緞莊的趙夫人,以及給镖師們送行的衆鄉親……”

在平遙古城旁的“沙瓦”劇場,大型情境體驗劇《又見平遙》至今已演出十年,共吸引500多萬遊客慕名前來。觀衆穿梭于不同的演出場景中,既是觀衆,又是親曆者。“置身其中的觀劇體驗實在太奇妙了,特别真實。”來自北京的遊客楊女士說,演出互動感很強。

一出戲,在講好平遙故事的同時,也培育了古城旅遊市場新的客流增長點。“今年中秋國慶假期共演出40場,觀演人次超過4萬人次,收入達到830萬餘元。”平遙縣印象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營銷經理孔令娟介紹,《又見平遙》的IP效應持續擴大,已成為促進古城夜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

沉浸式實景劇成中國文旅融合“新名片”

這是8月15日在五台山名勝風景區拍攝的《又見五台山》“風鈴宮”劇場。新華社發

在五台山的層巒疊嶂中,一座依山而建的“風鈴宮”劇場裡,另一個關于人生百态的故事也在娓娓道來。大型室内情境劇《又見五台山》演繹了平凡人的生活瑣事,每位觀衆都能從中找到共鳴,感悟人生的智慧和意義。

為了更好地貼近觀衆的觀影需求、讓觀衆更深入了解五台山的曆史文化,又見五台山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姚娟說:“多年來我們的劇目不斷改版更新,加入當地民俗風情等元素,争取打造成五台山景區文旅産業發展的新名片。”

目前,文旅實景劇演出分為室内和室外兩種模式,走出室内劇場,看山水和風情在室外劇場裡交相輝映,也别有一番韻味。

在“九曲黃河第一鎮”的碛口岸邊,在黃土高原呂梁山脈的懷抱裡,大型戶外實景演藝《如夢碛口》正在演出,觀衆們随着一曲臨縣三弦書便入戲了。

沉浸式實景劇成中國文旅融合“新名片”

這是9月15日在山西省呂梁市臨縣拍攝的《如夢碛口》演出現場。新華社發

碛口風景名勝區管理中心文化旅遊科科長張建偉告訴記者,演出帶動周邊村民就業近百人。58歲的王能香是碛口古鎮李家山村的農民,去年開始在劇場做場務,主要負責服裝維護工作。演員們上台演出,王能香縫補演員的備用戲服;演出結束,她幫忙整理收納戲服。

“這份兼職能夠讓我接觸到更多的人,每年還能有兩萬元左右的收入。”王能香說。

當一個個扣人心弦的故事在劇場裡循環上演,實景劇演出給遊客們帶來了實打實的沉浸式體驗。“旅遊+觀演”不僅展示了中國演藝經濟的強大消費動能,還勾勒出文旅融合的無限可能。

來源: 新華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