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西方影視作品中,機器人形象随着通用人工智能逐漸豐富

作者:天下戰史

第一種機器人角色是工業革命以後,人們為解決繁瑣而枯燥的工作而生産出的一種能夠代替人們去完成繁瑣且危險任務的自動化機器人。之後,随着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和人工智能的飛速發展,走進人類日常生活的此類機器人越來越多。

在20世紀90年代,人類開始發明出能夠通過傳感器感覺外部環境,且具有邏輯推理、判斷及決策能力的“超智能機器人”,該類機器人能夠根據外部的環境狀況進行自主行為。

西方影視作品中,機器人形象随着通用人工智能逐漸豐富

如《自動客服》中的各種服務型機器人,在一個名為“夕陽城”的未來都市小鎮中,有着各種各樣的服務型機器人(圖3-14):負責提供美容、娛樂、餐飲、出行和家庭清潔等多種服務,為城鎮中的老人提供生活便利。此類機器人還可以代替人類完成高難度軍事任務,在軍事上普遍使用,被稱為“超智能軍用機器人。”

基于這類機器人的看法,斯蒂芬·威廉·霍金(StephenWilliamHawking)早就提出警告:稱如果擁有自主選擇消滅目标能力的人工智能武器被研發并量産,勢必會對人類構成巨大的威脅。如《生命之籠》中的維護機器人(圖3-15),故事講述了一個戰機飛行員迫降在一顆荒涼星球的救生艙中,艙中的維護機器人出現系統故障,會無差别攻擊移動的物體,飛行員被迫困在這座“生命之籠”裡想盡辦法擊敗機器人,逃離困境。

西方影視作品中,機器人形象随着通用人工智能逐漸豐富

當然,功能性機器人還有《機動裝甲》中的機器人機甲戰士(圖3-16),以及《梅森的老鼠》中資本家研發的各種各樣的滅鼠機器人(圖3-17)。包括上文中提到的《殺戮小隊》中的基因改造的機械灰熊。灰熊的本質是自主人工智能的“武器”隻不過該“武器”将機械科技和經過基因改造的生物進行組合,使得其不可控性變得更強。

由此可見,超級智能機器可以不斷地學習并快速改進自身完成更新,而人類則因受限于緩慢的生物進化,這将導緻智能機器最終會超越人類。“随着通用人工智能的完全實作,屆時人工智能體将會成為一種源自人類創發、但卻異于且優于人類的獨立自主的生命形态。

西方影視作品中,機器人形象随着通用人工智能逐漸豐富

在人們的構想中,這種人工智能的生命形态具有與自然人一樣的人性建構,即具有與人類相同的完整心智(mind),也就是說,它們不僅有與人類一樣的智能系統、情感系統和意志系統,而且在這三個方面都有比人類更強的能力。”這就是前面提到的第二種機器人類型:具有自主意識的機器人。

“尼克·博斯特羅姆(NickBostrom)在《超級智能:路徑,危險,政策》一書中也提到,如果機器的腦超越了人類腦,那麼這個新的超級智能将會代替人類成為地球上占主導地位的生命形式。對于人類而言,這将會是存在主義的災難。”

西方影視作品中,機器人形象随着通用人工智能逐漸豐富

由此可以看出機器人的誕生雖然可以給我們提供很多的便利,但是在科技發展如此迅速的今天,人類如果對此不夠謹慎,那麼就可能會帶來不可估量的嚴重後果。然而在《三個機器人》系列中,作者用一種反其道而行之的方式,叙述了一個幽默輕松的故事。

故事将視角放在了三個不同功能和性格的機器人上(圖3-18),小個子橘色機器人是看護嬰幼兒的機器人,是以他展現出對一切充滿好奇,性格也比較活潑;高個子白色機器人來自遊戲機,性格比較蠢萌;

三角形灰色機器人是一個家政機器人,性格比較沉穩,但嘴巴很碎。故事通過三個機器人之間的幽默對話進行講述,通過機器人旁觀者的視角并諷刺了人類因為狂妄自大而毀滅。

西方影視作品中,機器人形象随着通用人工智能逐漸豐富

從現世已知生物到神秘未知生物

怪物類角色作為科幻影視創作中一直延續的熱門角色類型,遍布在各個科幻電影和科幻動畫中。怪物類形象作為科幻動畫角色設計中的一種特殊類型,其形式上的奇觀元素與視覺上的震撼效果是角色設計成功與否的标準。

随着人類對未知領域的不斷探索,影視作品中怪物的視覺形象也逐漸豐富起來。以《愛、死亡與機器人》中的怪物類角色設定為例,大概分為幾種類型:其中,有受科技影響基因改造的怪物;有基因變種異化的狼人;有地球上傳說中的奇異物種,還有未知領域的神秘生物;以及外星球上的智慧生命體等等。

西方影視作品中,機器人形象随着通用人工智能逐漸豐富

這些不同類型且數量繁多的怪物形象,有的脫胎于神話史詩的抽象描述,有的是常見生物的陌生化處理,還有的是創作者天馬行空想象的産物。

在《愛、死亡與機器人》第三季第二集《糟糕之旅》中,有一隻巨大的螃蟹怪,這隻怪物在外部造型上并沒有很新穎的表現,造型主體以螃蟹的身軀為主,在怪物身體後方添加了一隻類似蠍子的尾巴。本作品将重點放到了劇情中人性的博弈上。

以及第一季第十集《變形者》中的狼人形象,他們擁有異于常人的沉着冷靜和自動痊愈的身體技能,有着可以夜視的眼睛和超出常人的體力,可以在月光下褪去身上的人皮,變身成強壯且高大、有着尖牙和利爪的狼人形象。以上的螃蟹怪和狼人基本上都是有着很高的動物形象辨識度,在自然界動物的外部造型基礎上改變不大的形象。

西方影視作品中,機器人形象随着通用人工智能逐漸豐富

在《桑尼的優勢》中桑尼的怪獸“康妮沃爾”是一個的身高接近三米的怪物,“它的身軀被黑色的分段式外骨骼包裹,但是大緻上類似人形,有兩條樹幹一樣的腿和圓筒狀的軀幹。除此之外,軀幹的頂部長出了五條铠甲觸手,其中兩條的末端是骨刃。

觸手都蟮縮起來,像一窩沉睡的蟒蛇一樣收在囊中。粗壯的脖子有二十厘米長,能夠做出纏繞的動作,支撐着一顆噩夢般泛着黑路光芒的骨雕頭顱,正面的鲨魚嘴長着雙排牙齒,而重要的顱頂上嵌着深深的折痕和凹坑,用來保護感應器官”。

西方影視作品中,機器人形象随着通用人工智能逐漸豐富

它的對手“渦輪猛龍”的主體是一隻去掉了尾巴的青紫色恐龍。“它的頭上有一對足有半米長的銳利犄角,身體呈梨形,雙腿短粗,很難傾倒。它的手臂有五個關節,長達兩米五長且十分靈活。一條胳膊的末端是三趾利爪,另一條的末端是一個結實的骨拳。”

19這兩種怪物都是在生物技術實驗室中被生物改造出來的結果。第一季第九集《垃圾場》中一個由各種垃圾粘合起來的巨大垃圾怪物(圖3-23則是科幻動畫中的一種具象化誇張,将人類日益堆積的垃圾幻化成惡魔的樣子,将制造垃圾并想清理垃圾的人吞噬掉。

故事還隐喻了階級差異和階級鬥争。第一季第十八集《秘密戰争》中“吃人的怪物”(圖3-24),是軍隊通過某種邪惡的召喚儀式。将怪物召喚出來,并利用這股邪惡力量去打敗敵對勢力。

西方影視作品中,機器人形象随着通用人工智能逐漸豐富

結果這些怪物根本不受控制,且不要說利用它們當做武器了,如何消滅他們成了他們現在最頭大的問題。看起來,講的是一個奇幻的古代故事,但是映射了我們的未來。

我們用科技的手段創造了人工智能,讓他們為我們所用,但是,人工智能終有一天會對人類形成威脅,他們将很快就會脫離人類的控制。其内容和《殺戮小隊》中的機械熊有異曲同工之妙。

在第三季第九集《吉巴羅》中,講述了一隻湖中女妖的故事,女妖身上擁有着人類最原始的貪欲,美色和财富。創作者将當地的财富資源文化被具象化成了一個人——黃金化作的女妖“吉巴羅”(圖3-25),

西方影視作品中,機器人形象随着通用人工智能逐漸豐富

她會發出一種魅惑的聲音,讓所有人陷入瘋狂。這裡通過女妖魅惑的歌聲擴張了殖民者們内心深處的欲望,陷入無盡貪念之中的殖民者們開始為了奪得此地的财富而自相殘殺。此時的男主因生理缺陷聽不到女妖的歌聲,被女妖誤以為沒有貪念,而對他産生了情愫。

當女妖毫無防備且主動熱情地獻上自己的身軀時,卻被男主剝光了他的黃金外皮,她的屍體順着溪流漂下,血液化身紅色的洪流在湖中翻湧,最終傷心欲絕的吉巴羅也将男主拖入湖底。該動畫通過絕美精湛的動畫技術隐喻了原住民與殖民者仇恨的故事。

西方影視作品中,機器人形象随着通用人工智能逐漸豐富

克蘇魯有着巨大的體型、低沉的嗓音、類似章魚的觸角、無數隻眼睛,當人們注視着它的眼睛時,便立即受到其強大精神破壞力的影響,随即出現生靈塗炭、橫屍遍野的幻象,而後出現劇烈頭痛,心智随之扭曲崩塌。

但通常來說,影視類作品很少有将克蘇魯形象直接展現出來的,因為克蘇魯題材通常“展現為恐懼源的不可見性、不确定性,并以此建構叙事環境的不穩定性,引發人類面向未知事物的恐懼和焦慮心态。”本片在結尾處對克蘇魯形象全面展現極具挑戰性,是一種對角色造型設計和動畫技術呈現水準的一種考驗。

參考文獻

1.[英]亞當·羅伯茨.科幻小說史[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2.[英]羅伯特·格蘭特,謝冰冰譯.科幻電影寫作[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司.2015

3.吳士餘主編,曹榮湘選編.後人類文化[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4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