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賽博城市到末日廢墟,高新的科學技術與低端的生活品質形成反差

作者:天下戰史

羅伯特·格蘭特所著《科幻電影寫作》一書在介紹如何建構幻想世界時,提到描寫社會、文化發展階段對于打造故事世界觀的基礎性作用,并按照文化習俗、技術水準、精神信仰、科學知識等名額将正常科幻電影所處的人類發展階段劃分為五類:

1.原始蠻荒;2.村落時代;3.城市時代;4.反烏托邦;5.廢土世界。23這五類發展階段中的後三類,在現當代科幻作品中應用場景最為廣泛,也十分符合後人類主義理論觀點中對人類未來的暗喻。後三類場景的層層遞進式變化過程也在《愛、死亡與機器人》案例中得以展現。

從賽博城市到末日廢墟,高新的科學技術與低端的生活品質形成反差

首先賽博朋克風格的動畫故事通常将背景設定在科技發達的未來城市,城市代表先進的生産力、科技水準以及生活方式,是現代化程序的産物。城市中金融與科技正持續不斷地發展,交通四通八達,遍地覆寫計算機網絡。

是以,高度發達的城市被視為是未來人類生活的主要栖息地。當然在如此繁華壯麗的場景背後,暗藏着資本主義蓬勃發展促使城市出現極端的兩極分化,城市逐漸淪為欲望滋生、人心堕落、犯罪頻發的場所。在《桑尼的優勢》中開篇的場景展示了未來繁華的都市夜景;随後鏡頭下移,故事在昏暗壓抑的底層環境中展開。

開篇的環境對比直接凸顯冷寂的上流社會與繁華的底層社會的差距,高新的科學技術與低端的生活品質表現了賽博朋克經典的場景沖突。

從賽博城市到末日廢墟,高新的科學技術與低端的生活品質形成反差

而在第一季第三集《證人》中展現的一望無際、高聳入雲的層層高樓和樓體上交相輝映的霓虹影像廣告場景也是經典賽博場景元素。

但動畫場景中并沒有展現賽博經典的以夜景中的黑暗城市為背景,通過高反差照明來營造黑暗氛圍,反而将室外的場景設定在白天,通過與後面狹窄昏暗的紅燈區場景産生反差(圖3-32),并展現出二進制對立的場景空間美學。

該動畫以香港為背景展開對未來城市的視覺假想與探索,香港狹小的空間與密集的人口十分契合賽博朋克的構想。同時該地前沿的現代科技,顯著的階級差距;混凝土與霓虹燈交錯,鱗次栉比的高樓與泥濘混亂的街巷都符合對賽博朋克場景的設想。

從賽博城市到末日廢墟,高新的科學技術與低端的生活品質形成反差

賽博朋克的城市設定圍繞着資本主義頂層統治者的經濟利益,但這種社會形态無法長久持續。當自然資源即将耗盡,大氣污染導緻人類基因異變、疾病叢生,連空氣都成為稀缺資源時,衰敗的都市成為世界常态化景象。

物資豐富程度不及上一個階段的城市因資源匮乏而逐漸瓦解時,也意味着廢土時代即将來臨,在廢土時期,世界将緩慢變得荒蕪,沒有原始時代豐沛自然資源,且遺留大量工業垃圾,使得這類景象更加強調地球城市瀕臨末日。影影綽綽的朦胧光源和毫無生機的環境氣氛,使得人類逃離地球另尋生存之地成為唯一的選擇,比如在《機動裝甲》中也将動畫場景設定在外星球上。

從賽博城市到末日廢墟,高新的科學技術與低端的生活品質形成反差

當然,在《愛、死亡與機器人》中目前沒有直接描繪地球環境資源枯竭的場景,反而在《三個機器人》系列中的末日場景中并沒有按照正常的末日廢土場景展現昏暗無光、寸草不生的壓抑景象,而是展現了一個近未來且人類已滅絕的末日地球場景,動畫中出現的籃球場、餐廳、商場和核彈存放基地以及第二部出現的“生存者營地”“科技蘭蒂斯”和堡壘。

這些場景無一例外并沒有荒棄很久,這些都可以表明人類的滅絕時間并不在上述預測的遙遠未來,這變相地諷刺了毀滅人類的并不是科技,而是人性。

從賽博城市到末日廢墟,高新的科學技術與低端的生活品質形成反差

在《愛、死亡與機器人》中有很多反套路的設定,與正常的借愈發衰敗的人居景觀表現人類曆史走向的其他科幻作品不同,通過全新的視角和獨特的創意差別于其他傳統科幻題材,但依然能讓觀衆深刻地感受故事中的悲劇色彩,并開始反思當下的人類曆史程序。

科幻動畫的場景不僅限于對地球景觀的探索,更多的是将場景設定在浩瀚無垠的宇宙當中。這種太空題材的科幻動畫首先就是要将場景美術做到盡可能極緻的震撼,把宇宙的浩瀚與星際的絢爛用最直接的視覺效果展現在觀者面前。

在第一季第十一集《幫手》中,女主艾利克斯應該隸屬于一個太空衛星維修公司,專門為太空的各類衛星、空間站做維保工作。這個公司為了節約成本,把本應該是兩個人的任務,安排為一個人來完成。于是艾利克斯獨自一人去艙外執行維修任務,結果被太空中的漂浮物撞擊,導緻她的生命的維持系統損壞,自己也被撞到距太空站很遠的位置。

從賽博城市到末日廢墟,高新的科學技術與低端的生活品質形成反差

此時救援隊無法趕來營救,自己的氧氣也快要消耗殆盡,此時的艾利克斯獨自漂浮在黑暗的宇宙中央,此時她無比的驚恐和絕望,但理智告訴自己必須要在氧氣耗盡之前想辦法回到艙内,否則自己将會命喪太空。

為了烘托這部短片緊張和絕望的氣氛,場景的設定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故事開頭的第一個場景展現藍色星球與黑色的宇宙的強烈視覺震撼,衛星在地球的對比之下,顯得格外渺小。

整個動畫将背景設定為無邊黑暗的宇宙,還原了太空中黑暗、孤獨、無聲的景象(圖3-35)。在叙事的過程中将觀衆的情緒與艾利克斯的情緒聯結在一起,感受着浩瀚無垠的宇宙所帶來的絕望與窒息感。

從賽博城市到末日廢墟,高新的科學技術與低端的生活品質形成反差

和《幫手》動畫類似的還有之前提到的《生命之籠》,講述的同樣是一個人在外太空遭遇困境的故事,隻不過《生命之籠》中的主角要面對的是空間站中系統損壞的維修機器人。但該片對于宇宙環境的展現同樣也起到烘托情緒的作用。

相比于《幫手》,《生命之籠》将場景設定在了外星球上,星球上有着複雜的地貌樣式,雖然同樣都是空無一人,但整體的地貌和地球的自然環境有相似之處,是以後者的孤獨感和窒息感沒有前者強。

第一季第七集《裂縫之外》演繹的是人類已經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在太空中實作超光速旅行,憑借這一點人類開始在其他星球上建設聚居地,開展太空貿易,探索新的天體。宇宙飛船作為太空交通工具在各個星球間運輸人員和物資。但是這種旅行有一定的風險和差錯率。

從賽博城市到末日廢墟,高新的科學技術與低端的生活品質形成反差

故事講述的就是男主湯姆在一次飛行中偏離了預設目的地,飛到了離地球十五萬光年以外的地方。但這裡有一隻外星蜘蛛,它幫助意外流落到這裡的外星種族接受現實,并安慰來到這裡的每一個靈魂,為他們編織美妙的夢境,幫助他們适應這裡并安息長眠于此。

片中的幾處場景在整個影片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首先是湯姆和蜘蛛幻化的格瑞塔在飛船上喝酒時,飛船外的宇宙景色十分浩瀚,在可見範圍内有個巨大的裂縫在中央,周圍漂浮着大小各異的隕石。湯姆正欣賞這番景色時,格瑞塔走過來指着中間巨大的裂縫騙他說天鷹裂谷就在上面,離這裡很近,但此時的湯姆依然對此抱有懷疑,說想弄清楚這一切。

從賽博城市到末日廢墟,高新的科學技術與低端的生活品質形成反差

格瑞塔指着宇宙的景色說:這就是命中注定,一切都寫在星辰大海之中(圖3-37)。這裡的景色首先都是蜘蛛為安撫湯姆所編織出來的幻象,在這裡格瑞塔指着這片美麗幻象并說出這樣一番話,也呼應了故事的真相。

還有片尾的“薩翁拉基空間站”的幻象和真實場景的對比(圖3-38、圖3-39),将真實與虛幻的對比進行具象化呈現,如此懸殊的差異給觀者帶來前所未有視覺震撼,同時這種戛然而止的結尾又留下了懸念,給人以巨大的思考和猜想空間。

和以上的三個短片相比,第三季第三集《機器的脈動》這部動畫同樣是表現太空場景,作為二維動畫短片在場景的色彩處理上與其他三部三維動畫短片有明顯的差別。故事中的有一個貫穿始終的場景——木星之眼。

從賽博城市到末日廢墟,高新的科學技術與低端的生活品質形成反差

在十七世紀,天文學家首次發現木星表面上有一塊巨大的風暴紅斑,足有三個地球那麼大,酷似一隻眼睛。這隻“木星之眼”作為第三者始終注視着行進的主人公瑪莎。場景的一開始整個星球上呈黃色調(圖3-40)。

出現意外之後,和瑪莎一起同行的伯頓死亡後,瑪莎接入了伯頓的氧氣并拖着她的屍體一同前行時,整個場景的飽和度變低,整體色調偏黃綠色(圖3-41)。之後,當瑪莎感到疲憊開始吸入興奮劑後,開始出現幻覺,能夠聽到死去伯頓在說話,随即整個場景變成了藍色(圖3-42)。

從賽博城市到末日廢墟,高新的科學技術與低端的生活品質形成反差

當瑪莎慢慢恢複意識後場景又變回了黃色,當氧氣值快降至臨界點時,瑪莎最後一次吸藥,整個場景由血紅變成絢麗的藍紫色(圖3-43、圖3-44),瑪莎随即縱身躍入湖中,在她跌落進湖中後整個場景化作漆黑的宇宙。最終,瑪莎在星星點點的黑暗中化作金色,籠罩了整個星球。

在《機器的脈動》中,場景的顔色變化是會随主人公的心境而改變,色彩作為直覺的視覺元素,成為表達瑪莎主觀意向的重要手段。特定的色彩表現着特定的情緒和感受。這種用色彩來傳達主人公抽象感受的技巧,承擔着叙事的視覺表意功能。

參考文獻

[1][美]凱瑟琳·海勒.後人類時代-控制學、文學、咨詢學中的虛拟身體[M].台北:時封包化.2018-7

[2][美]凱瑟琳·海勒.我們何以成為後人類[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6

[3][意]羅西·布拉伊多蒂.後人類[M].鄭州:河南大學出版社.2017-6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