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面部細節直逼真人 這家仿生機器人公司出圈了!

面部細節直逼真人 這家仿生機器人公司出圈了!

财聯社

2024-05-11 14:43釋出于上海上海報業集團旗下《财聯社》官方賬号

《科創闆日報》5月11日訊(記者 曾樂 實習記者 任思瑩)近日,一則關于“國産仿生機器人已開始量産”的視訊在網絡中火熱“出圈”。該視訊中所出現的仿生人形機器人逼真程度,令不少網友在相關評論區直呼“恐怖”。

面部細節直逼真人 這家仿生機器人公司出圈了!

圖:EX機器人産品之仿生人形機器人;視訊截圖

面部細節直逼真人 這家仿生機器人公司出圈了!

圖:EX機器人産品之仿生人形機器人;視訊截圖

《科創闆日報》記者了解到,上述視訊中的仿生人形機器人,出自大連蒂艾斯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下稱:EX機器人)。該公司于2013年7月在遼甯省大連市成立,是一家新三闆上市企業,主要從事智能仿生人形機器人研發、生産、銷售及服務。

目前,“人形”機器人激戰正酣,EX機器人卻以“人臉”逼真火熱“出圈”。近日,EX機器人CEO李博陽接受了《科創闆日報》記者的專訪,分享了仿生人形機器人背後的更多故事。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國内已有數十家企業推出人形或仿生機器人。在這其中,多數人形機器人企業主要集中布局于雙足移動等專注于運動場景的相關産品。

與其他專注于“人形”機器人的企業所不同,EX機器人發力于“人臉”機器人。仿生人形機器人成為其核心産品。“在核心技術上,我們比較有特色的是機器人的智能表情,以及機器人的靈巧手;從軟體層面來看,算法上偏情感、感覺能力的多模态大模型,還有智能決策,以及語音、表情、動作等類似于人的互動能力。”EX機器人CEO李博陽表示。

據李博陽介紹,該公司仿生人形機器人已進入量産階段。“我們機器人既可以定制化開發,也有标準化量産的産品,并可投入到市場中進行批量化應用,在多個場景中進行複制。目前整個産線還在搭建的過程中,投産後,可實作從量産到實時傳遞的過程。”

目前,EX機器人共有超200台仿生人形機器人,今年目标量産超500台仿生人形機器人。該公司産品主要應用場景包括展覽展示、無人零售、兒童教育、老人陪護等,已應用于文化、旅遊、藝術、曆史、教育等領域。

“我們現有機器人已應用于科技展館、旅遊景區、商業街區和沉浸式互動體驗項目中,如:基于李白、杜甫等古聖先賢人物還原的仿生人形機器人,以及其他研學教育NPC等場景的仿生人形機器人。”李博陽說道。

資料顯示,EX機器人于2009年開始組建研發團隊,正式成立于2013年。李博陽作為該公司CEO,2010年博士畢業于早稻田大學人工智能專業。

“我們公司的核心團隊成員都是遼甯人,也是之前一起留日的留學生。”據李博陽回憶:“我們一直想布局機器人的産品研發,大家一拍即合,就把這個事情啟動了。事實上,在組建公司研發團隊前,我們已經在一起做了很多相關的事情。”截至目前,EX機器人團隊規模超200人,逾半數均為研發團隊人員。

從産業相關政策來看,其中,今年1月,工業和資訊化部、教育部、科技部、交通運輸部、文化和旅遊部、國務院國資委、中國科學院等7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動未來産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并提到,做強未來高端裝備,突破人形機器人、量子計算機等産品。

2023年11月,工信部在《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中明确指出,人形機器人內建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進技術,有望成為繼計算機、智能手機、新能源汽車後的颠覆性産品,将深刻變革人類生産生活方式,重塑全球産業發展格局。

另據今年4月,首屆中國人形機器人産業大會上釋出的《人形機器人産業研究報告》預測,2024中國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約27.6億元;2026年達104.71億元;到2029年将達750億元,占世界總量的32.7%;到2035年有望規模達3000億元。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人形機器人的發展仍存在一些待解難題。其中,有業内人士向《科創闆日報》記者分析表示,“機器人大模型行動控制的周期仍太長,無法做到實時響應,需要大量算力支撐。而算法的訓練需要大量機器人真實資料,實際可用于訓練機器人學會執行新任務新技能的高品質資料較為匮乏等。”

整體來看,随着EX機器人等相關企業的持續發展,其所帶來的關于人形機器人的畫卷正向人們徐徐展開。

▍以下為采訪實錄,内容有所删減:

《科創闆日報》:為什麼别人都在做“人形”機器人,你們卻側重布局“人臉”的仿生人形機器人?

李博陽:人形機器人是一個比較大的概念,大多數的人形機器人企業做的更多是雙足部分的闆塊。我們主要布局腰部以上的方向,核心産品是仿生人形機器人。

在核心技術上,我們比較有特色的是機器人的智能表情,以及機器人的靈巧手;從軟體層面來看,算法上偏情感、感覺能力的多模态大模型,還有智能決策,以及語音、表情、動作等類似于人的互動能力。

《科創闆日報》:我們看到,很多人形機器人企業都在發力腰部以下産品,做腰部以上(産品)的非常少,是因為研發腰部以上人形機器人的難度更大嗎?

李博陽:我們也不敢說自己就比别人的難度更大,但腰部以上人形機器人可能要考慮的因素更多。腰部以下主要在于處理好平衡控制的問題,是以國内多數團隊主要出自機械自動化領域;而腰部以上更多與AI所結合的智能決策等相關。

《科創闆日報》:在2024中關村論壇期間,我們看到EX機器人所展示的仿生人形機器人,可以和真人對話交流,這是基于大模型的一個回報嗎?

李博陽:是的。現在很多的大模型應用是純文字的。我們的應用是把它的語音、情緒、動作、表情的生成進行融合,并結合感覺能力,可以使其在與人的對話過程中,更好融入對内容、情緒、環境的了解。

《科創闆日報》:大模型這部分目前是自主研發的嗎?

李博陽:大部分是自主研發的。我們目前有以下幾個解決方案:一是我們自研的多模态感覺大模型,會更側重情感方面的感覺、回報。同時,在表情和動作的生成方面會結合硬體,做出相關肢體動作等能力,這樣可以生成一個更完整的回報。

除自研的大模型外,我們還與微軟團隊有過關于大模型方面的合作。近期,EX機器人還與科大訊飛達成戰略合作,對接星火大模型,進一步推動人機互動領域的發展。

《科創闆日報》:是以可以了解為,根據不同的大模型,仿生人形機器人可以适用于各類應用場景?

李博陽:是的。因為有的大模型必須要連網才可使用,有的大模型可以本地部署等。同時,我們為所打造的機器人硬體,研發了相關的作業系統。換而言之,它類似于手機、電腦,可以使用各種各樣的軟體。

《科創闆日報》:公司的訂單情況如何?

李博陽:我們目前有以下幾個闆塊:首先是用于科技展館。從今年開始,這類訂單較多。預計今年會有五個展館以上的相關訂單,還有一些訂單排到了明後年。每個展館裡約有幾十個至上百個的仿生人形機器人的需求。

還有用于教育領域、商業展陳。我們有兩款相關新的仿生人形機器人即将進入投産。這兩個闆塊目前也簽了些戰略合作協定與需求意向,所涉及的訂單量較多,可能500台/年的産量都不一定能夠滿足。

《科創闆日報》:目前EX機器人所展示的仿生人形機器人,看起來很接近于真的人了。未來會考慮把機器人做得更像人嗎?

李博陽:完全用仿生皮膚來覆寫機器人,這個事情在技術上沒有難度,我們自己也已有相關布局。但目前我們更多展示出來的是身上具有機甲、機械風格的機器人,是希望大家還是以一個機器人的角度出發,可能會更容易包容産品的一些不足之處。

《科創闆日報》:大家也比較關注,對于仿生人形機器人,如何改進“恐怖谷效應”?

李博陽:我認為“恐怖谷效應”這個詞出現得太早了,這是幾十年前出現的一個概念。彼時,機器人可能都沒有幾台,那麼大家對于這個事情感覺恐怖是可以了解的。如今,随着産業、技術等發展,人們的包容度、接受度随之更高,這也給予了我們更大的發展空間。

同時,我們需要去突破所謂的“恐怖谷效應”,這可以從兩個角度着手:一是機器人的外觀,它是一個不斷接近于人的過程;二是機器人結合大模型後,具備各種各樣的反應、互動能力反應的這個能力,這個能力是在不斷提升的。

《科創闆日報》:目前公司專利情況如何?大概數量有多少?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

李博陽:目前我們的核心知識産權約有150多項,類型包括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軟體著作權等。其中,仿生皮膚、智能仿生人形機器人等,都是我們的發明專利。未來,我們還會和更多高校、科研院所進行相關科研成果轉化。

《科創闆日報》:未來1-2年,公司的研發重點是什麼?

李博陽:在仿生人形機器人的運動、活動能力上,我們希望把雙足人形機器人的特性結合進來,進而重點提升仿生人形機器人的運動、表情能力等,以及持續完善相關智能部分,并拓寬其應用場景。

《科創闆日報》:之後會如何相容耦合腰部以下人形機器人的優勢?通過合作還是考慮自研?

李博陽:會考慮合作與自研相關結合。一直以來我們的很多研發方向,其實都是合作、自研相結合。因為如果沒有自研的部分,其實發現不了很多問題。

事實上,我們計劃在今年下半年進行相關的初步嘗試,屆時先看看會是一個怎樣的效果。

《科創闆日報》:在您看來,目前國内人形機器人發展的現狀如何?在這其中,仿生人形機器人的市場空間有多大?未來可能有哪些發展趨勢?

李博陽:毫無疑問,人形機器人未來的市場需求量将會非常大。但目前從産業發展角度來看,尚未進入到一個完全成熟的爆發階段,産業發展還需要時間,這也需要市場給予更多的耐心與包容度。

(科創闆日報記者 曾樂 實習記者 任思瑩)

檢視原圖 635K

  • 面部細節直逼真人 這家仿生機器人公司出圈了!
  • 面部細節直逼真人 這家仿生機器人公司出圈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