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素材來自于網絡,若與實際情況不相符或存在侵權行為,請聯系删除。
2022年4月,俄羅斯航天局負責人羅戈津宣布終止與西方在國際空間站上的合作,國際空間站一分為二的倒計時正式開始,其具體終止時間将完全取決于俄羅斯的決定。
最近,駐莫斯科的太空分析師安德烈·伊奧甯在一次采訪中指出,俄羅斯很可能會在2024年結束與西方在國際空間站上的合作。這樣的決定,為美國航天局争取了兩年的時間來建構一節國際空間站推進艙。
假若俄羅斯艙段如期離開,價值超過1,600億美元的國際空間站将一分為二。但是,對于美國艙段會否墜毀的擔憂是多餘的。國際空間站由16個國家共同建造,但美國和俄羅斯的艙段占據絕對優勢,共計16個。俄羅斯艙段對于空間站的運作至關重要。
雖然國際空間站位于外太空,但理論上仍然處于稀薄的大氣層中,氣體分子的阻力使其自然高度逐漸降低,每月約下降2公裡,俄羅斯艙段必須定期提升軌道高度,耗費約5000萬美元的燃料。
然而,若俄羅斯艙段獨立運作,其燃料消耗将減少至原來的1/3,保證國際空間站的高度也将更為經濟高效。
相比之下,美國艙段将會面臨更大的困境。失去了俄羅斯艙段意味着失去了推進系統,難以提升高度或避免太空碎片的撞擊。然而,并不意味着美國艙段會墜毀,事實上,它還是可以被拯救的。
美國擁有三款裝備有推進系統的飛船:天鵝座貨運飛船、SpaceX貨運龍飛船和SpaceX載人龍飛船。通過适當的設計改造,它們都能成為一節國際空間站推進艙,特别是天鵝座貨運飛船。其外觀為一個“圓鐵桶”和兩個碟狀太陽翼,其淨重為3400公斤,最大運載能力為2700公斤。
天鵝座貨運飛船已經成功進行了17次飛行,最近一次發射是在2022年2月19日,為國際空間站提供商業補給。目前,該飛船正靠泊在國際空間站上。是以,即便俄羅斯艙段離開,天鵝座貨運飛船也能臨時接管國際空間站的機動操作。
然而,一艘天鵝座貨運飛船的多餘燃料隻能讓國際空間站多支撐2-3個月,之後,空間站将需要另一艘新的天鵝座貨運飛船來代替燃料耗盡的飛船。這顯然不是一個長久之計,密集的航天發射成本高昂,是以最佳的解決方案是将一艘天鵝座貨運飛船改裝成推進艙,擴大油箱尺寸,一次性攜帶2.7噸燃料。
2.7噸的燃料可以讓國際空間站使用數月之久,但仍然遠非理想狀态,是以需要打造一節專門的推進艙段。每當天鵝座貨運飛船為國際空間站送來補給時,順便為推進艙段補充一定的燃料,以保證國際空間站的高度。
總的來說,盡管俄羅斯艙段的離開會使得國際空間站陷入一定的困境,但并不會對其造成毀滅性的影響。相反,俄羅斯将能節省大量的燃料費用,而美國将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和資源來保證空間站的正常運作。
綜上所述,國際空間站的未來将面臨許多挑戰,但也将迎來新的機遇。各國航天機構應該共同努力,為保護和發展國際空間站作出積極的貢獻,以推動人類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就。
以上内容資料均來源于網絡,本文作者無意針對,影射任何現實國家,政體,組織,種族,個人。相關資料,理論考證于網絡資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贊同文章中的律法,規則,觀點,行為以及對相關資料的真實性負責。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關所産生的任何問題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直接與間接的法律責任。由于平台規則,隻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本文僅在今日頭條首發,請勿搬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