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劉春霖:中國史上最後一名狀元,大清滅亡後過得如何?

作者:勇者樂觀的等待

本文素材來自于網絡,若與實際情況不相符或存在侵權行為,請聯系删除。

1904年7月4日紫禁城保和殿,光緒望着殿内參加殿試的衆學子,心裡百感交集,大廈将傾,連他這個皇帝都心有餘而力不足,這些人真的能救風雨飄搖的清王朝嗎?

光緒看了眼主考官呈遞上來的殿試卷宗,又把卷宗呈到了慈禧太後面前,慈禧太後看着卷宗先是搖了搖頭,接着眼前一亮,禦筆一勾,中國科舉史上最後一名狀元就此産生了,他就是

劉春霖

劉春霖的考狀元之路充滿了坎坷與戲劇性,他原本不是殿試第一名,最後卻陰差陽錯成了狀元。中狀元之後,劉春霖尚未來得及大顯身手,清朝就滅亡了,他頂着名存實亡的“狀元”名号,在戰亂不斷的民國受到了怎樣的待遇呢?

劉春霖:中國史上最後一名狀元,大清滅亡後過得如何?

劉春霖,1872年出生于直隸省肅甯縣,自幼家貧,父母忙于生計,隻能将年幼的他寄養到鄉下的伯父家。

伯父是私塾先生,整日将劉春霖帶在身邊親自教誨,他生性聰慧,四五歲時就能認字讀書,八歲時就能品評實事,成為了鄉親們眼中的“天才”。劉父得知此事,覺得不能埋沒了兒子的才華,就把他送進了私塾。

劉春霖十分珍惜這珍貴的學習機會,除了吃飯睡覺,幾乎卷不離手,成績也非常優異,經常考第一名,就連私塾裡的先生都說他有“狀元命”。從結果來看,先生可謂一語中的,但當時劉家所有人都認為劉春霖考狀元簡直是癡人說夢,因為發生了一件意料不到的事情。

劉春霖:中國史上最後一名狀元,大清滅亡後過得如何?

劉春霖帶着全家人的希冀去報名考試,結果得知他根本沒有考試資格。原來他的父親曾擔任皂隸,母親給富人家做奴仆,他們一家都屬于當時最卑賤的“下九流”,根據科舉制規定,這種人家的孩子根本沒有資格參加考試。

十年寒窗,滿腹經綸,難道要就此埋沒嗎?縱然他萬般不甘心,個人力量也無法與朝廷制度抗衡,心灰意冷之下,劉春霖甚至有了自殺的念頭。

父母也是非常難過,因為自己的身份毀了兒子的前程,他們到處托人幫助,終于找到了彌補的辦法。

劉春霖:中國史上最後一名狀元,大清滅亡後過得如何?

有一位鄉紳願意做劉春霖的擔保人,讓他進入保定蓮池書院學習。蓮池書院又被稱為"直隸書院",是由清朝名臣李衛建立的,曾經培養出多位名士大家,進入蓮池書院,就等于一隻腳踏上了仕途。

劉春霖在蓮池書院埋頭苦讀,眨眼間過了十年,這時他已經32歲,如果放到現在那可算得上“高齡考生”了,但在當時,六七十歲考科舉的都大有人在。

1904年,劉春霖在科舉考試中過關斬将,順利沖到了殿試環節,他偷偷望着高高在上的皇帝和太後心潮澎湃,能否揚名就在今日。殿試結束後并沒有立即公布結果,劉春霖又焦灼地等了兩日,終于等來了狀元喜報。

劉春霖:中國史上最後一名狀元,大清滅亡後過得如何?

劉春霖喜極而泣,此時他還不知道自己差點和“狀元”失之交臂。原來他隻是殿試第二名,第一名叫朱汝珍,慈禧太後第一眼看到這個名字就非常不喜歡,“朱”是明朝國姓,“珍”字又讓她聯想到了極度讨厭的珍妃,這還不算,朱汝珍還和康有為、梁啟超是同鄉,真是條條都踩中了慈禧的雷區,是以慈禧在檢視殿試卷宗時連連搖頭。

當慈禧看到“劉春霖”這個名字時眼前忽然一亮,當時很多地方都遭遇了大旱災,朝廷正為此頭痛不已,春霖降臨,萬物複蘇,意味着旱災将會得到緩解,清王朝也将煥發出新生機,慈禧一時間心情大悅,朱筆一勾,就這樣劉春霖成了狀元。

劉春霖:中國史上最後一名狀元,大清滅亡後過得如何?

狀元及第後,劉春霖的人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的感情生活也充滿了傳奇色彩。

中狀元沒多久,劉春霖的原配夫人就去世了,為他說親的人很快就踏破了門檻,其中不乏達官顯貴,據說深得慈禧寵愛的容齡公主也相中了他,還托了他的老師楊士骧說媒。

如果娶了這位慈禧跟前的紅人,劉春霖的仕途必然一帆風順,況且容齡公主曾留學法國,德才兼備,配新科狀元綽綽有餘,可是沒想到劉春霖竟然拒絕了,理由是“公主尊貴,生所不及”,說白了就是不敢高攀,容齡公主不死心又多次找人說和,可惜都沒成功。

拒絕容齡公主後,劉春霖和一位出身官宦家的張姓小姐結了親,這位張小姐還是他的崇拜者,原來劉春霖寫得一手漂亮的小楷,當時有“大楷學真卿,小楷學春霖”的說法,可見其書法造詣多高,張小姐經常在家臨摹劉春霖的字帖,晝夜不休,已經到了癡迷的地步。

某日張府來了一個自稱“劉春霖”的人,張父好吃好喝地款待,末了還替女兒求了一份墨寶,沒想到張小姐看到字迹,立馬斷定這個人隻是騙吃騙喝的冒牌貨,張父派人一查果然如此。

不久後張父托人說親,希望能把女兒嫁給劉春霖,劉春霖早就聽說過這位張小姐的賢名,兩人一見鐘情,最後喜結連理,才子配佳人,一度傳為佳話。

洋務運動以後,清朝經常派遣留學生出國學習,劉春霖中狀元沒多久,就被派遣到日本東京法政大學深造,在那裡他學習了很多從未接觸過的知識,在認真了解了“民主共和”和“君主立憲”這兩種政治制度後,劉春霖成了忠實的立憲派,這次留學經曆也為他此後跌宕起伏的人生埋下了伏筆。

3年後留學歸來,劉春霖被任命為資政院議員,資政院是光緒皇帝仿照西方體制建立的立法機構,作用是為立憲服務,劉春霖接觸過西學,自覺擔任這個職位再合适不過了。

可惜沒多久現實就給他潑了一盆冷水,劉春霖發現資政院議員毫無實權,什麼事都決定不了,但他依舊認認真真對待手中的權力。比如湖南巡撫想要發行國債,攝政王載沣都已經同意了,劉春霖卻認為此舉于國于民百害而無一利,堅定地投了反對票。

載沣沒想到居然有人敢跟他唱反調,直接威脅劉春霖“不要多管閑事”,他卻毫無懼意,始終不改變自己的态度。

劉春霖此後又陸續擔任過福建提學使、直隸高等學堂提調等職務,就在他準備大展身手的時候,1912年2月12日宣統皇帝溥儀頒發了一份退位诏書,清朝就此滅亡。

劉春霖是皇帝欽點的狀元,立誓忠君報國,如今君也沒了,國也沒了,他又該何去何從?劉春霖陷入到迷茫中,每日賦閑在家,隻能靠寫字下棋排解心中的苦悶。

1914年劉府突然來了一位不速之客,這位客人自稱受袁世凱大總統的委托,來請劉春霖到新政府任職,兩人在書房内密聊半日,不久後劉春霖就走馬上任,成了總統府的一名内史,主要負責一些文字編纂工作。這雖然是個閑職,但劉春霖頂着“狀元”名号,到底讓袁世凱高看一眼,平日經常把他叫到身邊問話。

有一天,袁世凱突然問劉春霖了不了解農事,劉家世代農耕,劉春霖立馬滔滔不絕地講起來,袁世凱問他:“想不想到農場試驗場辦公?”

原來袁世凱當政後非常重視農業生産,但是一直沒有合适的農場管理人才,他正為此發愁,沒想到身邊就有一位隐藏的農業人才,就這樣劉春霖成了農業試驗場場長。

劉春霖到了農場以後,立即着手建設農業學習所,面向全國招募緻力于農業發展的學生,又聘請了專業的老師任教,這些舉措也促進了先進的農業技術在國内的傳播,在劉春霖任職期間,國内的糧食産量有了顯著提升。

劉春霖非常感念袁世凱的“知遇之恩”,以至于袁世凱複辟帝制時,面對全國人民的強烈反對,劉春霖毅然站到老袁的身後,還以“大清遺老”的身份四處奔走,争取更多支援。不過最後他還是認清了袁世凱的嘴臉,幡然醒悟這種倒行逆施的行為必然不會成功。

袁世凱倒台後,1917年6月又發生了張勳複辟事件,劉春霖再次聯絡了大批清朝舊寮,一起為複辟站台,他還翻出了壓箱底的清廷舊官服,披挂上身跑到太和殿跪到溥儀腳下高呼“萬歲”。

劉春霖擁護帝制,說到底還是放不下他的“狀元”情結,他的“狀元”是封建皇帝欽點的,帝制取消了,狀元也就不複存在,他這一生最璀璨的榮耀也就成了虛無。

複辟鬧劇結束後,劉春霖也冷靜下來,他意識到曆史的車輪已經把封建帝制碾得粉碎,一切試圖恢複帝制的努力都是徒勞,他又陷入迷茫中,索性辭去官職歸隐田園。

回鄉歸隐後,劉春霖發現家鄉有很多貧苦人家的孩子,他們本該坐在學堂裡讀書,但是因為貧窮隻能幹雜活補貼家用。

國家正處于危急存亡時刻,正需要知識青年力挽狂瀾,如果孩子們都不讀書,國家還有什麼希望?想到此,劉春霖立即拿出半生積蓄設立學堂,親自擔任學堂先生,免費教授學生。

課堂上除了教授傳統文化,劉春霖更重視西學教育,師夷長技以制夷,這也是他從自己的留學經曆中悟出來的。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扶持溥儀建立了“僞滿洲國”。溥儀急需拉攏一批清王朝的忠實追随者給自己造勢,他首先想到了當年的狀元郎劉春霖,于是立即派人請他出山。此時劉春霖已經年近花甲,早已經沒了年輕時的熱情,他婉言謝絕了溥儀的邀請,表示自己年事已高,恐不能勝任。

溥儀想不明白,上一次複辟帝制時他還跪到自己腳邊淚流滿面,表示要為大清鞠躬盡瘁,怎麼現在卻要拒絕他。

溥儀又找到劉春霖的朝中舊友鄭孝胥前去遊說,鄭孝胥自認為和劉春霖是至交,拍胸脯保證完成任務,上門拜訪前,他還托人重金購買了劉春霖最愛喝的茶葉,見面後隻字不提到僞滿政府任職的事。

兩人從品茶聊到下棋,又從下棋聊到書法,聊到最後鄭孝胥話鋒一轉:“劉兄滿腹經綸,真的忍心就此埋沒嗎?你我同屬朝廷舊臣,何不繼續為大清效力?”

劉春霖臉色一變,嚴肅地回答說:“鄭兄若是來叙舊,劉某掃榻相迎,若是替人當說客,恕劉某不奉陪了。”鄭孝胥不死心繼續遊說,最後被劉春霖連人帶禮物轟了出去。溥儀也沒想到他态度這麼堅決,隻好作罷。

七七事變以後,日軍占領北京,很多日本人都來北京開設店鋪,其中有個車行商人,素來仰慕中國文化,聽說劉春霖的小楷自成一絕,就備下重金上門求字。

劉春霖弄清對方來意後,斷然拒絕了車行老闆的要求。車行老闆以為他嫌錢少,又拿出幾根金條,得意洋洋地說:“一個字一根金條!我不信你能拒絕。”

沒想到劉春霖冷笑一聲:“劉某說了絕不給日本人題字,憑你多少金條我也不會答應。”他親眼目睹了日軍殘害中國無辜百姓,作為一個有氣節的中國人,怎麼能跟這些侵略者同流合污?

1940年,汪僞政府“華北政務委員會",這是個由日本控制的漢奸機構,“委員會”的頭号漢奸王揖唐邀請劉春霖前來任職,劉春霖不但拒絕了,還大罵對方是大漢奸。

王揖唐惱羞成怒,在日本人面前添油加醋地哭訴劉春霖不識好歹,撺掇日軍闖入劉家,搶走了府内珍藏的各種字畫書籍文物。劉春霖視這些東西為生命,被洗劫一空後悲憤交加,大病了一場。

此後,劉春霖又多次拒絕了日本人的任職邀請,1944年自覺命不久矣,他把兒孫叫到床前,留下遺言說:“我去世後,字畫可以留存、可以焚毀也可以送人,但是絕不可以落到日本人手裡。”

說完就讓兒孫出去了,等到第二日家人送飯來的時候,才發現床上的劉春霖早就沒了呼吸。這位中國曆史上最後的科舉狀元,懷揣着“不辱國、不媚外”的民族氣節,走完了他充滿傳奇色彩的一生。

以上内容資料均來源于網絡,本文作者無意針對,影射任何現實國家,政體,組織,種族,個人。相關資料,理論考證于網絡資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贊同文章中的律法,規則,觀點,行為以及對相關資料的真實性負責。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關所産生的任何問題概不負責,亦不承擔任何直接與間接的法律責任。由于平台規則,隻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本文僅在今日頭條首發,請勿搬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