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把兒子教成倒數第一後,我才醒悟:摘果教育,是最毒的“除草劑”

把兒子教成倒數第一後,我才醒悟:摘果教育,是最毒的“除草劑”

作者:主創團·晨曦微

那天,閨蜜5年級的兒子考了倒數第一。

可孩子卻若無其事。回家後,關門、拿小說、躺床上,不時傳來陣陣大笑聲。

閨蜜氣急攻心,沖進門,一把奪過小說,撕成兩半。

“你已經倒數第一了,是不是準備爛到底?”

見兒子低着頭,一聲不吭,閨蜜想不明白——

兒子以前是優生代表,在升旗儀式上講話,妥妥“别人家的孩子”。

如今怎就堕落至此?

一想到這個問題,閨蜜就輾轉難眠。

半夜,她偷偷溜進兒子卧室,終于在兒子的日記本上找到答案。

日記本上的每句話,都是對她的控訴:

“沒完沒了地學習,一個錯誤也不允許!”

“我以為我成績好了,她就會滿意,可結果是我成績好了,她就想我更好……”

“三年級,我數學考了98分,班級第二。可她不僅沒表揚我,反而當着鄰居的面批評我:15減8都能算錯,你本來可以考100分!”

閨蜜這才明白,孩子厭學叛逆,都是自己種下的惡果。

把兒子教成倒數第一後,我才醒悟:摘果教育,是最毒的“除草劑”

作家郝景芳曾說:有才能的孩子,本該在人生的深度和厚度上超越同齡人,如果僅僅為了追趕進度,反而匆匆劃過人生,實在可惜。

事實上,父母的每一分貪心,壓在孩子身上,都如千斤巨石,最終隻會讓孩子徹底停止前行。

把兒子教成倒數第一後,我才醒悟:摘果教育,是最毒的“除草劑”

貪快求好,衍生“摘果教育”

2021年,湖南長沙一位3歲幼童被緊急送往醫院。

他下體出血,情況緊急。

傷害他的,正是他的媽媽。

為了赢在起跑線,這個媽媽給3歲兒子報了大量輔導班——

早教、英語、美術、平衡車,還有鋼琴。

孩子非常讨厭這些課程。

一到上課時間,他就吼叫哭鬧,滿地打滾。

氣急之下,媽媽給了兒子幾巴掌,并擡腳踹在兒子身上。

卻因沒掌握好分寸,這一腳恰巧踢中孩子下體,導緻孩子系帶流血。

這樣的新聞還有很多。

南京一位博士“虎爸”,逼迫5歲和7歲的女兒學習大學高等數學課程。

一旦女兒偷懶、抗拒,他就對孩子拳打腳踢。

四川一位高三學生,兩次聯考都沒能考上父母心儀的大學。

在被強制第三次複讀後,孩子因巨大的心理壓力,患上了精神分裂。

最近有一個熱詞,叫“摘果教育”。

“摘果教育”是指父母為得到一個理想的成績,罔顧孩子正常的成長軌迹,拼命增加繁重的學習任務。

學習一般的孩子,被塞進各種輔導班,被習題死死包圍;

學習優異的孩子,則需要超前學習,在難題裡摸爬滾打。

好中求優,優後求強。

可事實證明,“摘果教育”隻會讓孩子快速消耗對學習的熱情,和對知識的探索欲。

把兒子教成倒數第一後,我才醒悟:摘果教育,是最毒的“除草劑”

美國成功學之父奧裡森·馬登認為,“将一切美好的事物及其所能呈現的完美形式,都展現在受教者面前,使其在肉體和靈魂上都能獲得美的享受”,才是值得推崇的教育。

也就是說,展現知識美好有趣的一面,讓孩子主動親近它、喜歡它,才是孩子獲得長久學習動力的不二法寶。

把兒子教成倒數第一後,我才醒悟:摘果教育,是最毒的“除草劑”

摘果教育,是最毒的“除草劑”

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說:父母最大的愚蠢,是不明白學習是一種腦力勞動,而腦力勞動的特點是,勞動者必須處于“主動狀态”。

也就是說,孩子學好的關鍵在于擁有學習内驅力。

很可惜,着急摘果的父母為了快速拿到一個滿意的成績單,早早讓孩子品嘗到了學習的“苦”。

《超級育兒師》中,一位爸爸教育10歲兒子的方式,是很多父母教育的縮影。

這個10歲孩子叫小耘,上5年級,每天早晨他都賴床,不是沒睡醒,是不想去上學。

把兒子教成倒數第一後,我才醒悟:摘果教育,是最毒的“除草劑”

每當這時,爸爸就捏着拳頭沖進房間,掀掉他的被子,将他揪下床。

他東躲西藏,既害怕又憤怒。他把自己關在廁所裡,威脅爸爸:“如果再逼我,我就跳樓。”

把兒子教成倒數第一後,我才醒悟:摘果教育,是最毒的“除草劑”

為什麼小耘這麼讨厭上學,因為這位爸爸的字典裡,隻有“學習”二字。

爸爸工作很忙,隻有晚飯時一家人才能坐在一起。

本該是家庭溫馨的一幕,可隻要一拿起筷子,爸爸就會問:“今天作業做完了嗎?今天老師講了什麼?你今天幹了什麼?”

把兒子教成倒數第一後,我才醒悟:摘果教育,是最毒的“除草劑”

對于這些問題,小耘很反感,為了表示反抗,他大多數時候會選擇沉默。

有時候他也會反駁:“怎麼總問這種問題?”

爸爸義正辭嚴:“你是學生,我不問你學習,我問你什麼?”

令人窒息的是,小耘吃飯10分鐘不到,從爸爸口中蹦出的“學習 ”、“作業”的字眼,不下20次。

把兒子教成倒數第一後,我才醒悟:摘果教育,是最毒的“除草劑”

從他的角度來看,爸爸隻關心學習。

為了學習,爸爸每天責備他、罵他,甚至威脅他、打他,正因他吃夠了學習的“苦”,才會對學習越發逃避、厭惡。

這都是學習帶給他的負能量。

一個無法從學習上汲取正能量,并享受學習樂趣的孩子,永遠都不會愛上學習。

隻圍繞結果展開的教育,是最毒的“除草劑”。

田裡長草,會影響莊稼的生長。

有些農民選擇使用“除草劑”,因為它能快速将所有雜草消滅殆盡。

除草劑有顯著的效果,但同時,除草劑也有副作用:破壞土壤結構,降低土壤肥力,最終影響糧食生長。

而父母對孩子學習過度幹涉,何嘗不是在噴灑隻求眼前效果的“除草劑”。

也許短期内的确能取得好結果,可長期來看,卻消滅了孩子對知識的好奇心與探索欲。

最終的結果是,孩子永遠喪失了學習的内驅力。

把兒子教成倒數第一後,我才醒悟:摘果教育,是最毒的“除草劑”

不當“除草劑”,隻做“好園丁”

持續15年的上海交大“少年班”停辦,是對所有父母的警示。

在《喚醒孩子内驅力》一書中,作者講到了一個真實案例。

常州商人家裡有一獨子,家人對其寄予厚望,希望他能考上著名的上海交大少年班。

為了這個目标,他請家教一對一教學,讓孩子放棄所有玩樂和自我空間,在短時間内學完高中階段所有課程。

最終,孩子成功進入上海交大少年班。

這位父親很高興,覺得兒子肯定前途無量。

可事實上,進入少年班後,孩子不僅跟不上課程進度,最終還因多門成績不合格,轉入當地一所普通大學。

其實,這并非個例,而是當初少年班的普遍現象。

那些通過短期集訓進入少年班的孩子,在入學後,不僅沒有展現出超越同齡人的才智和求學熱情,反而後勁不足,對學習有着強烈的抵觸。

教育專家梅拾璎講述自己教育兩個孩子的過程,卻别有一番景象。

在孩子小時候,梅拾璎給足孩子們自由。

她帶孩子探索自然,鼓勵他們參加體育運動,允許他們有足夠的玩耍時間。

把兒子教成倒數第一後,我才醒悟:摘果教育,是最毒的“除草劑”

在這個過程中,她積極發現孩子的愛好,找到他們的興趣,通過一次次探索,幫孩子樹立自信。

在自由、尊重、探索中長大的孩子,對學習有着天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他們學習目标明确,更表現出超越常人的毅力,遇到困難不是退縮放棄,而是積極主動找方法。

最終,兩個孩子都考入名校。

好的父母,不是“除草劑”,而是“園丁”。

好的園丁,是會等待的。

春天,他們播種、澆水;夏天,他們施肥、松土;秋天到了,才會收割。

順應植物的四季發展,就能獲得豐收。

把兒子教成倒數第一後,我才醒悟:摘果教育,是最毒的“除草劑”

好的父母同樣應該如此,在正常的學習以外,給孩子足夠的空間,讓他們去探索、去玩耍、去撒潑。

帶他們去體驗生活,在獲得快樂的同時,也收獲自信心、好奇心、探索欲。

同時,允許他們走偏、犯錯。

不要看到别的孩子走在前面,就心存焦慮。

因為這不是落後,而是在積蓄能量。

就像破土前的竹筍,它們不動聲色地吸取養分,直到時機成熟,就以驚人的爆發力和生長速度,迅速成長為一根合格的竹子。

請相信,你的孩子也是這樣一株有着強大生命力的存在,但是,在他真正破土之前,請你給予他足夠的耐心和等待。

終有一天,他會成為你心目中那棵高大挺拔、不懼風雨的竹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