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覓渡 覓渡 渡何處——瞻仰瞿秋白故居記

作者:華良好

進入玉秋白紀念館的院子,你會看到一個巨大的黑色大理石紀念碑,上面刻着中國著名作家梁恒的長文《找渡口,去哪裡過山》。"如果秋白是李偉式的人物,喊,你切對爺爺,二十年後是個好人,也許人們已經把他忘了。如果秋白的骨頭像他的身體一樣虛弱,他一被捕就認罪,曆史就會忘記他。如果秋白如此高喊口号,為革命而死,人們可能不會想念他這麼久。

我們和團隊在大理石紀念碑前停下靜靜地閱讀,我們意識到作者對秋白的崇敬是多麼深沉,那種真實的情感,你不能不被它感動,不被說服。這篇散文讓我們對邱白的生平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欽佩他高貴的個性。

覓渡 覓渡 渡何處——瞻仰瞿秋白故居記

一讀出"找渡口"這個詞,我就有了"佛"的字眼,後來,通過紀念碑的介紹和對梁恒文章的解讀,我才知道,玉秋白故居前的一條大河被命名為"尋河"(現在因為城市擴張早已被填埋, 下面的照片可線上下載下傳)。

梁恒的散文《找渡船找渡》,不僅清晰地描寫了秋柏的故居,而且微妙而準确地勾勒出于秋白從追求進步到參與革命,從識字到共産主義戰士的堅定而腳踏實地的生活。

覓渡 覓渡 渡何處——瞻仰瞿秋白故居記
覓渡 覓渡 渡何處——瞻仰瞿秋白故居記
覓渡 覓渡 渡何處——瞻仰瞿秋白故居記
覓渡 覓渡 渡何處——瞻仰瞿秋白故居記
覓渡 覓渡 渡何處——瞻仰瞿秋白故居記

于秋白,中國共産黨早期主要上司人之一,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傑出的無産階級革命家、理論家和宣傳家,中國革命文學的重要創始者之一。

1922年春,于秋白正式加入中國共産黨。1923年,《前線》雜志的另一個機關——中國共産黨中央委員會總編輯參與了《指南》的編輯工作。1925年,在黨的四、五、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他當選為中央委員、中央局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員。1927年2月7日,他編纂了自己的關于秋白的散文集。1934年任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人民教育委員會委員、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教育部長。

1935年2月,他在福建省廷縣被國民黨軍隊逮捕,6月18日去世,享年36歲。

覓渡 覓渡 渡何處——瞻仰瞿秋白故居記
覓渡 覓渡 渡何處——瞻仰瞿秋白故居記
覓渡 覓渡 渡何處——瞻仰瞿秋白故居記
覓渡 覓渡 渡何處——瞻仰瞿秋白故居記
覓渡 覓渡 渡何處——瞻仰瞿秋白故居記
覓渡 覓渡 渡何處——瞻仰瞿秋白故居記
覓渡 覓渡 渡何處——瞻仰瞿秋白故居記

餘秋白不僅是革命家,也是一位博大精深的作家,他和魯迅有着深厚的友誼,《國際之歌》的中文翻譯家和簡單的家譜轉印者,一生創作和翻譯的俄羅斯文學多達數百萬字,在中國的文學史上留下了豐富多彩的一部。

覓渡 覓渡 渡何處——瞻仰瞿秋白故居記
覓渡 覓渡 渡何處——瞻仰瞿秋白故居記
覓渡 覓渡 渡何處——瞻仰瞿秋白故居記

餘秋白在義人面前的最後一張照片。(線上下載下傳)

覓渡 覓渡 渡何處——瞻仰瞿秋白故居記
覓渡 覓渡 渡何處——瞻仰瞿秋白故居記
覓渡 覓渡 渡何處——瞻仰瞿秋白故居記

秋白家是革命家族,弟弟京柏、顔建柏都在中國革命的過程中死去,真是"忠心滿意"。

覓渡 覓渡 渡何處——瞻仰瞿秋白故居記
覓渡 覓渡 渡何處——瞻仰瞿秋白故居記
覓渡 覓渡 渡何處——瞻仰瞿秋白故居記

以上兩張照片是秋白故居的家具。

覓渡 覓渡 渡何處——瞻仰瞿秋白故居記

今天,我仰望餘秋白的故居,經曆了黨史教育,對餘秋白不斷的探索和對人民堅定的革命信念印象深刻。

于秋白是一個有文化的人,卻肩負着改造國家的重任,為人民服務,毫不猶豫地沖到前線,特别是1927年武漢"八七大革命"之後,用自己軟弱的肩膀扛起了中國共産黨的上司責任, 上司群組織武裝起義(暴動),用軍事手段抗議國民黨反動派的殘酷鎮壓,掀開了中國革命的新篇章。

于秋白是個文人,但他對自己有清晰的認識,1935年被捕後,國民黨想吸收他寬松的條件,寫了一篇作文形式的"多餘的文字",他沒有一絲抱怨和對自己的深刻分析,沒有批評群組織,沒有消極的革命和鬥争, 應該說,秋白是國民黨給自己施加寬松條件的最大用處,是共産黨作出的最後忏悔(或遺産)。

在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之際,中國共産黨曾經奮鬥的學說、道路和理想已經實作或正在實作,但前方的道路還很長,任務依然繁重,我們必須繼承烈士的後遺,為國家的發展承擔責任。 振興國家,人民繁榮昌盛,為人民作出貢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