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生态頭條 | 已失控!世界将陷入災難之中!

極端天氣,正在成為我們的“常客”。

今年上半年,雲南省多地遭遇重旱甚至特旱,平均降水量較往年同期偏少六成,為近10年最少。入夏以來,高溫熱浪席卷大陸北方多個城市,多地日最高氣溫突破曆史極值。近期,京津冀地區在高溫之後,又疊加了一場突破曆史極值的極端降水。去年長江流域大旱,鄱陽湖幹旱近80天,水域面積縮小九成,而今年旱澇急轉,江西、福建、重慶、廣西等地5月以來均出現暴雨大暴雨天氣,降雨量也突破最高曆史極值。

生态頭條 | 已失控!世界将陷入災難之中!

與此同時,在世界範圍内,歐洲、美國、加拿大、墨西哥、印度……多國也遭遇高溫天氣、森林火災、龍卷風等極端天氣的侵襲。

極端天氣正在不斷重新整理紀錄,但我們卻并未意識到這個危機!

極端天氣事件已成為“新常态”

7月底8月初席卷京津冀的大暴雨,在此讓人們見識到了極端天氣帶來的強大危害。

從7月29日開始,北京、河北中部和南部、天津北部等地接連遭遇暴雨或大暴雨侵襲,多個國家氣象觀測站單日降水量突破曆史極值,河北局地累計雨量甚至超過了1000毫米。整個強降雨過程持續到了8月初。極端強降雨造成北京、河北多地出現山洪、塌方、中小河流洪水等災害,北京房山、門頭溝和河北涿州等地出現内澇,海河流域子牙河、永定河、大清河相繼發生編号洪水。

在中國遭遇極端降雨帶來的洪水災害的同時,歐洲也連日遭遇暴雨進而引發洪水。8月上旬,長約450公裡,發源在奧地利,然後流入斯洛文尼亞的穆拉河水位暴漲,斯洛文尼亞、奧地利、波蘭和克羅地亞等國政府不得不對人們進行緊急疏散。斯洛文尼亞總理羅伯特·戈洛布表示,暴雨淹沒了該國中部和東北部的大部分地區,這是斯洛文尼亞自1991年獨立以來遭遇的“最為嚴重的自然災害”。

而在去年夏天,歐洲遭遇“500年以來最嚴重”幹旱依然讓人們記憶猶新。當時,歐洲第二長河多瑙河的水位已跌至近一個世紀以來的最低水位之一,“二戰”期間在塞爾維亞河段普拉霍沃市附近沉沒的20多艘德國軍艦,也是以暴露了出來。去年的這場幹旱,深刻地影響了歐洲的糧食、航運、能源等領域。誰能料到,去年的幹旱,今年卻變成了洪水。

實際上,今年入夏以來,全球多地遭遇了極端天氣,高溫、山火、飓風、洪水等,極大地影響了民生。比如美國南部得克薩斯州、佛羅裡達州等多地6月份持續高溫,墨西哥灣沿岸美國多地的極高溫天氣,讓休斯敦、布朗斯維爾等地體感溫度高達46至49攝氏度。而由高溫天氣催生的龍卷風也襲擊了得克薩斯、佛羅裡達等州,導緻數人喪生。

世界氣象組織18日警告稱,今夏席卷全球大部分地區的熱浪再次提醒人們,人為引起的氣候變化所導緻的極端天氣事件已成為“新常态”。

氣象組織發言人克萊爾•納利斯(Clare Nullis)指出,法國、德國、波蘭和瑞士等歐洲國家的氣象服務部門在本周再次釋出了高溫預警。

此外,中東部分地區預計未來幾天的氣溫将超過50℃;日本正在經曆“持久的”熱浪,高溫打破了曆史紀錄。

納利斯還指出,加拿大破紀錄的旱季仍在繼續。截至8月17日,加拿大全國共發生600多起山火失控。就連靠近北極圈的加拿大最北部也未能幸免,北領地的黃刀鎮就因大火逼近釋出了大規模疏散令。

與此同時,不列颠哥倫比亞省的利頓鎮在本周創下了42.2℃的最高氣溫紀錄。

古特雷斯說:“對于北美、亞洲、非洲和歐洲廣大地區來說,這是一個殘酷的夏天。對于整個地球來說,這是一場災難。”他還指出,席卷全球的熱浪是由氣候變化引起的,盡管這種現象早已被預言,但目前變化的速度仍然是毀滅性的,“這太可怕了”。

氣象組織還警告稱,由于海洋表面溫度升高,“希拉裡”飓風已“非常迅速”地在墨西哥太平洋沿岸增強為四級強度飓風。預計本周末墨西哥沿海地區将出現持續風速高達220公裡每小時的持續大風。

納利斯指出,和許多熱帶氣旋一樣,飓風不僅會引發強風,也會帶來強降雨,進而對人類生存構成威脅,墨西哥受影響地區的降水量預計将高達152毫米。

她表示,通常幹旱的美國西南部,包括聖疊戈等主要城市,也将出現“短時間内強降雨”,極有可能引來山洪暴發。

氣象組織氣候專家阿爾瓦羅•席爾瓦(Alvaro Silva)評論說:“近幾十年來,熱浪和強降雨等許多極端事件發生更為頻繁,強度也在增加。”他認為,可以“高度确信”,人類排放溫室氣體引起的氣候變化是主要原因。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還引述科學家的研究稱,根據從樹木、珊瑚礁和深海沉積物提取的物質對數十萬年來的氣候進行推測,“幾乎可以肯定現在的全球溫度是地球12萬年來最熱的”。歐洲氣象專家伯吉斯稱,人為引起的氣候變化是這種異常高溫的主要驅動因素,“全球氣溫與大氣中溫室氣體的濃度成正比”。

氣象組織秘書長塔拉斯表示,今年,厄爾尼諾氣候模式将對西南太平洋地區産生重大影響,帶來更高的氣溫、破壞性的天氣,以及更多的海洋熱浪和珊瑚白化現象。

生态頭條 | 已失控!世界将陷入災難之中!

厄爾尼諾是點燃“全球沸騰”的“一把火”

全球極端高溫事件不斷湧現,多點、散發、頻發,如同鍋中不斷加熱冒泡的水,從溫熱走向“沸騰”。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種種迹象表明,全球變暖時代似乎已經結束,迎面而來的是“全球沸騰”的時代。

世界氣象組織7月4日發表聲明稱,厄爾尼諾現象七年來首次在熱帶太平洋出現。将全球變暖助推到“全球沸騰”的幕後推手,除了人類活動以外,厄爾尼諾也占有一席之地。今年出現的厄爾尼諾相較于以前有哪些不同?

國家氣候中心氣候服務首席專家周兵介紹,此次厄爾尼諾過程呈現典型的東部型形态,最大的增暖中心出現在赤道東太平洋。資料顯示,以往在春季發展起來的同類型厄爾尼諾都達到中等及以上強度。此次厄爾尼諾事件是5月發展起來的,國家氣候中心預計厄爾尼諾在秋季形成,并達到中等及以上強度。據周兵分析,在11月至明年1月可能出現峰值,結合國内外動力統計預測結果,有較大機率持續到明年3月。

厄爾尼諾是全球多地極端天氣事件頻發、重新整理紀錄的一個重要因素。周兵介紹,每十年全球平均升溫0.14℃,而中等及以上強度的厄爾尼諾對全球變暖的增溫幅度在0.05℃至0.12℃,相當于4年至8年的累計升溫幅度。綜合4月至7月的全球增溫幅度,2023年極有可能打破2016年的最暖紀錄,成為1850年以來最暖的一年。

此次厄爾尼諾給全球氣候帶來的影響非同小可。以其對南美洲氣候的影響為例,8月7日,智利科金博地區記錄了37℃的高溫,是智利冬季曆史第二高溫,曆史上最高溫度出現在1951年8月,達到37.3℃,而當年也為厄爾尼諾發展年。

南美此次出現階段性高溫過程,與南半球異常強大的副熱帶高壓控制有關,厄爾尼諾激發的熱帶緯圈次級環流的下沉氣流在南美洲加強了副熱帶高壓,并使得中心位置偏南。智利北部在高壓系統的控制和影響下,使得幹旱和高溫發展。

此外,強至超強厄爾尼諾事件對全球變暖的增溫影響幅度在0.12℃至0.22℃,2014年秋季開始發展、持續到2016年的超強厄爾尼諾對全球增溫的幅度在0.15℃左右。考慮此次厄爾尼諾對全球變暖的疊加作用,以及5月以來的增暖效果,2023年創造曆史最暖紀錄事件的可能性較大。厄爾尼諾造成的氣候異常不可低估,或是推動“全球沸騰”時代提前到來的強有力推手。

全球“糧倉”面臨危機

生态頭條 | 已失控!世界将陷入災難之中!

世界氣象組織最新的警告顯示,随着厄爾尼諾現象的出現,國際一些主要的糧食産區出現災害天氣,将導緻糧食減産,糧價大幅上升。

泰國大米出口商協會在8月9日公布的資料中就印證了這一點。作為亞洲基準的5%破碎率泰國白米一度躍升至每噸648美元,較于去年上漲了近50%。

然而,這并非全球糧食安全受到考驗的唯一信号。早于今年5月,聯合國糧農組織就在一份報告中針對全球糧食安全狀況發出警示。報告稱,在全球經濟疲軟、地區沖突、極端天氣事件等因素交織疊加并互相影響下,2023年全球嚴重糧食不安全狀況恐将繼續加深。

顯然,氣候變化已經成為全球糧食安全問題中不可忽略的變量因素。

聯合國糧農組織釋出的《2023 年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中,氣候變化、極端天氣事件以及經濟沖擊、沖突和不安全被共同列為導緻全球糧食危機嚴重程度和營養不良狀況的三大驅動因素。

聯合國荒漠化問題會議主席、科特迪瓦水資源與森林部長阿蘭·理查德·東瓦希日前警告稱,農業正面臨嚴峻威脅,在全球平均氣溫上升1.5攝氏度之前,世界可能面臨嚴重糧食供應中斷。

據英國《衛報》12日報道,東瓦希稱,氣候變化的速度比預期要快,“每個人都在關注(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化前上升)1.5攝氏度,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名額。但事實上,在上升到1.5攝氏度前,土壤退化、水資源短缺和荒漠化等非常糟糕的事情已經上演。”他補充說,熱浪、幹旱、洪水等災害将危及許多地區的糧食安全。

以泰國為例,2016年厄爾尼諾現象發生後,泰國部分水稻種植區出現嚴重的幹旱,水稻因灌溉不足最終出現了減産。而今年,這樣的勢頭似乎重制。此前,泰國氣象部門預測,今年雨季的總降雨量将少于去年,可能會出現幹旱期,導緻農業區缺水,一些農民可能會讓田地休耕,有些地區的水稻種植可能隻限于一季。

在西班牙,春季旱情同樣嚴重影響了小麥作物的生長,60%的農業地區超過350萬公頃的農作物由于極端幹旱遭受“不可逆轉的損失”。據媒體援引的德國農業合作社協會的最新報告顯示,受幹熱天氣影響,德國2023年所有類型的小麥作物産量将同比下降2.9%。

梳理公開資料發現,在氣候變化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各國都開始對保障本國的糧食安全問題有所行動。比如,受厄爾尼諾影響,泰國當局預計從2024年初開始将面臨大範圍幹旱。泰國政府就此要求農民限制經濟作物的多元化種植,集中資源確定大米等主糧的生産。

作為全球最大稻米出口國的印度則因為厄爾尼諾現象率先限制了出口。7月20日印度宣布,為保障國内市場供應,禁止除蒸谷米和印度香米以外的大米出口。更多的連鎖反應随後出現:阿聯酋經濟部緊随其後宣布所有大米品種暫停出口4個月;俄羅斯政府也宣布禁止本國大米及碎米出口延長至今年年底。

7月24日的聯合國糧食體系峰會階段成果總結推進大會上,古特雷斯形容目前的全球糧食體系“已崩潰”。

國際天氣歸因小組(WWA)在進行歸因分析後發現,全球各種極端天氣背後幾乎都能找到全球變暖的影子。

世界氣象組織警告稱,全球氣溫可能在未來5年内升至曆史新高并突破《巴黎協定》規定的1.5℃升溫門檻值。

這,也許就是一切的源頭。

來源:生态中國網綜合整理,圖文侵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