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天气,正在成为我们的“常客”。
今年上半年,云南省多地遭遇重旱甚至特旱,平均降水量较往年同期偏少六成,为近10年最少。入夏以来,高温热浪席卷大陆北方多个城市,多地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近期,京津冀地区在高温之后,又叠加了一场突破历史极值的极端降水。去年长江流域大旱,鄱阳湖干旱近80天,水域面积缩小九成,而今年旱涝急转,江西、福建、重庆、广西等地5月以来均出现暴雨大暴雨天气,降雨量也突破最高历史极值。
与此同时,在世界范围内,欧洲、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印度……多国也遭遇高温天气、森林火灾、龙卷风等极端天气的侵袭。
极端天气正在不断刷新纪录,但我们却并未意识到这个危机!
极端天气事件已成为“新常态”
7月底8月初席卷京津冀的大暴雨,在此让人们见识到了极端天气带来的强大危害。
从7月29日开始,北京、河北中部和南部、天津北部等地接连遭遇暴雨或大暴雨侵袭,多个国家气象观测站单日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河北局地累计雨量甚至超过了1000毫米。整个强降雨过程持续到了8月初。极端强降雨造成北京、河北多地出现山洪、塌方、中小河流洪水等灾害,北京房山、门头沟和河北涿州等地出现内涝,海河流域子牙河、永定河、大清河相继发生编号洪水。
在中国遭遇极端降雨带来的洪水灾害的同时,欧洲也连日遭遇暴雨进而引发洪水。8月上旬,长约450公里,发源在奥地利,然后流入斯洛文尼亚的穆拉河水位暴涨,斯洛文尼亚、奥地利、波兰和克罗地亚等国政府不得不对人们进行紧急疏散。斯洛文尼亚总理罗伯特·戈洛布表示,暴雨淹没了该国中部和东北部的大部分地区,这是斯洛文尼亚自1991年独立以来遭遇的“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
而在去年夏天,欧洲遭遇“500年以来最严重”干旱依然让人们记忆犹新。当时,欧洲第二长河多瑙河的水位已跌至近一个世纪以来的最低水位之一,“二战”期间在塞尔维亚河段普拉霍沃市附近沉没的20多艘德国军舰,也因此暴露了出来。去年的这场干旱,深刻地影响了欧洲的粮食、航运、能源等领域。谁能料到,去年的干旱,今年却变成了洪水。
实际上,今年入夏以来,全球多地遭遇了极端天气,高温、山火、飓风、洪水等,极大地影响了民生。比如美国南部得克萨斯州、佛罗里达州等多地6月份持续高温,墨西哥湾沿岸美国多地的极高温天气,让休斯敦、布朗斯维尔等地体感温度高达46至49摄氏度。而由高温天气催生的龙卷风也袭击了得克萨斯、佛罗里达等州,导致数人丧生。
世界气象组织18日警告称,今夏席卷全球大部分地区的热浪再次提醒人们,人为引起的气候变化所导致的极端天气事件已成为“新常态”。
气象组织发言人克莱尔•纳利斯(Clare Nullis)指出,法国、德国、波兰和瑞士等欧洲国家的气象服务部门在本周再次发布了高温预警。
此外,中东部分地区预计未来几天的气温将超过50℃;日本正在经历“持久的”热浪,高温打破了历史纪录。
纳利斯还指出,加拿大破纪录的旱季仍在继续。截至8月17日,加拿大全国共发生600多起山火失控。就连靠近北极圈的加拿大最北部也未能幸免,北领地的黄刀镇就因大火逼近发布了大规模疏散令。
与此同时,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利顿镇在本周创下了42.2℃的最高气温纪录。
古特雷斯说:“对于北美、亚洲、非洲和欧洲广大地区来说,这是一个残酷的夏天。对于整个地球来说,这是一场灾难。”他还指出,席卷全球的热浪是由气候变化引起的,尽管这种现象早已被预言,但目前变化的速度仍然是毁灭性的,“这太可怕了”。
气象组织还警告称,由于海洋表面温度升高,“希拉里”飓风已“非常迅速”地在墨西哥太平洋沿岸增强为四级强度飓风。预计本周末墨西哥沿海地区将出现持续风速高达220公里每小时的持续大风。
纳利斯指出,和许多热带气旋一样,飓风不仅会引发强风,也会带来强降雨,从而对人类生存构成威胁,墨西哥受影响地区的降水量预计将高达152毫米。
她表示,通常干旱的美国西南部,包括圣迭戈等主要城市,也将出现“短时间内强降雨”,极有可能引来山洪暴发。
气象组织气候专家阿尔瓦罗•席尔瓦(Alvaro Silva)评论说:“近几十年来,热浪和强降雨等许多极端事件发生更为频繁,强度也在增加。”他认为,可以“高度确信”,人类排放温室气体引起的气候变化是主要原因。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还引述科学家的研究称,根据从树木、珊瑚礁和深海沉积物提取的物质对数十万年来的气候进行推测,“几乎可以肯定现在的全球温度是地球12万年来最热的”。欧洲气象专家伯吉斯称,人为引起的气候变化是这种异常高温的主要驱动因素,“全球气温与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成正比”。
气象组织秘书长塔拉斯表示,今年,厄尔尼诺气候模式将对西南太平洋地区产生重大影响,带来更高的气温、破坏性的天气,以及更多的海洋热浪和珊瑚白化现象。
厄尔尼诺是点燃“全球沸腾”的“一把火”
全球极端高温事件不断涌现,多点、散发、频发,如同锅中不断加热冒泡的水,从温热走向“沸腾”。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种种迹象表明,全球变暖时代似乎已经结束,迎面而来的是“全球沸腾”的时代。
世界气象组织7月4日发表声明称,厄尔尼诺现象七年来首次在热带太平洋出现。将全球变暖助推到“全球沸腾”的幕后推手,除了人类活动以外,厄尔尼诺也占有一席之地。今年出现的厄尔尼诺相较于以前有哪些不同?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介绍,此次厄尔尼诺过程呈现典型的东部型形态,最大的增暖中心出现在赤道东太平洋。数据显示,以往在春季发展起来的同类型厄尔尼诺都达到中等及以上强度。此次厄尔尼诺事件是5月发展起来的,国家气候中心预计厄尔尼诺在秋季形成,并达到中等及以上强度。据周兵分析,在11月至明年1月可能出现峰值,结合国内外动力统计预测结果,有较大概率持续到明年3月。
厄尔尼诺是全球多地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刷新纪录的一个重要因素。周兵介绍,每十年全球平均升温0.14℃,而中等及以上强度的厄尔尼诺对全球变暖的增温幅度在0.05℃至0.12℃,相当于4年至8年的累计升温幅度。综合4月至7月的全球增温幅度,2023年极有可能打破2016年的最暖纪录,成为1850年以来最暖的一年。
此次厄尔尼诺给全球气候带来的影响非同小可。以其对南美洲气候的影响为例,8月7日,智利科金博地区记录了37℃的高温,是智利冬季历史第二高温,历史上最高温度出现在1951年8月,达到37.3℃,而当年也为厄尔尼诺发展年。
南美此次出现阶段性高温过程,与南半球异常强大的副热带高压控制有关,厄尔尼诺激发的热带纬圈次级环流的下沉气流在南美洲加强了副热带高压,并使得中心位置偏南。智利北部在高压系统的控制和影响下,使得干旱和高温发展。
此外,强至超强厄尔尼诺事件对全球变暖的增温影响幅度在0.12℃至0.22℃,2014年秋季开始发展、持续到2016年的超强厄尔尼诺对全球增温的幅度在0.15℃左右。考虑此次厄尔尼诺对全球变暖的叠加作用,以及5月以来的增暖效果,2023年创造历史最暖纪录事件的可能性较大。厄尔尼诺造成的气候异常不可低估,或是推动“全球沸腾”时代提前到来的强有力推手。
全球“粮仓”面临危机
世界气象组织最新的警告显示,随着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国际一些主要的粮食产区出现灾害天气,将导致粮食减产,粮价大幅上升。
泰国大米出口商协会在8月9日公布的数据中就印证了这一点。作为亚洲基准的5%破碎率泰国白米一度跃升至每吨648美元,较于去年上涨了近50%。
然而,这并非全球粮食安全受到考验的唯一信号。早于今年5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就在一份报告中针对全球粮食安全状况发出警示。报告称,在全球经济疲软、地区冲突、极端天气事件等因素交织叠加并相互影响下,2023年全球严重粮食不安全状况恐将继续加深。
显然,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粮食安全问题中不可忽略的变量因素。
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2023 年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中,气候变化、极端天气事件以及经济冲击、冲突和不安全被共同列为导致全球粮食危机严重程度和营养不良状况的三大驱动因素。
联合国荒漠化问题会议主席、科特迪瓦水资源与森林部长阿兰·理查德·东瓦希日前警告称,农业正面临严峻威胁,在全球平均气温上升1.5摄氏度之前,世界可能面临严重粮食供应中断。
据英国《卫报》12日报道,东瓦希称,气候变化的速度比预期要快,“每个人都在关注(全球平均气温比工业化前上升)1.5摄氏度,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但事实上,在上升到1.5摄氏度前,土壤退化、水资源短缺和荒漠化等非常糟糕的事情已经上演。”他补充说,热浪、干旱、洪水等灾害将危及许多地区的粮食安全。
以泰国为例,2016年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泰国部分水稻种植区出现严重的干旱,水稻因灌溉不足最终出现了减产。而今年,这样的势头似乎重现。此前,泰国气象部门预测,今年雨季的总降雨量将少于去年,可能会出现干旱期,导致农业区缺水,一些农民可能会让田地休耕,有些地区的水稻种植可能只限于一季。
在西班牙,春季旱情同样严重影响了小麦作物的生长,60%的农业地区超过350万公顷的农作物由于极端干旱遭受“不可逆转的损失”。据媒体援引的德国农业合作社协会的最新报告显示,受干热天气影响,德国2023年所有类型的小麦作物产量将同比下降2.9%。
梳理公开资料发现,在气候变化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各国都开始对保障本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有所行动。比如,受厄尔尼诺影响,泰国当局预计从2024年初开始将面临大范围干旱。泰国政府就此要求农民限制经济作物的多元化种植,集中资源确保大米等主粮的生产。
作为全球最大稻米出口国的印度则因为厄尔尼诺现象率先限制了出口。7月20日印度宣布,为保障国内市场供应,禁止除蒸谷米和印度香米以外的大米出口。更多的连锁反应随后出现:阿联酋经济部紧随其后宣布所有大米品种暂停出口4个月;俄罗斯政府也宣布禁止本国大米及碎米出口延长至今年年底。
7月24日的联合国粮食体系峰会阶段成果总结推进大会上,古特雷斯形容当前的全球粮食体系“已崩溃”。
国际天气归因小组(WWA)在进行归因分析后发现,全球各种极端天气背后几乎都能找到全球变暖的影子。
世界气象组织警告称,全球气温可能在未来5年内升至历史新高并突破《巴黎协定》规定的1.5℃升温阈值。
这,也许就是一切的源头。
来源:生态中国网综合整理,图文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