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武漢7月5日電 題:野水荒灘“古雷池” 秀美安瀾新高地
新華社記者
湖北、江西、安徽三省交界處,曾是長江中下遊故道彭蠡澤所在地。随着曆史變遷,古彭蠡澤遺存之水域又被雷水、雷池取代。曆史上,“不敢越雷池一步”的典故就出自于這裡。
行走三省交界農村,聞稻香、觀候鳥、賞美景……從曾經的野水荒灘之地,到如今星羅棋布的稻漁綜合種養基地、遊人如織的生态文化旅遊中心,“水清、岸綠、魚肥、蟹美”的現代農業發展新高地正在“古雷池”舊址呈現開來。
在長江中下遊北岸,安徽省安慶市望江縣長嶺鎮黃家堰村,一株株翠綠的秧苗在農田中挺立。剛剛忙完插秧的金啟田又忙着除草。金啟田告訴記者,他今年種植5000畝水稻,目前已經收到200萬斤的大米訂單,隻待水稻成熟,就能加工成大米向客戶發貨。“我種的是精選水稻,每斤大米能賣到4元至12元不等。”
作為全國糧食生産大縣,望江縣在糧食加工領域,已擁有市級以上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22家。随着望江縣現代農業産業園入選2022年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建立名單,望江縣糧食産業發展迎來新機遇。
與安徽毗鄰的湖北省龍感湖湖區也在“古雷池”的範圍。這裡曾是湖北黃梅縣東部的沼澤地帶,地勢低,灘塗多,三面環水,野草橫生。黃梅縣分管農業工作的副縣長劉遠征介紹,随着龍感湖湖堤的加強和水利設施的完善,這裡“水患”變成“水利”,滋養出一片良田沃土。
走進龍感湖現代農業綜合開發示範區洋湖辦事處,一片片方格狀的稻田躍入眼簾,稻在水中長,蝦在稻下遊;壟上路相通,田間渠成行……連綿萬畝的國家級稻漁綜合種養示範區正在田間鋪陳出一幅生機盎然的優美畫卷。
龍感湖示範區示範田。新華社記者程敏 攝
42歲的李迎月正在自家蝦稻田旁察看水稻長勢。“今年種養了100畝蝦稻,蝦已經賣了50多萬元,水稻還可以賣12萬元。”李迎月告訴記者,他如今幹勁十足,正計劃擴大承包面積、提高養殖技術,準備來年“大幹一場”。
“過去我們這裡都是低窪小田,小麥怕積水,産量不高,收益低。如今,全區推廣‘蝦稻共養’,通過統一供種、耕種、施肥、用藥,統一技術指導和經營管理,效益顯著提升。”龍感湖示範區黨工委副書記於春明介紹,龍感湖示範區的農場職工掌握技術後,不僅在本地種養了10多萬畝蝦稻田,也在安慶、九江等“古雷池”地域種養了20多萬畝蝦稻田。
龍感湖示範區農場職工李迎月(左)在自家蝦稻田旁察看水稻長勢。新華社記者程敏 攝
小龍蝦暢銷,水稻獲豐收。於春明說,蝦稻田每畝能産100公斤小龍蝦、600多公斤優質稻,“據此測算,我們農場每年能生産近兩億公斤糧食”。
機器人“抓起”一袋大米,“轉身”将之堆放在一起……位于望江經濟開發區的安徽聯河股份有限公司,通過訂單引導農戶種植的優質大米整裝待發,将走上千家萬戶的餐桌。公司董事長甘啟斌介紹,前不久開工投資約5億元的稻米深加工及副産物綜合利用項目,預計明年投産後将大幅增加公司産值,力求探索把稻谷産業鍊條中的衍生品“吃幹榨淨”。
安徽聯河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生産線上,機器人在“抓取”大米。新華社記者姜剛 攝
與望江、龍感湖隔江相望的江西省九江市彭澤縣也是“古雷池”的一部分。走進彭澤縣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一望無垠的農田,一幅“田成方、林成網、路相通、渠相連”的現代農業風景呈現在眼前。在蔓谷田園綜合體的花卉大棚,紅掌、白掌、彩葉海棠等花卉擺放整齊,色彩鮮豔缤紛。通過智能恒溫控制,大棚裡四季如春,培植出的花卉銷往全國各地。
蔓谷田園綜合體是彭澤縣鄉村振興與農文旅融合示範項目,距離高速路口不到1公裡,是自駕遊玩的好去處。蔓谷田園綜合體負責人周文廣說,這裡以“生産、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為理念,以“彭蠡風光、愛尚田園”為主題,建成高端花卉及有機蔬菜種植培育大棚區、親子果蔬采摘區、科普教育區等功能區,将打造成鄉村旅遊度假地,預計年産值達兩億元。
據了解,目前彭澤縣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已建有2個國家級稻漁綜合種養示範區,8個省部級健康養殖示範場,以及蝦谷、綠谷、花谷、蔓谷、藥谷等五大産業基地。(記者姜剛、徐海波、水金辰、王自宸、李美娟、崔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