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創始院長賈康回應每經:積極推行供應鍊金融等機制創新,有助于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

作者: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記者:張蕊 每經編輯:陳旭

6月26日-30日,第十八屆中國國際中小企業博覽會和第二屆中小企業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廣州召開。

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一直是老生常談的話題,有沒有創新性的解決辦法?針對這一問題,論壇期間,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創始院長賈康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采訪。

賈康坦言,中小微企業尤其小微企業“融資難”在全球範圍内都是如此。對商業性銀行金融機構而言,同樣是對企業做前期的風險評估,假如放貸的絕對量同樣是10億元,做1萬家小微企業放貸可行性評估的成本加起來要遠高于做1個大企業,并且小微企業的經營風險也明顯比大企業要高。是以,商業性的間接融資其實主要是錦上添花,首選業績好、安全度高,做起來成本可控的大型企業、成功企業發放貸款。

在回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問題時,賈康詳細闡釋了幾種緩解中小微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的模式。

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創始院長賈康回應每經:積極推行供應鍊金融等機制創新,有助于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

賈康(右)在論壇期間接受記者采訪 每經記者 張蕊 攝

尤努斯的“小額貸款”模式

賈康介紹,此前在全球有一個被世界銀行高度肯定的模式,即小額貸款模式,由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孟加拉國的經濟學家尤努斯開創,其特色是在鄉村裡支援要搞創業創新活動的社會成員,比如一些受教育水準較低的婦女養一群雞或養幾隻豬都可以擷取小額貸款,但這種小額貸款的風控主要是靠“連坐”方式,使鄉村的創業者形成互相擔保關系,如其中一人不能如期還本付息,另外幾人也不能再得到貸款。

“通過這樣一種制約關系能起到一定作用,但始終沒有做大。”賈康說,中國人也在反複學習尤努斯這一模式,一些經濟學家也曾經在山西做過這種小額貸款實驗,有一點成績,但是比較難以推廣開來。

以阿裡小貸為代表的金融科技模式

類似于阿裡小貸這種模式被賈康看作一個重要突破。

賈康介紹,阿裡小貸是基于大資料、雲計算等方式在網上接受小貸申請,通過“零人工幹預”的軟體設計來較快地一筆筆進行審批,軟體自動運作就可将貸款審批出去。“我見到最高的貸款規模是20萬元,最低的一筆隻有3000元。”

“它其實是通過這種由電子痕迹所形成的綜合資訊的判斷來控制風險。”賈康說,很多數字平台公司以及地方上一些金融機構創新過程中也在借鑒阿裡小貸模式,靠這種金融科技手段可以擴大金融普照之光的覆寫範圍,解決一部分中小微企業融資問題。

但是這種方式對于很多“三農”概念下的創業融資活動并不适用,因為這些群體沒有形成電子痕迹,還是難以通過審批。

政策性金融

在上述情形難以奏效的情況下,目前應該積極依靠健康可持續的政策性金融。賈康表示,比如财政貼息是最簡樸的一種方式,2020年抗疫特别國債籌集的資金中有2000億元,就是運用這種方式形成了大量小微企業的優惠貸款支援。财政性資金通過“市場化運作、專業化管理、杠杆式放大”,就可以帶動更大量的資金通過政策性金融機制,流向政府想給予支援的特定領域、特定對象。

這種貼息與政策性信用擔保機制,機理其實是一樣的。政策性信用擔保也是由财政出資支援,把很多項目形成項目包,總體上控制住代償損失率,以此帶動更大規模的資金投入政策支援的領域。

不過賈康也提到,這種方式在地方層面可能碰到部分難題:由于種種原因,财政後續支援不到位,是以擔保公司一是不得不轉而去做一些現金流比較有支撐力的非政策性項目;二是一直堅持政策性項目,其總體可用資金規模就不斷萎縮,最後就難以持續辦下去。

“但是目前還是有不少地方在堅持繼續探索這種模式。”賈康說,在金融科技手段可以部分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的同時,不能否定政策性金融仍然是非常必要的手段,仍然需要總結經驗更好地改進。

産業引導基金

賈康提到,近幾年産業引導基金很受重視。地方的産業引導基金并不一定特别側重支援中小微企業,但實際上它涉及的是地方轄區裡的産業叢集,在大企業受益的同時,一定會帶動轄區内很多中小微企業一起發展。

産業引導基金的基本邏輯是财政提供資金來源先注冊成立一個母基金,母基金不直接做項目,而是給出一些規則,同時可以明确政府的股份不要求分紅,引導非政府主體來參股和成立子基金。由子基金形成專門的決策團隊,按照産業政策、技術經濟政策等實作政策傾斜(配之以優先、劣後等規則),挑選具體支援項目。同時,母基金有“金股”式的一票否決權,如果發現子基金決策者做的不是符合政策支援的項目,它可以一票否定。

這方面地方上已有不少經驗可作初步總結交流,比如子基金最後做投資時,需要“捆綁”團隊個人一起跟投,這樣把權責利真正緊密結合在一起。

“此外,地方層面也在搞一些孵化器,比如地方政府搞一些特别園區給出優惠條件,讓創業者去嘗試。”賈康說,這些經驗如果能夠總結以後得到交流推廣,也一定會緩解中小微企業特别是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小型科技企業在網際網路+的前沿創新領域,從美國矽谷的融資支援經驗來看,主要是以風投創投天使投等直接融資方式來支援這些創新型小企業。風投創投天使投在科技精英小團隊的項目裡去挑選支援對象,它支援的衆多項目隻要成功一兩個,對沖了其他失敗項目的沉沒成本後仍會有非常可觀的回報,當然如果不成功,損失也可能巨大。

賈康認為,這種機制在中國也應注重推廣。小微企業一般不是特别有“網際網路+”屬性,要得到融資更多要考慮阿裡小貸類型或者政策性的支援,如貼息、信用擔保、産業引導資金等,但那些真正有能夠帶動全局突破的“網際網路+”最前沿的小微企業創新,一定需要有風投創投天使投。

供應鍊金融機制

“另外值得進一步總結經驗的一個方式叫做供應鍊金融。”賈康表示,這一方式目前在一些成功的“核心企業”型公司帶動下比較典型,其特征是與上下遊大量小微企業的聯系形成一整個産業叢集和完整的供應鍊。

在這個叢集裡,上下遊企業之間具有“共存共榮”的命運共同體特征。核心企業容易得到融資支援,這樣就可以依靠核心企業的融資,進一步帶動上下遊這些中小微企業客戶增信,一起得到供應鍊金融這一概念下的融資支援。

賈康提到,這裡面有很多技術性的、新的機制和竅門,需要進一步總結國際國内相關經驗,把這一套供應鍊金融機制在中國積極推行,這也可以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

對于“融資貴”,賈康表示,一般來說小微企業能得到的商業金融融資支援不是優惠的貸款,而優惠的财政貼息貸款主要是非常時期的非常之策,以及選擇性的局部運用。就小微企業總體來說,首先還是要讓它們能有資金的可得性,比如有“中利貸”水準的融資支援就改變了完全沒有融資支援的困局——這種“融資難”得到破解以後,更多要靠市場上金融産品的多樣化競争性有效供給,去降低“融資貴”的程度。

每日經濟新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