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類曆史程序的階段性劃分及其思考

作者:觀象以道
人類曆史程式的階段性劃分及其思考

曆史是什麼,它又是怎樣影響和推動我們的呢?

面對蒼茫的曆史,我常常覺得我的腦袋和它一樣的蒼茫,甚或迷茫——這種迷茫,首先來自我對傳統教科書教給我們的、馬克思對于曆史程序的劃分,它是否就是準确的呢?其次,我們中國的曆史,難道真的是按照馬克思那樣的劃分,從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共産主義社會,一路走下去嗎?!

原始社會的說法,基本上沒什麼疑問。倒是接下來的奴隸社會,真的存在于我們的曆史程序之中嗎?我注意到國内,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有不少曆史學家,對周朝的奴隸社會的性質、甚至是夏朝和商朝的奴隸社會的性質,都提出了質疑。

想想周朝(公元前11世紀—前221年)吧,無論是前期或後期;所謂的“奴隸”,不過是在井田裡耕作的自耕農,他們并不是完全隸屬于統治階級即所謂的“奴隸主”的:他們為“奴隸主”耕作好公田以後,還可以耕作自己的私田,享有一定的人身自由,憑什麼說他們是奴隸呢?

人類曆史程式的階段性劃分及其思考

還有我們關于封建社會的界定也有很大的問題,憑什麼把秦朝以後一直到清朝的曆史歸結為封建社會?從主體上來看這一段,那是名副其實的郡縣制或者宗法世襲式的君主集權制,郡縣及其以下的官吏基本是由上級委任的,與西方那樣的封建何幹?

另外,很明顯的,在中國漫長的曆史上,也未曾出現過資本主義社會。至于是不是因為這一點現在要把它補上,是另外一個問題。無論如何,一個明擺的問題是:馬克思關于人類曆史程序的階段性理論,是根據西方、根據歐洲的社會曆史變遷思考并總結出來的,并不适合往東方、尤其是往中國的社會曆史發展程序上套。

這樣的疑問,促使我從其它的地方,尋找着對曆史的、另類的劃分方法。

人類曆史程式的階段性劃分及其思考

我注意到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的說法,他把曆史按縱向發展,大體上分為這樣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神話和傳說中的“普羅米修斯”時代。在這個時代,人類學會了語言的應用、工具的制作和使用、火的發現和應用。第二部分為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之間,古代的文明得以在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印度河和黃河流域産生。第三部分是軸心時代(公元前8—前2世紀),标志着人類真正的有了自己的思想家,有了理性的自覺——開始把自己同神界拉開距離,而不再完全受神界的支配。第四部分是科學和技術的時代,即産生于中世紀末期、盛行于17、18世紀的歐洲文明。

雅斯貝爾斯的四分法在我看來過于籠統;前兩個時代之間的界限,也不明确,乃至有跨度較大的交叉。另外,科學和技術的時代——即第四個階段之後呢?咔嚓一下,突然中斷了——以這樣标準不一、且虎頭蛇尾的劃分,是很不嚴謹的、說不過去的。

人類曆史程式的階段性劃分及其思考

我想找到一種在我看來是更好的劃分方法——這樣的劃分,不僅适用于中國,同時也适用于西方;而且對未來有一種提示或指向。但是很遺憾,我幾乎搜遍了現當代專家學者對于曆史發展程序的所有的劃分方法,沒有任何說法是令人滿意的。

于是我隻好回到古代,求助于我們中國的祖先。原來在東漢,就有袁康撰寫的《越絕書》,引用戰國時楚人風胡子的話,對以往曆史作了這樣的概括:

傳說中的三皇時代是石器時代,從黃帝開始的五帝時代是玉器時代,禹以後的夏商周三代是青銅時代,春秋戰國進入鐵器時代。

這種對于曆史程序的階段性劃分,在我看來,雖然也止于劃分者所處的時代,但比起馬克思、雅斯貝爾斯、以及現當代國内許多專家學者的劃分方法,統統要高明許多。理由如下:

第一、對照人類曆史,它稱得上是一個東西方通用的劃分标準——這一點,馬克思是做不到的,他的劃分方法如上分析,隻适合西方,不适合東方。同樣,雅斯貝爾斯的劃分,四個階段采用的卻不是統一的标準,怎麼行呢?

第二、風胡子的劃分方法,表面上看起來是站在人類使用的工具的角度,實際上我認為它展現了深刻的人文關懷:它單純從物我合一,與自然(天)相應的角度,确定了一個劃時代的、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标尺——在無限廣闊的宇宙時空中,人是怎樣一步步,和具體的、前後相關聯的物,發生親密關系的。

第三、風胡子的劃分方法建立在一種象征、一種暗示、甚至一個谶語的基礎上,飽含了對人類曆史命運的深情關注(同時佐證了上述第二點)和深思遠慮:人類,将往何處去?

人類曆史程式的階段性劃分及其思考

讓我們就此好好想一想吧:最初的人類,和大自然幾乎是渾然一體——石器,這意味着人所處的世界,雖然條件艱苦;卻與自然的石頭一樣,天真、質樸而堅硬(堅強)!接下來,由于人工的作用,人類越來越遠離原始的本性,從玉器、青銅到黑鐵,質地一步步退化,這是否預示着人類從一開始,就在走着一條——看似往上、實則往下的不歸路呢?是不是在不斷地自掘墳墓呢?

雖然蒼茫而渾濁的曆史,并沒有為我們直接給出答案,但是,從中華民族上古偉大而又神奇的《易經》中,我們不難想象此間和此後的人類曆史程序。《易經》的“序卦傳”曰:

“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物稚不可不養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飲食之道也;飲食必有訟,故受之以訟。訟必有衆起,故受之以師。師者,衆也;衆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比者,比也;比必有所畜也,故受之以小畜。物畜然後有禮,故受之以履。履而泰然後安,故受之以泰……”

這段話是什麼意思呢?

用白話文解釋就是:“乾為天,坤為地,有天地,然後萬物才産生,盈滿天地之間的,唯有萬物,是以乾坤卦後,接着為屯卦。屯的意思是盈滿的意思,是萬物始生之意,萬物剛生下來,必定都是蒙昧的,故屯卦後,接着是蒙卦。蒙的意思,就是蒙昧,亦即是萬物在稚小的時候,不可以不養育,是以接着是需卦。需的意思,就是需要飲食的道理,解決飲食的問題,必定有争訟,故接着是訟卦。争訟,必定要糾集衆力,引動衆力的興起,是以接着是師卦。師是衆多的意思,衆多必定有所比較,是以接着是比卦。比卦,就是比較的意思,比較以後必定使得人們有存畜,是以接着是小畜卦。物質畜積以後,要有條理,以存備之,故需要禮以調理之,是以接着是履卦。履即禮的意思,行禮則安泰,是以接着是泰卦……”

人類曆史程式的階段性劃分及其思考

不必全部引用,我們不難領會到,這就是自然的程序,亦即人類曆史程序的象征性描述——但這種描述,不是要把人類今後的每一件大事或小事都給預見出來,而是一種規律性的揭示。馬克思不是說過嗎:“曆史上常常有驚人的相似之處”。按照《易經》的邏輯,我們可以更加自信地得出結論:“曆史上必然有驚人的相似之處!”規律的循環往複,不就意味着,有連續的、相似性事件發生麼?

好了,讓我們再次回到風胡子對于曆史程序的、階段性劃分的真正用意上來:他是向他的後世子孫、人類世界,傳遞、或者說是預示一條什麼樣的資訊呢?悲觀的、樂觀的抑或是自然的?我想他實質的意圖是:給我們後世子孫乃至人類世界,提供一個深刻的警示:前面的曆史程序已經是這樣了,後來者要振作起來,不能自掘墳墓、走下坡路!

這正是我們的老祖宗超越曆史時空的大智大慧,值得我們仔細琢磨。自戰國的黑鐵時代以降,一直到今天;我們、乃至全人類,經過的曆史程序,是比黑鐵更衰朽、更低級,還是比黑鐵更完美、更進階的什麼時代呢?

人類曆史程式的階段性劃分及其思考

回望這一段漫長的曆史來路,我想接着風胡子的劃分續下去:那就是繼黑鐵時代之後,依次是布匹(絲綢)時代、草紙時代、網絡時代……

顯然,從以上這個東西方通用的标準和程序來看,人類所依附的東西越來越脆弱、虛浮——人類在所謂進步的同時卻越來越背離世界的本原和大道,離自身的墳墓越來越近。有什麼辦法呢?人類就是這樣目光短淺、重物質而不重精神。時至今日,也許,人類看似科學發達物質充裕;究其實,在許多方面都還不如黑鐵時代呢!

人類将要面臨的,到底是什麼樣命運呢?留給當代的哲學家去思考吧!置身河流一樣的人類曆史程序之中,我們每一個人每天都在創造着曆史,但願祖先的谶語或者偈示,能夠被我們記取;并且,保持對自然天道的敬畏之心,小心翼翼地前行!

人類曆史程式的階段性劃分及其思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