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人类历史进程的阶段性划分及其思考

作者:观象以道
人类历史进程的阶段性划分及其思考

历史是什么,它又是怎样影响和推动我们的呢?

面对苍茫的历史,我常常觉得我的脑袋和它一样的苍茫,甚或迷茫——这种迷茫,首先来自我对传统教科书教给我们的、马克思对于历史进程的划分,它是否就是准确的呢?其次,我们中国的历史,难道真的是按照马克思那样的划分,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一路走下去吗?!

原始社会的说法,基本上没什么疑问。倒是接下来的奴隶社会,真的存在于我们的历史进程之中吗?我注意到国内,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有不少历史学家,对周朝的奴隶社会的性质、甚至是夏朝和商朝的奴隶社会的性质,都提出了质疑。

想想周朝(公元前11世纪—前221年)吧,无论是前期或后期;所谓的“奴隶”,不过是在井田里耕作的自耕农,他们并不是完全隶属于统治阶级即所谓的“奴隶主”的:他们为“奴隶主”耕作好公田以后,还可以耕作自己的私田,享有一定的人身自由,凭什么说他们是奴隶呢?

人类历史进程的阶段性划分及其思考

还有我们关于封建社会的界定也有很大的问题,凭什么把秦朝以后一直到清朝的历史归结为封建社会?从主体上来看这一段,那是名副其实的郡县制或者宗法世袭式的君主集权制,郡县及其以下的官吏基本是由上级委任的,与西方那样的封建何干?

另外,很明显的,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上,也未曾出现过资本主义社会。至于是不是因为这一点现在要把它补上,是另外一个问题。无论如何,一个明摆的问题是:马克思关于人类历史进程的阶段性理论,是根据西方、根据欧洲的社会历史变迁思考并总结出来的,并不适合往东方、尤其是往中国的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上套。

这样的疑问,促使我从其它的地方,寻找着对历史的、另类的划分方法。

人类历史进程的阶段性划分及其思考

我注意到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的说法,他把历史按纵向发展,大体上分为这样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神话和传说中的“普罗米修斯”时代。在这个时代,人类学会了语言的应用、工具的制作和使用、火的发现和应用。第二部分为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之间,古代的文明得以在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河和黄河流域产生。第三部分是轴心时代(公元前8—前2世纪),标志着人类真正的有了自己的思想家,有了理性的自觉——开始把自己同神界拉开距离,而不再完全受神界的支配。第四部分是科学和技术的时代,即产生于中世纪末期、盛行于17、18世纪的欧洲文明。

雅斯贝尔斯的四分法在我看来过于笼统;前两个时代之间的界限,也不明确,乃至有跨度较大的交叉。另外,科学和技术的时代——即第四个阶段之后呢?咔嚓一下,突然中断了——以这样标准不一、且虎头蛇尾的划分,是很不严谨的、说不过去的。

人类历史进程的阶段性划分及其思考

我想找到一种在我看来是更好的划分方法——这样的划分,不仅适用于中国,同时也适用于西方;而且对未来有一种提示或指向。但是很遗憾,我几乎搜遍了现当代专家学者对于历史发展进程的所有的划分方法,没有任何说法是令人满意的。

于是我只好回到古代,求助于我们中国的祖先。原来在东汉,就有袁康撰写的《越绝书》,引用战国时楚人风胡子的话,对以往历史作了这样的概括:

传说中的三皇时代是石器时代,从黄帝开始的五帝时代是玉器时代,禹以后的夏商周三代是青铜时代,春秋战国进入铁器时代。

这种对于历史进程的阶段性划分,在我看来,虽然也止于划分者所处的时代,但比起马克思、雅斯贝尔斯、以及现当代国内许多专家学者的划分方法,统统要高明许多。理由如下:

第一、对照人类历史,它称得上是一个东西方通用的划分标准——这一点,马克思是做不到的,他的划分方法如上分析,只适合西方,不适合东方。同样,雅斯贝尔斯的划分,四个阶段采用的却不是统一的标准,怎么行呢?

第二、风胡子的划分方法,表面上看起来是站在人类使用的工具的角度,实际上我认为它体现了深刻的人文关怀:它单纯从物我合一,与自然(天)相应的角度,确定了一个划时代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尺——在无限广阔的宇宙时空中,人是怎样一步步,和具体的、前后相关联的物,发生亲密关系的。

第三、风胡子的划分方法建立在一种象征、一种暗示、甚至一个谶语的基础上,饱含了对人类历史命运的深情关注(同时佐证了上述第二点)和深思远虑:人类,将往何处去?

人类历史进程的阶段性划分及其思考

让我们就此好好想一想吧:最初的人类,和大自然几乎是浑然一体——石器,这意味着人所处的世界,虽然条件艰苦;却与自然的石头一样,天真、质朴而坚硬(坚强)!接下来,由于人工的作用,人类越来越远离原始的本性,从玉器、青铜到黑铁,质地一步步退化,这是否预示着人类从一开始,就在走着一条——看似往上、实则往下的不归路呢?是不是在不断地自掘坟墓呢?

虽然苍茫而浑浊的历史,并没有为我们直接给出答案,但是,从中华民族上古伟大而又神奇的《易经》中,我们不难想象此间和此后的人类历史进程。《易经》的“序卦传”曰:

“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故受之以屯。屯者,盈也;屯者,物之始生也;物生必蒙,故受之以蒙。蒙者,蒙也,物之稚也;物稚不可不养也,故受之以需。需者,饮食之道也;饮食必有讼,故受之以讼。讼必有众起,故受之以师。师者,众也;众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比者,比也;比必有所畜也,故受之以小畜。物畜然后有礼,故受之以履。履而泰然后安,故受之以泰……”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

用白话文解释就是:“乾为天,坤为地,有天地,然后万物才产生,盈满天地之间的,唯有万物,所以乾坤卦后,接着为屯卦。屯的意思是盈满的意思,是万物始生之意,万物刚生下来,必定都是蒙昧的,故屯卦后,接着是蒙卦。蒙的意思,就是蒙昧,亦即是万物在稚小的时候,不可以不养育,所以接着是需卦。需的意思,就是需要饮食的道理,解决饮食的问题,必定有争讼,故接着是讼卦。争讼,必定要纠集众力,引动众力的兴起,所以接着是师卦。师是众多的意思,众多必定有所比较,所以接着是比卦。比卦,就是比较的意思,比较以后必定使得人们有存畜,所以接着是小畜卦。物质畜积以后,要有条理,以存备之,故需要礼以调理之,所以接着是履卦。履即礼的意思,行礼则安泰,所以接着是泰卦……”

人类历史进程的阶段性划分及其思考

不必全部引用,我们不难领会到,这就是自然的进程,亦即人类历史进程的象征性描述——但这种描述,不是要把人类今后的每一件大事或小事都给预见出来,而是一种规律性的揭示。马克思不是说过吗:“历史上常常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按照《易经》的逻辑,我们可以更加自信地得出结论:“历史上必然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规律的循环往复,不就意味着,有连续的、相似性事件发生么?

好了,让我们再次回到风胡子对于历史进程的、阶段性划分的真正用意上来:他是向他的后世子孙、人类世界,传递、或者说是预示一条什么样的信息呢?悲观的、乐观的抑或是自然的?我想他实质的意图是:给我们后世子孙乃至人类世界,提供一个深刻的警示:前面的历史进程已经是这样了,后来者要振作起来,不能自掘坟墓、走下坡路!

这正是我们的老祖宗超越历史时空的大智大慧,值得我们仔细琢磨。自战国的黑铁时代以降,一直到今天;我们、乃至全人类,经过的历史进程,是比黑铁更衰朽、更低级,还是比黑铁更完美、更高级的什么时代呢?

人类历史进程的阶段性划分及其思考

回望这一段漫长的历史来路,我想接着风胡子的划分续下去:那就是继黑铁时代之后,依次是布匹(丝绸)时代、草纸时代、网络时代……

显然,从以上这个东西方通用的标准和进程来看,人类所依附的东西越来越脆弱、虚浮——人类在所谓进步的同时却越来越背离世界的本原和大道,离自身的坟墓越来越近。有什么办法呢?人类就是这样目光短浅、重物质而不重精神。时至今日,也许,人类看似科学发达物质充裕;究其实,在许多方面都还不如黑铁时代呢!

人类将要面临的,到底是什么样命运呢?留给当代的哲学家去思考吧!置身河流一样的人类历史进程之中,我们每一个人每天都在创造着历史,但愿祖先的谶语或者偈示,能够被我们记取;并且,保持对自然天道的敬畏之心,小心翼翼地前行!

人类历史进程的阶段性划分及其思考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