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10月16日
今年是第41個世界糧食日
今年的主題是
"行動創造未來。
更好的生産,更好的營養,
更好的環境,更好的生活。"
從種子到谷物
從田野走上桌子
一粒米
要走多少條路
在我們之前來?
幾百年前
古人用刷子畫出答案
在圖檔中,農民穿着外套,奶牛在泥濘中向前移動。
在圖中,最強的勞動,男人的家庭基本上都是線上的。
灌溉地圖顯示了橙色日期,這是古人常用的灌溉工具。
在尖峰圖中,農民用鍊條(一種像雙棍一樣的擊米工具)敲打稻穗以拆卸它們。
在古代繪畫藝術中,"耕種和編織"是一個受歡迎的主題。我們今天看到的版本是清朝畫家陳毅畫的。從中不僅可以了解古代水稻收獲的過程,學習古代的耕作智慧,還可以品嘗到耕作的艱辛。
如今,随着農業生産機械化水準的提高,高産雜交水稻等技術,農民的勞動強度已大大降低,許多場景在"耕耘圖"中早已成為曆史記憶,但耕作和勞作的原則,但仍然與古代非常相似。從田頭到人民餐桌,谷物通過每一步,都是凝聚着無數人的汗水。我們有什麼理由不珍惜和敬畏每一粒糧食?
5月27日,《北京市反廚垃圾條例》經第十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嚴格節約,反對浪費"已列入法規規定的嚴格要求。《條例》明确指出,北京倡導簡約适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倡導文明、健康、節約資源、環保的消費。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應當遵守反食物浪費法律法規,自覺抵制食物浪費。任何機關或者個人都有權勸阻和制止食物浪費,發現食物浪費可撥打12345舉報。
一頓飯粥,努力思考時
晚餐的窗戶花是幹燥的
記得要"CD光牒"哦
資料來源:中央紀委、監事會網站、資本視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