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基于項目組合管理理論的區域開發建設創新管理模式研究

作者:PMO大會

摘要 :項目組合管理是通過多項目組合優化,落實戰略實施,確定項目符合戰略目标,進而實作組織收益最大化。基于項目組合管理理論,打破傳統的政府功能型組織結構(處室),從弱矩陣項目管理向強矩陣項目管理轉變,建立了區域開發建設創新管理模式,設計了項目組合管理體系。主要包含 :組織、規則、流程、平台 / 工具、營運與度量、變革等六個方面,以此提高區域項目組合管理的能力和水準。

關鍵詞 :項目組合管理 ;區域開發建設 ;政府項目管理 ;功能型組織結構 ;矩陣項目管理

随着長三角一體化、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等國家戰略空間布局,建設世界級城市群作為參與全球競争的重要空間載體,建設規模不斷加大,越來越多的建設以區域開發的形式出現,更注重區域建設整體效益、關聯效益及商業價值。同時面對國内國際政治經濟環境變得越發的複雜與不确定,戰略管理和項目管理成為政府區域開發應對複雜多變環境的有效手段。目前的項目管理基本理論是目标管理(進度、投資、品質等),在項目管理實施程序中出現的問題,往往依靠政府派駐的區域性管理組織尋求解決方案。另一方面,政府在從上往下戰略層次逐漸分解落實遇到了諸多障礙,如何克服這些障礙,并按照組織戰略,最終落實到項目組合、項目而實作整體價值。項目組合管理是組織戰略實作的重要手段,架起了組織戰略和項目之間的橋梁,即将互相分割的、獨立的項目管理和戰略管理結合起來,從組織總體的角度統籌建設的問題。

基于項目組合管理理論的區域開發建設創新管理模式研究

1. 項目組合管理理論

1.1 項目組合管理理論發展及定義

“組合管理”這一概念最早被用于金融證券投資領域,目的是為了如何減少投資風險。之後美國諾貝爾經濟學家Harry Markowitz 發表了《現代組合理論》,從風險和回報的角度來評估投資資産的價值和收益,形成了現代投資組合理論(Modern Portfolio Theory)。1981 年沃倫•麥克法蘭首次将現代投資組合理論運用到項目的選擇和管理中,通過項目組合的運作方式實作了風險一定情況下的收益最大化。2003 年,美國學者 Russell D. Archibald 在談到項目管理發展現狀時,提到項目組合管理(Project Portfolio Management,PPM)是項目管理最新理論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1]。項目組合管理在國際項目管理領域得到了飛速發展和廣泛應用,國外一些項目管理專家提出了項目組合管理的體系架構和管理過程[2]。國内針對項目組合管理方面的研究剛開始起步,2021 年 11 月,丁士昭教授關注工程管理的國際新理念,提出項目管理 1.0:核心任務是以投資、進度、品質作為目标控制;項目管理 2.0:提出了一套以傳遞價值為導向的觀念,即項目是計劃實作的一組可持續的商業價值的載體,項目成功是在競争性制約因素下實作預期的商業價值。

美國項目管理協會 PMI 對項目組合的定義為即組合是項目和/或項目群以及其他工作聚合在一起,通過有效管理以滿足業務戰略目标。而項目組合管理是對項目組合的有效管理,PMI 對組合管理的定義為即項目組合管理是指在可利用的資源和企業戰略計劃的指導下,進行多個項目或項目群投資的選擇和支援。項目組合管理是通過項目評價選擇、多項目組合優化,確定項目符合企業的戰略目标,進而實作企業收益最大化[2]。

1.2 項目組合管理架構内容

項目組合管理差別于項目管理、項目集管理。項目管理強調單一項目,管理重點在項目内部流程。項目集是一組互相關聯且被協調管理的項目,通過産生共同的結果或整體能力而形成的互相聯系。項目組合是為了便于管理、能夠實作戰略目标而組合在一起的項目、項目集和子項目組合以及相關營運工作,項目組合中的項目不一定彼此依賴或有直接關系[3]。

項目組合管理架構内容主要包括:項目戰略定位、項目分析選擇、項目組合優化、項目組合決策、項目實施與跟蹤管理,項目組合管理過程是一個動态的持續執行、循環反複的過程,随着環境的不斷變化,項目組合的分析優化也随之變化[1]。通過建立所有項目的全景圖,動态地跟蹤項目的執行情況,進行項目和資源優化組合,最終實作組織戰略目标。

2 .區域開發建設創新管理模式

2.1 項目組合管理總體架構

本文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以下簡稱“新片區”)為典型案例闡述政府區域開發建設中的基于項目組合管理理論的創新管理模式,如圖 1 所示。中央、國務院準許,在上海大治河以南、浦東機場南側區域設定,按照“總體規劃、分步實施”原則,先行啟動南彙新城、臨港裝備産業區、小洋山島、浦東機場南側等區域。本文主要研究南彙新城核心區,位于新片區東南部,北護城河以南、兩港大道以東、蘆潮引河以北區域,面積約 72.09 km2。規劃形成 101 文旅宜居區、102 行政生活區、103 國際創新協同區、104 濱海中央活力區、105 現代服務業開放區。針對核心區戰略目标,基于項目組合管理理論建立臨港新片區開發建設創新管理模式,實作政府項目管理由碎片化、離散型向體系型轉變,管理手段由傳統型向流程化、資訊化、數字化轉變,進而實作區域統籌開發,管理規範高效。

圖1

2.2 項目組合管理體系

站在政府區域開發管理的角度,打破傳統的功能型組織結構(處室),從弱矩陣項目管理向強矩陣轉變的曆程。内容包括全面鋪設項目管理組織,轉向“以項目為王”,同時,通過一系列的政策、标準和規定統一項目管理語言,建設項目管理流程體系。項目組合管理體系建設主要包含規則、流程/平台/工具、組織、營運與度量、變革等六個方面。

2.2.1 組織

在區域開發管委會層面設立項目管理專委會,統籌管理管委會的項目管理政策、規則、流程、工具等,并在管委會内部進行項目管理文化建設和項目管理能力提升。

各平台設立自己區域層面的項目管理能力中心,承接管委會層面的政策和要求,依據區域的項目和項目管理特色進行适配、解釋,并監督執行。由此,确定了一個明确的、層次分明的項目管理組織架構,便于後續具體工作的落實和持續改進。

在項目層面的組織運作上,圍繞項目進行建設和調整,執行一系列的系統要求并監督落實。在立項審批時有明确的目标、範圍、價值。

2.2.2 規則

規則主要用來統一語言、規範運作。主要從項目管理通用原則、項目建設、項目資源、項目預算、項目型組織等方面,“以項目為中心”的運作,頒布一系列的政策、标準和業務規定。

在不否認各領域業務差異性的同時,在項目管理的認知和語言上進行了大範圍的統一,為跨領域的項目管理溝通、協作、互助提供了土壤。

2.2.3 流程

以項目為中心運作,明确項目管理過程中與其他業務(如審批、營運等)流程和子產品的內建調用關系,梳理了各大區域的項目管理流程,以項目視角将所有相關流程中與項目管理相關的動作彙聚到項目各階段中,形成了以項目為中心的內建流程視圖,凸顯項目管理的價值,以及項目各階段與周邊業務的協同。

項目管理實作将管委會戰略到項目組合管理再到項目執行落地,以及周邊的資料和系統支撐結合起來,實作戰略到執行的全流程價值流貫通。

2.2.4 工具/平台

想要流程實作落地,通過IT工具和平台進行标準化、子產品化的設計必不可少。打造簡單、高效、支撐“以項目為中心”運作的項目管理通用作戰平台。将項目管理與業務适度解耦、重構,完成目标管理、任務管理、計劃管理、項目分析等通用化、标準化、雲化的項目管理通用服務子產品,供各區域項目管理系統調用和內建。

2.2.5 持續營運和度量

在明确了“以項目為中心”轉變、給出明确的方案并通過一系列變革子項目落地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後,確定變革成果得到有效落地并持續改進,制定一套針對“以項目為中心”轉變進展度量的标準,并進行持續度量和改進。

2.2.6 變革

運用變革推動整個項目向預設的目标靠近,在這個過程中,關鍵點還包括:堅決反對完美主義,先立後破,先僵化,後優化,再固化;改變意識、改變人心,拉攏變革同盟軍;做好宣傳和激勵,及時向上和周邊呈現收益和價值;遇到阻礙充分尋求高層支援,同時允許區域适度适配,降低平台公司的顧慮和阻力。

3 .結語

本文基于項目組合管理理論,建立适合政府整體區域開發建設統籌的創新管理模式,也是應對未來複雜多變項目環境必不可少的示範指南,為政府區域開發提供了一套科學的區域建設管理方案,實作制度化管理、數字化管理、資源配置統籌整合,最終實作國家戰略目标。(來源:《建築科技》 作者:薄衛彪(上海建科工程咨詢有限公司,上海 200032))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