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心理學家:子女的數量決定了家庭幸福程度,最幸福的家庭是這個數

作者:第一心理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關注”,友善您随時查閱一系列優質文章,同時便于進行讨論與分享,感謝您的支援~

随着中國人口的快速增長和經濟的發展,我們正面臨着人口老齡化的挑戰,

人口老齡化會對社會的福利醫療保險造成巨大的壓力,

還會影響到國家的可持續發展和經濟競争力,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大陸推行了三胎政策。

這一政策的實施引起了社會各界的讨論,有些人支援這一政策,

認為這可以緩解人口老齡化和人口結構失衡等問題,促進國家的經濟建設和可持續發展。

心理學家:子女的數量決定了家庭幸福程度,最幸福的家庭是這個數

但也有些人反對政策,主要是擔心生育壓力過大,婦女權益受到侵犯,養育成本大量增加等等。

抛開那些外在的因素,我們單從家庭的角度來談一談三胎政策這件事。

事實上,育兒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任務,三胎政策的實施無疑給許多家庭帶來了更大的育兒壓力。

對物質财力豐厚的家庭來說,金錢無疑是緩解養育孩子帶來的壓力的重要因素,

這些家庭可以使用更多的金錢來購買高品質的食物,衣服玩具和教育資源,以支援孩子的成長和發展。

心理學家:子女的數量決定了家庭幸福程度,最幸福的家庭是這個數

可即便在這種情況下,養育孩子仍舊是一項具有挑戰性的任務,

因為它需要家長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以此為孩子提供所需要的關愛和支援,

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問題不能光通過金錢來解決,父母所背負的壓力遠比人們想象的重得多。

對于收入一般的家庭而言,養育子女帶來的經濟壓力就會更加明顯,

他們需要在日常支出教育醫療方面進行更加謹慎的資源配置設定,以確定家庭的經濟穩定和孩子的成長發展。

心理學家:子女的數量決定了家庭幸福程度,最幸福的家庭是這個數

在這種情況下,生育多個孩子無疑會增加家庭的經濟壓力,

此外,普通家庭還面臨着工作照顧孩子和家務等方面的互相觀念的問題,

是以家長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平衡各方面的需求。

就以普通家庭為例,接下來就從心理學的角度探讨一下子女的數量将是如何決定家庭幸福程度的,學者表示,最幸福的家庭往往是這個數。

二〇一七年中國曾進行了一項綜合社會調查經總結後得知,

心理學家:子女的數量決定了家庭幸福程度,最幸福的家庭是這個數

在60歲之前,獨生子女家庭擁有更高的幸福度,在60歲之後,二胎家庭的幸福度會相對于更高一些。

孩子的數量對父親的幸福就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但卻會深刻的影響到母親的幸福程度,

孩子的數量越多,母親能夠感受到的幸福就越少,孩子的數量少,母親相對于更輕松一些。

綜合比較戶口類型,兒子的誕生會讓農村戶口的父母更幸福,

而城市父母則不會對孩子的性别有明顯的偏好。

二〇一六年,中南政法财經大學調查了1500個湖北家庭。

心理學家:子女的數量決定了家庭幸福程度,最幸福的家庭是這個數

在整理結果後,得知對于絕大多數老年人而言,所擁有的孩子數量越多,

他們在老年階段所能感受到的幸福也就越強烈,并且有女兒的家庭顯然要比隻有兒子的家庭更加幸福。

是否幸福還會受到子女教育程度的影響,

子女所接受的教育經曆越多,父母就越幸福,教育經曆少,父母的幸福程度則偏低。

外國也進行過類似的調查,在某些歐美國家裡,2個小孩是普遍認為的最幸福的選擇。

心理學家:子女的數量決定了家庭幸福程度,最幸福的家庭是這個數

而部分發達國家則認為不生比較幸福,隻有在少數北歐國家裡,隻要有孩子,就一定比丁克要好。

有幾個子女最能讓父母感到幸福未必有标準答案,

但排除諸多因素,總體來看的話,一胎的幸福度普遍高于其他孩子數量。

為什麼會出現這個結果?

1,客觀因素,社會環境和政策。

社會環境和文化背景的變化以及國家生育政策的改變都會對家庭的生育決策産生重大影響。

心理學家:子女的數量決定了家庭幸福程度,最幸福的家庭是這個數

在傳統文化中多子多福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

是以普通家庭會生育多個孩子,但現代社會的人們更注重個人的生活品質和工作生活的平衡。

是以很多家庭傾向于隻生育一個或是兩個孩子。

2,主觀因素,價值觀和生活方式。

一些父母認為,子女之間的互動可以幫助他們更好的成長,是以他們選擇生育多個孩子。

也有些父母則更關注個人的自由和生活品質。

心理學家:子女的數量決定了家庭幸福程度,最幸福的家庭是這個數

是以他們通常隻生一個孩子,或是不要孩子,

這種差異化的選擇是由生活方式文化傳統以及經濟狀況的因素,共同影響的結果。

幸福的家庭不是非要生幾胎,而是能夠在自己滿意範圍内作出最想要的抉擇。

不知道大家是如何看待孩子數量與幸福程度挂鈎的這個事情呢?如果有什麼想法不妨一起談談吧。

- The End -

作者 | 湯米

編輯 | 不下雨

參考資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