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日,新華社天津電——“夜經濟”正催生着中國消費的新“夜”态。在天津市社會山的城南往市國民主題街區的“第五屆國民夜市”,年輕職場人士下班後紛紛湧入咖啡攤、茶點鋪和“辦公零食區”,品嘗美食、解壓放松。這個夜市定期更換主題,最近關注職場消費,吸引了衆多遊客。
今年的夏日夜市不斷創新,以“食、遊、購、娛、體、展、演”為主題,為中國文旅消費市場注入了新活力。社會山文旅港市場總監韓旭表示:“夜市攤位、舞台演繹、遊戲互動等都會根據夜市主題的變化而變化,是以遊客在不同時期前來總能體驗到新鮮感。今年‘五一’期間夜市開啟以來,遊客超過20萬人次,整個街區的銷售額超過400萬元。”
渝湘江南社會山店一年半前入駐該街區,店主陳雪清明顯感受到夜市對生意的推動。“每天傍晚,餐廳都會熱鬧起來,翻台率不斷提升。”陳雪清說道。
“夜經濟”不僅延長了消費時間和拓展了消費空間,還創造了豐富多樣的消費場景。據中國商務部的調查報告顯示,60%的居民消費發生在夜間。如今,越來越多的中國消費者追求品質卓越的“八小時之外”的生活。
在天津印象城老碼頭餐廳,夜幕降臨後上演的戲劇《老碼頭·戲裡戲外》吸引了衆多食客。餐廳的布景、道具和演員服飾都完美還原了舊時天津衛碼頭的市井氛圍。每位食客在入場前會從“角色盲盒”中随機抽取一個角色身份,在正式表演中成為“戲中人”,與專業演員互動演戲,同時品嘗正宗的天津美食。
天津北方演藝集團事業(文旅)拓展中心項目部經理王晶表示:“我們通過戲劇形式講述天津飲食文化,很多觀衆都十分期待在觀劇中品嘗到美食。同時,通過與演員現場‘飙戲’,食客可以身臨其境,享受視覺、聽覺和味覺的完美融合。”
一位參與劇中的90後觀衆小尤表示:“這不僅僅是一次用餐,而是一次全新的消費體驗。演戲的過程全程都有錄影機記錄,就像是真實的電影拍攝現場。”在用餐結束後,小尤帶走了自己參演的“微電影”,留下了一份獨特的回憶。
南開大學商學院副教授梁峰認為,夜經濟已經從單純的“味覺經濟”發展為“視聽經濟”和“體驗經濟”,沉浸式、互動式、藝術式的夜間經濟模式不斷湧現,成為中國多地促進消費、提振經濟的關鍵因素。
随着夏季的來臨,合肥啟動了夜間經濟消費季,推出“夜賞廬州月”等一百多場特色活動;井岡山打造的天街夜遊将數字化和紅色文化相結合;北京消費季夜京城活動将關聯全市四十餘個商圈、兩百多個品牌和上萬家門店,開展一百多項促進夜間消費的主題活動;而天津則推出了相聲、歌舞和話劇等“夜場演出單”。
在更大範圍上,中國文化和旅遊部主辦的2023年文化和旅遊消費促進活動已經啟動。這一活動将以暑期為重點,舉辦“中國之夜”文化和旅遊消費嘉年華,推動“夜精彩,越美好”的暑期文化和旅遊消費季,活躍夜間經濟,引領消費增長。
美團資料顯示,今年5月以來,中國夜間(18時至次日6時)商超的外賣訂單量同比增長71%,水果外賣訂單量同比增長62%,服飾鞋帽外賣訂單量更是同比增長超過200%。
夜間消費的恢複和擴大離不開政策的支援。在《關于進一步激發文化和旅遊消費潛力的意見》和《關于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