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為什麼人人佩服的民國“船王”盧作孚會最終選擇自殺?

作者:國家人文曆史
為什麼人人佩服的民國“船王”盧作孚會最終選擇自殺?

陸祖夫先生

|傅國忠

在1949年的轉折點上,時任民生香港總經理的陸祖甫至少有四個選擇:

一是到台灣,張群、葉公超等國民黨政客多次勸說他走這條路,但他拒絕了。

二、去美國寫回憶錄,安靜靜地總結二十幾年經營民生公司和北吉建設的經曆,密友于揚初答應為他安排一切,但他拒絕了;

第三,留在香港,用他掌握的那些船,"船王"恐怕輪子不會在包玉剛之後升起;

第四,他向北走,回到經曆過驚天動地的大陸,1950年6月10日,他終于選擇了向北的路。即使他選擇回國,他也可以留在北京,擔任商業人物的榮譽職位。

為什麼人人佩服的民國“船王”盧作孚會最終選擇自殺?

然而,他毫不猶豫地選擇回到重慶民生公司,他的生死與共同的土地,不想回家是通往死亡的道路。他想到的隻是民生,這是他的事業,他不想讓它獨自一人。其實,陸祖甫不是民生的老闆,不是資本家,當然,他不是人們平時了解的職業經理人,而是企業的創始人。在清朝末期,民國企業史上,幾位最有影響力的實業家都屬于這一類,如張偉、範旭東等,他們不會有資本,在企業的股份中微不足道,或者幾乎沒有股份,而是因為企業的建立,為企業的成長付出了長期的努力,成為企業的靈魂, 而這個企業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肉關系,甚至對他這個企業來說,他也是同等程度的企業,這或許是中國企業曆史上一個獨特的現象。陸祖甫決定北上并沒有太大的掙紮,因為他的根在重慶,正如他和兒子所說:"我對自己的事業負責。"正是'責任'這個詞注定了他的最終命運。

為了民生公司的生存,陸祖甫希望通過"公私合夥"的加入"公私合營"獲得民生急需的資金。在合資企業之前的過渡時期,代表公衆紛紛進入民生公司,"規模的人員安排、清洗、降級待遇,也由他們來做。"訓練"、"逮捕"、"紀律"、風吹拂,随時都可能發生人事變動,看着與他一起創造民生奇迹的高中幹部一擊即中,可是他無所事事。他的長期得力助手鄭玉成先是被拘留後被撤職,民生公司商務服務經理鄧華毅被"資本",民生機械廠廠長陶建忠被槍殺,令他震驚的是怎麼不能高估。他知道"老人們把公司搞砸了。""把事業放在首位的實業家,為了産業救贖,他畢生奮鬥了大半輩子,他把民生公司當成有價值,把民生的船看得珍貴,他也把民生從業人員特别是用往年證明了民生管理團隊看到了寶貴, 當然,在他心中與他的民生同仁共同創造了"民生精神"。目睹了劇變,那珍貴的一切日複一日地丢失,他的心裡那種傷痕累累,痛苦無人能及,連妻子都無法傾訴。

為什麼人人佩服的民國“船王”盧作孚會最終選擇自殺?

民生公司首艘"民生"輪毂

自從他回到重慶後,他更加悲痛欲絕,不斷發生事故,從1950年到1952年8月,民生發生了502起海損事故,平均兩天一次,死亡232人。直到民生"徹底改革",才不願意借錢來維持......這一切,讓這個極其樂觀、具有強烈生命力的小個子産生了一種無法挽回的絕望感,他看着事業的創造在崩潰,卻一無所獲。1952年2月8日,他選擇服用安眠藥自殺,當時"三反"運動尚未如火如荼,隻是在動員階段,但動員會上的氣氛進一步加深了他的絕望感,絕望繼續積累到無法忍受的極限,他想到了最後的自衛,他至少有權自殺。一個一生都在為自己的理想而奮鬥的人,長期以來一直受到尊重并享有很高的社會聲望,當被壓抑的絕望所包圍時,他有一條通往尊嚴和尊嚴的狹窄而狹窄的道路。自殺對他來說是一種解脫,幾乎成了他最好的選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