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實業報國的根脈與傳承㈢ | 盧作孚:看一個人的成功是看他報效了社會多少

作者:中外企業文化
實業報國的根脈與傳承㈢ | 盧作孚:看一個人的成功是看他報效了社會多少

在現代經濟中,企業是基石,企業家在億萬企業繁榮的背後起着關鍵作用。企業家精神是企業家組織管理企業的綜合素質,它不僅表現為技能的集合,更重要的是一種精神凝聚。而在我國有一大批優秀的企業家,可以找到一個共同的特點和感受——"産業報告國"。這種感覺将"發展"與"無所不能"、"責任"和"責任"相結合,是我國創業群體的獨特基因,也是對當今時代命題的有力回答。

回顧曆史,這種工業報業國家的創業精神起源于晚清,從"中國商人之父"盛宣懷到倡導"産業救贖"的張偉,從"民生精神"的開拓者陸祖夫到"中國民族化工之父"範旭東,從他們身上我們看到的就是敢于成為世界第一的創業精神, 是國情和民族意識,是工業報紙國家發展與傳承中國企業家精神的國家,在10月1日期間,本雜志将推出"工業報紙全國根基的傳承與回歸"的話題,以各種新風格的圖形和視訊,許多中國商業巨頭的商業傳奇将深刻了解這些"商業人物"為人民的工業狀态和 民族根源。

陸祖甫:看一個人的成功,就是看他對社會有多大的了解

民生公司是中國國家資本航運企業,在20世紀20-40年代,以驚人的速度創造了中國民族企業發展的奇迹,這一奇迹很大程度上歸功于民生公司深深植根于人民的企業文化——民生精神,使人民群衆重視的"民生精神"已成為現代企業文化建設的豐碩典範。民生在文化倡議中仍具有很強的參考意義,魯祖夫對于中國乃至世界企業文化建設的先行者。

實業報國的根脈與傳承㈢ | 盧作孚:看一個人的成功是看他報效了社會多少

陸祖夫(1893-1952),重慶合川人,愛國實業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由民生公司于1949年創立,擁有148艘船舶,投資企業60多家,其中10家是當時中國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大的民營企業集團之一。作為一個年輕人,他提出并争取教育來拯救國家,從自學成才到建立學校,圖書館,博物館,文化和教育。他以北基為基地,從事農村建設的理論探索和社會實踐,節約勤勞,公私自立,服務社會和群衆,倡導務實科學精神。

從20世紀初到20世紀20年代,四川航運市場被英國、美國和日本的幾家航運公司壟斷,這些公司憑借其技術和金融優勢和制度、軍事特權,排擠和控制了中國航運公司。無論是制造商的數量,資源的流通還是産品的特點和競争方式,這一時期的航運市場都受到外資壟斷的控制。令人驚奇的是,民生公司沒有資本優勢,也沒有外資或官僚底蘊,但從1925年成立一艘小型貨船起,僅僅十年就發展成為四川河航運主營,整合發展了四川河航運業務,同時廣泛投資鋼鐵、冶煉、機械、造船、煤炭、紡織、食品、 建築、保險等70多家企業,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大的資本集團之一。到1949年,民生擁有9000名員工,從長江延伸到中國沿海(台灣)、東南亞國家和日本,成為當時中國最大、最具影響力的民營航運公司。

民生公司的發展得益于陸祖甫倡導的"民生精神",這在被譽為"中國敦刻爾克"的"宜昌大撤退"中得到了最好的展現。為了拯救國家瀕危民生做出巨大犧牲,僅在抗日戰争前三年,民生運輸人員超過150萬人,100萬噸物資,而他們自己損失了16艘船隻,犧牲了100多名員工,為抗日戰争做出了巨大貢獻。1952年,民生公司公私合營,同年陸祖甫去世,民生公司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直到1984年2月,陸祖夫先生的兒子陸國基才咨詢了老民生公司的六名員工,向重慶市政府申請準許改建民生公司,該公司于1984年10月1日正式成立。

民生企業文化被視為中國式企業文化的典範,創始人陸祖甫被毛澤東譽為中國四大實業家之一(張東、張偉、範徐東、陸祖夫),是"工業救贖"和"教育救國"理論的倡導者,也是現代企業管理史上将教育思想引入企業管理的第一人稱。作為實業家和教育家,陸祖甫對"企業文化"概念并不明确,但他對文化建設的看法卻走在了前面。許多原創思想和舉措創造了曆史,為現代中國企業的發展發揮了模範作用,是現代中國管理史上寶貴的精神遺産,對今天的現代企業仍具有很強的借鑒意義。

實業報國的根脈與傳承㈢ | 盧作孚:看一個人的成功是看他報效了社會多少

"民生精神"的形成和深化得益于陸祖甫的倡導和實際行動,更重要的是,這種精神伴随着民生發展的每一步實踐,已成為民生的共識和精神力量,并滲透到民生管理、規章制度和文化活動中, 展現在員工行為的方方面面。當時的民生并沒有明确列出企業文化的架構和制度,但從現代企業管理的角度來看,民生文化制度實際上有其鮮明的特色。該體系涵蓋了企業的發展目标、經營理念、管理體系和精神文化等要素。民生企業願景是在民生企業的基礎上發展民族航運業和民族工業,盡快實作國家現代化,建立現代集團生活,進行社會改革試驗,服務社會,造福人民,發展産業,發展富強國家。這種将企業、國家、民族利益結合起來的觀念,在舊中國無疑是令人眼花缭亂的。在管理理念上,陸祖甫并不羞于學習現代管理手段,要求嚴格制度,科學管理,同時強調人的作用。陸祖甫的經營理念不同,他不是簡單地追求企業的利益,而是"以滿足人民群衆的需求為目标","看一個人的成功就是看他多少正當社會,看事業的成功取決于這個事業對社會有多大的幫助。陸祖夫将企業的價值觀總結為,民生的最終意義不是自救,而是助社會。他呼籲企業要有愛國主義、集體精神,并要求員工為社會、為國家、為民族而努力,努力工作和奉獻。1949年,45名民生工作者在一場大火中喪生,以保護國家财産和人民的安全。陸祖甫引進西方管理方法作為其剛性企業制度,同時繼承了大量傳統倫理道德如"天下興衰,皮夫有責任""世界是公有之""好世界憂慮""世界的喜悅和喜悅"等思想作為其精神核心,兩種不同的文化觀念互相融合, 在民生實踐中逐漸提煉"成人自我,家庭不變"的精神民生。

"成人自我實作"——在成就他人的過程中,奉獻社會來強化自己,通過提升他人,促進社會發展,促進自身提升,這是陸祖甫對承擔社會責任的民生的一種诠釋;按照這一理念,民生将與個人、家庭、企業和民族的利益緊密結合,不僅要培養員工成為德、相愛、愛國,還要打造家族企業,并通過這樣的企業建構家庭式社會,最終實作"母國同構"。陸祖甫對民生提出了兩個要求,一是讓落後國家前進跑到世界前列,二是做好現代技術和管理,影響社會。"這兩個實驗不僅僅是關于我們的錢或我們的盈餘,我們正在停止所有對物質生活的競争,留下原始的社會物質誘惑,形成一種新的社會生活互相依存,"他說。他想建立一個超越家庭、親戚和鄰居的"工商業時代的群體生活組織",這種群體生活不是基于家庭、家庭和朋友,而是基于社會和國家。新群體生活的道德标準,不在于過去隻為家庭、家庭、朋友和小團體謀福利,不顧社會利益和國家利益,而是為了社會、國家乃至生命的利益。

陸祖甫把自己的許多社會理想融入到民生企業文化中,讓企業文化超越自身價值達到一個新的高度,讓民生不再是單純追求利潤的生意,而是與國家的命運、社會群體的生死。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這種企業文化和愛國主義的表現無疑引起了人們的共鳴,也成為逆境中民生快速發展和壯大的事業。

溫/記者 蘇大軍

本文發表于2021年《中外企業文化》雜志

工業報業之鄉的根源和遺産(一)|盛宣懷:開放中國大氣,以接受外國利益的權利

工業報業之鄉的根源和遺産(二)|張偉:中國必須振興産業,責任在醫生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