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人不應該忘記的一個人,抗戰中以一己之力挽救中華,創造奇迹

盧作孚,近代中國著名的愛國實業家,教育家。他雖然不是軍人,但是卻在抗戰中做了一件大事,以一己之力挽救中華,創造了奇迹,打破了日軍妄圖速戰速決迫使中國投降的美夢。沒有他抗戰将會更加的艱苦,中國人都不應該忘記他。

中國人不應該忘記的一個人,抗戰中以一己之力挽救中華,創造奇迹

為什麼要給盧作孚先生如此高的評價?因為他做的這件事于當時抗戰的中國來說意義極其的重大,可謂對抗戰産生了重大影響,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全國人民抗戰的信心和戰争的走向,這件大事就是成功的組織了宜昌大撤退。

宜昌大撤退被稱為中國曆史上的“敦刻爾克大撤退”,但是與敦刻爾克大撤退不同的是,宜昌大撤退是依靠盧作孚一人之力完成奇迹,讓中國的實業完成了大轉移,儲存了大量的抗日基礎工業,為抗日的持久戰奠定了基礎,增強了全民族抗日的信心。

1938年,日軍将矛頭指向武漢,目的隻有一個:迅速的占領武漢,迫使中國投降,達到速戰速決的目的。日軍為何要選擇武漢作為目标,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武漢在中國的地理位置特殊,并且是中國的經濟,政治,文化中心。另一個更為重要的原因是武漢乃是當時中國的工業重鎮。

中國人不應該忘記的一個人,抗戰中以一己之力挽救中華,創造奇迹

當時中國地基礎工業十分地薄弱,曾有西方國家預言:一旦日軍消滅中國軍隊一兩個僅有的機械化軍團和僅有的幾個兵工廠,中國就無法再打下去了。這話雖然有些誇張,但是極其真實地反映了當時中國基礎工業的現狀:能造槍,造子彈的工廠都寥寥無幾。

面對幾十萬日軍逼近武漢重鎮,國軍一面組織軍隊抵抗,以空間換時間,另一面立即組織工廠内遷,盡全力保留抗日的基礎工業。所謂“三軍未動,糧草先行”,打仗打的是物資,沒有槍炮,子彈,沒有必要的後勤物資供應,仗是沒法打的。而保住這些基礎實業,就是保住了中國軍隊的後勤物資,其重要性可見一斑。

在武漢即将陷落之時,所有的人和工廠裝置全部湧向了通往陪都重慶的咽喉要道——宜昌。沒有空運,陸運被切斷,唯一的希望就是水路宜昌。将近150萬人,幾十萬噸的機器裝置,快要将宜昌擠破,天空還時不時的有飛機轟炸。

中國人不應該忘記的一個人,抗戰中以一己之力挽救中華,創造奇迹

彙集宜昌的大部分是教師,工程師,商人,幾乎都是中國的精英,如果被日軍一鍋端掉,後果不堪設想。政府要求40天轉運完畢,但實際上當時的船可能一年也無法運完。大家都将希望放在了盧作孚的民生公司身上,可是盧作孚的民生公司也僅僅隻有22條船。

而這22條船也是盧作孚巧妙地儲存下來的,當初政府要求他鑿沉船隻阻擋日軍的軍艦,他沒有執行。如今這些船成為了挽救中國實業的唯一希望。可是面對如此混亂的宜昌如何才能在40天内完成任務,力挽狂瀾?

盧作孚親自前往宜昌穩定大局,制定方案。在他的上司下,所有的碼頭船隻,不計一切代價,不講任何條件,統一聽從指揮,統一排程,嚴格執行指令。

中國人不應該忘記的一個人,抗戰中以一己之力挽救中華,創造奇迹

盧作孚運用了著名的“三段航行法”來克服長江航道的部分河段水淺不易航行的問題。日軍為了阻止中國轉移基礎工業,加大對宜昌的進攻,為了趕在日軍攻陷宜昌前轉移,盧作孚加雇3000名勞工,征用民船800多艘幫助運輸。

到宜昌陷落時,在盧作孚一人的努力之下,民生公司竟然運送了150多萬人,貨物100萬噸,包括大量的武器制造裝置等等。創造曆史上難以置信的奇迹。而盧作孚的民生公司卻損失輪船16艘,100多名公司職員壯烈犧牲。這些物資轉移到後方後,迅速的建立起新的工業區,每個月能夠制造出幾十萬顆手榴彈,數不清的子彈,源源不斷的送往前線,為堅持抗日提供了巨大的力量。

中國人不應該忘記的一個人,抗戰中以一己之力挽救中華,創造奇迹

盧作孚先生的壯舉,為抗日持久戰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以一己之力挽救中華,創造奇迹,打破了日軍速戰速決的美夢。毛主席曾高度的評價盧作孚先生是中國近代史上萬萬不可忘記的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