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船王盧作孚:毛主席兩次接見,周總理親自敬酒,兒子61歲子承父業

作者:左途右史
船王盧作孚:毛主席兩次接見,周總理親自敬酒,兒子61歲子承父業

進入20世紀80年代,中國大陸有改革開放的潮流,這是不可逆轉的趨勢,深刻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面貌、行為、思想......

船王盧作孚:毛主席兩次接見,周總理親自敬酒,兒子61歲子承父業

1984年秋,新華社在國内外宣布,中國船王陸祖甫之子陸國基獲準在重慶重新開工民生航運公司,并派出一支船隊在長江上運貨。

這一消息得到了國内外的廣泛關注,國家媒體對此進行了報道。人們驚歎道:"一直被視為我邪惡的剝削階級的事業,看到風做舵,經過30多年的沉默又回來了!"而且是民生公司。"

船王盧作孚:毛主席兩次接見,周總理親自敬酒,兒子61歲子承父業

陸國基

驚奇,人們把目光投向了陸氏的後代,民生公司的總經理陸國基。

在老船王陸祖夫的三個兒子和兩個女兒中,陸國基出生于1923年8月,從小就住在重慶,這是他父親事業的發源地。

船王盧作孚:毛主席兩次接見,周總理親自敬酒,兒子61歲子承父業

這時,歲月裡已經不止一身花甲的陸國基有着典型的重慶地區老形象:一頭不高,隻有一米六五,兩隻眼睛已經染成了花白,瘦臉在近視眼鏡的鏡架上讓他更加瘦弱,但鏡片後面那雙暖暖的, 真誠而不缺精明的眼睛,但能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

盧先生說,重建後的民生公司将逐漸恢複該公司過去的所有江海航線,與東南亞和世界各地的許多港口相連。塵土飛揚的過去再次來到陽光下。

船王盧作孚:毛主席兩次接見,周總理親自敬酒,兒子61歲子承父業

父子:銳意進取

在曆史上,孩子繼承父親的生意并不少見,這是一種傳統,代代相傳。如果不是時代的動蕩,陸國基在父親的培養下,也許會成為一個有能力的企業家。然而,社會變革使他偏離了屬于他的生活道路。

畢業于南京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系的陸國基,新中國成立後,他滿懷建築工的自豪感,全身心投入到工程技術中。有多少寒冷的夏天春秋,都在那些無窮無盡的設計圖紙中丢失了;

船王盧作孚:毛主席兩次接見,周總理親自敬酒,兒子61歲子承父業

然而,這樣一位腳踏實地、勤奮的煤礦總工程師,僅僅因為有一位父親是資本家,在那十年裡,被扣為"資産階級"、"資産階級孝道"的帽子。

這時,父親陸祖夫已經離家多年,陸國基努力養家糊口,父親的生意也沒什麼關系,但還是要為此承擔責任。

他們的夫妻二子女每月隻能領取80元的生活費,全家人都擠在大洋溝兩個黑暗潮濕的地方,白天還要亮房子才能住。

沒有廚房,過道成為他們做飯的地方;卧室太窄了,地闆上的臨時鋪位被用作權宜之計。日複一日,沒有抱怨隻有工作,很快十年的時間過去了,太陽再次照耀着中國的土地。

船王盧作孚:毛主席兩次接見,周總理親自敬酒,兒子61歲子承父業

雖然特殊時期已經結束,但影響并沒有消退。有一天,陸國基看到一家出版社出版了一部名為《漩渦流》的小說。小說以陸祖甫為原型,飾演重慶民成公司總經理陸祖夫。

看完後,陸國基很生氣,生氣地對兩個在文化圈工作的老同學說:"不對嗎?為什麼現在還是這樣?"

後來的那段時間,人們的生活逐漸回到了正确的軌道上,但落在身上的傷疤依然會隐藏着痛苦,即便是今天我們也不想提那段過去的時光。

船王盧作孚:毛主席兩次接見,周總理親自敬酒,兒子61歲子承父業

人就是這樣,總是傾向于牢記消極的東西,因為這些東西可以幫助我們走向更好的生活,更好的生活,但這些東西也是埋藏在他們内心深處的秘密,每一次觸摸都會長期難以平靜。也許那部小說的作者經曆了一些事情,在他的心上留下了一道傷疤。

面對陸國基的憤怒,老同學堅定道地:"你也拿起筆!陸國基哽咽着,迷茫而結了一下:"我——寫什麼?"就寫你父親吧。老同學想出了毒藥的念頭。

"我寫的是我父親?"的确,對于用筆畫出工程設計藍圖的陸國基來說,一字不差地勾勒出父親的形象,無疑是有點痛苦的。

船王盧作孚:毛主席兩次接見,周總理親自敬酒,兒子61歲子承父業

但老同學對他說:"他有創作自由,你也有創作自由。于是他下定決心要拿起筆來為父親辯護。

過去的痛苦仍然被人們記住,但傷疤總有一天會愈合,因為這就是我們的生活方式。

與過去相比,今天的社會真的和希望一樣好,在這樣的環境下,相信任何傷疤都會逐漸消失,隻有曾經激勵我們銳意前進的痛苦。

船王盧作孚:毛主席兩次接見,周總理親自敬酒,兒子61歲子承父業

正是在那兩間小屋裡,陸國基日夜整理和研究着關于父親的資訊,難忘的回憶又變得清晰起來。

中國艦王:陸祖夫

陸祖甫是重慶合川人,隻受過國小教育,但其自學數學、英語幾十年、自學教材卻很辛苦。至于他為什麼這麼努力,不是因為一個高尚的理想,而是因為他想站穩腳跟,活下去,僅此而已。

船王盧作孚:毛主席兩次接見,周總理親自敬酒,兒子61歲子承父業

陸祖夫

陸祖甫出生于1893年,當時"師夷功功夷為平地"的宣傳傳播開來,無數仁慈的人加入進來,營救地圖生存下來,但随着正午戰争的失敗,北方海軍、陸祖夫的外交運動在幾年後就畫上了句号。

然而,這僅僅是個開始,随後的兵變,以及陸祖甫參與的革命,證明中國的故事遠未結束。

陸祖甫經曆了祖國翻天覆地的變化,他聽了那些救國戰士的謠言,目睹了強權的霸淩。他從小就明白窮人的困難,以及吃飽穿保暖衣物是多麼困難。

船王盧作孚:毛主席兩次接見,周總理親自敬酒,兒子61歲子承父業

雖然他已經長大了,靠自己的雙手拼搏出自己的人生,但過去的痛苦依然占據了陸祖甫的視野,總提醒着他什麼樣的環境。但是自己要養家糊口,卻要找個片刻的安甯實在是太不容易了,又如何挽救生存呢?

後來,随着五四運動的爆發,陸祖甫似乎看到了一線希望,他認為可能會有那些關心中國的人,沖到前線的強人,此時的壞情況可以得到改善,如果更多的人做出貢獻,那麼更美好的明天不是夢。

于是陸祖夫拿出了家裡的積蓄,打算放手打架。

船王盧作孚:毛主席兩次接見,周總理親自敬酒,兒子61歲子承父業

1925年,陸祖甫創立了民生公司,不難看出,陸老闆一個人會做什麼樣的生意。

雖然公司當時隻有一艘老船,但他們畢竟沖破了長江,隻有國外大船航行的局面,也因為公司的員工不僅人數衆多,而且全部充滿熱情,誓言為祖國而戰。

但現實總是殘酷的,在各個大國之間的差距中生存下來,使民生公司遭受了數倍的災難,但在陸祖甫的支援下,痛苦變成了危險,經過幾次曲折,終于發展成為中國最大的民營航運公司。

船王盧作孚:毛主席兩次接見,周總理親自敬酒,兒子61歲子承父業

陸祖甫的骨頭堅硬,心熱,他決心捍衛中國的内河主權,對總是飛揚的外輪宣布:"凡外輪入河,必須申報,待檢查。"

他充滿力量,不是因為他的家庭大,也不是因為他和公司做了多少貢獻,隻是因為陸祖夫這個人是中國人,長江是中國的内陸河流。在中國土地上不遵守中國的規則怎麼辦?

看着祖國日複一日堅強,經曆過貧窮苦難的中國人站在長江岸邊,心裡總是難以平靜。

船王盧作孚:毛主席兩次接見,周總理親自敬酒,兒子61歲子承父業

陸祖甫像燈塔一樣高高地站在岸邊,看着祖國的一片天地,但那遙遠的抗日戰争火力一直沒有停止,他知道接下來的壞路,自己的人生很難保證,但半途而廢并不适合自己?

對于陸祖夫來說,還有很多事情要做。随着民生公司在陸祖甫的上司下逐漸壯大,扶持的華人骨幹越來越多。

盧先生是愛國的,他的每一位員工都是愛國的。

在抗日戰争的硝煙中,陸祖甫指揮艦隊将數萬名四川軍運送到前線,這樣的舉動不是商人的名字,而是一個鐵道的中國人。

船王盧作孚:毛主席兩次接見,周總理親自敬酒,兒子61歲子承父業

特别是1938年宜昌大撤退,陸祖甫冒着被敵機轟炸的風險,坐在宜昌鎮指揮匆匆忙忙,兩岸成堆的軍民、民用裝備和擁擠的街道上數以萬計的難民全部撤離宜昌,創造了"中國工業鄧克爾雕刻"的奇迹。

為此,民生公司116名職工在執行任務中喪生,61人身陣陣痛,數十艘船沉沒受傷,但在短短40天内,超過150萬人到達了他們應該去的地方,超過100萬噸的材料被送到了第一線需要的地方, 不僅挫敗了日軍的陰謀,而且有效地保證了抗日戰争的最終勝利。

船王盧作孚:毛主席兩次接見,周總理親自敬酒,兒子61歲子承父業

陸祖甫和民生無疑是巨大而偉大的,人們常說"付出的會回報",等待他們的回報自然是非常重要的。

1950年6月,盧先生拒絕了島内擔任财政和交通部長的邀請,從香港傳回北京,在那裡他兩次受到毛主席的接見。

在一次宴會上,周總理也親自到座位上敬酒。毛主席曾經說過,談及中國民族工業時,有四個人是不會忘記的,包括從事交通運輸工作的陸祖夫。看到偉大的貢獻,身份的價值,在中國的曆史上将永遠刻着他的名字。

船王盧作孚:毛主席兩次接見,周總理親自敬酒,兒子61歲子承父業

1952年,陸祖夫去世,但仍被人們銘記。雖然"五反"中的不公和屈辱讓陸祖甫的自尊心遭受了沉重的打擊,但他内心的信仰動搖了,在59歲就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他創辦并經營了民生公司,自己奉獻了自己的祖國,以及自己還活着的家庭成員。我們不知道陸祖甫那段時間經曆了什麼,但民生公司當時受到重創,從此倒閉不見。

船王盧作孚:毛主席兩次接見,周總理親自敬酒,兒子61歲子承父業

兒子繼承父親的生意,61歲的傅先生

你對父親了解得越多,研究得越透徹,盧國基越是無法克制自己的内心感受,他寫下了自己的心,曆經整整兩年,終于完成了重慶出版社出版的22萬字專著《我的父親陸祖甫》。

據說他用了所有可用的時間來寫這本書。在那些他隻是"合作"但不需要他仔細發言的會議上,主旨發言人說了很多。

船王盧作孚:毛主席兩次接見,周總理親自敬酒,兒子61歲子承父業

看到陸國基集中精力,總是揮手,認為自己是會議最勤奮的記錄者,其實隻有陸國基自己明白:他的心早就離開了會議,那是他寫作的好機會。

但當這本書接近尾聲時,陸國基心中隻有片刻的喜悅,他回憶起他童年的父親,那高大的背影一直是他們哥哥向往的。

雖然父親抛下一切離開,雖然迫于社會處境不得不選擇沉默,但随着陸國基開始寫作,一旦那些都脫穎而出,他就看到了自己,聽到了童年的願望。

船王盧作孚:毛主席兩次接見,周總理親自敬酒,兒子61歲子承父業

民生一直是陸國基心目中的一個難關之地,雖然他已經退休了,應該享受自己的晚年,但他卻不想帶着這種遺憾死去。在舊固執的精神下,陸國基開始了新的征程。

1984年初,在長江大開發熱潮中,陸國基和一些原民生公司的老員工也在醞釀恢複民生的公司。

出于某種原因,陸國基在向有關機構送出的申請報告中将公司命名為長江或嘉陵江,并将"民生"列入最後一份可供選擇的名單。然而,主管當局已部分準許使用舊名稱"民生"。

船王盧作孚:毛主席兩次接見,周總理親自敬酒,兒子61歲子承父業

于是兒子在61歲就接手了父親的事業,"新民生"誕生了。

1984年10月,民生正式宣布改建,當時他們隻有20平方米的辦公樓,或者借用重慶工商聯,但從全國各地申請參展民生企業,他們中的許多人都是來為"老民生"和自己的孩子跑來的。

陸祖夫的前朋友孫月崎、餘陽初選等對新民生事業也給予了熱情支援,孫月崎還親自擔任公司董事長。

船王盧作孚:毛主席兩次接見,周總理親自敬酒,兒子61歲子承父業

這一切,讓陸國基受到了極大的鼓舞,也讓他感到了很大的壓力。他擔心民生企業的重建不會辜負人們的期望,損害自己手中的老民生聲譽。

是以,陸國基在工作中格外勤奮,不敢懈怠,是一個熱血少年國家。但畢竟,陸國基的年紀不小,生意對他來說幾乎是一個未知的領域,困難自然是不可或缺的。但新民生遠不止陸國濟,而且他們和陸國基一樣熱情,重振民生隻是時間問題。

船王盧作孚:毛主席兩次接見,周總理親自敬酒,兒子61歲子承父業

經過幾年的艱苦發展,最終功夫不負責,民生公司先後開通了長江專線航運和大陸-日本-香港-新加坡航線,用7.1萬噸以上的老人生活,達到9萬噸,并繼續拓展至美洲、歐洲的航線。

民生集團在當今世界不僅有自己的地位,而且赢得了很多贊譽和信賴,在行業内有充分的話語權,如此強大是無法承受的沉重期望。

後來,随着新民生業務的擴大,陸國基成為越來越多世界知名的新聞人物。曾多次接受中外記者采訪,多次出訪國外。

船王盧作孚:毛主席兩次接見,周總理親自敬酒,兒子61歲子承父業

1986年他通路西德時,他與西德政府和經濟界的會晤還沒有結束,比利時熱情邀請他。比利時外長廷德曼斯一見面就說:"民生公司是魯氏家族企業,現在中國已經把企業還給了你!"Tindmans還表示,比利時願意向民生提供長期貸款。

這些事實證明了陸國基是一個成功的實業家。他成功的秘訣在于,他不僅繼承了父親的身體特征,還遵循了父親"對人做事忠心誠意"的原則和"為社會服務,造福人類"的宗旨。

船王盧作孚:毛主席兩次接見,周總理親自敬酒,兒子61歲子承父業

他和父親一樣,過着節儉的生活,一年四季隻穿一件布料中山禮服,正如父親所說:"你們的班級比你們漂亮。"

父親将數十個崗位的兼職收入全部捐獻給教育,張群被譽為"沒有現代享受的企業家,沒有錢的大亨"。

作為新民公司總經理,陸國基,一直上司着原來工程技術人員微薄的薪水,始終堅持"民生公司的最終意義不是自救,而是幫助社會"。

船王盧作孚:毛主席兩次接見,周總理親自敬酒,兒子61歲子承父業

此外,他就像他的父親和他的船員一樣,每當長途艦隊傳回時,總是親自去接船,到船上看船員,并與他們交談;

就像父親凡事都想親自問,信到哪裡,總是親自處理,用筆做回信,甚至給公司經營的小報前排,還要仔細複習,連标點符号都不放手;

像父親一樣,把服務社會服務、服務效率和品質放在公司利潤之上,慷慨地為日本給重慶長頸鹿免費送貨,甯願讓船空着,永不被回扣帶走;

船王盧作孚:毛主席兩次接見,周總理親自敬酒,兒子61歲子承父業

新的"民生"發展戰略也和老"民生"走過的路一樣,陸國基也走過了父親陸祖甫的老路。

陸國基以服務家鄉和西南經濟為基礎,公司發展,先發展内河航運,再發展海運,先跑航,再起工貿......

船王盧作孚:毛主席兩次接見,周總理親自敬酒,兒子61歲子承父業

俗話說:三十歲,而陸國基的航運生涯在61歲才開始,可謂是晚年的成功。

這是他沒有預料到的。他經常站在碼頭上,盼望着浩瀚的長江,心中祈求自己的民生能夠永遠延續父親的路線,延續自己的夢想......

文文左

編輯右側的曆史記錄

感謝您的收看,關注我,學習更多精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