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船王卢作孚:毛主席两次接见,周总理亲自敬酒,儿子61岁子承父业

作者:左途右史
船王卢作孚:毛主席两次接见,周总理亲自敬酒,儿子61岁子承父业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国大陆有改革开放的潮流,这是不可逆转的趋势,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面貌、行为、思想......

船王卢作孚:毛主席两次接见,周总理亲自敬酒,儿子61岁子承父业

1984年秋,新华社在国内外宣布,中国船王陆祖甫之子陆国基获准在重庆重新开工民生航运公司,并派出一支船队在长江上运货。

这一消息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国家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人们惊叹道:"一直被视为我邪恶的剥削阶级的事业,看到风做舵,经过30多年的沉默又回来了!"而且是民生公司。"

船王卢作孚:毛主席两次接见,周总理亲自敬酒,儿子61岁子承父业

陆国基

惊奇,人们把目光投向了陆氏的后代,民生公司的总经理陆国基。

在老船王陆祖夫的三个儿子和两个女儿中,陆国基出生于1923年8月,从小就住在重庆,这是他父亲事业的发源地。

船王卢作孚:毛主席两次接见,周总理亲自敬酒,儿子61岁子承父业

这时,岁月里已经不止一身花甲的陆国基有着典型的重庆地区老形象:一头不高,只有一米六五,两只眼睛已经染成了花白,瘦脸在近视眼镜的镜架上让他更加瘦弱,但镜片后面那双暖暖的, 真诚而不缺精明的眼睛,但能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卢先生说,重建后的民生公司将逐步恢复该公司过去的所有江海航线,与东南亚和世界各地的许多港口相连。尘土飞扬的过去再次来到阳光下。

船王卢作孚:毛主席两次接见,周总理亲自敬酒,儿子61岁子承父业

父子:锐意进取

在历史上,孩子继承父亲的生意并不少见,这是一种传统,代代相传。如果不是时代的动荡,陆国基在父亲的培养下,也许会成为一个有能力的企业家。然而,社会变革使他偏离了属于他的生活道路。

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土木工程系的陆国基,新中国成立后,他满怀建筑工的自豪感,全身心投入到工程技术中。有多少寒冷的夏天春秋,都在那些无穷无尽的设计图纸中丢失了;

船王卢作孚:毛主席两次接见,周总理亲自敬酒,儿子61岁子承父业

然而,这样一位脚踏实地、勤奋的煤矿总工程师,仅仅因为有一位父亲是资本家,在那十年里,被扣为"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孝道"的帽子。

这时,父亲陆祖夫已经离家多年,陆国基努力养家糊口,父亲的生意也没什么关系,但还是要为此承担责任。

他们的夫妻二子女每月只能领取80元的生活费,全家人都挤在大洋沟两个黑暗潮湿的地方,白天还要亮房子才能住。

没有厨房,过道成为他们做饭的地方;卧室太窄了,地板上的临时铺位被用作权宜之计。日复一日,没有抱怨只有工作,很快十年的时间过去了,太阳再次照耀着中国的土地。

船王卢作孚:毛主席两次接见,周总理亲自敬酒,儿子61岁子承父业

虽然特殊时期已经结束,但影响并没有消退。有一天,陆国基看到一家出版社出版了一部名为《漩涡流》的小说。小说以陆祖甫为原型,饰演重庆民成公司总经理陆祖夫。

看完后,陆国基很生气,生气地对两个在文化圈工作的老同学说:"不对吗?为什么现在还是这样?"

后来的那段时间,人们的生活逐渐回到了正确的轨道上,但落在身上的伤疤依然会隐藏着痛苦,即便是今天我们也不想提那段过去的时光。

船王卢作孚:毛主席两次接见,周总理亲自敬酒,儿子61岁子承父业

人就是这样,总是倾向于牢记消极的东西,因为这些东西可以帮助我们走向更好的生活,更好的生活,但这些东西也是埋藏在他们内心深处的秘密,每一次触摸都会长期难以平静。也许那部小说的作者经历了一些事情,在他的心上留下了一道伤疤。

面对陆国基的愤怒,老同学坚定地道:"你也拿起笔!陆国基哽咽着,迷茫而结了一下:"我——写什么?"就写你父亲吧。老同学想出了毒药的念头。

"我写的是我父亲?"的确,对于用笔画出工程设计蓝图的陆国基来说,一字不差地勾勒出父亲的形象,无疑是有点痛苦的。

船王卢作孚:毛主席两次接见,周总理亲自敬酒,儿子61岁子承父业

但老同学对他说:"他有创作自由,你也有创作自由。于是他下定决心要拿起笔来为父亲辩护。

过去的痛苦仍然被人们记住,但伤疤总有一天会愈合,因为这就是我们的生活方式。

与过去相比,今天的社会真的和希望一样好,在这样的环境下,相信任何伤疤都会逐渐消失,只有曾经激励我们锐意前进的痛苦。

船王卢作孚:毛主席两次接见,周总理亲自敬酒,儿子61岁子承父业

正是在那两间小屋里,陆国基日夜整理和研究着关于父亲的信息,难忘的回忆又变得清晰起来。

中国舰王:陆祖夫

陆祖甫是重庆合川人,只受过小学教育,但其自学数学、英语几十年、自学教材却很辛苦。至于他为什么这么努力,不是因为一个高尚的理想,而是因为他想站稳脚跟,活下去,仅此而已。

船王卢作孚:毛主席两次接见,周总理亲自敬酒,儿子61岁子承父业

陆祖夫

陆祖甫出生于1893年,当时"师夷功功夷为平地"的宣传传播开来,无数仁慈的人加入进来,营救地图生存下来,但随着正午战争的失败,北方海军、陆祖夫的外交运动在几年后就画上了句号。

然而,这仅仅是个开始,随后的兵变,以及陆祖甫参与的革命,证明中国的故事远未结束。

陆祖甫经历了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听了那些救国战士的谣言,目睹了强权的霸凌。他从小就明白穷人的困难,以及吃饱穿保暖衣物是多么困难。

船王卢作孚:毛主席两次接见,周总理亲自敬酒,儿子61岁子承父业

虽然他已经长大了,靠自己的双手拼搏出自己的人生,但过去的痛苦依然占据了陆祖甫的视野,总提醒着他什么样的环境。但是自己要养家糊口,却要找个片刻的安宁实在是太不容易了,又如何挽救生存呢?

后来,随着五四运动的爆发,陆祖甫似乎看到了一线希望,他认为可能会有那些关心中国的人,冲到前线的强人,此时的坏情况可以得到改善,如果更多的人做出贡献,那么更美好的明天不是梦。

于是陆祖夫拿出了家里的积蓄,打算放手打架。

船王卢作孚:毛主席两次接见,周总理亲自敬酒,儿子61岁子承父业

1925年,陆祖甫创立了民生公司,不难看出,陆老板一个人会做什么样的生意。

虽然公司当时只有一艘老船,但他们毕竟冲破了长江,只有国外大船航行的局面,也因为公司的员工不仅人数众多,而且全部充满热情,誓言为祖国而战。

但现实总是残酷的,在各个大国之间的差距中生存下来,使民生公司遭受了数倍的灾难,但在陆祖甫的支持下,痛苦变成了危险,经过几次曲折,终于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航运公司。

船王卢作孚:毛主席两次接见,周总理亲自敬酒,儿子61岁子承父业

陆祖甫的骨头坚硬,心热,他决心捍卫中国的内河主权,对总是飞扬的外轮宣布:"凡外轮入河,必须申报,待检查。"

他充满力量,不是因为他的家庭大,也不是因为他和公司做了多少贡献,只是因为陆祖夫这个人是中国人,长江是中国的内陆河流。在中国土地上不遵守中国的规则怎么办?

看着祖国日复一日坚强,经历过贫穷苦难的中国人站在长江岸边,心里总是难以平静。

船王卢作孚:毛主席两次接见,周总理亲自敬酒,儿子61岁子承父业

陆祖甫像灯塔一样高高地站在岸边,看着祖国的一片天地,但那遥远的抗日战争火力一直没有停止,他知道接下来的坏路,自己的人生很难保证,但半途而废并不适合自己?

对于陆祖夫来说,还有很多事情要做。随着民生公司在陆祖甫的领导下逐渐壮大,扶持的华人骨干越来越多。

卢先生是爱国的,他的每一位员工都是爱国的。

在抗日战争的硝烟中,陆祖甫指挥舰队将数万名四川军运送到前线,这样的举动不是商人的名字,而是一个铁道的中国人。

船王卢作孚:毛主席两次接见,周总理亲自敬酒,儿子61岁子承父业

特别是1938年宜昌大撤退,陆祖甫冒着被敌机轰炸的风险,坐在宜昌镇指挥匆匆忙忙,两岸成堆的军民、民用装备和拥挤的街道上数以万计的难民全部撤离宜昌,创造了"中国工业邓克尔雕刻"的奇迹。

为此,民生公司116名职工在执行任务中丧生,61人身阵阵痛,数十艘船沉没受伤,但在短短40天内,超过150万人到达了他们应该去的地方,超过100万吨的材料被送到了第一线需要的地方, 不仅挫败了日军的阴谋,而且有效地保证了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

船王卢作孚:毛主席两次接见,周总理亲自敬酒,儿子61岁子承父业

陆祖甫和民生无疑是巨大而伟大的,人们常说"付出的会回报",等待他们的回报自然是非常重要的。

1950年6月,卢先生拒绝了岛内担任财政和交通部长的邀请,从香港返回北京,在那里他两次受到毛主席的接见。

在一次宴会上,周总理也亲自到座位上敬酒。毛主席曾经说过,谈及中国民族工业时,有四个人是不会忘记的,包括从事交通运输工作的陆祖夫。看到伟大的贡献,身份的价值,在中国的历史上将永远刻着他的名字。

船王卢作孚:毛主席两次接见,周总理亲自敬酒,儿子61岁子承父业

1952年,陆祖夫去世,但仍被人们铭记。虽然"五反"中的不公和屈辱让陆祖甫的自尊心遭受了沉重的打击,但他内心的信仰动摇了,在59岁就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他创办并经营了民生公司,自己奉献了自己的祖国,以及自己还活着的家庭成员。我们不知道陆祖甫那段时间经历了什么,但民生公司当时受到重创,从此倒闭不见。

船王卢作孚:毛主席两次接见,周总理亲自敬酒,儿子61岁子承父业

儿子继承父亲的生意,61岁的傅先生

你对父亲了解得越多,研究得越透彻,卢国基越是无法克制自己的内心感受,他写下了自己的心,历经整整两年,终于完成了重庆出版社出版的22万字专著《我的父亲陆祖甫》。

据说他用了所有可用的时间来写这本书。在那些他只是"合作"但不需要他仔细发言的会议上,主旨发言人说了很多。

船王卢作孚:毛主席两次接见,周总理亲自敬酒,儿子61岁子承父业

看到陆国基集中精力,总是挥手,认为自己是会议最勤奋的记录者,其实只有陆国基自己明白:他的心早就离开了会议,那是他写作的好机会。

但当这本书接近尾声时,陆国基心中只有片刻的喜悦,他回忆起他童年的父亲,那高大的背影一直是他们哥哥向往的。

虽然父亲抛下一切离开,虽然迫于社会处境不得不选择沉默,但随着陆国基开始写作,一旦那些都脱颖而出,他就看到了自己,听到了童年的愿望。

船王卢作孚:毛主席两次接见,周总理亲自敬酒,儿子61岁子承父业

民生一直是陆国基心目中的一个难关之地,虽然他已经退休了,应该享受自己的晚年,但他却不想带着这种遗憾死去。在旧固执的精神下,陆国基开始了新的征程。

1984年初,在长江大开发热潮中,陆国基和一些原民生公司的老员工也在酝酿恢复民生的公司。

出于某种原因,陆国基在向有关机构提交的申请报告中将公司命名为长江或嘉陵江,并将"民生"列入最后一份可供选择的名单。然而,主管当局已部分批准使用旧名称"民生"。

船王卢作孚:毛主席两次接见,周总理亲自敬酒,儿子61岁子承父业

于是儿子在61岁就接手了父亲的事业,"新民生"诞生了。

1984年10月,民生正式宣布改建,当时他们只有20平方米的办公楼,或者借用重庆工商联,但从全国各地申请参展民生企业,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是来为"老民生"和自己的孩子跑来的。

陆祖夫的前朋友孙月崎、余阳初选等对新民生事业也给予了热情支持,孙月崎还亲自担任公司董事长。

船王卢作孚:毛主席两次接见,周总理亲自敬酒,儿子61岁子承父业

这一切,让陆国基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也让他感到了很大的压力。他担心民生企业的重建不会辜负人们的期望,损害自己手中的老民生声誉。

因此,陆国基在工作中格外勤奋,不敢懈怠,是一个热血少年国家。但毕竟,陆国基的年纪不小,生意对他来说几乎是一个未知的领域,困难自然是不可或缺的。但新民生远不止陆国济,而且他们和陆国基一样热情,重振民生只是时间问题。

船王卢作孚:毛主席两次接见,周总理亲自敬酒,儿子61岁子承父业

经过几年的艰苦发展,最终功夫不负责,民生公司先后开通了长江专线航运和大陆-日本-香港-新加坡航线,用7.1万吨以上的老人生活,达到9万吨,并继续拓展至美洲、欧洲的航线。

民生集团在当今世界不仅有自己的地位,而且赢得了很多赞誉和信赖,在行业内有充分的话语权,如此强大是无法承受的沉重期望。

后来,随着新民生业务的扩大,陆国基成为越来越多世界知名的新闻人物。曾多次接受中外记者采访,多次出访国外。

船王卢作孚:毛主席两次接见,周总理亲自敬酒,儿子61岁子承父业

1986年他访问西德时,他与西德政府和经济界的会晤还没有结束,比利时热情邀请他。比利时外长廷德曼斯一见面就说:"民生公司是鲁氏家族企业,现在中国已经把企业还给了你!"Tindmans还表示,比利时愿意向民生提供长期贷款。

这些事实证明了陆国基是一个成功的实业家。他成功的秘诀在于,他不仅继承了父亲的身体特征,还遵循了父亲"对人做事忠心诚意"的原则和"为社会服务,造福人类"的宗旨。

船王卢作孚:毛主席两次接见,周总理亲自敬酒,儿子61岁子承父业

他和父亲一样,过着节俭的生活,一年四季只穿一件布料中山礼服,正如父亲所说:"你们的班级比你们漂亮。"

父亲将数十个岗位的兼职收入全部捐献给教育,张群被誉为"没有现代享受的企业家,没有钱的大亨"。

作为新民公司总经理,陆国基,一直领导着原来工程技术人员微薄的薪水,始终坚持"民生公司的最终意义不是自救,而是帮助社会"。

船王卢作孚:毛主席两次接见,周总理亲自敬酒,儿子61岁子承父业

此外,他就像他的父亲和他的船员一样,每当长途舰队返回时,总是亲自去接船,到船上看船员,并与他们交谈;

就像父亲凡事都想亲自问,信到哪里,总是亲自处理,用笔做回信,甚至给公司经营的小报前排,还要仔细复习,连标点符号都不放手;

像父亲一样,把服务社会服务、服务效率和质量放在公司利润之上,慷慨地为日本给重庆长颈鹿免费送货,宁愿让船空着,永不被回扣带走;

船王卢作孚:毛主席两次接见,周总理亲自敬酒,儿子61岁子承父业

新的"民生"发展战略也和老"民生"走过的路一样,陆国基也走过了父亲陆祖甫的老路。

陆国基以服务家乡和西南经济为基础,公司发展,先发展内河航运,再发展海运,先跑航,再起工贸......

船王卢作孚:毛主席两次接见,周总理亲自敬酒,儿子61岁子承父业

俗话说:三十岁,而陆国基的航运生涯在61岁才开始,可谓是晚年的成功。

这是他没有预料到的。他经常站在码头上,盼望着浩瀚的长江,心中祈求自己的民生能够永远延续父亲的路线,延续自己的梦想......

文文左

编辑右侧的历史记录

感谢您的收看,关注我,学习更多精彩。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