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为什么人人佩服的民国“船王”卢作孚会最终选择自杀?

作者:国家人文历史
为什么人人佩服的民国“船王”卢作孚会最终选择自杀?

陆祖夫先生

|傅国忠

在1949年的转折点上,时任民生香港总经理的陆祖甫至少有四个选择:

一是到台湾,张群、叶公超等国民党政客多次劝说他走这条路,但他拒绝了。

二、去美国写回忆录,安静静地总结二十几年经营民生公司和北吉建设的经历,密友于扬初答应为他安排一切,但他拒绝了;

第三,留在香港,用他掌握的那些船,"船王"恐怕轮子不会在包玉刚之后升起;

第四,他向北走,回到经历过惊天动地的大陆,1950年6月10日,他终于选择了向北的路。即使他选择回国,他也可以留在北京,担任商业人物的荣誉职位。

为什么人人佩服的民国“船王”卢作孚会最终选择自杀?

然而,他毫不犹豫地选择回到重庆民生公司,他的生死与共同的土地,不想回家是通往死亡的道路。他想到的只是民生,这是他的事业,他不想让它独自一人。其实,陆祖甫不是民生的老板,不是资本家,当然,他不是人们平时理解的职业经理人,而是企业的创始人。在清朝末期,民国企业史上,几位最有影响力的实业家都属于这一类,如张伟、范旭东等,他们不会有资本,在企业的股份中微不足道,或者几乎没有股份,而是因为企业的创建,为企业的成长付出了长期的努力,成为企业的灵魂, 而这个企业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肉关系,甚至对他这个企业来说,他也是同等程度的企业,这或许是中国企业历史上一个独特的现象。陆祖甫决定北上并没有太大的挣扎,因为他的根在重庆,正如他和儿子所说:"我对自己的事业负责。"正是'责任'这个词注定了他的最终命运。

为了民生公司的生存,陆祖甫希望通过"公私合伙"的加入"公私合营"获得民生急需的资金。在合资企业之前的过渡时期,代表公众纷纷进入民生公司,"规模的人员安排、清洗、降级待遇,也由他们来做。"训练"、"逮捕"、"纪律"、风吹拂,随时都可能发生人事变动,看着与他一起创造民生奇迹的高中干部一击即中,可是他无所事事。他的长期得力助手郑玉成先是被拘留后被撤职,民生公司商务服务经理邓华毅被"资本",民生机械厂厂长陶建忠被枪杀,令他震惊的是怎么不能高估。他知道"老人们把公司搞砸了。""把事业放在首位的实业家,为了产业救赎,他毕生奋斗了大半辈子,他把民生公司当成有价值,把民生的船看得珍贵,他也把民生工作人员特别是用往年证明了民生管理团队看到了宝贵, 当然,在他心中与他的民生同仁共同创造了"民生精神"。目睹了剧变,那珍贵的一切日复一日地丢失,他的心里那种伤痕累累,痛苦无人能及,连妻子都无法倾诉。

为什么人人佩服的民国“船王”卢作孚会最终选择自杀?

民生公司首艘"民生"轮毂

自从他回到重庆后,他更加悲痛欲绝,不断发生事故,从1950年到1952年8月,民生发生了502起海损事故,平均两天一次,死亡232人。直到民生"彻底改革",才不愿意借钱来维持......这一切,让这个极其乐观、具有强烈生命力的小个子产生了一种无法挽回的绝望感,他看着事业的创造在崩溃,却一无所获。1952年2月8日,他选择服用安眠药自杀,当时"三反"运动尚未如火如荼,只是在动员阶段,但动员会上的气氛进一步加深了他的绝望感,绝望继续积累到无法忍受的极限,他想到了最后的自卫,他至少有权自杀。一个一生都在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的人,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尊重并享有很高的社会声望,当被压抑的绝望所包围时,他有一条通往尊严和尊严的狭窄而狭窄的道路。自杀对他来说是一种解脱,几乎成了他最好的选择。

继续阅读